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治疗”是指当患儿睡眠时,适当抬高其头部,并使头部保持侧位;“饮食治疗”的要点是少量多餐,可增加喂奶次数,但每次不可喂得过饱(人工喂养儿可在牛奶中加入米糊,使奶汁粘稠);“药物治疗”则以胃动力药物为主,需要在儿科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2.幽门狭窄。
人的消化道从嘴巴、食道、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到肛门,如果当中有某一段阻塞了,那么从阻塞的那一段开始,就会慢慢累积食物,累积到一定分量,人体已无法承受,就会吐出来。幽门是指胃与十二指肠相连的部分,是胃下端的口儿,幽门狭窄症就是因为上述的原因而出现的。
幽门狭窄比较常见于刚出生3个星期到2个月之间的婴儿,可能每吃个两三餐就吐一次,还可能边喂边吐,吐完之后又因饥饿吵嚷着要再吃。因为食物无法顺利进入消化道系统加以吸收,所以,孩子越来越瘦,严重了可能还会出现营养不良或黄疸等状况。
幽门狭窄的患儿,他们幽门的厚度要比正常宝宝的厚一些,致使食物无法顺利地通过,所以,应尽早借助腹部超音波诊断,并施行幽门整形根治手术。通常手术4-6小时后,就可以喂食了,所以不用太担心手术的危险性。
3.感冒。
宝宝感冒时,尤其是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时,包括呼吸道融合病毒、鼻病毒或是感冒病毒,由于咳嗽的缘故,会使得腹压升高,也常常合并呕吐的症状。
注意问题:此时喂食应特别小心。感冒咳嗽会致使呼吸频率加快,进而导致吐奶、溢奶现象,所以要注意呼吸和喂奶吞咽时的协调,并尽量“少量多餐”。[
婴儿呛奶
给孩子喂奶时,当奶水由食道逆流到咽喉部时,在吸气的瞬间误入气管,即所谓的呛奶。呛奶常发生于3个月以内的婴儿,人工喂养的婴儿发生呛奶多于母乳喂养者。表现为喂养后婴儿出现频繁剧烈的刺激性咳嗽,随之吐出大量奶汁,严重呛奶时会将奶汁或奶块呛入气管,阻塞呼吸道,造成缺氧导致窒息。若不及时抢救可在数分钟内死亡,因此要争分夺秒进行现场急救。
[急救措施]
1.轻微的溢奶、吐奶,宝宝自己会调适呼吸及吞咽动作,不会吸入气管,只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呼吸状况及肤色即可。如果大量吐奶,可按以下方法处理:
2.家长手抱婴儿使其面部朝下,保持头部低位及呼吸道通畅。
3.在孩子两肩胛骨之间的背部较重地拍打3-5分钟,少量奶汁及奶块可自行流出,但不要将婴儿倒置。
4.把手帕缠在手指伸入口腔中,甚至咽喉,将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快速清理出来,以保持呼吸道顺畅,然后用小棉花棒清理鼻孔。
5.如果上述方法无效,马上夹或捏孩子的脚底板,使宝宝因疼痛而哭,加大呼吸,此时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吸氧入肺,而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如何使奶汁流出上面。
6.上述急救法可使90%以上的婴儿窒息得到解除,缺氧症状迅速缓解,若抢救不成功应急送附近医院进一步救治,以挽救患儿的生命。
[专家提醒]
1.如果呛奶后宝宝呼吸很顺畅,最好还是想办法、让他再用力哭一下,以观察哭时的吸氧及吐气动作,看有无任何异常(如声音变调微弱、吸气困难、严重凹胸等),如果宝宝哭声宏亮,中气十足、脸色红润,则表示无大碍。
2.若孩子平躺时发生呕吐,应迅速将宝宝脸侧向一边,以免吐出物向后流入咽喉及气管。
小儿发热(发烧/高热)
发热也叫发烧,是儿童最常见的症状。发热到一定程度称为高热。发热主要由疾病引起,如:呼吸道感染、脑膜炎、泌尿道感染等,因此应适时找出发烧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退烧。若体温不稳定,则表示疾病尚未痊愈,疾病痊愈,发烧即退。
儿童腋下温度超过39℃时称为高热症。腋温37.5-38℃时为低热,超过39℃为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持续高热对身体损害很大,应及时查明原因或纠正高热症。
小儿发热和高热的急救关键是根据病因进行抢救。病因不明前不要轻率用退热药和抗生素,以免掩盖病情,反而贻误急救时机。高热持续40℃以上而不下降者,高热出现惊厥、谵语或休克者,明显外伤引起的高热者,都应紧急送往医院抢救。
[正确判断]
体温高于下列温度,则称为发烧。
口温:37.8℃(耳温与口温相同)
腋温:37.5℃
肛温:38℃
背温:37.5℃
给小儿量体温的正确方法是:先甩动温度计,使水银下降至三十五度以下。
腋温:将温度计放置于腋下,固定手臂,勿令其任意挥动,测量4-5分钟。
口温:儿童勿用此法以防温度计咬断。
肛温:新生儿时期较建议采用此法。
背温:将温度计置于背上并平躺测量4-5分钟。
[主要症状]
小儿发烧除了体温上升外,可能会有,食欲不佳,嗜睡,哭闹不休,活动力减退,昏睡、昏迷,抽筋、头部僵硬,发紫、呼吸困难。
[急救措施]
1.卧床休息,保持患儿安静。
2.减少穿衣盖被。冬季可保暖,夏季要避风。保持空气流通,维持室温26-28℃。
3.补充能量,供给充足水分,口服0.9%盐水加白糖水,防水电解质紊乱。
4.温水擦浴,用30-39℃温水擦四肢,50%酒精擦胸、背和颈部,或用1%冷盐水灌肠。婴儿每次100-300ml,儿童500ml。
5.冷湿敷法,用冷水或冰水浸透毛巾敷于头面部和血管丰富处如腘窝(膝窝)、大腿根、腋窝、颈部,每10-15分钟更换1次。
6.针刺及手导引风池、大椎、合谷等穴。
7.勿自行服成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8.随时监测患儿体温变化。
[专家提醒]
小儿发热若伴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刻送医。
(1)发烧超过38.5℃。(2)活动力差。(3)虚弱。(4)呼吸困难。(5)无法进食、剧烈呕吐。(6)抽筋、头部僵硬。(7)身上出现紫斑。(8)患儿为2个月以内的婴儿。(9)病儿本身患有严重疾病。(10)连续发烧2天以上。
小儿惊厥(惊风/抽风)
惊厥,也叫惊风、抽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性病症,特别是3岁以内的小儿更为多见。
[主要症状]
惊厥发作时,表现为意识突然丧失,而且伴有两眼上翻、凝视或斜视;面部肌肉和四肢强直、痉挛,或者不停地抽动。惊厥发作的时间,一次持续几秒钟至几分钟不等,有时会反复发作,甚至出现持续状态。如果持续时间过长,或反复发作,会引起小儿的脑损害。
[病因]
主要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属于感染方面的,有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有各种脑炎、脑膜炎;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有败血症、中毒性菌痢、肺炎等。还有一种是由于发高烧引起的惊厥,叫做高热惊厥。例如3岁以内的小儿,患上了呼吸道感染等病,发高烧的初期,也会发生惊厥。
除了感染引起惊厥以外,还有代谢性、中毒性、器官疾病等原因引起的。代谢性的原因,有低血钙、低血糖、维生素B1或维生素B6缺乏症、低钠血症、低镁血症等,中毒性的原因,有乱用过量的中枢神经兴奋药,如氨茶碱、抗组织胺药物等,农药1605、1059、敌敌畏、敌百虫、乐果等中毒,也会引起惊厥。属于器官性疾病的原因,有脑部疾病如脑外伤、脑瘫、大脑发育不全、癫痫等,也有因心、肝、肾等疾病引起的。
[正确判断]
1.刚出生的新生儿突然不开口,不会吃,稍有声音刺激便引起全身抽动,应首先考虑接生时感染了破伤风杆菌。
2.如有新生儿出生时上过产钳才娩出,头上有大血疱,突然抽风,不发热,应考虑颅内出血。
3.稍大一点的婴儿吃奶睡觉都很正常,四肢或面部突然抽动,不发热,应首先先想到缺钙。
4.如遇抽风又有发热,精神不振,呕吐,头前(前囱门)凸起,颈项僵硬,应想到是感染了脑膜炎或脑炎。
5.3-5岁孩子突然不醒人事,抽风咬舌,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很可能是癫痫。
[急救措施]
1.如果小儿发生了惊厥,也就是痉挛时,家长首先要镇静。不要大声哭叫或摇动小儿,也不要喂水,更不要给孩子吃药。
2.让小儿侧卧,头向一侧,解松衣扣,用手帕或纱布裹住竹筷或勺柄后垫在上下牙之间,防止患儿咬伤舌头。有条件还可针刺合谷、涌泉、十宣等穴位,也可掐人中穴。
3.使小儿保持呼吸通畅,保持安静,禁止一切不必要的刺激。
4.如果惊厥的小儿发高烧,可在患儿的额部、枕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经过处用侵湿的毛巾冷敷或冰敷,或者30%-50%的酒精擦浴腋下、后背、头颈、大腿内侧2-3遍。
5.如果采取以上处理,痉挛仍不停止,以至引起呼吸停止,要马上进行人工呼吸,然后立即送医院诊治,切勿延误。
[专家提醒]
1.高热是引起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高热惊厥多见于6个月-3岁的小儿,6岁后罕见。
2.痉挛平息后也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去医院检查。
3.有高热惊厥史的孩子,家中应备有一些退热止惊镇静药,中药羚羊粉、紫雪散都有很好的止痉作用。
[预防措施]
小儿惊厥对儿童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积极进行预防,是保护儿童健康的有效措施。
1.加强护理和小儿体格锻炼。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多让小儿到室外活动,使机体能适应环境,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2.要注意营养。小儿除了奶类饮食以外,还应当及时添加辅食,比如鱼肝油、钙片、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以及各种矿物质,不能让小儿饥饿,以免发生低钙和低血糖性惊厥。
3.要适当合理用药,防止小儿误服有毒的药品。
4.加强看护。防止小儿撞跌头部引起脑外伤,更不能随意用手打小儿头部。
小儿休克
休克是由许多不同的因素引起的严重综合症。它可以发生在中枢神经创伤引起的功能紊乱之后,也可发生在大量流血、严重创伤、外科大手术、失水、烧伤、严重感染、过敏性反应以及某些药物的毒性作用之后。
[主要症状]
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休克,它们的症状基本上是相同的,症状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器官和组织缺血。病儿脸色苍白、四肢发冷、全身无力、口渴、出冷汗、呼吸急促而浅、小便减少、有时呕吐、精神不振、体温降低、血压下降,如果未及时抢救,病儿就逐渐进入意识不清的状态而死亡。
[急救措施]
1.让患儿平卧,解开衣服、领扣、裤腰带。
2.患儿周围空气要保持流通,环境安静。
3.脸色苍白的孩子,躺卧时应把头放低,保暖,服一些温糖开水或盐水。
4.可针刺或用手指甲压嘴唇正中穴(人中穴)使之苏醒。
5.必须刻不容缓地将患儿送到医院急救。
婴幼儿痰多难咳
宝宝人小,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会出现有痰不会咳出却咽入胃内的情况。
[急救措施]
1.使宝宝侧卧,家长手掌五指稍屈成空心拳,轻拍患儿背部。拍左(右)侧背部时患儿取右(左)侧卧位,从上而下自内向外两侧交替依次进行,每日拍2-3次,每次拍3-5分钟。拍背可使肺和支气管内的痰液松动,有利咳出。
2.让患儿多饮水,有利于退烧,润湿呼吸道,使痰液稀释,利于咳出。
3.还可在茶杯中倒人沸水,抱起宝宝,让其口鼻对着升起的蒸汽并吸入,以利于稀释痰液。不过,要小心烫伤,发生意外。
小儿咳嗽、哮喘
咳嗽是一种防御现象。人体通知咳嗽把灰尘、异物及痰液排出体外,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手段。如果咳嗽频繁剧烈,影响孩子的休息和睡眠,甚至引起呕吐,那不好了。
[急救措施]
1.如果咳嗽剧烈,如有医生给的药,吃一些是必要的。凡是咳嗽药,不外含有两种成分:一种是祛痰药,使痰稀化易于排出;另一种是镇咳药,用以麻醉气管粘膜,抑制咳嗽,两者配合适当才能使咳嗽逐渐平息下来。
2.当发生呼吸困难并且每次出气时都伴有笛鸣音者,便是哮喘。此时最重要的是缓解呼吸困难。可让患儿前屈坐位,按摩背部,这样大都可以治好。若有医生给的药,应立即让患儿服下,严重者应立即去医院。
3.严密观察孩子的病情。如果咳嗽发出“空、空”的声音,像“狗叫”似的,说明已有喉炎了,严重的可发生呼吸困难,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4.因咳嗽或哮喘而发生呼吸困难时,做人工呼吸是徒劳的。因为此时仅仅是呼吸困难,而呼吸机能是正常的,意识又非常清醒,呼吸道又无阻塞。
5.除了治疗之外,哮喘还和精神因素有关,平时应让孩子轻松愉快地生活,消除对哮喘的精神负担,这是非常关键的。
6.咳嗽剧烈时,要怀疑发生肺炎,即使不大发烧,也最好去医院诊治。
7.小儿哮喘呈现持续状态时,应及时吸氧、补液、纠正酸中毒;早期、较大剂量应用使用糖皮质激素类静脉滴注。
小儿哮吼
哮吼也是小儿呼吸道急症之一,指的是喉部阻塞,通往肺部的主要气管通道发炎和狭窄,而出现嘶吼性咳嗽(类似狗吠式的咳嗽),有些病儿会有喘鸣、声音沙哑。哮吼主要由病毒感染所致,如咽喉气管的感染(病毒性哮吼)、会厌炎、细菌性气管炎,也可能是挛缩性的哮吼,其中以病毒性哮吼最常见。哮吼哮吼好发于6个月至5岁的儿童。虽然哮吼通常是一种轻微的疾病,然而有时它也会引起严重的呼吸困难,而且需要紧急治疗。
[主要症状]
1.哮吼的症状通常会在早晨发作,而且会持续数个小时。
2.起初为普通感冒的症状,如咳嗽、流涕、发热、打喷嚏就是哮吼的起始症状。
3.一两天之后,咳嗽加剧,发出犬吠式的咳嗽、出现吸气性喉鸣,声音沙哑,
4.若仔细观察,会发现患儿的胸骨上端、肋间或肋缘因呼吸费力而凹陷。
5.病情严重的患儿还可能出现嘴唇发绀、呼吸困难、呼吸异常急促、舌头发青,偶尔也可见皮肤发青。
6.挛缩性哮吼一般没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而在半夜突然发生。会厌炎的哮吼现象明显而且变化快速,通常小儿会突然发高烧,并且出现哮吼、吞咽困难、流口水、发声困难、吸气性喘鸣,很快的进行到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急救措施]
1.让小儿尽量安静,较大的孩童可以维持坐姿,把下颚向前伸出以维持呼吸道通畅。
2.经常给喂一些温水,少量多次。
3.保持孩子房间的空气的湿度。可将患儿带到浴室,打开热水龙头以快速升高浴室内的湿度,孩子一般可在5天内好转。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5.送医后给予适当的抗生素,必要时需要做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来提供足够的换气。
6.经过治疗,多数孩子一般不会发生哮吼复发的情况。但那些同时患有“哮喘’的病儿通常会再次发作。
小儿肺炎
小儿肺炎是小儿常见疾病中对生命威胁最大的疾患之一,年龄越小,并发症越多,病情越重。四季均易发生,特别是现在春夏之交,空气湿度较大,病原体易传播,肺炎发病率很高,如治疗不彻底,易反复发作,影响孩子发育。小儿肺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也有不发热而咳喘重者。小儿肺炎常由受凉、疲劳、上呼吸道感染等诱发。
小儿肺炎按解剖部位分为: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等。按病程分有:急性肺炎、迁延性肺炎、慢性肺炎三种类型。按病原体分类有: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真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等。现在已被遏制的“非典型肺炎”是一种冠状病毒性肺炎。
[主要症状]
起病急,寒颤、高热、胸痛、咳嗽、咯痰,初为少量粘液痰,后渐转为铁锈色痰,病变广泛者可有气急、紫绀,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和黄疸,严重者可有嗜睡、神志恍惚、烦躁不安、谵妄或昏迷,甚至休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