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鳘豚喜欢在远离岸边的江心主流区活动,是一种疏人性豚类。在行动中有集群习性,常三五成群地在江心活动,偶尔也进入湖泊、支流与长江干流汇合处活动。白鳘豚用肺呼吸,每隔两分钟就要露出水面换次气。换气时总是头先出水,有时会喷出水花,喷出的水花不高,尾鳍并不出水,出水呼吸时会发出声响。当天气闷热、暴雨即将来临之际,它便频频露出水面起伏。
白轚豚是肉食性动物,它们常在浅滩、岔流以及支流汇合处觅食,以鱼为主,其食量很大,一般摄食量可占体重的10%—12%其视觉很差,靠自身发出的超声波信号发现食物并用突袭方式吞吃食物。它有和获获样发达的大脑,是种聪明而有智慧的动物,并且具有“回声定位”能力。
白鳘豚拥有流线型的体形“丰厚的皮下脂肪,这种结构在仿生学有重的。
葛洲坝和三峡大坝建成后,使长江生态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航运业的发展、河道整治、机动船只增加、水质污染、江湖淤塞、使用有害渔具及有害捕捞方法等,严重威胁着白轚豚的种族延续。据实测统计,现长江白轚豚资源量已不足100头,远低于大熊猫。为使白翯豚在自然界免遭灭绝的厄运,国家已将其列入一级保护动物,并将长江天鹅洲古道和安霉铜陵江段划为自然保护医,以保护白翬豚资源,拯救这一渐危的物种。
龙文小百科
最近,英国伦敦动物学会发起拯救EDGE(具有独特进化意义的全球潇危动物)的捐款活动。该学会列出1EDGE,号召大家筹款拯救它们,保护它们的生存领地。这些EDGE由于独无二,一旦灭绝就是完全绝种,再也找不到类似品种。它们的存在不但有利于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对研究动物的进化历程也有着独特的意义。在100种EDGE中,最让人忧心的是以白暨豚为首的10种动物。
一、白暨豚:在2000万年前离开大海,迁徙至淡水流域,是现存的4种淡水豚之一。
二、长喙针鼹:是地球上最原始的现生哺乳物之一。
三、河兔:是南非特有兔种。
四、古巴励:是一种古老的动物,起源于7600万年前。
五、海地出:也是一种古老的动物,生活习性和古巴励差不多,曾经广泛分布于海地岛,目前只在岛的北部偶有发现。
六、苏门答腊犀牛:亚洲唯一的双角犀牛,是全球体形最小的犀牛,自200万年前出现以来没有。
七、黑犀牛:是陆生动物中最强壮的动物之一,出现于6000万年前。
八、双峰驼:野生双峰驼总数不足1000头。
九、毛鼻袋熊——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洞穴物,是大利亚有的物。
十、苏门答腊兔——一种罕有而神秘的动物,留世的是的。
白头海雕一一美国国鸟
白头海雕是一种大型猛禽,一只完全成熟的海雕体长可达0.92米,翼展长2米多,体重可达5~10千克0成年白头海雕的眼、嘴和脚为淡黄色,头、颈和尾部的羽毛为白色,身体其他部位的羽毛为暗褐色,美丽而威武异常。
白头海雕为终生配偶制,但如果夫妻中的一个先行死去的话,存活下来的一只会毫不犹豫地接受另一个新的配偶。
白头海雕像其他大多数猛禽一样,是日间,常成,异常的力,即使在高空飞翔也能洞察地面、水中和树上的一切猎物。白头海雕以鱼类为主食,所以常栖息于河流、湖泊或海洋的沿岸。它们在河、海的大,年一年地使用和扩建同一个巢。在巢中,雌雕通常会一次产下2枚卵,孵化期35天。小雕3个月后离巢独立生活。
18世纪初,美国国会中以本杰明—富兰克林为首的部分领导,曾希望将火鸡作为美国国印的饰物。富兰克林指出,白头海雕是一种无耻的机会主义者,它偷食其他鸟类的食物,吃生鱼,还吃腐肉,对人类没有一点儿益处;而火鸡则是一种味道鲜美的家禽。但最后富兰克林还是输掉了这场辩论,1919年,白头海雕被正式定为美国国鸟。从那时起,美国的国徽和军服上全都印有白头海雕脚握橄榄枝的图案,橄榄枝象征着和平,白头海雕则意味着战争,两者结合在一起象征着集和平与战争两大权力于一身的美国国会。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白头海雕并没有因为它身份和地位的优越而从悲惨的命运中逃脱出来。由于白头海雕全身的羽毛几乎都有经济价值,所以它们经常遭到猎人无情的枪杀。
白头海雕的厄运不止于此,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白头海雕血液中有毒化学物质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猛禽。这是因为白头海雕位于一条很长的食物链的顶端,更容易受到各种环境污染的危害。许多白头海雕的生殖器官和脑组织都因而受到损伤。更为严重的是,大量的胚胎常死于母体内过量的有毒化学物质,白头海雕的数量因此而急剧减少。目前,美国正在大力拯救濒危的白头海雕,已卓见成效。
白头鹤一一鸟中“修女”
沼泽是指地表经常过湿或有薄层积水,其上长有沼泽植物或湿生植物,并有泥炭形成和积累的地区。
全球沼泽面积约11.22亿平方千米,占陆地面积的0.8%。沼泽蕴藏着丰富的植物、泥炭资源。沼泽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即低位沼泽、中位沼泽和高位沼泽。低位沼泽是沼泽发育的初级阶段,泥炭的灰分含量一般超过18%,又叫富营养型沼泽;中位沼泽是沼泽发育的过渡阶段,又叫中营养沼泽;高位沼泽是沼泽发育的高级阶段,泥炭的灰分含量不足4。
中国东北的三江平原沼泽属于低位沼泽,过去被称为“北大荒”,经过多年的改造,已变成闻名全国的“北大仓”。
白头鹤的别名为锅鹤、玄鹤,属于鹤科,素有“世界神秘珍禽”和“修女”的美誉。主分布于我国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属大型步。它们多在长江下游越冬,习惯栖于河口、湖泊、沼泽、湿地中。目前,全世界白头鹤的种群数量估计为9400~9600只,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是世界上15种最濒危的鹤类一。
是一种的。的绝大部分为暗石板般的灰色,并缀有褐色。额有的,朱红色。喉部、两颊和颈的上部呈白色。它们的形的修,而舒缓,因此有了“修女”的美誉。
白头鹤属于杂食性动物,喜食小麦、稻谷、莎草科植物根部和甲壳类、小鱼、软体类动物等。
白头鹤在每年4月份开始繁殖,筑巢于沼泽湿地,每窝只产2枚卵。孵卵期约30天。幼鹤的发育较快,80天后就具飞翔能力。
白头鹤的繁衍栖息对生态环境要求极高,既要有森林、湿地,还要有供其觅食的农田。过去,人们只在俄罗斯见过白头鹤繁殖种群,其余白头鹤在哪儿繁殖始终是个谜。所以,为了增加白头鹤的数量,建立合适的保护区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在这方面也正在努力工作,并在位于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北麓的大沾河上游建立保护基地,保护区是中国目前唯一最为完整的大面积森林沼泽湿地,保存着以原生阔叶混交林、沼泽和水生植物为主要类型的原始湿地生态。
人的不努力,的量一定会大幅度增加。
白尾地鸦一一生命绝地的精灵
白尾地鸦有“沙鹊”之称,属于鸟纲,雀形目,鸦科,地鸦属,是乌鸦的远亲。白尾地鸦是我国新疆的独有物种,是国际知名的濒危物种。
白尾地鸦属于小型鸦类,体长约29厘米,上体大部分羽毛为淡沙棕色,翅上泛桃红色,前额、头顶至后颈为黑色,泛金属蓝辉色。整体外形美观大方。
白尾地鸦在外形上的最大特征便是长有鼻孔须,这是白尾地鸦对沙漠环境的适应性表现,可以阻挡风沙吹入鼻孔。此外,与其他鸟类不同,白尾地鸦的翅膀短而圆,飞行能力较弱,一次飞行的最长距离也不过500米左右,但其极善于奔跑,当地的维族群众又称其为‘克里遥丐”,维语意思是“奔跑如飞”。
白尾地鸦大概是地球上最不为人所知的物种之一,其栖息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本身就是充满奇异景观的地方,位于塔里木盆地的中心,是一个极为封闭的环境,被称为“生命绝地”。无垠的沙漠本不适于鸟类生存,而塔里木盆地周边的山地则限制了白尾地鸦向其他地区扩张,但白尾地鸦居然选择了这里作为自己唯一的家园,这在是。
白尾地鸦的智慧在鸟类中可谓出类拔萃,它甚至会将发现的食物巧妙地隐藏在沙地中,并扫清遗留的痕迹,不给其他的猎食者留下任何机会。白尾地鸦的巢大多在沙漠的红柳包或者红柳灌木群中,幼鸟由雌雄成鸟共同喂养,每小时喂3—4次,成鸟一天至少要回巢40次。因此,只要发现了鸦巢,就不难发现成年的白尾地鸦。
自1986年起,经过大约20年的积累,考察人员已经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白尾地鸦的数量做出了较为科学的统计和估算,其结果令人惋惜:目前,白尾地鸦的总量不超过7000只,处于濒危状态。所以,对白尾地鸦的保护刻不容缓。2004年7月,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首次呼吁为白尾地鸦建立保护区,白尾地鸦第一次被纳入国人的保护视野。
白尾海雕一一懒散的神秘“隐士”
白尾海雕,又名白尾雕、黑鹰、黄嘴雕和洁白雕等,生活在沿海地区,数量稀少,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白尾海雕为大型猛禽,它们的性格凶猛。外在特征很明显:头及胸为浅褐色,嘴黄而尾白;翼下近黑的飞羽与深栗色的翼下形成对比;嘴大,尾短呈楔形;飞行似鹫;其与玉带海雕的区别在于尾为白色。幼鸟胸具矛尖状羽毛但不成翎颌。体羽褐色,不同年龄具不规则锈色或白色点斑。白尾海雕叫声很有趣,像小狗或黑啄木鸟的叫声。白尾海雕的食物除鱼外,还有野兔、鼠、幼鹿。在冬天,它们还偶尔捕食狗和猫,甚至能以尸体腐肉和渔场附近的垃圾为食。
白头海雕繁殖期大约为4—6月,每窝产卵2枚,偶见3枚,主要由雌鸟孵卵,孵化期约35天。雏鸟由双亲抚育70—75天离巢。
白尾海雕是一种颇为“懒散”的鸟儿,有的时候竟然蹲立不动达几个小时。飞翔时两翅,地动一又短的,有地动飞。和其鸟的,白尾海雕的生,在食物缺乏或者环境很恶劣的情况下,它们可以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内不进食而安然无恙。
由于人们很少发现白尾海雕的巢穴,因此它们在繁育后代上显得颇为神秘,犹如“隐士”一般。幸运的是,在1983一1985年间,在黑龙江省陆续发现了白尾海雕的巢穴,为研究及保护这种珍贵的物种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这些雕巢都坐落在岩崖或大树上,均在距水较近的高大白桦、杨桦树上。为了增加白尾海雕的数量,国内动物园内偶有饲养,但是至今没有成功繁育后代的记录,颇令人遗憾。
更令人担心的是,白尾海雕的数量正在急剧下降,相信每一个看过下面这组数据的人都会有所感触,在我国,人们对白尾海雕的记录是这样的:1986年见到15只,1987年5只,1988年9只,1989年4只,1990年4只。由于种群数量总体较低,所以,仍然需要我们加大力度来保护这个珍贵的物种。
白犀牛——非洲大陆上的“角斗士”
白犀牛有“犀牛之王”之称,是濒临绝种的保育类野生动物,属于草食性动物,麦片、粒状饲料、苜蓿草粒、青牧草等都是白犀牛的最爱。
白犀牛有两个亚种:北部白犀牛和南部白犀牛。北部白犀牛生活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瓜兰巴国家公园里,而南部白犀牛一直以来都被认为已经灭绝,直到1895年在南非被发现。今天,南部白犀牛主要生活在南部非洲的保护区内,博茨瓦纳、纳米比亚、斯威士兰、津巴布韦和莫桑比克也有少量分布。目前,野生白犀牛仅生长于乌干达和向北的尼罗河上游,仅存约4000头。
那么,白犀牛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是因为它是白色的吗?其实,白犀牛并不是白色的,而是蓝灰色或棕灰色。
黑犀牛和白犀牛其实在颜色上没有多大区别,主要的分别是在嘴巴上。黑犀牛吃树叶,嘴巴是“V”字形的;而白犀牛吃草,嘴巴是半圆形的。而且,白犀牛体形较大。
从外表上看,白犀牛体色由黄棕色到灰色,耳朵边缘与尾巴有刚毛,其余部分则无毛,上唇为方形。犀牛的视力很差,主要依靠听觉和嗔觉,奔跑时速可达40千米。白犀牛通常成群地活动,群中通常是母犀牛与小犀牛,成年的雄犀牛则多半是独居。
白犀牛的性格很温和,如果别的动物不去招惹它,它通常都不会主动地发起攻击。但是,白犀牛的领地意识很强,它们会以撒尿及散布粪便的方式来标识自己的领地,在争夺领地时,会互相用角攻击。
白犀牛的鼻梁上长着两只奇特的角,前角长而向后弯,一般长度在80~100厘米之间,最长纪录已超过1.5米;后角长度一般在50厘米以下。
白犀牛身体庞大,四肢粗壮,皮肤坚硬,看起来很威武,但是它却很需要一个‘助手”——犀牛鸟。它们总是和和睦睦,朝夕相处。这种犀牛鸟叫牛鹭,专门“伺候”犀牛。原来,犀牛的皮肤上有许多皱褶,皱褶下面的皮肤非常娇嫩,神经、血管密布其间;加上它喜欢在水泽泥沼中滚爬,时间久了,皱褶里就会滋生各种寄生虫,叮咬它的皮肤,疼痒难忍。停歇在犀牛背上的犀牛鸟,有尖长的嘴巴。它们常结成小群,在犀牛背上跳来跳去,有时它还跑到犀牛的肚子下面或腿之间,或毫不客气地爬到犀牛的嘴巴或鼻尖上去,不停地琢食犀牛皮肤皱褶里的小虫。这样既填饱了自己的肚子,又清洁了犀牛的身躯。所以人们常称这些犀牛鸟为犀牛的“私人医生”。由于犀牛眼睛很小,视力差,所以每当发生险情时,这些视觉良好的鸟类(盟友”便会立即向自己的伙伴发出警报,先是跳到它的背上,然后飞起来,大声啼叫并在上空盘旋,这时犀牛就会进入“戒备状态”了。所以也有人把犀牛鸟称为犀牛的“警卫员”。
红脸“旅行家”
白枕鹤又叫红脸鹤、红面鹤,是大型涉禽,为冬候鸟。目前,数量已极为稀少,据载不足百只,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也是《中曰候鸟保护协中的保护鸟种。
白枕鹤体长约140厘米,嘴为黄绿色,脚为红色。其前额、头顶前部、头的侧部以及眼睛周围的皮肤裸露,均为鲜红色,其上着生有稀疏的黑色绒毛状羽,这也是它们被叫做“红脸鹤”或者“红面鹤”的原因。白枕鹤的嘴、颈和腿特别颀长,头的顶部、枕部和颈背部呈现白色则是它的明显特征。此外,围有黑圈的红色的也其鹤色不。
们的尾羽为暗灰色,末端具有宽阔的黑色横斑。翅膀上的初级飞羽为黑褐色,具有白色的羽纹。
和其他的鸟类相比,白枕鹤的叫声是非常嘹亮的。鹤鸣高亢的奥秘是什么呢?原来它的长叫的部动,长的中生了极大的共鸣。唐朝诗人刘禹锡曾作诗咏道: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便是对白枕鹤的。此的叫,的时节,无疑给了多愁善感的文人以凄凉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