“网上企业金融信用身份证”是“网上金融信用凭证”的最高形式。众所周知,只有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身份证的人口方能享有公民的各种权利,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等等。同样的道理,在互联网经济占主导的将来,“网上企业金融信用身份证”将成为验证企业合法身份、登记企业活动的有效手段。因此,何世红率先为中国网络金融的规范化、法制化,提出并开始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政策。
在我国,农村信用社在坚持服务“三农”的同时,积极实施“拓展优良客户群体,增加中小企业和黄金客户总量”战略,将信贷资金向中小优良客户倾斜和转移,对符合国家产业、行业政策并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骨干企业大力支持。目前,全国部分农村信用社累计支持个体私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及集体企业等不同类型的客户1.1万家,贷款金额达46.2亿元,这些企业已逐步发展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为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部分农村信用联社实施了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程,积极打造农村信用社优良客户群体序列。成立了优良客户群体序列项目组,明确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经理,据实制定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案,加大对基层信贷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信贷人员思想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摸清老客户,考察、发展新客户,努力宣传序列管理信贷政策。
中国金融网作为一个平台,何世红要在这个平台下面,探索、打造、丰富中国的金融文化,要建成中国最大的中国网上企业信用信息查询中心。要给每个企业开一张网上金融信用身份证,是这样一个平台,让大家在这个平台上,在现在利益化的社会、金钱化的社会里面,通过这样的形式首先让企业形成一个信用的体系,信用的社会的信用环境。这样的思路,立足于个人信用,也是何世红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他本身就是一个守信的人,是一个有良好口碑和社会信誉的人。
中国金融网还将建成中国二手车金融信用信息查询中心。把企业做起来,把人的信用做起来,把和人最密切的代步工具做起来,是这样推动的。
最后,建立网上银行,成为所有银行的交换过程的驿站,交易互换走动的平台,是一个枢纽中心。
何世红的最终目标是,在全国500个城市,让每个人、每个企业感觉到:有人的地方就有服务的地方,就有信用。用个人传播诚信,用企业传播诚信,因为有人的地方就有金融的服务,利用金融的服务传播,有金融服务的地方就有传播的声音和思路在里面。这些就是要靠我们500个分公司,这些站点贯穿的思路进行传播。
在这样一个大的社会体系里面,企业靠什么长远发展?如何的提高民族的素质?如何提升人的品质?何世红每天都在思考这些问题,他在中国金融网体系里面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使他思考了很多很多。
“网上企业金融信用身份证”只是何世红推广金融文化、构建诚信金融社会体系的一个步骤,而文明、规范的社会金融体系才是他最终的目标。
四 金融会客厅:对话高端智慧
1.对话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
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银行业中的领头军,行长周小川是“金融会客厅”的常客,他经常应邀在这里讲述自己对金融业的独到见解。
何世红认为,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金融市场取得快速发展,在经济金融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变化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周小川表示,随着国内、国际经济变化的需要和提高竞争力的需要,中国在对待金融业分业和混业经营的政策方面发生了转变。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在此前后,金融业立法的有关方面也有所修改,这些修改都为进行混业经营的试点留出了适当的空间。因此,金融业混业经营应该可以走上试点和探索的道路。
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最初期,我国金融业并不是分业经营。当时,商业银行可以设立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交通银行和太平洋保险也是连在一起的。但是,由于后来金融业出现了一些混乱情况,当时一种主流的看法认为这些混乱来自于混业经营,因此就逐渐把金融业务切分开来;同时在立法上加以保证,形成了一种比较严格的分业经营体制。我个人认为,条块分割的这种管理思路实际上是和改革转轨期间,特别是和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思维转变有关的。
20世纪90年代初期金融业所出现的混乱现象有很多原因,包括立法差、监管不足、人才不够、内控机制、会计准则等各个方面都不太跟得上。在那种金融生态环境下,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回顾历史,我们主张要在不断探索之中正确解读现实、解读历史。这也是为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寻找正确思路和创造必要的环境。
金融业综合经营必须稳步试点,这是因为综合经营需要金融机构在人才储备和风险控制方面达到较高的水平,否则试点有可能会出问题。当然,出一些问题也不奇怪,很多经验教训是在实践中摸索并逐渐积累的,但是金融业出的问题往往会使整个改革试点进度受到明显拖累,导致整个改革速度的减慢。
另外,在稳步推进综合经营试点时,并不是说所有的金融机构都会在各个方面推进多元化和综合经营的模式。可以看到,世界上很多国家在解除对分业经营的管制之后,特别是1999年美国银行改革法解除了对分业经营的管制后,国际上的金融机构并不是纷纷走向综合经营。究竟是全面走向综合、在某些方面综合、还是继续保持对某些业务的单一专注,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能跟风,而是需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发展战略和经营特色来确定。
何世红说,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也给中央银行和监管机构提出了一定的挑战。而央行该作好哪些准备呢?
周小川认为:首先,监管人员素质应该有所提高,监管人员应该熟悉更多、更广的金融业务;其次,在当前按照三个业务范围进行监管的情况下,要增强监管方面的协调,同时要强调功能监管,即应根据金融机构所从事的业务类型来确定应服从哪类业务监管。随之而来,要关注功能监管所提出的许多新问题。
对于中央银行来说,首先是要通过支付清算系统给不同类别的金融活动搭建平台,提供支付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由于引起传染性的、连锁性的风险主要来自吸收存款类的机构,因此对于吸收存款类机构,要更加小心谨慎,要积极推进存款保险机制的建立,推进保护投资人、存款人、投保人机制的建立,使风险一旦出现后,能够迅速得到消化和减轻;最后,中央银行要考虑整个系统的系统性风险。在出现系统风险时,根据国际国内经验,应在货币政策和流动性方面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来减轻系统性风险对整个金融业和国民经济所产生的危害。
周小川表示,总之,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对立法机构、中央银行、监管机构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配合金融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十六届五中全会所确定的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的方向,我们争取把各方面做得更好,取得有效的进展和积累更多的经验。
2.对话银监会主席刘明康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强调,银监会鼓励和支持中小商业银行通过引进合格的境外战略投资者,学习和借鉴国际发达市场银行的先进服务理念、管理经验及产品开发与维护技术,提升核心竞争能力。何世红对此深表认同。
何世红认为,引进境外战略投资是必然趋势,而这将对城市商业银行产生哪些影响呢?刘明康充分肯定了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对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刘明康指出,由于历史原因,城市商业银行普遍存在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制度不健全、产品开发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城市商业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加之当前大多境内民营企业缺乏必要的银行经营管理经验、人才和技能,部分民营企业更是将银行作为融资工具,仅仅依靠商业银行自身改革和境内民营企业的加盟难以触及银行的问题根源,城市商业银行需要借助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新鲜力量,来推动改革和发展进程。从9家城市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前后的变化看,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后,各行的公司治理结构、经营管理理念、内部控制等均发生了明显变化,经营业绩也明显改善。实践初步证明,引进合格境外战略投资者确实有助于解决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结构和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有助于改善和提高资产质量,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经营管理、内控及风险防范机制和提升竞争能力。
刘明康指出,城市商业银行在对外开放中要坚持四点要求:一是要明确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目的。城市商业银行最缺的不是资本,而是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最终目的是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理念、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城市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二是要根据自身特点、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选择与自身实力相匹配、业务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发展战略与经营理念相一致的境外战略投资者进行合作。三是要高度重视合作项目的落实,尽快将外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本土化”,并着力培育和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关键是要推出新产品。四是要注重人才培养,着力培养出一批本土化的又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
刘明康要求,银行业监管部门要不断总结城市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工作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并使之标准化,以推动其他城市商业银行共同进步。
何世红肯定了银监会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近年来,在银行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城市商业银行在改革开放和加强国际合作方面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截至目前,全国已有上海、南京、西安、济南、北京、杭州、南充、天津、宁波等9家城市商业银行引进了境外战略投资者。2005年,在银行监管部门的倡导下,已经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城市商业银行达成协议,每年定期举行城市商业银行开放工作年会,总结经验,交流信息,共同消化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工作的成果。
中国银监会国际咨询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刘明康向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介绍了中国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以及近期监管工作重点。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的负责人以及中国银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分别就会议有关议题做了介绍。委员们认真听取了中方的情况介绍,对相关问题发表了看法,并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委员们表示,过去3年来,从最初制定原则、标杆和政策,到各项措施的推行,他们见证了中国银行业改革稳步推进和银行监管大大加强的发展历程,对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和监管方面取得的重大进步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建议,国有商业银行在完成财务重组和股改后,需要从内部转变经营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银行业要加大防范风险的力度,逐步建立风险定价机制,强化信息科技建设,提高内部运作效率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要积极进行金融创新,提高中国银行业的综合竞争力;要加强监管人才建设,注重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3.对话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
何世红问,随着金融业的开放,各大银行都做好了应战准备,工商银行将从哪方面下硬功夫呢?“加速金融创新,推动银行转型,是疏导和化解结构性、体制性风险的惟一途径。”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强调,我国银行业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必须加速商业银行改革和转型,以应对和化解日益频繁的银行信用风险。
何世红问起姜建清对工商银行的前景预测,姜建清表示,如果按当前的速度稳步发展,工行这样的大型银行在10年之内会发展成为市值、规模、资本巨大、世界领先的大型银行集团。但这些银行也将面临更为错综复杂的经营环境和风险,如继续沿袭现有发展模式,银行体系在结构和体制上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将会凸显。
姜建清是在深入分析国际、国内金融现状后得出上述结论的。他说,从国际来看,全球金融市场整体流动性依然过剩。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使得资本的跨国流动增加,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更成为国际资本投资热点,这些国家的金融体系面临新的冲击。汇率形成机制的逐渐完善使得汇率弹性日渐提高,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和汇率变化给银行带来了更大的市场风险。
何世红强调,从国内来看,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依然失调。商业银行承担了过多吸纳社会资金和提供融资的功能,银行体系出现明显的流动性过剩趋势。而流动性相对过剩可能加剧银行间的过度竞争和部分行业投资过热及产能过剩等结构性矛盾,进一步提高了银行信用风险的复杂性。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金融风险过多汇集于银行体系,大大增加了国内银行经营的难度。
姜建清针对当前环境下银行业金融创新及转型提出了三点意见:
首先,要通过制度创新化解结构性矛盾。打破各个金融市场之间的过渡割裂,实现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有效互动,形成各金融市场子市场之间功能的互补。其次,要加快业务转型,完善服务功能。商业银行要推进公司信贷业务和投行业务的互动。再次,要优化收益结构,提高创新能力,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要协调发展,培育持久和领先市场难以复制的竞争力,要依靠自主创新开放更多的金融产品或组合产品满足客户全面需求。
他还建议允许银行从事股票及企业债券发行承销等一级市场业务,从体制上改变融资和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体系的格局。
姜建清认为,面对错综复杂的全球化经营环境和风险,银行业如果继续沿袭现有发展模式,随着信贷总量累积,由于缺乏相应的风险对冲的工具和充分的交易的市场,银行体系在结构上和体制上存在着的深层次矛盾将会凸现。因此加速金融创新推动银行转型,是疏导和化解结构性、体制性风险的惟一途径。
4.对话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