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一次读完28本管理学经典
28082900000017

第17章 第17本《管理决策的新科学》

赫伯特·西蒙:管理决策理论奠基人

Chapter17

决策并不是在几个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而是管理中时刻存在的一种活动,它本身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

——西蒙

赫伯特·西蒙(HerbertA.Simon),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和社会科学家,西方决策理论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在管理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等方面都有深厚的造诣,堪称社会学科的通才。

西蒙于1916年出生于美国的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并于1943年获得博士学位。西蒙曾先后任教于芝加哥大学、伯克里大学、伊利诺伊工艺学院,并先后担任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与心理学教授,美国科学院研究委员会主席。

西蒙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对经营管理科学产生兴趣,这一兴趣对西蒙对于公司行为理论的研究起了重要的作用。后来他又研究大型组织的信息管理问题,为大公司决策人员提供了一套决策的辅助系统。由于“对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所进行的开创性研究”而获得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是管理方面惟一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

西蒙在管理学上的最大贡献在于提出“有限度理性”和完善社会系统理论。“有限度理性”的核心是认为最优行为是不可能的,因此决策者只能在众多选择中选择一种。社会系统理论,将计算机引入了管理决策过程。

西蒙的主要著作有:《管理决策的新科学》、《管理行为》、《公共管理》、《人的模型》、《人类问题求解》、《经济学和行为科学中的决策理论》、《自动化的形成》、《人工的科学》等。

西蒙作为决策理论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对西方决策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决策理论学派主要有四方面的内容,它们是:决策过程,决策分类,决策技术和决策准则等。该学派主要观点有:

第一,决策是管理的核心。

管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决策的过程,管理的各层次,无论是高层,还是中层或下层都要进行决策,通过决策来实现管理活动。

第二,决策方法上,用有限度理性代替最优化准则。

在传统理论中,将“经济人”假设为有全知理性的人,这与现实是矛盾的。并且,更不可能存在前后完全一致的偏好系统,人们不可能在几个不同的方案中,通过自由选择总是能够获得最大的利润。

第三,集体与组织对决策有重要影响。

经理不仅要本人能够做出决策,还要使他负责的组织甚至是组织中的某个部门能有效地做出决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

第四,人工智能可以使决策向自动化方向发展。

在非程序化决策过程中,可以采用计算机技术,从而使得决策自动化。

《管理决策的新科学》一书,是根据西蒙在纽约大学财经学院所作的一系列演讲稿整理而成,是决策理论学派的经典之作。西蒙在这本书中不但阐述了管理决策过程,计算机对管理决策过程所起的作用,而且还说明他在这些问题上是怎样得出结论的。本书的目的在于,对计算机在管理决策中的影响进行阐述,强调计算机的突出作用,指出计算机的发展可以促进决策自动化,而且也可以对社会进步带来巨大的影响。

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而带来了人类今天的文明。工业革命之所以会取得成功,是因为它呈现出一种阶梯式的成长过程。换句话说,就是后人的成就是在前人的发明上不断地突破并积累,使人类的科技进步犹如砌砖一样,一层一层向上增加,逐步达到了20世纪的高水平。社会科学家也在不断追寻和尝试,希望也能像科技的进步一样,创造出社会科学的“工业革命”,以更好地对人类行为加以解释。

西蒙在长期的观察和分析后,看到了计算机的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于是,试着将它引入到管理决策过程中去。事实证明,西蒙最终取得了成功,管理决策新科学理论的创立,就是最好的说服力。这本书中,集中反映了他的这一思想。

一、管理决策的过程

西蒙认为,决策并不是在几个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而是管理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的一种活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决策应当遵循一定的程序,这些程序包括决策每项工作所应进行的顺序和步骤,还包括在每个步骤上所应解决问题的范围和要求。在这本书中,西蒙将决策的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情报活动阶段

此阶段的任务是提出问题,探查环境,寻找进行决策的条件。这主要是搜集企业所处环境中有关的经济、技术、社会等方面的信息并加以分析,同时也要搜集和分析企业内部的信息,寻求决策的条件,为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任何决策都必须首先提出和确定决策问题,从而使决策成为必要和可能。决策问题分为两类:

(1)现实性问题,它主要是指现实已经存在的事物或工作,其现状与应达到的水平尚有差距,因而需要采取措施对其加以改善;

(2)开创性问题,它是在现实中尚不存在的事物或工作,但是,可以根据动向和需要对其进行创造和开拓。

上述两类问题,虽然都要对现状与可能、自己与别人的差距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真正找出差距的症状和原因,但开创性的问题对于创造性思维的要求要高一些。

(二)设计活动阶段

本阶段的任务主要是拟定计划,也就是说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从而设计制定出可能采取的行动方案。所谓计划,就是对第一阶段搜集的信息进行分析,为企业所要解决的问题拟定出各种可行的备选方案。

拟定备选方案是任何决策都必须要经历的阶段,也是决策过程中时间最长、工作量最大的阶段。拟定方案的过程,不仅包括确定决策目标,还包括为达到这一目标所应采取的措施。这是因为,不同的方案,不仅在措施上表现不同,在目标上必然也存在差别。为此,在拟定备选方案中,要把所有的目标都作为是已知的,仅在措施上考虑这些方案是不是与决策的实际要求相符合。

对于备选方案,一定要拟定多种,至少也得有两个以上。而且,在可能的条件下,所列方案要尽量做到详细、清楚,让翻阅此方案的人都能够明白它的内容,以防将好的方案漏掉。同时,每个方案的内容都要尽可能全面,既要有定性分析,又要有定量分析;既要指出本方案的有利之处,又要指出本方案的不利之处;既要讲必要性,又要讲可能性。而且,各个方案都要有一定的排他性。要把各个方案的不同点讲清楚,并且,要使得这些方案在基本观点、基本内容方面既不能互相重复,也不能互相包容,而是要相互排斥,这样,才便于比较和选择。

(三)选择活动阶段

选择活动阶段的任务主要是从以上阶段所列出的所有方案中,选出一条相对来说最好的方案,也可以称之为抉择活动。对方案的比较和选定,是决策的一个关键内容,它主要是选定计划,即根据当时的情况以及对未来发展的预测,从所有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最具有可行性的方案。

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也就是比较各种方案的利弊,然后,根据“令人满意”的准则加以选定。在有些情况下,还可以对各种方案进行综合分析,以选定的方案为基础,适当吸收其他方案的长处,以使选定方案更加完善。

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选择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可行性研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但要运用经验判断法、数学分析法,而且,有的还需要进行一定的模拟试验。在有些资料不完全或者是不太精确时,在对方案进行分析和选择时,还要在其中加入一定的敏感性分析。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弥补资料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也可找出影响方案发生变化的敏感因素。决策者在对方案进行比较选择时,不仅要包含自己的价值标准,同时也要广泛征求专家和群众的意见。这样做,不仅对方案的选定有利,还会对以后方案的执行产生有利的影响。

(四)审查活动阶段

审查活动阶段的任务主要是对已经选定的方案进行评价,也可以说是对已经选好的计划进行评价,又称之为审查活动。

审查活动是决策过程中的必要程序。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对已选定方案的质量和可行性做进一步地审查和评价,并且在必要时,还要对其进行修改和补充。另外,还得进行防范性分析,以保证此方案在执行过程中不会偏离原来的目标。

上述四个阶段,在时间上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甚至同一阶段上的时间分配,由于各个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也会存在差别。有时候,这种差别会特别明显,但我们可以通过系统的分析,大致计算出各个阶段所需要的时间。在四个阶段中,需要时间最多的阶段是搜集和整理信息的阶段,因为这一阶段的工作千头万绪,做起来非常麻烦,进程也就缓慢。在创造、设计和制定方案阶段,花费的时间也很多,但在选择方案时,或在对那些已经选定的方案进行审查的阶段,花费的时间相对就要少一些。

二、管理决策的新科学

在这里,作者把组织制定程序化和非程序化决策时所使用的方法,与二次大战后开始出现的新技术作了对比。这种新技术的出现和普及,随着现代电子计算技术的发展,以及被引进商业组织,而被大大地加速了。

制定常规性程序化决策的传统方式,由于新的数学技术的研制与广泛的应用,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种新的数学技术,也就是我们现在常用的“运筹学”与“管理科学”。任何商业或政府组织,不管其规模的大小,大多都受到这些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应用的新技术的影响,从而重新调整自己的经营方式。虽然在逻辑上看来,这与电子计算机无关,但在实际工作中却需要大量的运算,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从管理方面来讲,电子计算机的应用能使管理者的工作变得更加有效。

在企业里制定非程序化决策,传统方式包括大量的人工判断、洞察和直觉观察,至今为止,还没有经历过任何较大的变革。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些基础研究方面,如在探索式解决问题方面以及过去20年来已经在进行的人类的思维过程的模拟方面,这种革命已正在形成。当我们对一个人进行判断或直接观察时,比如想知道他到底在想些什么,现在已经可以通过科技的方法了解的很多,并且已经达到将这许多过程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的程度。

随着人们对非程序化决策制定问题的日益理解,管理方面将出现两种十分不同的变化。一方面,这种理论将为非程序化问题领域内决策制定过程的某些方面的自动化,开拓出新的前景,这就像运筹学使程序化决策制定的许多方面实行自动化一样。另外一方面,通过深刻地洞察人类思维的过程,为这种理解提供新的机会,特别是通过教育和训练来改进一般人,尤其是经理们在困难的结构不良的复杂环境中制定决策的能力。

决策新技术以及与之相关的计算机和自动化,对于现代组织中的工作性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西蒙对这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对于那些在高度自动化的组织里工作的人,人们对此一直很担心,并且还对此进行过很多不好的预言。管理学家们通过对这类试验的研究,以及对那些认为自动化将严重改变工作的性质的观点的分析,从而得出了一个完全错误的结论,这一结论对人们产生了误导。

西蒙认为,近年来普遍存在着这样的一种观点,那就是认为工作满意度已经下降或人员疏远问题已经上升,这种看法是毫无事实根据的。因而,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不管是在过去还是在未来,都不能把它归因于自动化。对政府或其他社会机构信任上的低落的倾向,是由其他许多原因引起的,与自动化无关。

另外,对于那些由计算机引起的、使事务性工作发生实质性变化的现象的研究表明,这些变化在量上是平等的,但在方向上是不定的。工厂和办公室的自动化,其最确切最直接的后果是,它把劳力构成从工作满意平均值最低的行业移向了较高的行业。日益独裁的组织以及窒息人创造才能的管理理论,它们都希望在组织内建立长期性的专制统治,而现在,这种趋势已经销声匿迹了。这不仅是因为这个理论的不科学性,还因为,这个论点所依据的心理前提也是值得怀疑的。那种认为人在一种能为他们提供中间性结构的条件下,比如,那些由权威关系中所派生出的结构的环境中,将工作得最好、最富有创造性,并且会觉得工作最舒适的理论,似乎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可是,我们很难说出什么样的方法才算中庸之道,而事实中也没有证据表明我们正在远离中庸之道。作者认为,既然面临不断变革是时代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我们现在所经历的变革,不想我们想像的那么沉重,相反,我们应该觉得庆幸,因为它比我们祖辈、父辈所经受过的还要轻些。只通过那些无聊的争论,而没有事实作依据,也说明不了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最为美好的世界之中。因此,我们所能得出的结论只是,工厂和办公室的自动化可能给人类带来的后果,在分量上是比较适中的,并且是逐渐地出现的。它将给我们带来不利条件,也将带来有利条件,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利是大于弊的。

当组织表现出机器系统的各种特征时,在管理工作中所发生的种种变化,可能对组织中的各种信息系统产生有利的影响。对于我们期待的管理方面的变化方向,可以用两个词去准确地概括,这两个词,就是西蒙所提出的“合理化”和“专业化”。新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在这些方面使中层管理决策过程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且促进了收集与筛选外来信息和模拟战略规划的更为尖端的信息系统的发展。这些变化,已越来越引起上层管理的重视,他们日益感受到这些影响的存在。

在对新情报技术的所有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并且观察了这些技术在企业组织中的应用情况之后,我们可以看到,现今某些人对机器人可能会引起麻烦的忧虑,是没有事实根据的。这是因为,在当今世界里能思考的机器的出现,以及能说明人类思维过程的理论的存在,似乎对人类的机体和技能没有一丝一毫的损害。所以说,那些人的忧虑完全是多余的,是杞人忧天的。人在对其自身与其他事物的价值与尊严进行对比时,以及在评价自己在神的心目中及大自然中的地位时,总是显得很脆弱的,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因此,人类应该学会把自己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即使电子系统能模仿人类的某些机能,或者人类思维过程中的某些奥秘已被解开时,以上的事实也不可能被改变。

然而,我们必须明白,新组织有很多方面会与我们现今所使用并熟悉的组织是十分相近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将来的组织仍然是由三个阶层所构成的。第一层是个基本层,它是物质生产与分配过程的系统,第二层是支配该系统的日常作业的程序化决策过程,第三层是控制第一层的全部过程,并对之进行重新设计和改变其价值参数的非程序化决策过程;

(2)将来组织的形式仍然会采用阶层等级的形式。组织将被分成几个主要的次级部门,各次级部门又将会被分成更小的单位,依次类推。这和今天的部门的划分方法很相似,不同的是,划分部门界线的基础可能多少会发生一些变化。比如,产品部门在组织中的地位将会有所提高,但采购、制造、工程和销售之间的明确界线将会渐渐消失。

决策的自动化与合理化,将使组织对以上人们所关心的事情的发展变化,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前面,作者已为我们指出了一些变化的可能性。总的来说,这些变化将使管理者的日常工作变得更容易,他们也会因此觉得生活充满意义,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感到满意。

在上边,我们已经讨论过,将来的组织会和今天的组织极为相似。人类是一种能够运用自己的技能解决问题的动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他解决了吃饭问题之后,下面的两个主要需求对他来说就是最重要的了。第一个需求,也是人的最大的需求之一,就是运用自己的技能来从事挑战性的工作,而不管这种技能是什么以及其高低,去享受一下如打出一个好球或妥善解决一个问题之后所得到的快乐。另一个需求,就是希望自己能够与一些人保持有意义的与友好的关系,也就是能够与周围的人建立起爱与被人爱、分享经验、尊敬和被尊敬的关系,然后,大家为共同的工作目标而奋斗等。

之所以物质环境和工作环境的具体特性会如此的重要,是因为这些特点将影响人类上述的需求。要满足自己的这种需求,每个人所需要的环境是不同的,比如,科学家可以在这一环境中实现自己的需求,而艺术家则在另一种环境中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但不管怎么说,这两种需求在本质上还是相同的。一本关于企业的好小说,或一本好的企业传记,并不仅仅描写企业本身的事,而会更多地描写爱情、怨恨、骄傲、野心与快乐等。这些事情现在是、将来仍然是人类所最关心的东西。

任何技术与生产力的水平,都会与同时代的就业水平相适应,包括充分就业在内。我们今天所面临的问题,不会使人类的文明向后倒退,这是因为,这种倒退与满足世界人口的需求是不一致的,但我们还是应该提高警惕,因为它会使我们持续的技术进步的本质发生根本的质量转变。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增长,我们应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信息处理技术上,而不是能源技术。由于资源的限制,以及对日益增长的实际收入的要求、形态的转变,劳动力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事于服务业,而从事物质生产的部门的人员将会越来越少。但我们也不得不相信,在社会实现充分就业时,我们不会感到物质或服务的过剩。

信息处理技术无论是在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过程中,还是在提供新颖而有效的办法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管理决策的科学和它所依赖的信息处理技术,将决定着一个集体或个人能否履行自己所承担的责任。技术是一门知识,那么,信息处理技术就是如何更有效地获得和使用知识的知识。那些现代化的设备,例如那些能检测空气中、水中和食物中微量污染物的设备,将我们的行为对自然界造成的后果告诉了我们。而以前,我们是无法了解这一切的。应用于能源和环境系统模型的电子计算机,向我们描绘出了社会的某一部分所采取的行动,以及这一行动对其他部分所产生的影响。过去,我们很少关心我们的行为对我们视野之外的物体产生的影响,而现在,随着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迫使我们不得不正视这一现象。它使得我们担负起保护自己和我们的后代的责任,这可以说是我们自愿的,也可以说是强加在我们身上的。随着新技术、新知识的发展,人类的某些道德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