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生存三做
28076100000006

第6章 快乐做人,勤恳做事(一)

工作是快乐的来源,成功是快乐的肯定。我们不必好高骛远,希望自己哪天能有大成就,但应该希望自己天天都有小成绩。任何小成绩都能增加自己的信心而成为快乐的来源。最能使一个人觉得快乐的是对自己的肯定,最令人悲哀的是对自己的否定。肯定来自足够的努力、相当的成绩和别人的认可。因此,要想使自己快乐,必须勤恳耕耘。

做人做事要有好心态

心态决定成败,做事要有积极的心态

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奇怪的现实:成功的人永远是少数,但失败和庸碌无为的人却很多,而且,成功者越活越充实、潇洒,而失败者却过着空虚、艰难的生活。你想到过没有,能否唤起心中的激情,拥有积极的心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成功与否。

几米是个多愁善感的小伙子,花落草枯都可能引起他的无限感触。如果仅仅是情感世界的丰富也就罢了,可他常常一言不发地凝神静思,有时还会莫名其妙地哀声叹气。

在长吁短叹中,日子飞快地流逝了。直到有一天,过了而立之年的几米偶然碰到一位心理学博士,当博士听他诉说了自己的苦恼后,一语道破了其中的原因:

“你之所以感觉自己从未快乐过,关键在于你总是沉湎于过去的美好回忆中而不能自拔,总把眼前发生的一切看得比事实更糟,总把未来的前景描绘得过分美好,而到时候却又无法达到。如此渐渐地形成了恶性循环,自然就钻入‘庸人自扰’的怪圈了。”

心理学博士还说:“你的性格弱点就在于好高骛远,总是向世界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可是你并不清楚那是无法达到的。你想短期之内就解决人生的全部问题,自然就对昨天、今天和明天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和烦恼了。”

要成功必先懂得做事的成功与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的心态。

罗斯陪伴丈夫驻扎在一个满是沙漠的陆军基地里。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去学习,她一个人留在陆军驻地的小铁皮房子里,天气热得受不了——在仙人掌的阴影下也有43℃。她没有人可谈天——身边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们不会说英语。她非常难过,于是就写信给父母,说要丢开一切回家去。她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这两行字却永远留在她内心,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

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

罗斯从此改变自己并试着一再读这封信,觉得非常惭愧。她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

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他们的反应使她非常惊奇,她对他们的纺织、陶器表示兴趣,他们就把最喜欢但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纺织品和陶器送给了她。罗斯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动物,又学习有关土拨鼠的知识。她观看沙漠日落,还寻找海螺壳,这些海螺壳是几万年前——这里还是海洋时留下来的,原来难以忍受的环境变成了令人兴奋、留连忘返的奇景。

是什么使这位女士内心发生了这么大的转变呢?

沙漠没有改变,印第安人也没有改变,但是这位女士的念头改变了,心态改变了。一念之差,使她把原先认为恶劣的情况变为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冒险。她为发现新世界而兴奋不已,并为此写了一本书,以《快乐的城堡》为书名出版了。她终于从自己造的牢房里看出去,看到了星星。

心态决定命运,不管面临怎样的困境,都不要抱怨命运,因为抱怨不但会把事情搞得越来越糟,而且也会把解决问题的机会错过。

有一家大公司要裁员,名单中有内勤部办公室的特丽莎和艾琳达,按规定一个月之后她们必须离岗,当时她俩的眼圈都红红的。

第二天上班,特丽莎的情绪仍很激动,跟谁都没有什么好气,仿佛吃了枪药,她不敢找老总去发泄,就跟主任诉冤,找同事哭诉:“凭什么把我裁掉?我干得好好的。这对我来说太不公平了!”她声泪俱下的样子,既让人同情,又让人不知该怎样劝慰她。而她也只顾到处诉苦了,以至于她的份内工作订盒饭、传送文件、收发信件等,都不再过问了。

特丽莎原本是个很讨人喜欢的人,但现在她整天神经兮兮的抱怨不休,许多人都开始有些怕和她接触,都躲着她,到后来就有点厌烦她了。

艾琳达就与她不同,在裁员名单公布后,虽然哭了一晚上,但第二天一上班,她就和以往一样地忙开了。由于大伙不好意思再吩咐她做什么,所以她便主动向大家揽活儿。面对大家同情和惋惜的目光,她总是笑笑说:“是福跑不了,是祸躲不过,反正这样了,不如干好最后一个月,以后想干恐怕都没机会了。”她仍然每天非常勤快地打字复印,随叫随到,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一个月后,特丽莎如期下岗,而艾琳达却被从裁员名单中删除,留了下来。主任当众传达了老总的话:“艾琳达的岗位,谁也无可替代,像艾琳达这样的员工,公司永远不会嫌多!”

下面再让我们看一个例子:美国心理学家纳撒尼尔·布兰登讲述过他的一次亲身经历:许多年前,一位叫洛蕾丝的24岁的年轻妇女无意中读了他的一本书,找他来进行心理治疗。洛蕾丝有一副天使般的面孔,可骂起街来却粗俗不堪,她曾吸毒、卖淫。

布兰登说,她做的一切都使我讨厌,可我又喜欢她,不仅因为她的外表相当漂亮,而且因为我确信在堕落的表面下她是个出色的人。起初,我用催眠术使她回忆她在初中是个什么样的女孩子。她当时很聪明,但是不敢表现自己,怕引起同学的嫉妒。她在体育上比男孩强,招惹来一些人的讽刺挖苦,连她哥哥也怨恨她。我让她做真空练习,她哭泣着写了这样一段话:你信任我,你没有把我看成坏人!你使我感到痛苦,也看到了希望!你把我带到了真实的生活,我恨你!

一年半后,洛蕾丝考取洛杉矶大学学习写作,几年后成为一名记者,并结了婚。10年后的一天,我和她在大街上邂逅相遇,我几乎认不出她了:衣着华丽,神态自若,生气勃勃,丝毫找不出过去受过创伤的影子。寒暄后,她说:“你是没有把我当成坏人看待的那个人,你把我看作一个特殊的人,也使我看到了这一点。那时我非常恨你!承认我是谁,我到底是什么人,这是我一生中从未遇到的事。人们常说承认自己的缺点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其实承认自己的美德更是不容易。”

洛蕾丝又重新找回了一个新的自我,最终成为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为什么真正做到放弃完美、正视自己的缺点不容易?因为自我肯定这个事实,使你必须真正保持清醒的头脑。振作情绪,抓住机遇,迎接生活的挑战,这就是自觉的生活,积极的心态。

下面我们再看一个在推销员中广泛流传着的故事。

一位总经理叫来两位业务员,叫他们去非洲国家考察,以准备在那些国家拓展鞋市场。两个人到了一个非洲小国,看到的情景是一样的,这里的居民都光着脚,他们从来不穿鞋子!这两位推销员结束工作,回到本国向总经理汇报工作。第一位推销员的调查报告里只有两行字:“该国居民没有穿鞋习惯,在此拓展鞋市场毫无希望。”第二位推销员却写了十几页拓展计划书。他认为:该国居民没有穿鞋,在该国拓展鞋市场将不会遇到任何竞争对手,这里的市场空间极其广阔!可想而知,总经理对后者的报告非常满意,对其委以重任,使他在非洲市场上大展才华,成为公司的骨干。

这就是一念之差导致的天壤之别。同样是非洲市场,同样面对着赤脚的非洲人,由于一念之差,一个人灰心失望,不战而败;而另一个人满怀信心,大获全胜。

拿破仑·希尔是美国杰出的成功学家,他创造性地构建了全新的成功学体系,他的著作被译成26种文字流传于世,他的读者遍及世界五大洲的50多个国家,他的理论使无数人受益。其中,有在美国连任四届总统的罗斯福、被称为“印度救星”的圣雄甘地、控制了美国四分之一经济命脉的银行巨子摩根、闻名全球的金融大亨贾尼尼,他们都是拿破仑·希尔成功理论的受益者和支持者。

拿破仑·希尔说,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他的心态。成功人士与失败人士的差别在于成功人士有积极的心态,而失败人士则习惯于用消极心态去面对人生。由此看来,凡事保持积极心态,用积极心态看事情,成就出色的一生并非什么难事。

不要让消极心态左右你

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信心是心灵的第一号化学家。当信心融入思想里,潜意识会立即拾起这种物质,把它变成等量的精神力量,再转换到无限智慧的领域里促成成功思想的物质化。”这也就是在告诉我们:当你面对失败时,当你被恐惧、忧郁、悲伤这些消极的情绪包围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树立足够的自信心,积极摆脱这些困境,重获新生。

驱逐精神上的“擅自占地者”能够帮你重获新生。

缺乏坚定的信念,是很多人的一大通病,但下面这个人不是这样,他是把信念作为自己的一面旗帜。

罗杰·罗尔斯是美国纽约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他出生在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在这儿出生的孩子,耳濡目染,他们从小逃学、打架、偷窃甚至吸毒,长大后很少有人从事体面的职业。然而,罗杰·罗尔斯是个例外,他不仅考入了大学,而且成了州长。

在就职的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记者对他提问:是什么把你推向州长宝座的?面对三百多名记者,罗尔斯对自己的奋斗史只字未提,只谈到了他上小学时的校长——皮尔·保罗。

1961年,皮尔·保罗被聘为诺必塔小学的董事兼校长。当时正值美国嬉皮士流行的时代,他走进大沙头诺必塔小学的时候,发现这儿的穷孩子比“迷惘的一代”还要无所事事。他们不与老师合作,旷课、斗殴,甚至砸烂教室的黑板。皮尔·保罗想了很多办法来引导他们,可是没有一个是奏效的。后来他发现这些孩子都很迷信,于是在他上课的时候就多了一项内容——给学生看手相。他用这个办法来鼓励学生。

当罗尔斯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皮尔·保罗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当时,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长这么大,只有他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5吨重的小船的船长。这一次,皮尔·保罗先生竟说他可以成为纽约州的州长,着实出乎他的预料。他记下了这句话,并且相信了它。

校长皮尔·保罗的一句话给了罗尔斯莫大的鼓舞,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罗尔斯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说话时也不再夹杂污言秽语。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在以后的四十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州长。

在就职演说中,罗尔斯说:“信念值多少钱?信念是不值钱的,它有时甚至是一个善意的欺骗,然而你一旦坚持下去,它就会迅速升值。”

在这个世界上,信念这种东西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获得,所有成功的人,最初都是从一个小小的信念开始的。信念就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

安东尼·罗宾认为他之所以能有今日的快乐并且能够克服危机,全是因为不断改进、不断提高自己对人生克服危机的期望。他认为英文中应该有一个字眼,用以时时提醒我们“持久不懈地改善危机”。当我们有了这种意义的字,就能够启发我们积极地思考,进而影响我们所做的克服危机的一切决定。

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家琼斯在最近某期《科学》杂志中,评论一项有关“期望”的研究。他说:“期望不仅会影响我们对现实的看法,也会影响现实本身。”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神经外科医生库辛斯,在执业初期曾预测他一定会死于脑瘤。结果真的应验,他的预期变成了事实。

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家席耶发现,乐观者在面对求职遭拒之类的挫折时,多半会拟订行动方案,寻求他人帮忙或忠告。悲观者遇到类似困境,多会试着忘掉一切,或认定事情已无挽回余地。而乐观者通常只有在真正无法挽救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这种态度。

宾州大学的赛利曼博士说:“克服危机之道,在于屡败屡战的精神。”

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具体环境,一旦养成消极被动的工作态度和习惯,人就很容易变得不思进取、目光狭窄,慢慢丧失活力与创造力,忘记了自己当初信誓旦旦的人生信条与职业规划,最终将走向好逸恶劳、一事无成的深渊。而最可怕的是生活态度的消极。工作上的消极、失败与无望,必然会对人的其他方面产生非常可怕的负面影响。想想看,一个人,消极地面对世界,满眼的灰色,为周围的朋友同事所不屑,该是多么的可悲!安徒生在《丑小鸭》中这样说过:只要你是个天鹅蛋,就是生在鸭圈里,孵出来的也一定是天鹅。

环境对于人有一定的影响,但更重要的还在于我们自己要真是天鹅蛋!

美国的塞利曼博士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花了20多年,找了1万多人做一些心理方面的实验。实验的结果显示,消极的人往往会自怨自艾生出病来,有些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

塞利曼博士举了下面这个实例来说明:

一家铁路公司有一位调车人员尼克,他工作相当认真,做事也很负责尽职,不过他有一个缺点,就是他的心态很消极很悲观,常以否定的眼光去看世界。有一天,铁路公司的职员都赶着去给老板过生日,大家都提早急急忙忙地走了。不巧的是,尼克不小心竟被关在一辆冰柜车里。尼克在冰柜里拼命地敲打着、叫喊着,全公司的人都走了,根本没有人听得到。尼克的手掌敲得红肿,喉咙叫得沙哑,也没人理睬,最后只得绝望地坐在地上喘气。他越想越可怕,冰柜里的温度在零下20℃以下,如果再不出去,一定会被冻死。他只好用发抖的手,找来纸笔,写下遗书。

第二天早上,公司里的职员陆续来上班。他们打开冰柜,发现尼克倒在里面。他们将尼克送去急救,但他的心脏早已停止了跳动。大家都很惊讶,因为冰柜里的冷冻开关并没有启动,这巨大的冰柜里也有足够的氧气,而尼克竟然给“冻”死了!

其实尼克并非死于冰柜的温度,他是死于自己心中的冰点。因为他根本不敢相信这辆冰柜车这一天恰巧因要维修而未启动制冷系统。他的不敢相信使他连试一试的念头都没有产生。

冰柜之外的我们,如果有一天,变得什么都不敢相信了,我们同样会死于无法预料的各种各样的心中的冰点。

同样地,环境不变,当我们换一种心态对待,生活会展现出完全不同的模样来。

日语学习班开学报名时,来了一位老者。

“给孩子报名?”登记小姐问。

“不,自己。”

登记小姐愕然。屋里那些年轻的报名者也愕然,有的嗤笑。

老人解释:“儿子娶了个日本媳妇,他们每次回来,说话叽里咕噜,还要儿子翻译。我想听懂他们的话。”“您今年高寿?”“68岁。”“您想听懂他们的话,起码要学两年,可是两年以后您都70岁了!”

老人笑吟吟地反问:“姑娘,你觉得我要是不学,两年后就是66岁吗?”

事情往往如此:我们总以为开始得太晚,因此放弃。殊不知只要开始,就永不为晚。明年我们增加一岁,可有人有收获,有人依然一无所获,差别只在你是否开始。

老人学与不学,两年以后都是70岁,差别是:一个能开心地和儿媳交谈,一个依然像木偶一样在旁边呆立。

就像佛家所讲的,一切皆由心生,心理的作用常常是我们不能正确估量的。

苏格兰地区有很多古堡与古迹,因此,闹鬼的传闻也颇多。

有一天,一个人因为公务繁忙,所以回家已是午夜时分。在他回家的路上,需经过一个坟场,而那天刚好有人新挖了一个墓,他经过时不小心,就摔到了那个大坑里,那个坑又大又深,这个人虽然生得高大魁梧,却怎么爬也爬不出去。后来他干脆坐在坑里,打算等天亮了再说。

没想到一会儿又有一个人经过,一不小心也摔了下来。看见他拼命往上爬,前一个人说:“不用爬了,你是爬不出去的。”

那个人惊恐地叫了一声,以为碰见了鬼,然后更加拼命地往上爬,没想到三下两下就爬了出去,一溜烟就没影了。

正确的看待和分析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平常心面对顺利与挫折,兢兢业业的处理当下的工作,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顺境也好,逆境也好,消极的种子都不会有机会在你的心中萌芽。抛弃灰暗的情绪,睁开你的眼睛,带上乐观与积极,露出最美的笑容,还有踏实的态度和真诚的心,向着成功进发吧。

有两个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这里路况很坏,到处是密密匝匝的坑洞。其中一位导游一路连声抱歉,说这路面简直太坏了,请多多包涵。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诸位女士、先生请注意,我们现在走过的这条道路,正是遐迩闻名的伊豆迷人的酒窝大道!”

虽是同样的情况,然而不同的意念,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思想是奇妙的,如何去想,决定权在你自己。怎样生活,决定权也在你自己。

做自己心态的主人

心态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人生、对自己的未来所持有的态度。它虽然是一种很抽象的东西,但却能对你产生重大的影响,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人把握了自己的心态也就掌控了自己的命运。

一位心理学家想知道一个人的心态对行为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于是他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首先,他让10个人穿过一间黑暗的房子,在他的引导下,这10个人都成功地穿了过去。然后,心理学家打开房内的一盏灯,在昏黄的灯光下,这些人看清了房内的一切,都惊出一身冷汗。这间房子的地面是一个大水池,水池里有几十条大鳄鱼,水池上方搭着一座窄窄的小木桥,刚才他们就是从小桥上走过去的。

心理学家问:“现在,你们当中还有谁愿意再次穿过这间房子呢?”没有人回答。过了很久,有三个胆大的站了出来。其中一个小心翼翼地走了过去,速度比第一次慢了许多;另一个颤巍巍地踏上小木桥,走到一半时,竟趴在小桥上爬了过去;第三个刚走几步就一下子趴下了,再也不敢向前移动半步。

心理学家又打开房内的另外九盏灯,灯光把房里照得如同白昼。这时,人们看见小木桥下方装有一张安全网,由于网线颜色极浅,他们刚才根本没有看见。

“现在,有谁愿意通过这座小木桥呢?”心理学家问道。这次又有五个人站了出来。

“你们为何不愿意呢?”心理学家问剩下的两个人。

“这张安全网牢固吗?”这两个人异口同声地反问。

很多时候,成功就像通过这座小木桥,失败的原因恐怕不是力量薄弱、智能低下,而是由于周围环境的威慑——面对险境,很多人早就失去了平衡的心态,慌了手脚,乱了方寸。

据一项调查显示:出色的成功人士始终是那些保持良好心态、具有乐观精神并积极思考的人,失败者则刚好相反,他们时刻处于消极、悲观心态中而不能自拔。

心态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如果你被迫完成自己的工作,而找不到工作当中的一点乐趣;如果你在工作中不抱任何大的希望,甚至看不到任何希望,觉得工作只不过是聊以糊口、勉强度日而已;如果你看不到未来的曙光;如果你只看到贫困、匮乏和你整个一生的艰难,你就绝不会拥有成功、财富与幸福。于是,便是真的“命中注定”过如此艰难困苦的生活。

相反,不管你今日如何贫穷,如果你能看到更好的将来;如果相信自己有朝一日会从单调乏味的工作中崛起;如果相信自己有朝一日会从目前的陋室搬进温馨、舒适、怡人的住宅;如果你方向明确,目光始终凝聚在希望达到的目标,并相信你完全有能力达到自己的目标,你必将有所作为。

为什么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出色,可以赚更多的钱,拥有更好的工作和更好的人际关系,拥有健康的身体,整天快快乐乐,拥有着高品质的人生,而另一些人则忙忙碌碌地劳作却只维持生计?

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

一位伟人说:“要么是你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无论有多少艰难险阻,只要你拥有一种积极、健康、快乐、达观的心态,坚持自己的信念,使你的心灵保持创造力,使你的心灵永远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力,你的信念、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你的命运也必将因之而改变。

不同的心态成就不同的人生

有些人想做大事,却胸无大志,得过且过。这样的人肯定会因自身的局限而无法超越自我,难有大的突破和进展。而一个有理想、有计划、克服消极心态的人,一定会不辞任何劳苦,聚精会神地向前迈进,他们从来不会想到“将就过”这些话。他们的人生也将因为他们不同的心态而完全不同。

那些克服消极心态而成就的大事,决非那些仅仅“填饱肚子”以及做事“得过且过”的人所能完成的。只有那些意志坚定、不辞辛苦、充满热情的人才能完成这些事业。

我们随时都可以碰到这样的人:他们工作缺乏主动性,似乎专门在等待人家强迫自己工作。他们对于自己所拥有的学识与能力,毫无所知。他们一点也没算计过自己身体里究竟藏着多少才智与力量,遇到任何事,只知拿出一小部分力量来敷衍,他们似乎情愿永远守在空谷,不肯攀登山巅;他们不愿张开眼睛,把广大而宏伟的宇宙看个清楚。

一个有志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为了自己的前途,无论如何都要抵制不良的诱惑,绝对要远离吃喝嫖赌等行为。否则,只要稍动邪念,他就可以一下毁掉自己的信用、品格和成功。如果去仔细分析一个人失败的原因,就可知道多半是因为那人有着种种不良的习惯。

查尔斯·克拉克先生这样认为:

“很多人能获得成功靠的就是获得他人的信任。但到今天仍然有许多人对于获得他人的信任一事漫不经心、不以为然,不肯在这一方面花些心血和精力。这种人肯定不会长久地发达,可能用不了多久就要失败。我可以十分有把握地拿一句话去奉劝想在事业上有所作为的人们:你应该随时随地地去加强你的信用。一个人要想加强自己的信用,并非心里想着就能实现,他一定要有坚强的决心,以努力奋斗去实现。只有实际的行动才能实现他的志愿,也只有实际的行功才能使他有所成就。也就是说,要获得人们的信用,除了一个人人格方面的基础外,还需要实际的行动。任何一个人绝不会无缘无故得到别人的信用。他必须发挥出所有力量来,在财力上建立坚固的基础,在事业上获得发展、有所成就。然后,他那优良的品行、美好的人格总会被人所发现,总会使人对他产生完全的信任,他也必定能走上成功之路。社会交往中,人们最注意的不是那个成功者的生意是否兴隆,进账是否多;他们最注意的往往就是那个人是否还在不断进步,他的品格是否端正,他的习惯是否良好,以及他创业成功的历史、他的奋斗过程。”

一个人一旦失信于人一次,别人下次再也不愿意和他交往或发生贸易往来了。别人宁愿去找信用可靠的人,也不愿再找他,因为他的不守信用可能会生出许多麻烦来。

在平时的人际交往过程中,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第一印象。如果一个人能做到与人初次见面就达到一见如故的程度,那可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成功希望最大的人倒不是那些才华横溢的人,而是那些最能以亲切和蔼的态度给人以好感的人。

通常,教师认为最有前途的学生往往就是那些最能博得他欢心的孩子;老板认为最称心满意的店员,也就是那些最能投合自己心理的人。

人类仿佛有一种共同的心理,那就是如果有人能使我们感到高兴喜悦,即使事情与我们的心愿稍有相悖,也不太要紧。

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例子都可以证明,能博得人的欢心,获得人的信任,是为人处世必不可少的。要想博得人们的欢心、获得人们的信任,首先一条就是要有一种令人愉悦的态度,脸上要时时带着笑容,行动要轻松活泼。无论你内心中是否对别人有好意,但如果人们从你的脸上看不到一点快乐,那么谁也不会对你产生好感。

任何事业要成功都需要持之以恒,同样,要获得别人的信任也是如此。良好的态度要一以贯之,千万不要今天扮了一天笑脸,明天难以自制而故态复萌,显出粗俗急躁的本性。

一个志向高远、决心坚定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会有始有终,而不会半途而废,否则,绝难获得人们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