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睡眠与养生:做睡眠的主人
28121300000016

第16章 失眠的治疗(2)

本来人类身体是因为太阳的光照而生成1天的节律。可是在现代社会中,本该光亮的白日却往往黑暗(建筑问题、采光问题等);反过来本该黑暗的夜晚却又因为房间的照明设备而特别光亮。正是这种机体节律的紊乱导致了睡眠与觉醒节律的紊乱。

换言之,可以说现代社会生活几乎已经不可能和太阳光一同生活了。这里不仅光亮程度;而且光照的质量也很重要。

白炽光(含有较多兰色、绿色的日光色和日光颜色的荧光灯)具有提高觉醒程度的作用;而略带红色的灯泡及带色灯泡式荧光灯对准备入睡,改善熟睡最为适合。通过使用白炽光和这种光而身体的节律得到改善。就是说上午的强光照对调整人体的节律甚为重要;而下午的强光照却是使节律紊乱的主要原因。

强光照疗法是最近很引人注目的睡眠与觉醒紊乱的一种疗法。

为了清晨能够自然、心情愉悦地醒来,光照比声音更重要。“生物钟觉醒台灯”得到了购买者的好评。

对老年人夜间徘徊、失眠症的疗法:人类进入老龄后调节人体节律的功能趋于减退,所以老年人多有夜间徘徊和失眠者。

这时如果用几千勒克司的光照2小时,机体的生物钟节律就会得到改善,前面所述症状会有60%患者取得效果。

从以前就知道抑郁症多发生在冬季,近年来已经证明提高光照疗法非常有效果。通过起床后立即用几千勒克司的光照2小时,大约有60%以上的患者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5.失眠如何进行森林浴

走进森林,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这是人的天性。

人类原本是生活在森林里,如今却投入喧嚷的尘嚣,终日劳心劳力,情绪紧张,引发许多现代文明病及慢性病。

近年来,备受欢迎的休闲新宠-森林浴带领人们重返森林,把人体交付给大自然,沉浸在广大的绿色林海中,享受树林发散的天然芳香,倾听水声鸟语、松涛虫鸣,使人们的视、听、嗅、触觉及心灵达到彻底的洗涤,心绪恢复原来的步调,病痛顿除,身心舒爽。森林浴广受现代人喜爱,其魅力与原因也就在此。

森林浴是将森林的健康资源加以利用发扬,进入森林后游山玩水,静思养神,全身沐浴森林的精气和香气,洗净都市尘嚣,顿觉身心舒畅,充满活力。

“森林浴”一词是从东邻日本传来,但其构想和做法却是源于德国的森林环境“自然健康调养法”等。

森林环境的特征,除能调节气温、湿度外,还可影响当地的风速与降雨量,也就是可创造当地风调雨顺的气候,让人备感舒适。一个地区如果大量砍伐森林,会造成其周边一带气候的极值(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等)差距变大。相反,如果拥有茂密的森林,则当地气候就会很温和。

森林浴可让心绪彻底放松,心境澄明。当人们置身于幽林深处,面对接连天际的壮丽森林,或仰望千年巨木,自然产生敬畏、神秘、喜悦等情感,此为人与大自然的无声对话。这时候自然而然的静思最能放松身心,而且可以充实性灵,强化生存意志。

自古以来,欧洲已孕育出许多举世闻名的哲人、诗人、音乐家、艺术家,这与他们的生活早已和森林相结合不无相关。

森林可陶冶人们性灵,激发思考灵感,对启发人们知性、感性助益颇大。所以做得享受森林浴的人,走一趟山岭森林,或遐思,或静静体验大自然的奥妙,不但肢体运动了,心里的启示也丰盈了,那种喜悦和畅快的感受,不曾享受森林浴的人是无法领会到的。

近年来,欧美的一些国家相继建立起以森林为中心的康复医院,把森林作为医疗资源加以利用。森林浴对失眠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受到普遍的欢迎。森林医院内,不服药,不打针,病床设在密林浓荫之中,躺在床上,一边听音乐,一边呼吸新鲜空气,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森林浴的作用来自以下3个方面:

①失眠患者到森林,远离噪声嘈杂的城市,眼前一片绿色,一扫城市人多拥挤、高楼林立的繁乱景色,使心情为之舒畅,神经细胞过于紧张的状态得以缓解。

②森林中,树木茂密,氧气充足,有些树木散发出强烈芳香的挥发性物质,如丁香酚、桉叶油、肉桂油等,使空气清爽,还有利于杀死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产生安神、镇静作用,协助神经反射运动;

③空气中含大量阴离子,人们称为“空气维生素”,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6.失眠众生相,对症可治愈

“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这一诗句极言充足的睡眠对于长寿的重要性。可惜,许多现代人饱受失眠之苦,无法感受到酣睡的意境。

诱发失眠的因素常见的有精神心理、疾病、药物、环境、自身体质等五大类,不同的失眠症,防治手段各有不同。

(1)神经质性失眠

这部分人多半性格较敏感,一烦心就失眠,偶尔睡不好觉,就觉得是病态,虽然平日睡眠与常人相差不大,仍然觉得自己睡眠不足,若意识到自己有失眠症,思想包袱更重。

【对症】首先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解除思想包袱,治疗上以柔肝养神为原则,一般解决了心理问题,服药后睡眠功能往往恢复得很快。

(2)精神过劳性失眠

病人多为管理人员,长期工作紧张、压力大而引发失眠,主要表现为晚上卧床难眠,或间断多醒、多梦,似睡非睡,甚至通宵不眠。

【对症】在短时间内适当放松,如疗养、旅游等,治疗以平肝宁神为原则。

(3)病因性失眠

引起失眠的常见疾病有颈椎病、高血压、心脏病、脑病如脑动脉硬化、脑梗塞、脑萎缩等。临床主要表现为早醒,醒后难以再入睡。

【对症】兼顾原发病,才可见效。

(4)药源性失眠

大多由于长期服用某些西药造成的,如高血压病人长期服降压药,心脏疾患病人长期服扩血管药,这些药物往往有引发失眠的副作用。

【对症】适当调整用药,选择一些既能治疗原有疾病,又不会引发失眠的药物,同时遣以安神佐眠的中药进行调理。

(5)安眠药依赖性失眠

安眠药只能临时服用助眠,不能长期依赖。对安眠药形成依赖的人,一旦不服或少服,就会失眠。日复一日,这些病人容易陷入恶性循环。

【对症】运用平肝活血、宁心镇惊等中医方药来治疗,采取边服中药边递减安眠药服量的方法,最终减少或停服安眠药,恢复正常睡眠。

(6)睡眠节律紊乱性失眠

属于时尚族的失眠症。这类人习惯过夜生活,久而久之就会失眠。临床特征为卧床久久难以入眠,或通宵似睡非睡,梦多,早晨起不了床。

【对症】首先改变生活习惯,避免夜生活,临床多采用镇肝安神法。

(7)饮食不节性失眠

经常参加晚宴,餐桌上觥筹交错、美味佳肴,日久也会出现失眠症状。这是由于进食了过量的高蛋白、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食物之后,机体胃肠道的负荷增加,消化不完全,产生大量的气体和酸性代谢产物从而影响睡眠。

这些病人常常表现为入睡困难,上床后1~2个小时也难以入眠,更多的人是睡眠不酣,常在半夜醒来。

【对症】晚上避免应酬,晚餐不能进食太多的油腻厚重的食物,临床治疗宜用和胃安神法。

7.给自己一份睡眠日记

睡眠日记是国际公认的辅助检查睡眠疾病的方法,而每天记睡眠日记本身,对一部分失眠患者来说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疗法。

因为大部分人的失眠与心理、精神因素有关,患者通过检查或分析自己的睡眠日记,可对自己的睡眠情况有一个全面客观的了解,从而可消除或减轻自己对失眠的担心、焦虑和恐惧,并有助于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

还有部分假性失眠患者,通过记睡眠日记,可发现自己为之担心、焦虑的所谓睡眠不良其实并不存在,从而“失眠”及其导致的焦虑现象能够自发缓解。

睡眠日记可以有效地帮助您和医生评估您的睡眠状况,如果您能够连续4~6周,每天记录下面的问题,将对诊断和治疗您的睡眠障碍有很大的帮助。

睡眠日记

星期

晚饭后填写

今天白天觉得困么?

白天打盹了么?多长时间?

锻炼身体了么?多长时间?

下午6点后抽烟饮酒了么?

白天服药了么?什么药?

早上起床后2小时内填写

昨晚关灯上床的时间

昨晚入睡(睡着)的时间

中间醒了几次?

早上醒来时间

早上起床时间

昨晚一共睡着几个小时

昨晚一共在床上躺了几小时

睡眠效率(前两者相除)%%%%%%%

起床后感觉(轻松、一般、不解乏)

姓名:首次填写日期:

8.睡眠限制治疗

睡眠限制治疗法也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行为疗法。它是由美国纽约州大学睡眠研究中心主任史比曼发明的,主要用于那些睡眠易醒的慢性失眠者。

睡眠限制治疗是缩短病人在床上时间,使其在床上的时间尽量接近所需睡眠的时间。

提高睡眠质量实质上是提高睡眠效率,睡眠限制治疗,是通过减少花在床上的非睡眠时间来提高睡眠效率。

睡眠效率=实际睡眠时间(即总的睡眠时间)/总就寝时间(卧床至起床的总时间)×100%。

也可据此将睡眠障碍(失眠)分为5级:

睡眠效率在70%-80%为一级睡眠障碍;

睡眠效率在60%-70%为二级睡眠障碍;

睡眠效率在50%-60%为三级睡眠障碍;

睡眠效率在40%-50%为四级睡眠障碍;

睡眠效率在30%-40%为五级睡眠障碍。

例如,如果一个人报告他平均每天晚上睡着5个小时,而在床上的时间为8小时,限定睡眠时间框架(从开始上床时间到最后起床时间)应该是5小时。

前者睡眠效率为63%,应提高睡眠效率。许多失眠病人在心理上对入睡存在一个认识误区,因为自己晚上入睡时间长,如果和别人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就会比别人睡得少。

所以,在别人还没有上床入睡时他们就早早上床了,花很长时间努力去睡眠。而结果则和他们的期望相反,入睡时间不仅比别人更长,睡眠质量也不好,经常出现很多的片段性睡眠,这种睡眠习惯是顽固性失眠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睡眠限制,就要设计一套个人化的睡眠和觉醒程序。这个程序是建立在对睡眠时间的估计上来进行调整,在床上的平均时间被限制,造成了一个轻度的睡眠剥夺,以提高睡眠效率。

睡眠效率差的人,躺在床上太久,反而胡思乱想,限制其卧床的时间,可能会提高睡眠效率。其具体做法是:

①先做一周的睡眠日记,包括几点上床、几点睡着、几点醒等。

②根据日记计算出该周每晚平均的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睡眠效率为睡着时间占全部躺在床上时间的百分比)。例如一个人每晚卧床10小时里只睡着3小时,睡眠时间即为3小时,睡眠效率为30%。

③以上周平均每晚睡眠时间作为本周每晚可躺在床上的时间,但要固定起床时间。

④如果本周平均每晚的睡眠效率达到90%以上,则下周可提早15-30分钟上床;如果睡眠效率在80%-90%间,则下周维持原来时间;如睡眠效率低于80%,则下周上床时间要推迟15-30分钟。

例如,如果你每晚睡6个小时,而在床上时间为8小时,那么从理论上讲在床上应只呆6小时,但事实上应轻度调节在床上的允许时间,在床上时间应比6小时再增加15~20分钟,这样睡眠效率就会超过90%。

当睡眠效率低于80%时,就需要减少在床上的时间,应使睡眠效率经常保持在80%~90%之间。有人推荐在床上的时间应比睡着时间长5%左右。睡着(每晚)的平均时间应取一周的平均数,然后再进行调整。

但每晚在床上时间不能少于5小时,否则可能会造成白天多睡或出现危险事故。在白天中午的小睡是允许的,特别是在治疗的早期阶段。

⑤根据上述原则,通过周期性调整卧床时间,达到足够的睡眠时间。

必须注意的是,不管什么时候上床,不论是否困倦,每天都必须同一时间起床,而且不要在白天打盹。

这种治疗方法,简便易行,值得尝试。但也需要有耐心,要坚持做睡眠日记,严格按自己的睡眠效率调整睡眠时间。

9.心理医生教你怎样对付失眠

据调查,在心理门诊经常有因失眠而困扰不安的来访者,他们大都有个共同的特点:性格敏感、多疑、自信心不足、固执、犹豫不决、完美主义、爱担心焦虑。对偶尔的几次失眠造成的头疼、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等症状,总是感到忧心忡忡,耿耿于怀。

他们每天上班都是无精打采,抱怨说:

“唉!昨天晚上又没有睡好觉!今天简直没法工作!”

到了晚上,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地让自己“今天什么也别想,一定要睡个好觉!”

但是,事与愿违,越想睡好觉,越睡不着,形成恶性循环。有位30岁的女士,已有10年的失眠史了,她描述自己的睡眠状况“常常是一晚上几乎没怎么睡觉”。他们有的已经试过许多方法,吃药、练气功、听音乐、或者拼命克制自己的胡思乱想,结果都不奏效,而心理医生教给他们的方法与他们以往使用的方法大相径庭。

首先,在价值观上不要把睡眠看得非常重要。睡眠是让大脑和身体休息的最好方式,但体力劳动和锻炼也是让身心放松的另一最好方式,如果前一晚上没睡好,可以在早晨洗个热水澡,外出锻炼一下身体,精力一样充沛。

而失眠患者往往认为睡眠是人生第一重要的事,整天想的就是怎样才能睡好觉,他不理解睡觉是为了保证健康,健康是为了工作,而工作并不是为了睡觉,也就是说:睡觉并不是人生的目标。

另外,人每天只需要深度睡眠2-4个小时,其他是有梦睡眠,如果人真的一夜不睡,3天就可以让人的精神崩溃,5天就可以导致死亡,但有的人说好多年都没怎么睡觉,可是他思维仍很正常,所以他的失眠问题并不是想象得那么严重,人应该相信自己的生命力。

其次,睡眠也是人身体的自然反应,困了就想睡觉,不要人为地去控制它,越让自己别想了,自己就越发胡思乱想,停不下来,应该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想去吧,我今天不打算睡觉了!结果,当你不控制情绪和思维时,20分钟后自然而然地就会入睡了。

对于害怕和焦虑情绪也是一样,有的人特别怕睡不着觉,有的总怕半夜醒来难以入睡,越怕就越清醒,又对自己的害怕感到紧张,结果形成恶性循环。正常人也会由于各种原因半夜醒来,不同的是,正常人并没有害怕和排斥的想法,不反省和讨厌自己,完全接受自己的自然状态,这样才能放松。

第三,许多失眠者总觉得自己晚上觉没有睡够,一有时间就要补觉,白天睡得越多,晚上就越睡不着,而且也没有心思去参加业余爱好活动。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多参加户外的体力活动,劳其筋骨才能放松心情,尤其是睡觉前不要让大脑处于兴奋地思考状态,应做一些散步、爬楼梯、跳绳、洗衣服、拖地等简单枯燥乏味的体力活动,感到累了,困了再上床睡觉,然后以顺其自然的放松状态,进入睡眠。

小贴士:帮助入眠的睡前运动

(1)指甲摩头。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弯曲成45度,用指端往返按摩头部1至2分钟。可以加强脑部供血、强健脑细胞、促进入睡。

(2)拇指搓耳。两手大拇指侧面紧贴耳下端,自下而上,由前向后,用力搓摩双耳1~2分钟。可以疏通经脉、清热安神、防止听力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