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的一年,中国金融改革也将步入最关键时刻,各金融机构为了适应经济结构转型的需要,正在加紧步伐通过各种形式的改革模式来提升竞争力。与此同时,金融文化建设作为重要课题被提到各金融机构的议事日程。未来金融产业的发展,在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与发展的基础上,将更多地依靠金融文化的广泛传播和层层渗透来实现更加持久和强劲的发展态势。
从另一角度来看,中国金融文化明显落后于金融产业的高速发展。为了培育本土金融文化事业的坚实根基,更深层地挖掘中国金融领域的文化理念,中国金融网和搜狐网联合国内主要金融机构和50多家强势媒体共同举办首届中国金融文化节。文化节将为金融机构搭建一个跨地域、多元化的金融文化展示、传播和交流的平台,以促进各地区金融文化的共融与交流,加强各地区金融事业的互通与协作,并将全面展示金融文化的内涵与魅力。中国金融文化节的举办对提升金融文化核心竞争力和地位,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实现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届中国金融文化节包括中国金融文化展、中国金融文化大学校园论坛、中国金融文化论坛、中国金融家与企业家论坛、中国金融生态万里行采访活动和亚洲金融小姐评选等20多个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文化节相关活动将在启动仪式后迅速在全国展开。
中国金融文化采风团由金融业学者、金融记者俱乐部的记者组成,从空间、时间的范围追溯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历程,会沿着中国版图,结合地区文化特色的深度探讨文化与金融的关系,追溯中国金融文化,研究中国金融文化,探讨中国金融文化的建设,挖掘解析出影响中国金融发展的因素,金融文化大使也将站在全球的高度上通过东方文化对全球多元金融文化平台形成的影响与借鉴,研讨中国金融全球化的发展。
中国金融文化展是通过中国金融文化之旅活动,由参与活动的记者和金融学者们全面地采集反映中国金融文化的文字、图片、历史资料等素材,形象生动地展示出中国金融文化的发展和现状。同时也为各类金融机构(保险、证券、银行等)和各行各业提供一个展示平台,全面展示出本行业的企业文化和发展历程,从纵向深入的角度揭示金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金融发展对各行业的影响。
中国金融文化论坛将通过峰会的形式邀请金融行业权威人士、专家学者、中外金融机构的代表和海内外知名企业家等,从宏观的角度研究、探讨中国金融文化的实质以及对金融体系建立的影响,以及企业与金融文化的共融。另外从微观的角度按不同金融机构的情况展开同类金融文化研讨并进行金融文化建设交流。
中国金融文化大学校园论坛主要集中在全国各大高等学院,通过在各高校展开以金融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包括金融文化主题演讲、大学生金融主题辩论会、金融文化网上谈,通过演讲、主题辩论、网谈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金融文化进行生动地展示,探讨建立健康诚信的大学生信用体系,让高校的学生和关注此次活动的观众更好地了解金融行业、丰富金融知识,形成健康诚信的大学生信用体系,同时挖掘更多的金融人才。
由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权威人士和中国金融记者俱乐部成员举行“中国金融生态万里行”活动,活动的形式以采访、调研为主,将分别从政府、法律、金融监管等方面进行采访调研。促使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6.一个金融文化的吹捧者
金融对我们来说,陌生而又熟悉,它可能是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在不经意间划过我们的生命。一个普通人,金融可能是你去银行存工资,可能是你买房贷了一笔房款,也可能是你在股市看着起起落落的股价,还可能是遇上一位热心的推销员……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金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将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金融行业是国民经济核心的行业。就像到一个公司里面首先要找到老总才可以树立自己的核心地位。
中国金融网将宣传金融文化作为一种永久性的理念,宣传金融文化是每个中国金融网人应尽的职责。中国金融文化,旨在弘扬金融文化、倡导金融文化、宣传金融文化、建设金融文化。过去的几年里,中国金融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即将全面走向开放的中国金融业又将迎来历史性的巨大变革。为适应经济结构转型的需要和应对海外金融业的竞争,我国的金融机构正通过各种改革提升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文化建设已经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重构现代金融文化势在必行。未来金融业的发展,在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将更多地依赖于金融文化的广泛传播和层层渗透作为强劲的动力来实现更加持久的发展。
面对目前中国金融文化明显落后于金融产业高速发展的现状,为了培育本土金融文化事业的坚实根基,何世红更深层地挖掘和传播中国金融的文化理念,通过金融文化的建设更有力地推动中国金融事业的高速发展,中国金融网将为各金融机构搭建一个跨地域、多元化的金融文化展示、传播和交流的平台,以促进各地区金融文化的共融与交流,加强各地区金融事业的互通与协作,并将全面展示金融文化的内涵与魅力。
没有金融文化的繁荣,高速发展的金融产业就不太完整。以前,我们也许注重了硬件建设而忽略了软环境建设,然而,高速发展的金融产业迫切需要注入新的生机,需要提供更加雄厚的物质和精神基础,这个基础就是金融企业文化建设为其提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何世红,一个金融文化的传道士,金融文化的吹捧者,他的身影活跃于每个金融文化宣传的场所。他大声疾呼:要重视金融文化,要重视金融知识的普及,没有金融文化的繁荣就没有金融业的繁荣!
好多人嘲讽地问国家给了他多少俸禄,让他如此忠诚地为中国金融文化卖命,何世红总是自嘲地笑笑,似乎他也意识到自己对推广金融文化的痴狂。面对众多人的不解与猜忌,他没有做出任何解释,依然坚持做一个尽职尽责的金融文化布道者。
中国金融网的使命是“第一时间报道中国金融”,这个报道不只是为专业金融人士服务的,中国需要更多的人来感受金融文化的魅力,获悉金融文化的内涵,从而形成全民关注金融的风尚。
这是何世红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是他民族意识的体现。一个国家不能没有金融,金融是国家的血液,没有血液的民族注定不能长久昌盛,甚至不能长久维持生命。何世红执着地做着这些,不为名利,也不期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他所做的,只是出于一个爱国者、一个有民族气节的热血者的本能,他想通过个人的力量改变我们国家落后的现状,希望能用个人的呼声唤醒尚且蒙昧的国民。
振兴民族经济、恢复国家昌盛,这是每个国民的责任,更是每个有社会影响力的公众形象的责任。何世红,于中国金融的转型期,担任起传播金融文化、振兴国家金融的重任。历史上每一个英雄人物,都是站在时代的前言,孤独地呐喊着。很少有人能理解他们,也不会有太多的人会跟随支持他们。但他们不会因为孤独而停下自己的脚步,诚如实业救国的胡雪岩,诚如弃医从文的鲁迅……
对金融文化的吹捧并不能为自身谋得更多的利益,却不妨碍金融文化传道士的虔诚,奔走呐喊的经历真切地提升了何世红的人生价值。
7.金融行业的多媒体
中国金融网是金融行业的多媒体。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信息表现形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几年,多媒体之所以盛行是因为它提供了无限的想像与创作空间;再加上Internet的迅猛发展,多媒体产品,其实更像艺术作品。好的表现形式能很好地表现主题,使之趋于完美,使人产生极深的印象。同样,表现形式精彩的多媒体作品,可以使人如饮甘霖,从而对其所表现的内容印象深刻。那么什么是多媒体?多媒体的特点是什么?一个典型的多媒体作品可以是文本、图片、计算机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的任何几种的组合,这当然不是简单的组合。多媒体产品的最大特点是交互性,那么,什么是交互性呢?我们通常看的电视节目、电影、录像、VCD光盘也是多种媒体的组合(文本、图像、动画、声音等),但你无法参与进去,你只能根据编剧和导演编制完成的节目去听去看,这叫顺序播放。多媒体产品则不同,它可以让你参与,你可以通过操作去控制整个过程,可以打乱顺序任意选择,这种操作就叫交互。由此可见:交互就是要求用户通过有意或无意的操作,来改变某些音频或视频元素的特征,交互就是用户在某种程度上的参与。所以说,交互性是影视作品和多媒体作品的主要区别。从另一个角度讲,多媒体作品是通过硬件和软件及用户的参与这三项来共同实现的。
其实从字面上可以基本明白其含义,就是由多种媒体组成,包含我们所见过的报刊、画册、广播、电影等,并具有自身特有的功能——交互性。那为什么有许多人一直试着要为多媒体下定义,但却各有不同。这正是多媒体的特色,因为它包含无限想像的创作空间,只要是能用来传播信息,任何媒体资源都可以把它加入系统中,所以多媒体是汇集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特殊效果的系统。它的重要性不亚于早期的造纸及印刷术,是现代传媒的一场革命,它不仅改变了我们学习和理解问题的方式,而且还改变了我们传播信息的方式。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已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社会对多媒体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多媒体相关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是社会的进步推动了多媒体的发展。
当然,金融业的多媒体也不例外,也具有那么多的宣传渠道。但金融学是研究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的学科。在经济生活中,信用和货币流通处于不可分割状态,把信用和货币流通紧密联系在一起,研究它们本身的运动规律和它们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它们与其他经济范畴的相互制约关系,这是金融学的基本内容。
之所以说中国金融网是“金融行业的多媒体”,这与其表现形式有关,同时,金融会客厅也功不可没。在这里,经常有金融界以及经济界“泰斗”与何世红讨论各种问题,不时会有奇妙的创意在这里诞生。专业的摄影人员以及摄影设备保证了录像与声音的质量,计算机技术人员又保证了网上视频效果的真实性。我们现在可以随时在中国金融网上看到一些会议、谈话现场的记录。
8.他到哪里,哪里就有宣传金融文化的声音
金融文化究竟是一种什么文化?为何与体制和法律息息相关?为何能够杜绝腐败?并能解决经济、金融中存在的问题?
范恒森在《金融制度学探索》中将金融文化解释为:“人们在金融实践中最初为货币商品交换、资金借贷和信用发展形成的,并对一个国家货币政策、金融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产生持久影响力的思想文化。”金融企业文化是指金融企业蕴含的金融思维、价值取向、服务理念和职业精神等。所以,金融文化是金融制度的一种非正式制度,对金融制度健全和法制完善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目前金融理论界对于文化的研究,尚且滞后于中国金融改革的发展与步伐,在金融文化建设方面缺乏特色和系统性。
传统的金融文化,主要是在引进规则、制度和法律制度期间,将核心内容——诚信原则丢掉了。而诚信就是金融文化的核心,金融市场买卖的就是信用产品,在没有诚信的情况下,我们的金融产品是没有办法买卖的。
由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灵魂,金融是现代国民经济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说,金融文化就是一种诚信文化。在推动社会信用建设和社会大生产的产业化方面,金融业功不可没,但如果继续依靠计划金融,而缺失市场原则下的诚信文化,一切条条框框的正式制度都将无济于事。因此,目前进行的中国金融业改革,首先要将市场文化和诚信文化建立起来。
金融业内人士王元林认为,“如果对金融的所有内涵与外延进行不断深入地分析,最后的结果应该是两个字:信用。金融业的产生源于社会对信用的需求;金融机构的地位源于社会对其信用程度的认可;金融产品更是围绕于信用价值的‘信用工具’。诚信既是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核心理念,又是现代经济生活中被视为宪章的信条,更是金融业的根本要求。因为金融业的主要功能是融通货币。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在职业活动中,如果没有诚信作基础和中介,就截断了货币之源,也就等于切断了金融业的命脉。”
目前国内银行业问题不断,股票市场萎靡不振,基金危机重重,信托市场混乱不堪,投资者不愿参与的真正原因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因此,在中国金融业改革的关键时刻,构建好的金融文化已迫在眉睫。
爱尔兰证券交易所中国开发项目总经理那泽·泰和说,中国按照西方金融制度来进行商业发展是正确的。但是,不应该只是跟从西方的金融文化,中国的金融文化应该在汲取西方某些长处的同时,将东方和西方文化融合后,发展中国自己的金融文化。
对于如何构建好的中国金融文化,何世红认为,首先,要构建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在管理中提倡和谐、协调的管理机制,恪守信用、诚信为本。其次,要构建公正、透明的金融制度。主要包括法律体系、会计制度、交易、监管、结构等等,来改善金融基础结构,提高金融效率。最后,要实现人文精神和金融制度的良性互动。
金融是货币流通和金融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广义的金融泛指一切与信用、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融通有关的经济活动,甚至包括金银的买卖。狭义的金融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金融的内容可概括为货币的发行与回笼、存款的吸收与支付、贷款的发放与回收等,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主要有银行、信托。
中国金融网目前设有广州、上海、江苏、天津、湖南、重庆、四川、河北、山东九大市场运营中心,在国内50多个地级城市设有办事处,已成为我国金融领域广大干部职工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电子平台。同时,路透社、花旗、汇丰、德意志银行等国际机构是中国金融网重要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