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基层医生临床综合治疗实用全书
28074900000020

第20章 各科疾病中西医综合疗法(9)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发展,常与外邪反复侵袭,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急性发作期,大多因为外邪犯肺,肺失清肃而引起咳嗽。久咳伤肺,肺气亏虚,进而损及脾、肾及心脏功能。睥虚不能运化水湿,则积湿生痰,上干于肺,因痰而咳;痰浊壅肺或肾不纳气则喘,故慢性迁延期多属虚证或虚中挟实证。虚和实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尤其对老年人来说,体质已虚,受邪后更易引起反复发作,以致虚实互为因果,并成恶性循环,使病情逐年加剧。

现代医学认为,一般因为机体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外因:

(1)感染,初常由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继以细菌感染。

(2)大气污染,如空气污浊、粉尘、刺激性烟雾等污染为引起本病的重要病因。

(3)吸烟,开始年龄愈早,吸烟量愈大,发病率愈高。

(4)气候变化和致敏因素。内因方面有免疫功能降低及过敏性反应、植物神经失调和遗传等因素。

本病病理变化为气管、支气管早期腺体增生,分泌亢进,黏膜充血,水肿,渗出,最后发展为支气管和支气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阻塞及其组织纤维化,进而导致肺气肿。因为毛细血管床减少和破坏及低氧、高碳酸血症,使肺小动脉痉挛、血流阻力增加,造成肺动脉高压,最终导致肺心病。

发生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吸烟。香烟烟雾中的成分刺激支气管产生黏液的细胞和纤毛的变化。引起慢性炎症。

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1)减少接触刺激物,尤其是香烟烟雾。

(2)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尤其是在冬季的数月,以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机会。这是很重要的,因为任何炎症过程都可能进一步增加炎症所致的黏液产生和肿胀。

(3)许多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都经历过与慢性哮喘相似的气管痉挛,所以可以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抗感染药物也能减少黏液产生和缓解阻塞。

(4)通过使用祛痰药和增加饮水以稀释痰液。

(5)可以接种疫苗以抵抗肺炎球菌肺炎。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急性发作期

(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畏寒腹冷,或面胱白少华,甚则因咳喘而不能平卧影响睡眠,痰多色白而清稀,口不干,喜热饮食,小便清白,苔白腻,质淡白胖,脉滑或弦缓。

【治法】疏散风寒,化痰理气。

【方药】射干麻黄汤合泽泻汤加减:射干、炙紫菀、苦桔梗各13克,炙麻黄、泽泻、清半夏、白前、广陈皮、炙苏子各12克,甘草6克。

【加减】有表证者,用生麻黄无表证者,用炙麻黄。无汗用桂枝。有胃病者,泽泻宜慎用,服后见有食欲减退,咳痰反难,则应不用。便溏者,去炙苏子,加生姜2~3片。兼有口干,苔黄或舌尖红等郁热之象,可加黄芩。

(2)风热犯肺:咳嗽痰黄而浊或白粘而咯痰困难,发热微恶风或肢体酸楚,咽痛,口干喜冷饮,尿黄少,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浮弦滑数。

【治法】疏风解表,清热化痰。

【方药】银翘散加减:金银花16克,净连翘、片黄芩各13克,竹沥半夏、前胡、枳壳、鲜芦根各12克,淡竹叶、苦桔梗、荆芥穗各6克,生甘草4克。

【加减】痰热较盛或见往来寒热者,可加柴胡,并重用黄芩16克,金银花35克,连翘16克。伴有喘息不能平卧,加炙麻黄12克,地龙16克。便秘者去枳壳,加生大黄12克,枳实13克。

(3)燥邪伤肺:干咳无痰或痰少不易咳出,鼻燥咽干,咳甚者咽痛,痰中夹血或兼恶寒、发热等表证,舌质红、少滓或干,苔薄黄,脉浮滑或数。

【治法】辛凉清肺,润燥化痰。

【方药】桑杏汤加减:冬桑叶、山栀子、沙参各12克,杏仁、浙贝母、淡豆豉、梨皮、黄芩、瓜蒌皮各6克。

【加减】热甚伤津重者加生石膏25克,麦冬16克,知母12克。大便干结,宜加玄参13克,瓜蒌仁12克。

2.慢性迁延期

(1)肺气亏虚:咳声清朗,多为单咳或间歇咳。白天重,夜晚咯痰稀,而量较少,易咯或伴胸部憋闷,易汗恶风,易感冒。舌质正常或稍淡,舌苔薄白,脉弦细或缓细。

【治法】补益肺气,益气固表。

【方药】玉屏风散合泽泻汤加减:黄芪25克,白术、伤风、泽泻、白前、清半夏、枳壳各12克,紫菀13克,苦桔梗、广陈皮各7克,甘草4克。

【加减】有恶寒、身热表证者,加麻黄12克,生姜2~3片辛温解表。咳甚者加款冬花13克,百部12克。

(2)脾虚痰湿蕴肺:咳声重浊,多为连声咳嗽,痰多白黏或稀,夜重日轻,胸腹闷满,面容虚肿,大便溏稀。舌质淡或胖淡,有齿痕,舌苔白或白厚腻,脉濡滑。

【治法】益气健脾,肃肺化痰。

【方药】陈夏六君子汤加减:太子参30克,白术、茯苓各16克,陈皮、法夏各12克,丹参、赤芍、苍术各12克。

【加减】气逆咳重者加苏子12克。胸闷腹胀甚者加厚朴、枳壳、广木香各12克。

(3)肾虚喘促:以动则气短、气喘为特征,咳声低沉,多为阵咳,夜间尤甚,咯痰黏稠或咯稀白痰,痰量较多,常伴胸闷喘促,喉间痰鸣,甚则夜哮不能平卧,畏寒背冷,腰酸腿软,咳则遗尿,头昏耳鸣。舌质淡胖或有瘀象,舌苔白滑,脉沉细或滑细。

【治法】补肾纳气,活血化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合泽漆汤加减:熟地16克,补骨脂、怀牛膝、全当归、红花、枳壳、泽泻各12克,川芎、桔梗各7克,生甘草4克a

【加减】畏寒腹冷,夜尿多,舌胖润,脉沉细者加熟附块12克,仙灵脾13克,菟丝子13克。

(4)肺肾阴虚:干咳无痰或少痰,痰黏稠不易咳出,常动则气短,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头晕目眩,腰酸腿软。舌质红、少苔或苔光剥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止咳化痰。

【方药】百合固金汤加减:生地、熟地、五味子、百合各16克,玄参、麦冬、川贝、桑叶、紫菀、款冬花各12克。

【加减】咳而气促加诃子7克,蛤蚧6克(另吞)。潮热加十大功劳叶16克,胡黄连7克。盗汗加乌梅1.2克,浮小麦16克。痰黄加海蛤粉12克,知母13克,野荞麦根12克。痰中带血加丹皮12克,栀子7克,仙鹤草25克,阿胶12克(烊化兑服)。

3.临床缓解期

阴阳俱虚,动则气急,少气懒言,形寒肢冷,头晕心悸,自汗盗汗,男子滑精阳痿,女子经少经闭,舌红苔少或舌淡体胖边有齿痕,脉微细而数,或虚大无力。

【治法】滋阴补阳,活血化瘀。

【方药】河车大造丸加减:人参12克(另燉服),白术、当归、远志、鹿角各12克,酸枣仁、炙黄芪、生白芍、淮山药、枸杞、紫河车各16克,茯苓、熟地黄各13克。

【加减】咯血、潮热、盗汗阴虚火旺者,去鹿角、紫河车,加阿胶12克,知母13克,黄柏12克。肢冷浮肿明显者加桂枝、附子各12克,干姜7克。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1.控制感染

主要原则是及时、有效、足量的使用抗生素,轻症者可口服,选择胃肠吸收好,耐药率低的药物,如红霉素、头孢氨苄,静脉滴注疗效明显大于口服。控制感染后可维持疗法1~7周,防止二次感染。

2.对症治疗

(1)止咳祛痰,促进痰液排出

①必嗽平16毫克口服,每日3次;去咳片2片口服,每日3次;复方桔梗片每次0.3克口服,每日3次;棕色合剂每次10毫升口服,每日3次;②雾化治疗,常用超声雾化器,将抗生素如庆大霉素,痰溶解剂如r乳糜蛋白酶,痰易净等雾化后吸入,以达到局部消炎,溶解痰液,湿化气道作用。

(2)解痉平喘:氨茶碱每次0.1~0.2克口服,每日3次。喘息严重者,静注氨茶碱0.25克加25%葡萄糖40毫升,缓缓推注,每次推注不应少于10~15分钟,每天不超过4次;氢化可的松,剂量因病情而异,100~400毫克加5%葡萄糖500毫升静滴,待病情初步缓解后,可改用强地松10毫克口服,每日3次,2个月后减半5毫克口服,每日3次,1个月后可改用10毫克隔日1次顿服,一般可在1~2个月停用。

3.缓解期治疗

(1)采用支气管炎菌苗,最常用者为三联(甲型链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菌苗,作为抗原注射可提高免疫力,一般在发病季节前开始应用,每周皮下注射1次,剂量自0.1毫升开始,每次递增0.1~0.2毫升,直到0.5~1.0毫升为维持量,有效时应坚持1~2年,有效率达70%~80%。

(2)核酸酪素(核酪),是麻疹病毒疫苗的培养液,每周肌肉或皮下注射2次,每次2~4毫升。在发病季节前用药,可连续用2~3个月,以减少感冒及慢支发作。

(3)卡介苗素注射液,多用灭活后的死卡介菌75毫克,每周在患者前臂处划痕接种死卡介菌1~2次,连续20次,以减少感冒及慢支的发作,并有脱敏作用。

(4)脂多糖注射液。每毫升含脂多糖湿重0.5毫克,第1~5次的剂量为0.2毫升、0.4毫升、0.6毫升、0.8毫升、1毫升,以后剂量维持1毫升,皮下注射20次或更长为一疗程。有效率70%左右。

(5)反复感染者,可采用预防性治疗,用阿奇霉素(剂量为治疗量的一半)持续服用,或当发现痰转变为脓性,或有其他上呼吸道炎症征象时,服用7~10天,可减轻发作和缩短疗程。

(四)单味药与经验方治法

(1)百部根300克,焙干研粉,炼蜜适量拌匀,每餐饭后服半匙。适用于年久咳嗽。

(2)五味子60克,罂粟壳65克,枯矾35克,杏仁80克,上四味研极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10~15粒,每日2次,白糖开水送下(有外邪发热者暂勿用之)。

(3)珍珠层粉65克,青黛少许,麻油调服,分8次服,每日2次,用于咳嗽气急。

(五)针刺穴位疗法

取肺俞、三阴交为主穴,痰浊阻肺加丰隆、中脘;肺脾气虚者加足三里;肺肾两虚者加关元、肾俞。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

(六)按摩疗法

取穴:①肺俞(双)、膻中;②大椎、天突;两组穴,每天1组,交替按摩,连按2~3个月。

(七)敷贴疗法

(1)三白膏:用白芥子35克,白矾35克共研细末,加适量白面粉,用米醋调成糊状,于每晚临睡前取药少许分别贴在肺俞、膏肓、定喘、足三里等穴,贴敷12小时后去掉,10天为1疗程。

(2)大蒜适量。双足涌泉穴。取捣烂后的大蒜如豆瓣大1团,置于伤湿止痛膏中心。每晚洗足后贴双涌泉穴,次晨或待双足心出现较强的刺激感时即揭去,连贴3~5天。本法可用治小儿百日咳。对于成人,不论风寒、燥咳均可获效。

(3)附片、肉桂、干姜各20克,山奈10克,生姜、葱白各适量。两侧肺俞穴。将上药共研成细粉备用。同时先用拇指在双侧肺俞用力按摩半分钟,使之局部潮红,再将药粉1小撮放在穴位上,用医用胶布3厘米×3厘米贴牢即可,隔日换药1次。若属久咳者,先用生姜、葱白共捣汁擦拭肺俞穴及脊椎两侧膀胱经。效果更好。贴后局部发热发痒或起红色小疹,不需另作处理。本法可用于急、慢性咳嗽。

(八)艾灸加贴敷疗法

用炙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冰片研末,加少许麝香,生姜汁调成糊状,制成直径1厘米,厚0.5厘米的药饼。取双侧肺俞、心俞、膈俞共6穴,分别于夏季初、中、末三伏的当天治疗。以艾炷隔厚约0.3厘米的姜片灸穴3壮,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去掉姜片,药饼贴穴,外敷消毒纱布,胶布固定,成人留2~3小时,儿童0.5~1小时后去掉。要求连贴3年即3个疗程。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效率为90%以上。

(九)饮食疗法

(1)紫苏粥:紫苏叶10克,粳米50克,生姜3片,大枣3枚。先把粳米洗净,用砂锅常法煮成稀粥,待粥将熟时,加入生姜、大枣、紫苏叶,再煮3分钟即成。可供早餐食用,每日1剂。本方具有解表散寒、理气止咳的功效,用于急性支气管炎寒痰证或风寒证。

(2)雪梨萝卜饮:雪梨1个,川贝母6克,萝卜100克,冰糖20克。先将雪梨洗净,开一小孔,挖去梨核,再把川贝母研成细末,装入梨内。萝卜洗净,切片,与梨、冰糖一起放入锅内,加水2碗,约煮20分钟即成。早晚分2次服食,也可只饮汁。本方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作用,可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痰热证。

(3)百合杏仁粥:鲜百合50克,杏仁10克,粳米50克,白糖20克。先将鲜百合(干品20克)洗净,杏仁去皮,粳米洗净后常法煮粥,煮沸后加入百合、杏仁,待粥煮熟后,调入白糖即成。每日2剂,早晚温服。本方具有清热润燥、化痰止咳的功效,用干燥热证。

(4)秋梨川贝膏:川贝母30克,冬花30克,百合30克,麦冬30克,秋梨1000克,冰糖30克,蜂蜜200克。先将前4味研成粗末,加水煎煮2次,取汁去渣。然后将秋梨去皮、去核,切成丁状,与冰糖、蜂蜜一起兑入药汁中,小火煎熬成膏。早晚各服15克,温开水送服。本方具有润肺养阴、止咳化痰的作用,滋而不腻,补而不燥,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阴亏损之燥热证。

(十)足底反射区按摩疗法

方法:选取肾、输尿管、膀胱、肺及支气管、喉、扁桃体、鼻、淋巴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反射区,每个反

射区分别按摩3分钟,每日2次。

(十一)鼻疗

(1)雄黄6克,白酒1盏。一起煎煮7分钟,趁热嗅其气,即止。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咳逆不止。

(2)款冬花、佛耳草、熟地各等量。混合均匀,烧烟,用鼻吸烟气。用于久咳,冬天咳嗽。

(3)款冬花、雄黄、艾叶各30克。共研细末,用黄蜡融化后摊于纸上,卷成筒状,烧烟,熏鼻孔。用于咳嗽,亦可用于水肿喘促。

(4)莨菪子、木香、熏黄各等份。共研细末,以羊脂涂纸上并撒药末,卷成筒状,烧烟熏鼻并吸其气。

用于年久咳嗽不愈。

(5)木鳖子1个,雄黄3克。共研细末,将药末放于一盘中,点火燃烧,病人用鼻吸烟。用于肺虚咳嗽。

(十二)刮痧疗法

刮肺俞、定喘、中府、人迎、廉泉、天突穴,每日刮1次。

(十三)拔罐疗法

肺俞、定喘、尺泽、丰隆、天突。患者取坐位,选择大小合适的火罐,采用闪火法、贴棉法、投火法,将火罐吸拔于所选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根据皮肤瘀血消退情况,2~5天拔罐1次。本法适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支气管炎。

(十四)药茶疗法

(1)茶:鲜芦根60克,鲜茅根30克。将上二味洗净、阴干、切碎,煎水代茶。每日1~2剂,代茶频饮。本方具有清解肺热、生津止渴的作用。适用于秋燥季节的急慢性支气管炎。症见咳嗽少痰,或干咳无痰,或痰带血丝,口干口喝,咽喉痒痛等。

(2)罗汉果茶:罗汉果15~20克。用开水冲泡15分钟后代茶。每日1剂,代茶频饮。本方具有清肺止咳、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支气管炎咳嗽痰多,伴咽喉疼痛、大便秘结等症。

(3)橘红茶:橘红10克,绿茶4.5克。将上2味放入茶杯中,用沸水冲泡,再在沸水锅中隔水蒸20分钟即可。每日1剂,代茶频饮。本方具有润肺、消痰、利气的作用。适用于咳嗽痰多,痰黏似胶,难以咳出,胸闷等症。

(4)润肺止咳茶:玄参、麦冬各50克,乌梅24克,桔梗30克,甘草15克。上药研制成粗末,混合均匀,分袋包装,每包18克。每次1包,每日2~3次,放入茶杯中,沸水冲泡代茶饮用。本方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肺阴亏虚,燥咳无痰,或痰少黏稠,难以咳出等症。

(5)川贝莱菔茶服:川贝母、莱菔子各15克。上2味共研粗末,沸水冲泡或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不拘时温饮。本方具有润肺化痰,降气止咳,平喘的作用。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所致的咳嗽痰多,黏稠难以咳出,喘憋,腹胀等症。

预防与护理

(1)及时彻底治疗急性支气管炎,防止迁延转成慢性支气管炎。

(2)冬季和气候骤变的时候,要做好一寒保暖工作,防止感冒,以免诱发或加重本病。

(3)生活应有规律,注意营养,适当运动,劳逸结合,增强体质,精神愉快。这些方面对于预防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