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新编实用管理学
28133100000069

第69章 管理方法(2)

正确运用法律手段有以下作用:1.保证必要的管理秩序。任何管理系统都是按照一定结构组成的多因素复合体。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管理,可以使管理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依照法律规定各自的职责、权利、义务、利益,以减少扯皮、内耗,保证它们正确的发挥自己的职能,使整个管理系统自动有效地运转。2.加强管理系统的稳定性。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管理,有助于把符合客观规律,确实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用法律的形式规范化、条文化,明确固定下来,严格执行。这就能加强管理系统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3.可以有效地调节各种管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法律方法可根据管理系统的各子系统及各要素的特点、任务性质,规定其地位、义务、作用及相互关系,这就保证了管理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各要素与系统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关系的协调,如果发生矛盾,也能顺利地得到解决。4.可以促进管理系统的发展。由于合理的法律、法规能保护并促进正当的管理活动的进行,抑制不合理的行为,就可以提高管理活动的效率,增强管理系统的功能,从而推动管理系统的不断发展。

古人云:“小智者治事,大智者治人,睿智者治法”,这深刻地说明了法律方法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法律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如果法律、法规符合社会活动的客观规律。就可以起促进作用:否则,就会起不利影响甚至阻碍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法律手段的作用,一要适应四化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通过调查研究,逐步建立、健全各种管理领域的法规;二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规再完善、再详尽,如果不去执行,甚至某些司法人员营私舞弊,那么这些法规就只能成为无用的废纸。三要注意法律方法与行政方法、经济方法结合运用,互为补充,共同促使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第三节)管理的经济方法

经济方法的内容与实质

经济方法就是依靠经济组织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利用经济手段(或经济杠杆)、经济核算进行管理的方法。经济方法的实质是以经济责任、物质利益为推动力激励经济组织及其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采用经济方法管理,既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也反映了生产关系性质的要求,它是由商品经济和物质利益原则决定的。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取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利益仍然是发挥人们积极性、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这也就是使经济单位和劳动者都能从切身利益上来关心生产的发展、关心效益的提高,从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不同的经济手段在不同的经济领域,所发挥的作用是有所侧重的。在宏观管理领域中,主要运用的经济手段有:1.价格。这是社会经济管理中重要的经济杠杆之一。商品价格是否合理,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经济生活能否正常运转。在我国总是要通过价格这一杠杆保持产需平衡、调节产品供求关系、调节部分国民收入的分配和督促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营管理水平。2.税收。这是国家取得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国家依据价值规律、按劳分配原则来制定税种和税率,从而支持或限制某种经济成份及某些产品、行业、部门的发展,调整某些部门或企业的利润,使社会经济的内部结构、发展趋势、活动规模等趋于合理,更好地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要。3.信贷。银行通过吸收存款,集中社会闲置资金,并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再贷款给有关单位,满足其生产周转和扩大流通的需要。4.利息。国家银行对存款支付利息,对贷款收取利息,既可集中闲散资金,支援国家建设,又可以促使部门或企业认真加强经济核算,节约使用资金,提高效益。

在微观管理领域中,主要运用的经济手段有:1.工资。正确的运用工资这一杠杆,对于调动企业的经营积极性和个人劳动积极性,有直接促进作用。工资必须与企业经济效益联系起来。2.奖金。它是职工超额劳动的报酬,比工资有较大的灵活性,奖金的多少同样必须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3.罚款。即对企业及职工违反有关条例、规章、制度的行为的制裁手段。

经济方法的特点

(一)平等性。社会按统一的尺度来计量和分配经济成果,各种经济杠杆的运用对同样情况的经济组织和个人起相同的作用,因此,它对经济组织和个人所获取的经济利益的权利是平等的。经济合同的签订,其前提是各方都处于平等的地位。

(二)利益性。经济方法可把劳动集体及劳动者个人的物质利益与工作成果相联系,能充分体现物质利益原则。

(三)间接性。它通过对各个方面经济利益的调节来间接控制和干预企业、部门或职工的行为。这与行政方法有着显明的区别。国家或企业可根据管理对象和管理目的的不同,采用不同内容和形式的经济手段,因而又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

(四)有偿性。各个企业或单位之间的所有经济往来都应根据等价交换的原则,实行计价有偿交往。

(五)关联性。经济方法的使用关联与波及的范围很广。不但各种经济手段之间的关联错综复杂,影响面宽,而且每一种经济手段的变化,会影响到社会多方面经济关系的连锁反映,有时不仅影响当前,还波及日后相当长的时间。

(六)选择性。在运用经济方法时,管理对象(如企业)至少存在两种以上的选择。如提高利息率后,企业可在借与不借之间进行选择;价格上升后,需方又在买与不买、多买与少买之间做选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方法越来越重要。过去总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的,是以国有制为基础的,因此,行政手段就应成为国家管理的主要手段。在实践中政企合一,相互替代,造成管理体制上的一系列弊端。今后应主要通过经济方法进行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另外,我国生产力水平不够高,劳动依然是人们谋生的手段,人们在劳动质量与数量上各有差别,也就造成了人们在物质利益上的差别。同时,还存在着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的区别。因此,经济方法在调动企业经营积极性和职工劳动积极性上,是十分重要的管理手段。

正确运用经济方法

(一)注意克服经济方法本身的局限性。由于它主要是调节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不直接干预和控制人们的生产经营行为,所以我们不能依靠它解决管理中一切问题;同时,也不能完全依靠它来调动经济组织与职工的积极性。因为人们除了物质需要以外,还有更高的精神和社会方面的需要。因此,经济方法的应用,必须同行政方法及其它管理方法结台进行。

(二)不断完善各种经济手段。几十年来,运用经济方法进行管理,有不少经验和教训。目前,某些经济杠杆的运用,还存在不少问题,今后尚须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应不断改进、完善,从而合理调整上下、左右等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三)应用经济方法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的原则;二是讲究经济效益的原则;三是奖惩结合原则。

(第四节)管理的社会心理方法

社会心理方法的概念和内容

社会心理方法,是指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知识,通过了解被管理的集体和个人的社会心理活动特点,按照人们在工作中的社会心理活动规律,来搞好管理的具体方法。所谓集体的社会心理活动的特点,包括集体的风气习惯、不成文的规定、相互关系、性别和年龄特点、受教育程度、领导作风、非正式组织的结构特点,以及集体中多数人对工作目的、职业地位、工作条件的理解和满意程度,等等。所谓个人的社会心理活动特点,包括个人的智力和体力水平,受教育和职业训练的程度,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的基本倾向,个人的习惯、特长、愿望、兴趣爱好以及对工作的态度,等等。所谓人们在工作中的社会心理活动规律,是指与工作有关的各种社会心理现象中的稳定的、必然的内在联系,它表现为社会心理现象的可重复性。它包括有:需要→动机→行为规律,期望规律,被社会所认同的规律,非正式组织发展规律等。

管理的社会心理方法按管理工作的内容划分,可分为人事管理的社会心理方法、组织管理的社会心理方法、工程管理的社会心理方法及产品销售管理的社会心理方法。从研究和解决问题所运用的手段来划分,可分为自然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社会心理方法的特点与作用

现实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同样的一个领导人,采用同样的方式,在不同的单位、组织中,工作效果大不相同;在同样的一个组织更换了领导人,组织的面貌、工作成果也会截然两样。这是由于人们社会心理活动具有多样性和易变化的特点所决定的。人们有什么样的社会心理活动,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它受到人们的主观(社会思想和心理活动的特点、文化教养等)和客观(社会环境条件)两个方面的许多因素的影响。社会心理方法的正确运用,必须根据具体的管理的主体和客体,不同的环境条件和不同的管理目标等要求,有的放矢地采取不同的具体方法。因此说,针对性强是社会心理方法的主要特点。

运用社会心理方法进行管理的实质,是满足人们各自不同的社会心理的需要。一个小企业,虽然仅有百、八十人,但他们也有很大差别,如不同的文化、经历、年龄、岗位、能力、技术、经验、情感、态度、兴趣、爱好、性格、气质,等等。他们在企业内的相互之间以及他们同社会的各个方面有着广泛的联系、交往,他们又都互相影响着。对他们中每个人的工作安排、具体的思想教育,对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的解决,以及处理他们之间的矛盾,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等,都必须以了解他们各自的心理和具体交往关系为前提;否则,管理工作就会陷入盲目性。特别是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更要细致地做好人的工作。因此,管理的社会心理方法就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五节)管理的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事物的质和量是相互制约的。质是具有一定量的质;量是具有一定质的量。因此,在管理活动中,要善于运用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并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管理的定性方法

定性方法是通过考察事物的特性及事物间的关系,从而找出事物内部所固有的基本规定性的方法。事物往往具有多方面的规定性,定性方法则要求从这些规定性中,找出该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最基本的特殊的规定性,即本质属性。例如,在化学中,通过定性分析鉴定物质中含有哪些元素。

定性方法也叫定性分析方法。其主要形式有以下三种:1.简单比较定性法,这是通过对未知事物与已知事物外部性状的比较分析,以确定未知事物质的规定性的方法。具体又分实物比较法与经验比较法。简单比较法的特点是简单易行、经济、快速;其主要缺陷是准确率较低,精确度较差,可能失误。2.矛盾定性法,是通过对事物内部矛盾的分析,把握事物质的方法。因为事物内部特殊的矛盾,决定该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殊的质。这种方法与简单比较定性法相比,具有深刻性、准确性。但必须对事物内部矛盾有全面的了解,否则就无法进行矛盾分析。3.系统定性法,就是通过事物的要素、结构和环境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把握事物质的方法。其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对事物内部要素质的分析;二是对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结构的分析;三是对事物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分析。

由于事物是不断发展的,认识事物的质的规定性,不仅运用上述三种静态的定性分析方法,而且要运用动态的定性分析方法。动态法有两个重要环节要把握好:一是对事物的新旧二质进行分析,以确定事物正处于由什么旧质向什么新质飞跃过程之中。二是对事物由旧质向新质转变的具体形式进行分析,因为任何事物的质变过程都有区别于其它质变过程的不同形式。例如,俄国十月革命。是先夺取城市,后占领乡村的形式;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形式。虽然根本性质是武装夺取政权。但在具体道路、形式上有质的差别。

定性方法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从事社会实践的基本方法,是制定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方法。

管理的定量方法

毛泽东同志说:要做好工作,就一定要“胸中有‘数’。这是说,对情况和问题一定要注意到它们的数量方面,要有基本的数量分析。”所谓定量方法是侧重从量的视角来研究和认识事物的方法。所谓量,是标志事物质的范围和等级的规定性。具体说,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份在空间的排列次序等方面的规定性。定量方法也是人们认识事物、做好工作的基本方法。

定量方法的主要形式:

1.静态定量分析方法。(1)标量分析。这是通过对反映事物外部特征的标量的分析、研究、推导或运算,更深刻更精确地认识事物的方法。其步骤,一是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确定事物的个数、体积、重量、运动速度等;二是分析与把握量的变化;三是分析、计算数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2)向量分析。向量也称“矢量”,是指既有大小、义有方向的量。向量分析是通过对事物向量的分析、研究、推导和运算,更深刻更精确地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其具体步骤:一是确定向量的方向;二是确定向量的大小;三是分析向量之间的关系。(3)序量分析。序量是表征事物普遍联系的秩序的量。序量分析,是通过对事物序量的分析、研究、推导和运算,更深刻更精确地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序量分析的主要内容,一是对事物组成成分之间排列次序的分析;二是对事物结构的分析;三是对事物的等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