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用3%双氧水冲洗局部,再用酒精或生理盐水消毒。
2.清创时尽量保留皮肤,然后对位用小细针线缝合,轻轻包扎。
3.同时静脉滴注抗生素以防感染。
4.如耳廓已完全断离,应及时清洗,紧急送医,立即对位缝合,进行耳廓再植。
5.若发现水泡或血泡,应在无菌条件下切开排液。
鼓膜破裂
鼓膜是具有一定韧性的薄膜,位于外耳道深部,是人体声音传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彭膜破裂大多由于掌击、爆炸气浪冲击、挖耳、用力擤鼻、猛力咽鼓管吹张等所致。
[主要症状]
伤耳内突然剧痛,继之出现耳鸣、耳聋,伴有轻度眩晕、恶心、呕吐,外耳道内出血等症状。
[急救措施]
1.家长未经医生同意严禁往耳内滴药或冲洗外耳道,以免污染中耳引起中耳炎。
2.如果发现孩子耳内有异物或泥土,用消毒棉签蘸75%酒精(也可用60度白酒代替)轻轻擦拭外耳道口,然后用消毒棉球堵住外耳道口。
3.注意洗脸、洗澡时不要让水进入耳内。
4.颞骨岩部骨折引起的鼓膜破裂则不要将外耳道堵塞,并及时到医院诊治。(颞骨骨折是颅底骨折的一部分,其岩部、鳞部和乳突部中以岩部骨折最常见,其原因是岩部含有各种孔隙、管道与气房,较为脆弱)
异物入耳(参看第六章第一节异物、碎片)
五、鼻部受伤
鼻部外伤
鼻部外伤主要有创伤出血和鼻部骨折。鼻没有真正的骨头,但其内层坚硬且起支撑作用的软骨可能弯曲或出现裂缝。
[急救措施]
1.用干净纱布或手帕按压在伤口上止血。
2.出血较严重时,用食指或拇指压迫同侧面动脉搏动处。面动脉在下颌骨下缘下颌角前方约3cm处。
3.先用肥皂水,再用生理盐水洗净创面,1000毫升水中加9克食盐烧开即成0.9%生理盐水。
4.用消毒纱布叠成几层盖住鼻子,一般不用加衬垫。
5.如果是鼻部骨折,嘱咐伤儿用口呼吸。擦去血迹及液体,但不要试图使鼻孔畅通,
鼻出血(参看第二章第一节五官科急症)
鼻内异物(参看第六章第一节异物、碎片)
六、颌部受伤
颌骨折裂
[正确判断]
颌骨折裂通常只是一侧受伤,而且口腔内往往有伤口。伤儿可能说话不便,其唾液中常带有血迹。
[急救措施]
1.必须立即清除口腔中的血液和杂物。
2.临时用纱布做个垫托,放在下巴尖,并用绷带、围巾托住。
3.将绷带两端在头顶打结。绷带结要打得松紧适度,既能承托下巴,使其固定不动,又不致使伤者牙齿咬紧。
4.及时送医。
颞下颌关节脱位(掉下巴)
颞下颌关节脱位,俗称“掉下巴”,好发于中老年人,多是由于下颌骨髁状突在张开运动中,超越了关节结节而不能自行回复原位。根据发病缓急而分为急性颞下颌关节脱位和慢性脱位;反复发生则称习惯性脱位;按其脱位发生部位又可分单侧性和双侧性脱位,其中双侧脱位最为常见。
[正确判断]
1.病人口半开,闭不住也张不开,口水直流,言语不清,咀嚼、吞咽障碍。
2.耳前区疼痛,有明显凹陷。
3.因下颌骨向前移位,两颊变平,脸变长。
[急救措施]
“掉下巴”后应及时复位,复位后限制下颌活动。
(一)复位。
本病不论何种脱位均可用手复位。方法有口内法、口外法、颌间复位法三种,这里只介绍“口内复位法”。
1.让伤儿坐在低处,使下巴低于救护者的肘关节,复位时好使劲。伤儿后背及头部靠墙。
2.救护者的双手拇指用纱布或手绢裹上,伸进伤者嘴里,按在两边下颌磨牙(俗称大牙)咬合面上,两手其余四指放在嘴外下颌骨(下巴)的下缘。
3.两拇指用力向下压下颌骨,同时用四指将颏部(下巴部位)向上端,至关节凹内,这时往往可听到关节复位时的弹跳声。这样使下颌骨的髁状突呈弧状转动到结节的下面,只要再轻轻向后推动一下,就能使髁状突滑到原来的关节腔里面。这时,复位人的双手拇指迅速滑到后牙的外边,避免咬伤。
4.复位后,最好使用绷带将下巴托住,几天内不要张大嘴,防止形成习惯性脱位。
(二)制动。
关节复位后为使受伤之韧带和关节囊得以修复并防止慢性脱位,必须将下颌制动2-3周,同时嘱病进饮软食,面部还应用颅颌绷带固定以限制下颌的开口度不超过1公分。习惯性脱位者复位后应在关节囊前部注射硬化剂使其产生疤痕,限制下颌运动,以防下颌关节反复发生脱位(此法应在医院进行)。
[专家提醒]
“掉下巴”的复位比较难于操作,除非无法就医,最好不要自行处理。
(第三节)骨折的急救
一、骨折的分类及症状其他
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称为骨折。
[分类]
(一)骨折的分类。
1.按外伤造成的后果分:
(1)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无损伤,无裂开、骨折断端不外露、又称单纯性骨折、
(2)开放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有创口,甚至骨折断端刺伤局部肌肉和皮肤,使骨折端和外界相通,容易感染,又称复杂性骨折。
2.按骨折程度分:
(1)不完全骨折(青枝骨折),仍有部分骨质相连。
(2)完全骨折,骨质完全离断。
[主要症状]
1.伤部疼痛。
2.骨折肢体功能障碍。
3.局部肿胀、或成角、变短、扭曲等畸形。
4.骨折处有时可触到骨断端,有骨磨擦音。
二、开放性骨折
[正确判断]
开放性骨折诊断较易,可见明显断端刺出皮肤。
[急救措施]
1.止血。对开放性骨折出现大出血者,应及时进行止血,可根据具体情况,应用压迫、加压包扎或止血带等方法。
2.包扎。去除伤口表面的异物,用清洁的水冲洗干净,或酒精消毒。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包扎伤口。
3.如果可见外露的断骨,包扎时不要推回伤口内,以免将污染物带入深层。若在包扎伤口时骨折端已自行滑回创口内,则到医院后,须向医生说明,提请注意。
4.固定。可用夹板和木棍、竹竿等将断骨上、下方两个关节固定,若无固定物,则可将受伤的上肢绑在胸部,将受伤的下肢同健肢一并绑起来,避免骨折部位移动,以减少疼痛,防止伤势恶化。
5.搬运。
(1)疑有颈椎损伤,在使伤员平卧后,用沙土袋(或其他代替物)放置头部两侧以使颈部固定不动。
(2)腰椎骨折应将伤儿平卧在硬木板(或门板)上,并将腰椎躯干及两下肢一同进行固定预防瘫痪。
(3)如果是年长儿童,搬运时应数人合作,保持平稳,不能扭曲。
(4)平地搬运时伤儿头部在后,上楼、下楼、下坡时头部在上。
(5)搬运中应严密观察伤员,防止伤情突变。
三、闭合性骨折
[正确判断]
闭合性骨折其伤部皮肤或黏膜完整,不与外界相通。多伴有疼痛、肿胀、畸形、骨擦音。闭合性骨折的软组织损伤较轻,骨折愈合也较快。
[急救措施]
凡有骨折可疑的病儿,均应按骨折处理。
1.闭合性骨折有穿破皮肤,损伤血管、神经的危险时,应尽量消除显著的移位,然后用夹板固定。
2.妥善固定。骨折急救处理时最重要的一项。急救固定的目的有三:(1)避免骨折端在搬运时移动而更多地损伤软组织、血管、神经或内脏;(2)骨折固定后即可止痛,有利于防止休克;(3)便于运输。
3. 迅速运送。
四、骨折后的固定技术(参见第一章第四节)
(第四节)关节脱位
肩关节脱位
[主要症状]
肩部疼痛,伴随有肩部前面尖端下陷。此外,受伤的手臂通常出现外张,肘部远离身体一侧。当你尝试着使肘部的前臂向身体靠近时会感觉到阻力。
[急救措施]
1.不要移动脱位的关节。
2.如果有条件,先服些止痛药。
3.让伤儿俯卧在沙发或床沿,让其手臂悬垂,和身体呈90度角。
4.在伤儿的手臂上绑10-20磅的重物,将手臂拉向地面,前提是必须确认其手臂末端的血液循环没有切断。大约15-30分钟后,肌肉将会放松,从而让骨头自动滑回原处。
5.将上臂和前臂悬挂起来,使其靠近身体,可避免手臂和肩膀的移动。
6.在伤处放置冰袋,进行冷敷,可以消肿止痛。
肘关节脱位
在全身各关节脱位中,肘关节脱位最为多见,常见于青少年。如突然跌倒时上肢外展、手掌着地,肱骨前下端受身体重力作用突破薄弱的关节囊前壁,向前移动,导致肘关节脱位。
[主要症状]
受伤后患儿表现为肘关节肿胀、疼痛、畸形明显,前臂缩短,肘关节周径增粗,肘前方可摸到肱骨远端,肘后可触到尺骨鹰嘴,肘关节弹性固定于半伸位。
[急救措施]
1.不要移动脱位的关节。
2.不要强行将处于半伸位的伤肢拉直,以免引起更大的损伤。可用健侧手臂解开衣扣,将衣襟从下向上兜住伤肢前臂,系在领口上,使伤肢肘关节呈半屈曲位固定在前胸部。
3.如果救助者和伤儿都不能判断关节脱位是否合并骨折时,不要轻易实施肘关节脱位复位,以防损伤血管和神经,可用三角巾将伤肢呈半曲位悬吊固定在前胸部,送往医院。4。肘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法:
(1)伤员取坐姿,救助者手握住上臂做对抗牵引。救助者一手握住伤者腕部,向原有畸形方向持续牵引,另一只手手掌自肘前方向肱骨下端向后推压,其余四指在肘后将鹰嘴突向前提拉,即可使肘关节复位。
(2)复位后将肘关节屈曲90度,甩三角巾悬吊于胸前,或用长石膏托固定。
(3)约2-3周后去除外固定,辅以积极的功能锻炼,以恢复肘关节的功能。
颌关节脱位(参见本章第三节颌部受伤)
(第五节)肌肉拉伤
肌肉拉伤是肌肉在运动中急剧收缩或过度牵拉,造成的肌肉微细损伤、肌肉部分撕裂或完全断裂。在长跑、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时,在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下使肌肉主动收缩或被动拉长,引起拉伤。
[主要症状]
肌肉拉伤后,拉伤部位疼痛、肿胀、肌肉紧张或痉挛,用手可摸到肌肉紧张形成的索条状硬块,触疼明显,有皮下淤血,当受伤肌肉主动收缩或被动拉长时疼痛加重,活动明显受到限制。触摸局部有凹陷或见一端异常隆起者,可能为肌肉断裂。
[急救措施]
早期治疗原则是制动、止血、防肿、镇痛。
1.停止运动。
2.冷敷。用冰块敷患处,或将伤肢浸入冷水中,或在自来水下冲洗。
3.冷敷后加压包扎,抬高肢体,这种方法有止血、镇痛、防肿的作用。包扎时先用海绵垫敷伤部,再用弹力绷带包扎,松紧度适中。
4.抬高伤肢。
5.包扎24-48小时后拆除,视其伤情再作处理。
6.早期不宜作按摩和理疗,否则会加重出血和组织的渗出,使肿胀加重。
7.伤后三天内避免重复致伤动作,三天后可进行功能性练习,配合热敷。
8.一周后,可逐渐恢复锻炼,但伸展时以不引起伤处疼痛为度。
9.肌肉拉伤严重时,如将肌腹或肌腱拉断者,应做手术缝合。
(第六节)抽筋
小腿抽筋
小腿抽筋,也叫“腓肠肌痉挛”,主要是指脚心和腿肚抽筋。发作时不仅疼痛难忍,而且还不能活动,常在游泳时发生。如不及时抢救,常常会溺水而死。
小腿抽筋一般是在突然进行剧烈运动或腿脚部受冷时,由于肌肉供血不足引起的。游泳前睡眠不足或未进早餐,可能成为诱因。因此要注意充分休息和营养,在游泳前要做预备体操。
[急救措施]
(一)小腿抽筋易发生在游泳时,平时可教孩子这样自救:
1.一定不要慌张,先深吸一口气,把头潜入水中。
2.像海蜇一样,使背部浮在水面,两手抓住脚尖,用力向膝盖上方拉。一次不行的话,可反复几次,肌肉就会慢慢松弛而恢复原状。
3.不要逞强硬想上岸,往往会适得其反。
(二)如果发生在日常生活中:
1.马上休息,让孩子将抽筋的腿部伸直(勿让膝盖弯曲),将脚板往自己身体方向下压。
2.家长用双手按摩抽筋部位,一定要有疼痛感才算有效,如果发生抽筋时旁边无大人,孩子可以将双手撑住墙壁,脚跟不离地感觉小腿筋有被拉直的感觉,进行几分钟后,再放松按摩腿部肌肉。
3.用指尖掐压手上合谷穴和上嘴唇的人中穴。合谷穴在手臂虎口、第一掌骨与二掌骨中间陷处,人中穴在上嘴唇正中近上方处。掐压20-30秒钟之后,疼痛即会缓解,肌肉会松弛,其有效率可达90%。
4.再配合用热毛巾按揉,用手按摩,效果会更好。
5.使用运动喷剂或药膏让腿部肌肉松弛。
其他部位抽筋
发生抽筋的原因一般有:运动过度、运动前热身运动不够、高热、缺钙、缺钠(多因洗澡引起)等。
[急救措施]
1.在抽筋发生的地方轻柔地按摩,对各部位抽筋均有帮助。
2.如果手臂抽筋,只须将之轻轻拉直。
3.当腹部抽筋时,轻轻把腹部垫高拉直腹肌。
4.若是大腿前面抽筋,最简单的可以采取蹲姿,或可轻轻将手腕放在膝盖后方,将腿往后弯曲,使大腿前面抽筋拉直,最简单就是蹲下。
5.如果还发生麻痹及刺痛,应立即找送医院诊治。
6.有时抽筋并不全由运动导致,如果抽筋伴随抽搐:
(1)首先用纱布手帕裹在筷子或小调羹上,塞在病儿上下齿之间,以防咬破舌头。如果牙齿咬得很紧,不要强行撬开,可用筷子从两旁牙缝中插入。
(2)同时,保持呼吸道畅通,解开领口,放松裤带,让伤儿平卧,头侧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而造成窒息。
(3)针刺人中穴或用手指重按人中穴位,有时也可起到止痉的效果。
7.如果伴有高热,用冷水浸湿毛巾置于额部、腋窝及腹股沟大血管处,以加速机体散热,促使体温下降。
(第七节)四肢、躯干受伤
一、颈部受伤
颈部撞伤
滑倒或从高处跌落时,如果颈部受到强烈的撞击,是很危险的。因为颈椎中有脊髓通过,如果颈部神经受损,就会造成瘫痪,重者危及生命。
[急救措施]
1.让伤者平躺,因为水平躺着,可使背部伸直,但不要移动头部和颈部。最重要的是不要让伤者坐着。
2.固定颈部。将毛巾或衣物等卷成圆筒状放在颈部的周围固定,以防止颈部移动。
3.冷敷。用冷水将毛巾弄湿或用冰块敷在撞击的地方。如有伤口,可用双氧水消毒伤口;如有出血,就用干净的布块加压止血。
4.保持安静,密切注意观察。
5.及时去医院诊治。
颈部骨折
颈椎骨折常见于跳水误跳入浅游泳池,或从很高的地方坠落以及交通事故等。
在骨折中,应特别注意颈部骨折的处理,颈椎骨折时,最重要的是不要搬动病儿。如随便搬运,就会铸成大错,以致有生命危险。
[急救措施]
1.如果骨折时病儿的意识已经丧失,最基本的紧急处理是保证呼吸道畅通(此时千万不要让头扭动,只让颏部向前伸即可)。若没有呼吸,应进行人工呼吸。
2.当搬运颈椎骨折(高位胸椎骨折)病儿时,要用门板或梯子作担架。千万不要让颈部活动,把毛巾、毛毯等放到头周围,用砖、石头等把头固定,避免晃动。
[专家提醒]
假如发生颈椎骨折时,周围没有人,这时应保温的前提下,耐心等待来人。要注意,这种骨折只要动一动就可能致命。因为颈骨骨折也就是颈部脊椎骨的骨折,在脊椎骨中央有神经通过,这些神经像电缆一样能把大脑的命令传达到全身,又能把身体的感觉传向大脑。如果骨折切断或压迫脊椎骨中的神经,颈以下就会完全麻痹,有时会使呼吸停止。
二、背部受伤
背部肌肉拉伤或撕裂
背部可能发生的损伤有:背部肌肉或韧带的扭伤或拉伤、脊椎盘或脊柱受伤等。
受伤原因:由于一段时间内重复一种动作(像打高尔夫球)或背部突然受力(比如橄榄球比赛中的擒抱动作)。运动前热身不够也可能造成伤害。
[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