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知识读本
28135100000002

第2章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概述(1)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耕文化、农业设施、农家生活等资源,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等多项服务的农业经营活动。休闲农业也是以农业为基础,以休闲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以城市游客为目标,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形态。休闲农业还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村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

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范围内,利用乡村自然环境、农林牧渔生产、民俗节庆、民族风情、农村文化、村落古镇、农家生活等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和开发设计,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等多项服务的旅游经营活动。从广义的观点来看,乡村旅游既包括休闲农业、民俗旅游、民族风情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农家乐旅游,还包括乡村自然生态旅游、回归自然养生旅游。乡村旅游是一种区域性的综合性旅游,带有很强的地方性和乡土性,也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第一节)农业与休闲农业

农业是指人们利用动植物的生长能力,采取人工培育种植养殖的办法,取得产品的物质生产产业。从现代经济发展来看,农业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在我国狭义农业是指农作物种植业;广义的农业则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

休闲农业是指广泛利用城市郊区的空间、农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以市场经济为主导,以现代科学为支撑,以金融资本为基础,通过合理规划、设计、施工,建立集农业生产、生态、生活于一体的农业区域,在实现高科技、高效益、集约化、市场化的现代经营活动的同时,美化景观,保护环境,提供观光旅游并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它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农业并不包括以名胜古迹为主的旅游业。休闲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性产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农业。休闲农业实现了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以及消费方式的创新,是世界农业未来发展的一种新思路、新模式,也是我国现代农业的一项具有发展前途的特色产业。

我国的休闲农业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居住在城市的居民对郊野景色的欣赏和果品的采摘活动,最后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农业和农村对休闲农业的全方位建设与开发。

休闲农业以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规划、设计、修建农业景观与设施为手段,以输出观光、休闲、采摘、购物、品尝、农事活动体验等旅游功能为目的,既不同于单纯的农业,也不同于单纯的旅游业,具有集旅游观光、农业高效生产、优化生态环境、生活体验和提升社会文化功能于一体的显著特点。

休闲农业一方面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使旅游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丰富了传统的旅游业的内容;另一方面,休闲农业以旅游经营为手段,使农业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实现农业功能的多元化。它赋予了农业、旅游业新的文化内涵,既符合现代生态旅游的主题,又适应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向,突出了农业和生态环境对于城市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手段。休闲农业的基本性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业与旅游两个产业的有机结合使休闲农业具有农业和旅游业的双重产业属性,二者互为依托,相得益彰,体现了农业发展的新方向。

第二,休闲农业的产业发展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生产和经营为基础,产业规划以旅游市场的农业旅游需求为导向,是按照市场规律运行和发展的。

第三,休闲农业的产业形成中的农业旅游产业交叉渗透使其内含的农业生产效益和旅游经营效益具有互动性和叠加性,展示了行业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第四,休闲农业的产业开发以农业生态景观为资源条件,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强调了基础条件的重要性。

第五,休闲农业的产业开发对当地土地资源的利用采用多维方式,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发展特性,为未来的农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节)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意义

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意义:有利于拓展旅游空间,满足人们各种愿望;有利于实现农业的高产高效等目标;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的重大战略部署。胡锦涛同志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充分依托和利用“三农”资源发展以旅游观光为主要内容的休闲农业,是农业与农村积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工作部署的必然要求。

一、有利于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

传统农业是一种弱质产业,其比较利益相对偏低。发展休闲农业不仅能通过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增加农产品销售量,提高农产品商品率,而且能把农业的生态效益和民俗文化等无形产品转化为合理的经济收入,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大大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休闲农业的发展将给传统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使农业的经营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在有条件的地区,利用现代科技进步,开发出新型的农业经营方式,既具有现代农业生产的教育、示范作用,又对新特种的引进、培养,新技术的开发、推广起了重要作用。

二、有利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休闲农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带动性,它打破了一、二、三产业的界限,能够扩大交通运输业、商业、工艺制作业、食品加工业、饮食服务业等产业的市场需求,进而促进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形成供、产、销和旅、工、农以及科、工、贸的产业化生产体系,从而带动整个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三、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的利用

休闲农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休闲农业,需要一整套的服务设施,不仅需要导游、管理人员、服务人员,还需要住宿、饮食、商场、交通、文化等行业,能吸收利用大量劳动力就业。理论上,旅游业每创造1个直接就业机会,将产生另外3个间接就业机会。因此,发展休闲农业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传统农业生产的土地利用模式以平面结构为主,而以现代农业为特征的休闲农业,在现代生产技术的支持下,其土地利用模式则以立体结构为主,这可以极大地提高土地生产效益,并可使农业生产突破传统方式受制于土地自然供给的局限,开发土地经济供给的无限性。

例如,毗邻广州市中心区的番禺化龙农业大观园,是一个典型的休闲农业开发区,其土地的利用从水面-塘基-田面-坡地-山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立面生产系统,即形成了鱼、鸭-猪、蕉-农作物-果园、园艺圃-林木、茶树的农业生产结构体系,土地的生产性功能得到了较充分的开发,农业生产的经济组合也得到了最佳的体现。

四、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缩小城乡差别

休闲农业的发展除了需要农业生产者以外,更不可缺少的是需要一批农业生产的管理者、规划者,以及一批从事旅游服务的接待者与经营管理者。因此,植根于本土本乡的休闲农业发展将有利于培育高素质的劳动力。休闲农业对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既需要掌握农业科技的工程技术人员,更需要高层次、复合型的管理人才。这些高素质人才的带动及与都市游客的接触、交流、学习,促进了新知识、新观念及现代意识的传播,可以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造就一代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同时,通过其示范和推广作用,能够带动整个休闲农业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别。

五、有利于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发展休闲农业适应了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实现了“大农业”和“大旅游”的有效结合,加快了城乡融合和三个产业的联动发展,不仅扩大了城镇居民在农村地区的消费,还加快了城市信息、资金和技术等资源向农村的流动。

休闲农业在经营开发中,解决旅游者的吃、住、行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随着休闲农业的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势必要不断增加,交通、商业、旅游服务业也会随之而上,这在客观上为乡村的城镇化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六、休闲农业的发展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塑造良好的乡村风貌,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

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解决农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自身经济效益低的矛盾。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它以动、植物为生产对象,不仅给我们提供粮食和其他生活资料,而且给我们提供清新的空气和优美的环境,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其他产业无法比拟的。而农业又是天然的弱质产业,其生产周期长,季节性强,受自然条件变化影响大,且多数农产品易腐烂,供求价格弹性小。而我国农业技术还相对落后,农业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这使得我国农业风险大而相对效益低。

休闲农业不仅以农业生产方式、多种参与活动、民俗文化吸引游客,而且以优美的环境给游客带来美的享受。由于开发休闲农业而投资的公共设施,美化、清洁等条件的改善,可促使农村环境获得改善,在客观上起到了环境保护的作用,特别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其意义更大。通过直接出售新鲜或加工过的农产品加快了市场流通,提高农产品的商品量;通过合理的门票收入和其他服务收入,把农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转化成了合理的经济收入,从而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七、可以促进旅游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长期以来,我国的旅游业以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的开发为主体。上下五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和多民族的文化以及水美山奇、地广物博的自然条件是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基础。休闲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其开发的基础是农业生产文化与农业生态景观的有机结合,这是旅游资源开发的新形式,为传统的中国旅游业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特别是它满足城市居民追求“返璞归真”,摆脱城市喧闹、工作紧张、生活繁杂等带来的心理压力的需求,以及弥补城市文化“缺陷”的特点,更直接为中国的假日旅游、休闲旅游、教育旅游、生态旅游、农业观光等的发展开拓了新天地。

休闲农业现实和潜在的消费需求都非常旺盛,不仅符合城镇居民回归自然的消费心理,而且有利于开阔农民眼界,增强广大农民的发展实力,使农村成为中国旅游最大的客源市场。农村是旅游资源丰富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丰富了旅游产业的供给体系,将成为中国旅游产业的主要支撑。

总之,发展休闲农业促使广大农民向非农领域转移,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休闲农业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使传统农业增添了附加值,农村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休闲农业推动了现代农业经济体系建设,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和调整;休闲农业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使农村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农民思想观念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第三节)休闲农业发展概况

一、国外休闲农业发展情况

观光农业在国外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早在1865年,意大利就成立了“农业旅游全国协会”,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乡村体验农田野趣。20世纪60年代以后,观光农业逐渐遍布欧美等发达国家。当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观光农业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举足轻重的旅游产业部门,其收入份额已接近整个旅游收入的20%。从国外观光农业客源市场结构特征看,客源主体是受教育水平较高且经济条件较好的人群。观光农业已经成为一种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他们选择观光农业这种旅游方式,不是因为其收费低廉,而是为了寻找在城市失去了的净化空间和尚存的自然文化氛围。他们参与农业劳动追求的主要是精神享受而不是物质享受。

根据农业旅游的性质、定位、经营等方面的特点,国外观光农业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

(1)传统观光型农业旅游主要以不为都市人所熟悉的农业生产过程为卖点。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让游客入内摘果、拔菜、赏花、采茶,享尽田园乐趣。这种方式游客的参与性比较强,除了一般的观光、品尝活动以外,还包括与农民一起参加各种农事活动。如法国农村的葡萄园和酿酒作坊,游客不仅可以参观和参与酿造葡萄酒的全过程,而且还可以在作坊里品尝,并可以将自己酿好的酒带走向亲朋好友炫耀,其乐趣当然与在商场买酒不一样。

(2)都市科技型农业旅游以高科技为主要特征,在城内小区和郊区建立小型的农、林、牧生产基地,既可以为城市提供部分时鲜农产品,又可以取得一部分观光收入,兼顾了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如新加坡的农业科技公园。

(3)休闲度假型农业旅游主要是利用不同的农业资源,如森林、牧场、果园等,吸引游客前去度假,开展农业体验、自然生态领略、垂钓、野味品尝、住宿、度假、游乐等各种观光、休闲度假旅游活动。游客从城市来到乡村,住在农民家里,吃着农民自产自制的新鲜食品,闲暇时观赏乡间的自然风景和民俗风情。这种观光农业方式在芬兰、匈牙利、斯洛文尼亚以及希腊、澳大利亚等国比较盛行。

(一)欧洲国家

1.法国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产值在法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但是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仍然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法国现有农场中,中小型农场占很大比重,国家支持中等规模农场发展。法国农场可分为美食品尝、休闲、住宿三大类型。每一类型又可细分为几种不同的属性,包括农场客栈、点心农场、农产品农场、骑马农场、教学农场、探索农场、狩猎农场、暂住农场、露营农场等。

法国居民素有以种植蔬菜为乐的习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5天工作制的实行,许多农民投城市居民所好,在自家农场开辟“工人菜园”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场所,这种“工人菜园”在北部工业区比比皆是。到目前为止,法国全国已有1.6万多户农家建立家庭旅馆,推出农庄旅游项目。其中3000多家农户还组织了一个联合经营组织,取名“欢迎您到农庄来”。不少农民还去补习英语,以便更好地同国外游客交流。游客在农庄可以欣赏田园风光,品尝当地特产,有兴趣的还可亲自干农活。观光农业每年可给法国农民带来700亿法郎的收益,相当于法国全年旅游业收入的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