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基层医生临床综合治疗实用全书
28074900000099

第99章 各科疾病中西医综合疗法(88)

(2)谨惧用药:荨麻疹病人对膏素、血清、疫苗、痢特灵、索密痛、阿司匹林、可待因、吗啡、磺胺、奎宁、肼苯哒嗪等药物应当慎用,对已明确有过敏史的药物应绝对禁用。

(3)改善生活环境:对尊麻疹病人来说,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动物、植物的皮屑、羽毛、花粉等应尽量减少接触,对某些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等应加以适当回避;对某些昆虫,如蚊子、跳蚤、苍蝇和螨虫等应积极进行捕灭。生活申如能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以上诸多不利因素,将对预防荨麻疹有着积极的作用。

(4)限制饮酒:无论是健康人还是荨麻疹病人,都应限制饮酒,尤其是烈性酒,大量饮酒可损伤脾胃,致使湿热内生,湿热郁久可诱发或加重荨麻疹。

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又名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以阵发性瘙痒和皮肤苔藓样变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名发于青年和成年人,儿童一般不发病。夏季和季节性多发。本病属中医“牛皮癣”(又称为摄领疮)。属“顽癣”、“干癣”范畴。

病因病理

◆中医学病因病机

(1)初起多为风湿热之邪阻滞肌肤或硬领等外来的机械刺激所引发。

(2)病久耗伤阴液,营血不足,血虚生风生燥:皮肤失去濡养。

(3)血虚肝旺,情志不安,过度紧张,忧愁烦畸者,更易诱生,且多复发。

◆西医学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一般认为系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所致。患者常感头晕、失眠、情绪易于激动等神经官能症或更年期症状。神经精神症状可表现过度疲劳,精神紧张以及搔抓、摩擦、日晒、多汗、饮酒或其他机械性、物理性刺激因子均可健发本病。胃肠道功能障碍及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等也可能成为致病因素。

病理组织可见角化亢进,粒层增厚,棘层肥厚,表皮突增宽下延,真皮乳头层增宽,乳头内可见与表皮垂直走行红染增厚的胶原,浅层血管周围稀疏至中等密度淋巴组织细胞浸润。

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解除精神紧张,避免过度疲劳,禁用烟酒,限制辛辣食品及浓茶咖啡茶。避免搔抓,多汗及日光照射等刺激因素。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内治法

(1)肝郁化火:皮损色红,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眩晕,心悸,口苦咽干,舌边尖红,脉弦数。

【治法】舒肝清热,凉血熄风。

【方药】丹栀逍遥散:柴胡7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自术12克,茯苓12克,栀子7克,丹皮7克,炙甘草4克。

(2)风湿蕴肤:皮损呈淡褐色片状,粗糙肥厚,剧痒时作,夜间尤甚。苔薄或白腻,脉濡而缓。

【治法】祛风除湿。

【方药】荆防汤加减:防风45克。荆芥45克,蝉衣7克,苦参45克,白鲜皮45克,黄芩45克,前仁12克,六一散5克。

(3)血虚风燥:皮损灰白,抓如枯木,肥厚粗糙似牛皮,心悸怔仲,失眠健忘。女子月经不调,舌质淡,脉沉细。

【治法】养血润燥,搜风止痒。

【方药】四物汤加减:当归12克,川芎10克,熟地13克,白芍12克,真珠母25克(先煎),五味子7克,夜交藤12克。

2.外治法

(1)肝郁化火证及风湿蕴肤证用三黄洗剂外搽,每日3~4次。

(2)血虚风燥证用二号癣药水外搽,每日2次。或疯油膏加热烘疗法:局部涂油膏后,热烘10~20分钟,烘后将药膏擦去,每日1次。4周为1个疗程。或用羊蹄根散醋调搽患处,每日1~2次。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1)泛发性神经性皮炎患者,可行静脉封闭疗法。如0.25%普鲁卡因注射液10~20毫升,加维生素C500毫克静脉注射,或以0.1%普鲁卡因500毫升静脉滴注,每日1次,10~15次为1疗程。用药前须做普鲁卡因皮试。

(2)雷公藤浸膏片或总甙片内服。前者每次口服625毫克,每日2次。后者每日1~1.5毫克/千克体重,分2~3次服。以上为成人用量。孕妇禁用,儿童慎用。

(3)局部治疗:局部药物注射或封闭疗法,对限局性神经性皮炎有明显疗效。

(4)物理治疗:①对一般疗法无效的顽固病例,可选用液氮冷冻、氦氖激光及二氧化碳激光、磁疗、蜡疗及矿泉浴治疗等均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②光化学疗法(PIJVA)可用于泛发性神经性皮炎。

(四)针灸治疗法

(1)针刺:播散型者,取曲池、血海、大椎、足三里、合谷、三阴交等,隔日1次。

(2)艾卷灸:小块肥厚性皮损,可用艾卷灸患处,每次15~30分钟,每日1~2次。

(3)梅花针:苔藓化明显者,可用七星针在患处来回移动击刺,每日1次。

(4)艾炷灸疗法:灸法治疗本病有较好疗效。将艾绒做成火柴头大小艾炷若干粒,病损局部涂以大蒜汁,置艾炷于其上,每炷间距1.5厘米,燃净后扫去艾灰,覆盖消毒纱布于局部。每10天1次,皮损恢复正常后停止。一般灸1~3次即可收到明显效果。以局限型疗效较好,泛发型较差。灸后不可用酒精、肥皂等刺激物搽洗患处,同时忌食刺激性食物。

(5)耳穴疗法:耳穴按压取肺、内分泌、皮质下、三焦为主穴,痒甚时加神门,热甚者加耳尖,情志不畅者加心,热甚痒甚者加耳尖放血,双耳同时治疗。

(五)单味药与经验方治法

鸦胆子35克捣碎后,用水煎取汁,调入黄柏末少许,使成糊状,敷于患处,有灼热感、偶起大疱。待炎症消退后,视皮损厚薄可外用数次。

预防与护理

(1)避免精神刺激。本病属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患者发病前多有精神紧张、郁闷、烦恼等不良情绪。避免精神紧张对预防本病有着重要意义。

(2)避免刺激性食物。辣椒、生姜、大葱、大蒜、韭菜、花椒。胡椒、鱼、虾、蛙、蟹及浓茶、咖啡、烟、酒等刺激性食物能刺激神经系统,助热化火,诱发或加重本病。

(3)避免穿戴化纤和毛织品服装。化纤和毛织品服装,摩擦和刺激皮肤,可诱发或加重本病。

银屑病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损伤为红斑、丘疹,其表面覆盖着多层发亮的银白色磷屑,境界清楚,多伴发生在四肢伸侧和头皮部位,自觉痒感,男女老幼都可患此病,俗称牛皮癣。属中医“白疤”、“松皮癣”、“银钱疯”等范畴。

病因病理

◆中医学病因病机为:

(1)风寒、风热、风湿之邪外袭,致使营卫失和,气血不畅,阻于肌表而生。

(2)七情内伤,气机壅滞或饮食不节,脾胃失和,气机不畅,以致郁久化热,热入营血,久则耗精伤液,血燥液枯,肌肤失养。

(3)瘀阻肌肤,气血不和。

(4)肝肾不足,冲任不调。总之,本病由营血亏损,生风生燥,肌肤失养而成。

◆西医学病因尚不完全明确,近年来大多认为遗传、代谢障碍、感染、免疫功能障碍等可能为发病的重要因素。季节变化、潮湿、精神创伤或手术等也可能诱发本病。还与神经精神症状有关,精神创伤、过度紧张,可引起本病的发生。

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解除思想顾虑,消除精神创伤,避免各种诱发因索。勿滥用药物,特别在急性进行期,禁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及紫外线照射、热肥皂水洗浴。急性期或伴有明显瘙痒的病人尽量少食有刺激性的食物,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及其他感染病灶。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过于疲劳。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内治法

(1)风热血燥:皮损鲜红,皮疹不断出现,红斑增多,刮去鳞屑可见发亮薄膜,点状出血,有同形反应。伴心烦口渴,大便干,尿黄。舌质红,舌苔黄或腻,脉弦滑或数。

【治法】散风清热,凉血润燥。

【方药】消银解毒汤:水牛角35克,生地35克,赤芍16克,丹皮12克,白花蛇舌草35克,蚤休35克,连翘16克,紫草16克,白藓皮35克,苦参12克,土茯苓35克,威灵仙12克,2个月为1疗程。

(2)血虚风燥:皮损色淡,部分消退,鳞屑较多。伴口干、便干。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缓a

【治法】滋阴养血,活血润燥。

【方药】养血消银汤:生熟地各12克,天、麦冬各12克,当归12克,鸡血35克,首乌藤12克,丹参35克,乌蛇12克,莪术12克,僵蚕12克。

(3)瘀滞肌肤:皮损肥厚浸润,颜色暗红,经久不退。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涩或细缓a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化瘀消银汤:土茯苓35克,三棱、莪术、皂刺、陈皮、苏木、红花各12克,当归16克,赤芍16克。

2.外治法

(1)牛皮癣膏药外贴。

(2)二号癣药水或疯油膏或10%硫磺膏或雄黄膏,外搽患处,每日3次。

(3)一扫光外搽,每日2次。

(4)斑蝥酊(斑蝥8只,紫槿皮9克,樟脑45克,高粱酒250毫升,浸泡1周备用),外搽思处,每日1~2次。如果皮肤起疱,刺破再搽。

(5)红皮病型忌用上述外治方法,可用青黛膏或用青黛散麻油调搽,每日3~4次。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1.外用药

这是治疗中重要的一环,应用得当,对银屑病可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1)焦油:5%~10%煤焦油、松馏油、糠馏油及黑豆馏油乳剂或软膏,外用,每日1~2次。焦油乳剂对头皮皮损有较好的疗效。焦油制成洗剂用于洗头、洗澡也有很好的疗效。与2%~6%的水杨酸配合使用,可起到很好的去鳞屑作用。每日洗澡后外用焦油制剂,然后照紫外线结合疗法,已被证明有很好效果。

(2)蒽林:0.1%~1%蒽林乳剂、软膏和糊剂。外用,每日或隔日1次。传统的方法是从低浓度0.1%开始,逐渐加大浓度。近来有人提出一种短期接触方法,即高浓度蒽林制剂外用15~45分钟后,立即擦去,并用酸性肥皂清洗局部然后外用护肤霜。每周治疗3次,一般3周后皮损就可消失。适用于慢性、静止期的斑块皮损。蒽林与照紫外线结合疗法对慢性、静止期的斑块型银屑病疗效很好。蒽林与水杨酸结合使用可以提高疗效。蒽林的主要副作用是对皮肤有较大的刺激性。此外,还可以使皮肤变黑并可污染衣物。

(3)皮质类固醇激素:倍他米松、去炎松、地塞米松等疗效较好,外用激素可制成乳剂、软膏、硬膏、及溶于二甲基亚砜中。长期外用皮质激素可以导致表皮和真皮的萎缩、毛细血管扩张、持久性红斑、痤疮样疹、毛囊炎及皮肤色素沉着等。此外,大面积外用,可因吸收作用造成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

(4)角质剥脱剂:5%水杨酸软膏外用,0.025%~0.3%维甲酸霜外用,水杨酸软膏与焦油、蒽林等合用外搽头皮,掌趾等处,效果更好。

(5)氮芥:氮芥溶液外用,每日1次。连用2~3周内可见效果。使用时从小剂量开始,即10毫克氮芥溶于50毫升水中,渐增至10毫克溶于25毫升水中。维持治疗时每周用2次。本药的缺点是大约50%的病人用药后可发生急性接触性皮炎。

(6)5%~10%的白降汞软膏:1:2000~1:5000的芥子气软膏或石蜡油、5%氟尿嘧啶软膏外用。使用芥子气软膏应从低浓度、小范围开始,无刺激后逐渐提高浓度,扩大使用范围。

2.全身治疗

(1)免疫抑制剂:皮损泛发,外用药疗效欠佳可考虑应用。氨甲喋呤(MTX)每次2.5毫克,每12小时服1次,连服3~5次,下周的同一时间重复治疗。本药的副作用是恶心。长期用药造成肝脏广泛纤维化,对造血系统偶有抑制作用。因此治疗期间要定期查血常规及肝功能,必要时行肝穿刺活检。

(2)乙亚胺:每日300~400毫克,每周服5~6天,其副作用是骨髓抑制,造成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下降。

(3)皮质类固醇激素:用于红皮病型、关节病型或泛发性银屑病应用其他药物无效时,禁用于寻常型银屑病。

(4)抗生素:常用青霉素及新型青霉素,可用于寻常性银屑病急性点滴型伴有扁桃体炎或咽峡炎者。脓疱型银屑病患者可应用。

(5)维甲酸:每日0.5~1毫克/千克体重。脓疱型患者为每日0.75~2毫克/千克体重。病情控制后可视情况每1~3周减一次药量。维甲酸的副作用是致畸,生育年龄的妇女在服药期间及停药后的半年内采取避孕措施。

3.物理疗法

(1)浴疗:用硫磺浴、糠浴、焦油浴、矿泉浴、海水浴、中药浴等。

(2)光疗:主要为紫外线疗法。可单用照射亦可用药物加紫外线或外涂焦油类药物加紫外线照射,再加水疗。

(3)光化学疗法:主要为1=1服或外用8-甲氧补骨脂素,再用长波紫外线照射。同时须采取预防白内障措施。服8-MOP后24~48小时戴防长波紫外线眼罩,注意继发皮肤癌肿。对光敏感及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及妊娠期禁用。

(四)单味药与经验方治法

(1)槐花制剂:取槐米炒黄研为细末每次服3克,每日2次。

(2)银丸:每次服20克,每日2次。

(3)青黛丸:每次22克,每日服2次。

(五)针灸穴位疗法

(1)针刺:取曲池、足三里、阳陵泉、心俞穴或5%当归注射液耳针穴位注射。

(2)耳穴贴压:辨证取穴用王不留行子贴压耳穴,风湿热盛者取神门、肝、胆、皮质下;血虚风燥者取神门、脾、肾、内分泌。常规消毒双侧耳郭,然后将王不留行子用胶布分别贴在耳穴上,嘱病人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2~3分钟,以有酸、麻、胀感为宜。3天换贴1次,10次为1疗程。

预防与护理

(1)患者应注意身体健康,讲究卫生,适当参加劳动和体育锻炼,保持精神愉快,避免忧虑不安情绪。

(2)饮食方面,少吃含脂肪性食物,忌酒及辛辣刺激性饮食,如有病灶感染应该去除。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提高疗效,减少复发是非常重要的。

鸡眼

鸡眼是手足部由于长期压迫、摩擦而发生的局部性角质过度增生,呈圆锥形,形如“鸡眼”。属中医学“鸡眼”,“肉刺”等范畴。

病因病理

◆中医病因病机为靴鞋太小,挤压皮肉,气血阻滞,发为肉刺。

◆西医学认为局部因摩擦受压使角质增生而成。

治疗

(一)中药治疗法

用胶布挖一略大于鸡眼圆孔,套在患部,使鸡眼露出,选用水晶膏、千金散等涂于其上,另取一胶布固定,3天换药1次,脱落为止。

(二)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一般采用鸡眼膏外贴,2~3天换1次。第二次贴药前宜将已腐蚀的角质层用小刀刮去,以利药物深达鸡眼深部。

(三)单味药与经验方治法

(1)鸦胆子仁数粒捣烂外敷,隔6天换药1次。

(2)地骨皮;红花等量,研末外敷。

(四)其他疗法

根据患者情况及医疗条件,还可选用电烙、二氧化碳激光烧灼、液氮冷冻或手术切除等方法治疗。

预防与护理

(1)避免局部皮肤长期摩擦受压。局部皮肤长期摩擦受压是形成本病的主要原因。因此,鞋袜要松软合适,不要穿狭小坚硬的鞋子,以免挤压摩擦足部,发生本病。

(2)经常用热水洗足。每晚1次,水温以能忍受为度,每次浸泡30分钟。可以改善血液循环,避免皮肤角质层增生变厚而发生本病。

冻疮

冻疮是因受寒邪侵袭,气血瘀滞,皮肤紫红麻木刺痛,或局部肌肤坏死,甚者可致全身冻僵。属中医“冻伤”范畴。

病因病理

◆中医学病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为寒冷外袭,尤其是在潮湿刮风的情况下更易发生;二为患者元气虚弱,不耐其寒。凡素体虚弱,外受寒邪,则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成。

◆西医学病因主要是寒冷所致。寒冷刺激皮肤使皮肤动脉收缩,组织缺血缺氧、代谢失常,久之血管麻痹而扩张、郁血、大量血浆渗出,引起局部水肿、水疱形成、乃至组织坏死。此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肢端血循环不良、手足多汗、缺乏运动、营养不良、贫血及一些慢性病常为冻疮发病的诱因。潮湿地区因湿度大,患病者比干燥地区多。

治疗

(一)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内治法

(1)阴盛阳衰:四肢厥逆,恶寒倦卧,极度疲乏,昏昏欲睡,呼吸微弱,苔白,脉沉微细。

【治法】回阳救逆,益气生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