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睡眠与养生:做睡眠的主人
28121300000019

第19章 失眠的治疗(5)

桂圆肉15克,鸡蛋1个,先煮桂圆肉5分钟后加入鸡蛋,蛋熟后加白糖少许服食。每日1剂。治疗失眠。

乌梅10个,水煎,加白糖代茶饮。治疗头痛、心烦、失眠。每日1剂。

凤凰衣3克,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产妇失眠。

糯稻根60克,水煎,每晚服1次。治疗失眠。

西洋参6克,用开水泡在碗里,密盖半小时,空腹饮下,晚上睡前再泡再饮。连服数日。每日1剂。治疗失眠。

生百合6-9克,蜂蜜1-2匙,拌和蒸熟,临睡前(晚饭不可吃得太饱)适量食用。治疗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

莲芯30个,水煎,加入少许盐,睡前服。治疗失眠多梦。每日1剂。

16.“森田疗法”治疗失眠

老李在一家科研单位工作,平时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因他外语水平较差,一直都没搞出什么科研成果,因此,60岁一到便退了休。本来以为退休后可以一身轻松,好好修身养心。但是,妻子竟因有外遇,离他而去。

烦恼和痛苦袭来,使老李无法人眠。躺在床上,往事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非常清晰地呈现在他的眼前,思前顾后,无法自制。

夜里一二点钟还毫无倦意,早上4点多钟就醒了。每晚人眠时间不超过3个小时。到了白天便头脑发涨、心悸气短、烦躁、易怒、健忘、全身乏力。他感到很烦恼,不知如何才能摆脱失眠之苦。

失眠,又称睡眠障碍,是指个体对睡眠时间明显减少所产生的不愉快体验。一方面,每晚的睡眠时间不超过正常睡眠的一半,即不超过4个小时;另一方面,由于睡眠时间明显减少,个体体验到一系列不愉快的感觉,包括担心、害怕、焦虑、忧愁、头昏、记忆力衰退以及各种身体不适等。

老年人的失眠主要包括3种类型:

第一种为非病态失眠。如个体进入老年期之后,睡眠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跨时区的旅行而减少睡眠时间;因更换睡眠环境而造成的境遇性失眠等。这些仅引起较少而短暂的主观不适。

第二种为病态假性失眠。个体持续1周以上具有睡眠时间大大减少的主观体验,但实际上睡眠时间并无明显减少,甚至完全没有减少,因而又称缺乏睡眠感。

第三种为病态真性失眠,包括入睡困难、易醒和早醒。入睡困难指入睡所需的时间比平时多1个小时以上。早醒是指比平时提前醒来1个小时以上。而易醒则是在睡眠过程中比平时觉醒次数多,且不能很快再入睡。

森田疗法是日本人森田在二十世纪20年代发明的一种治疗心理疾病的方法。这种方法大致可归纳为“顺应自然”和“为所当为”两个方面。“顺应自然”相当于佛教禅宗提倡的顿悟状态。

它告诉人们要认清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要顺应自然规律,要正确地看待自己的疾病,并努力想出各种方法使疾病得到缓解或治愈。“为所当为”是将与人相关的所有事物分为可控之物和不可控之物,并告诉人们不要在意那些不可控之物,而要努力处理好可控之物。

在临床上,用森田疗法治疗失眠症可分以下4个阶段:

(1)卧床自疗期:

患者可在家中选择一个肃静的房间单独居住,除了洗漱、进餐、上厕所以外,患者都要静卧。在此期间,患者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甚至会因此而陷入更加痛苦的状态。但不管怎样,患者都必须默默忍受,绝不能采取任何措施试图减轻这种痛苦。经过4-7天的静卧后,患者的这种痛苦状态一般都会有所改善。其精神状态也会逐渐好转起来。

(2)轻工作期:

患者从静卧期进入这一阶段后仍要坚持独处,在这一阶段3-7天的时间里,患者白天可在室内外做一些轻微的家务活或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晚上可写一下治疗日记。经过前面的卧床自疗期后,患者在此期间主要的目的是使自己逐渐恢复体力,增强自主行动的积极性。在此治疗期中,患者会体验到一种从无聊中解脱出来的愉快心情。

除了保证每晚7-8个小时睡眠外,患者白天不可再上床睡觉。要持续行动,别考虑这样做对治疗有什么作用,努力使自己对行动感兴趣。

(3)重作业期:

患者在这一阶段3-7天的时间里尽量不要考虑自己的病情,可适当加重自己的劳动强度和作业量,同时要坚持写治疗日记,努力使自己在强度较大的活动中体验一种成功之后的喜悦心情,并逐步培养自己的忍耐力。

(4)生活训练期:

患者在这一阶段1-2周的时间里可终止前面的家庭自疗阶段,并逐渐恢复自己原来的社会角色。患者白天可像过去一样正常上班,晚上仍要坚持写治疗日记。此期间要努力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进一步体验顺应自然的原则,为回归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通过以上4个阶段的治疗,患者可在生活和工作中逐步达到“顺应自然”和“为所当为”的境界,以往的失眠症也会得到缓解和痊愈。

失眠患者在运用森田疗法进行治疗以后,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患者的卧室内要保证温度适宜、空气流通、无异常气味及噪音。患者所用的被褥也要厚薄适中。

要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势:患者在睡眠时要采取右侧卧位,不应仰卧或俯卧,更不要蒙头掩面或张口而睡。

晚餐的进食量要适宜:晚餐过饱会增加患者消化器官的负担,还会刺激神经,使其不易入睡。晚餐过少会使人产生饥饿感,也会影响人的睡眠。当然,患者在睡前更不宜喝浓茶和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要多参加户外活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增强体质的目的。

17.传统医学中的意示疗法

现代医学认为失眠现象的背后存在相当复杂的心理过程。不管是失眠的病因还是临床表现中都可看到心理因素的影响。

中医对疾病进行诊断、分类是建立在“阴阳五行”的整体论基础上的,与西医对致病原因作分门别类的评估和处理有很大的不同。

但从比较分析的角度看,早期的中医对失眠的治疗措施内容中已经包含一些现代心理学观点-就是对人体心理生理过程的调节以达到预防和治疗失眠症的目的。

(1)什么是意示疗法

意示疗法根据《黄帝内经》的卫气循行经络脏腑昼夜各二十五度主宰睡眠的学说而来,以存想、意守等自我暗示、外加按摩等方法诱导睡眠。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就提出了治疗失眠非药物疗法的基本原则:即“凡眠,先卧心,后卧眼”。主要是强调自我敛摄心神,诱导入静。以现代医学(心理学观点)看,就是某种程度上积极的心理暗示效应。

(2)具体操作

意示疗法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是通过自我或他人的某种暗示而诱导入睡。

①存想入眠法

已有文献显示此法最早记载于元代李治的《敬斋古今技》。其取侧卧、帖枕拥被,身形以自然、松弛、安稳为宜,排除杂念,而后静心敛神。矣心安宁神,即存想一缕真气发自足跟部的照海穴,沿下肢内侧足少阴肾经上行,过膝经髋后两侧真气合二为一,由脊而上,直至发际。再分为二,经两颞至耳前听会穴,次相交于人中,环口唇至下齿龈中,复合一起,直下咽喉,入太仓。

想象突发热气循于四股,青气入肝,赤气入心,白气入肺,黑气入肾,四脏气满,真气下脐,过阴交,又分为二,分别下膝,足背抵第三趾趾尖,再折回涌泉、照海处。一般失眠者存想5-7遍,即可入睡,顽固者可行10余遍。

②操纵入眠法

操纵入眠法记载于清初曹庭栋的《老老恒言》中,含操法、纵法、寓操于纵等方法。

俞震《古今医案按·不寐》也说:“盖心藏神,肾藏精与志,寐虽由心,必赖肾之上交,精以合神,阴能包阳,水火既济,自然熟寐。《内经》谓:阳气满则阳蹻盛,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又云:阴蹻阳蹻,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眦。”

对于失眠者,对于难入眠者,如何诱导他们阳藏于阴而入眠呢?

俞震接着说:“寐有操、纵二法。操者如贯想头顶,默数鼻息,返观丹田之类,使心有所着,乃不纷驰,庶可获寐。纵者任其心游思于杳渺无朕之区,以可渐入朦胧之境。此诚慧心妙悟,可补轩岐所不逮”。

操、纵两法是两个极端的诱导入眠的方法。

操法:集意念于某处,使心神敛聚而不松弛。如采用意守丹田默数出入之气息;欲断杂念、敛心神、心入静而眠。

操法是收视返听,断其杂想,驾驭思维,默数鼻息使之转移注意,形成单调平静意境而入睡,这样便于阳藏于阴,成水火既济之局。

纵法:反操法而习之,任思绪自由驰骋,以求心身轻松而渐趋恬静,放松身形百骸;再后一任思绪飘渺游荡于轻松恬愉之景,遂生朦胧睡意而入眠。纵法对精神过分紧张或时刻牵挂某事,或操法不能入眠者适用。

纵法是自由联想,意念远驰,这样一则可以从眼前纷乱的思绪,波动的情绪和不安的心境中解脱出来,二则远驰疲劳而欲眠,这是阳极而阴,达到另一个境界的诱导入睡法。

寓操于纵法:其取操、纵二法之长而成。每寝枕后,即收敛此心,勿生杂念,但游思于平素历阅钟爱之山山水水,任其神驰心往,不加干预,心神所系,久而由定入静则眠之。

③默念松静入眠法

该法与西医常用的“默念”有异曲同工之处,可归于自我暗示治疗失眠的一种有效方法。

具体是:取仰卧位,放松全身肌肉,然后微合双眼,呼吸轻柔自如,心中默念“松”、“静”二字。

呼气时默念“松”字,同时想象全身松弛;吸气时默念“静”字,想象心中一片澄静,虚空无物。

默念“松”“静”时不可出声,只存想于心中,并随轻松的呼吸以使“松一静”交替。本法无须意守,亦毋强求排除杂念,只要配合自然呼吸略做默想,即可身形松弛而逐渐入睡。

意示疗法的存想、操纵、默念等自我意示和按摩涌泉等方法,对失眠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正如曹庭栋在《老老恒言》中所说的那样:“最忌者,心欲求寐则寐愈难。盖醒与寐交界关头,断非意想所及,推意于寐,则心之乎寐,则心之或操或纵,皆通睡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