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基层医生临床综合治疗实用全书
28074900000002

第2章 中医传统治法精要(1)

一、方药疗法

中国传统医学源远流长,为人类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中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理论思想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学说指导临床,并因人、因时、因地而辩证地运用传统方药,以达到扶正祛邪、调和阴阳、通畅气血经络、祛病延年的目的,所以,中国传统方药疗法在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一些老年病慢性病及病后的功能恢复,有独特的疗效,中西医结合疗法更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传统的方药疗法是根据传统医学的基本理论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应用传统方药来防治疾病的方法。在传统医学中,临床诊治疾病是遵循“理、法、方、药”的原则,然而方药必须在辩证立法的基础上才能运用恰当。所以,在临床辨证治的过程中,选用方药必须要从属于治法。治法是方药的根据,故有“方从法立,以法统方”之说。

中国传统医学的治疗方法极为丰富,扼要地可概括为“八法”,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亦即中医常说的治疗大法。

1.汗法

是通过开泄膜里,促进发汗,使外感六淫之邪由肌表随汗解的一种治法。适用于一般外感韧期,以及水肿、疮疡病的初期和斑疹将透的阶殷。

2.吐法

通过引起呕吐,使停留于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排出的一种治法。适用于痰涎壅盛、食积胃脘不化、恶心欲呕或误食毒物尚留胃中等疾病。

3.下法

是攻逐体内积滞,通泄大便的一种治法。适用于邪在肠胃、便燥停结、热结于里以及水结、蓄血、痰滞、虫积等疾病。

4.和法

是通过和解或调和作用,以达到消除病邪为目的的一种治法,此法应用范围很广,如少阳证,肝胃不和、肝郁所致月经不调、肝木乘土的腹痛腹泻等。

5.温法

是通过里,祛寒或回阳等柞月,使寒击去阳复的一种治法。适用于寒邪留滞或由热证转变为寒证的疾病。

6.清法

是通过清解热邪的作用,以治里热证的一种方法。一般热证,不论热在气分或营血、内伤或外感,只要里热炽盛,皆可用清法治疗。

7、消法

是通过消导和散结的作用,对气、血、痰、食、水、虫等所结成的有形之邪,使之渐消缓解的一种治法。适用于气、血、食、痰所形成的积聚凝滞等疾病。

8.补法

是针对人体气血阴阳或某一脏腑之虚损给以补养的一种治法。适用于正气不足,体质虚弱的病人。如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以及气虚弱而无力逐邪者。

临床上目为病情复杂,上述治疗八法常常参合使用。因此临证处方用药,必须针对具体病情,灵活应用八法,才能提高疗效。此外,由于用途径不同,又有内治法与外治法之分。内治法以内服为主,是临床最普遍而又常用的一种治法;外治法则是指重要外用为主,常用的有膏药膏(敷药)、膏药、搽擦药、熏洗药、热熨药等。其作用原理也不外是通过八法治疗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传统中药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疾病,对治疗疾病、恢复功能、促进病体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二、推拿按摩疗法

(一)推拿按摩治疗原则

推拿按摩治疗疾病需采用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具体说来可以概括为:①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表现;②根据身体不同的部位;③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④根据季节变换。

推拿治疗的基本原则如下:

1.扶正祛邪

是指恢复肌体内的正气,驱除导致疾病发生的不利因素。疾病恢复的快慢一方面身体的抗病能力有关,另一方面同治疗的效果有关,推拿按摩治疗是通过调动肌体的抗病能力来实现治疗的。

2.辨别标本

是指分清疾病的标本,一般说来,旧病为标,新病为本;表因为标,病因为本;在临床治疗中需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在推拿临床治疗中,大多数的病人病情不是很急,可以重在治本,标本兼顾。比如头痛病人,经诊断属于阴虚肝阳上亢型,头痛为标,阴虚为本,治疗平肝潜阳治头痛,同时兼顾补阴以治本,这样治疗头痛治愈后就不容易复发,这就是以治标为主,标本兼顾的治疗方法。

3.补虚泄实

是指患者属虚症则补之,属实症则泄之。一般说来,人体经血等物质不足为虚,或者脏腑、器官,组织的某一功能低下为虚。脏腑、组织、器官的某项功能亢进为实,或者外感邪气为实症,推章按摩通过不同的手法作用于人体的部位,使气血,津液,经络起到相应的变化,补虚泄实,达到治疗的作用。

(二)推拿按摩选穴处方原则

推拿按摩的临床实践表明,“循经取穴”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病在某个经络,选取该经穴位进行治疗的方法,如肠炎和菌痢等病,病在肠胃,可以选择大肠经上的穴位,心脏疾病可选择心包经上的内关和背部的心俞等穴疗。

选穴处方是推拿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某些病症选取其经络上的一两个穴位,就能达到很好的疗效,如头痛取手上的合谷穴,腹痛取腿上的足三里穴进行按摩即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教。当然有些病症需要取组穴才能取得一定的疗效,如脑血管病后遗症。

推拿按摩选穴处方可遵守下列原则:

1.取阿是穴

阿是穴即是指病灶或其邻近的痛点以及人体脏腑疾患在体表的反射点,当人体患某种疾病或受到外伤刺激时,体内的病变通过神经系统在体表相应的经穴会出现压痛点,中医称为“有病必有点”,推拿按摩这些压痛点,当癖痛消失时,疾病也有日可能痊愈了。当然,也有痛点转移的情况,应寻找新的痛点进行按摩。

2.远部取穴

远部取穴是指在病变的远部,一般是指在手足部取穴,以肘膝以下的穴位为主。如胃脘痛取足三里穴,腰背痛取委中穴,咳嗽取手上的列缺穴。

3.近处取穴

近处取穴是指在患病脏腑器官或肢体的临近穴位进行推拿按摩。如眼睛疾患取风池穴,膝关节炎取梁丘和足三里穴。

4.局部取穴

局部取穴是指在患病的脏腑或患病肢体周围局部取穴。眼睛疾患取晴明和童子髎,鼻塞鼻痛取迎香,肋痛取章门,腰痛取肾俞。

5.远近配穴

远近配穴是临床上常用的配穴方法,如胃病常取下肢的足三里,配腹部的中脘和天枢穴,头痛长取手上的合谷穴,配头部的太阳穴,百会,风池穴、腰痛取小腿上的三阴穴,配腰部的肾俞,小腹部的关元,中极穴。

(三)推拿按摩治疗的次数与补泄

按摩的次数要根据具体病情来决定,对于久病体虚的人,患慢性病的人,可以每天治疗1次,每天治疗时间10~20分钟,手法要采用补发,即要用轻手法,用力宜轻;对于急症,每次五分钟即可驱除病症,可以每天治疗1次,连续几天推拿按摩治疗以巩固疗效;对于软组织损伤,可以每天治疗1次,每次治疗10分钟;当然,还要考虑患者的感觉,如采用重手法刚要考虑时间间隔,以使肌体有恢复过程。

按摩手法有补泄之分,根据“补虚泄实”的原则,可以采用不同的手法,手法的补泄一艘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1)顺经络循行的方向进行推拿属于补法,逆经络循行的方向进行的推拿属于泄法。

(2)根据推拿接摩的力度,重手法,用力相对较大属于泄法,轻手法,用力相对较小,属于补法,而用力适中则属于平补平泄。

(3)根据血液流动的方自,按血液从心脏流入流出,逆血液流出心脏方向推拿按摩为补法,推拿方向同心脏流出血液方向相同为泄法。

(4)根据手法的旋转方向,顺时针推拿为补,逆时针方向推拿按摩为泄。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自推拿按摩同时进行则属于平补平泄法。

(四)推拿按摩的适应证与注意事项

1.适应证

推拿按摩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的治疗中,对于脏腑功能性疾病、慢性炎症、骨伤科疾患以及小儿科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同时推拿按摩易于被基层医生所掌握,所以在各种急慢性病症和脏腑能衰退、亢进症中得到广泛应用,对内科、妇科、儿科伤科、外科、五官科的病症都有比较好的疗效。对于一些陈旧性和顽固性的疾患,比如颈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脱出等进行推拿按摩,可以使患者免受手术的痛苦,对于头痛感冒等常见病进行推拿按摩,则可以迅速地解除症状,免受吃药打针之苦以及药物引起的副作用。由于推章的作用是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所以更适合一调整脏腑功能,使之恢复正常状态的疾病治疗。

2.禁忌证

推拿按摩是一种经我国古代医学家实践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简便治疗方法,但也必须同时指出,推拿按摩并非适应所有病,下列一些疾患不适应推拿按摩治疗;

(1)化脓的部位不适于推拿。

(2)镕变的部位不适合进行推拿按摩。

(3)皮肤烫伤和皮肤划开血处不适合推拿按摩。

(4)传染病不适合推拿按摩,如肝炎,皮肤病,霍乱等。

(5)怀孕的女性和月经期的女性,腹部不宜用重手法推拿。

(6)在饥饿和大运动量运动后不宜推拿,以防止发生晕厥。

(7)高血压以及严重的心脏病的老年患者宜用轻法按摩。

(B)急性感染及发热性急病不适合推章按摩。

(9)肾炎以及神经病应慎用推拿手法。

3.注意事项

(1)手法操作要熟练,用力要适中,先轻后重,由浅入深,严禁暴力或蛮劲损伤皮肤筋骨,手法应协调柔和,切忌生硬粗暴,应在练习手法有一定的基础上为他人进行按摩。

(2)在按摩前要明确诊断,按摩一定要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进行,禁止不明病情、不分穴位、不通手法即进行推章按摩。

(3)患者自推拿者都应选择舒适体位,以利安全治疗。无论是卧位、坐位、俯位,都应感觉舒适,推章者应发力自如,患者应肢体肌肉放松,以利有效治疗。

(4)推拿者可在患者皮肤上涂擦润滑剂,以保护皮肤,防止擦伤,即所谓推拿介质。介质可以是植物油、滑石粉、止痛药水、活血酒、药酒等。介质选用的药精要因病而异,病属表证,则用解表药;病属血瘀,则用活血;病属寒证,则用温热;病属发热症,则用寒凉物。

(五)出现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大多数病人在按摩后都会感到轻松愉快,病痛有明显的减轻。按摩后局部出现充血,皮肤温度升高都属于正常的现象,有的人甚至会出现青紫的瘀斑。推拿按摩后患者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病理性的变化,表现为神经系统的兴奋或抑制;经络的放射性传导,气血的运行,细胞和组织的新陈代谢,内分泌系统的分泌加强,胃肠道的蠕动加快,肌肉的紧张与放松。对病人来说,推拿按摩是一项被动的运动,有疲劳感是正常的。

在推拿按摩治疗中,有时会出现不良反应,如昏厥、疼痛加重等,当出现这症状后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1.晕厥

有的患者患病日久,体质过于虚弱,对痛感特别敏感,或者过于饥饱,推拿时精种过度紧张,加之在推拿时手法过,患者宜出现一时性的昏迷。在治疗过程中,若出现头晕、眼花、心慌气短的感觉时,应立即停止推拿按摩,让患者卧床休息,用大拇指轻按内关穴,对于饥饿所至者,应培与甜食;对于已昏迷的患者,可采取急救措施,用于指捏掐人中,中冲,病在胸部用手掌轻熏,以利血液的循环。

为防止昏厥的发生,对体质虚弱和神经衰弱的患者,治疗时手法宜轻柔,精神紧张的患者应消除其思想顾虑,饥饿的患者应先进食或和谐糖水。

2.疼痛加重

对腰痛、腿痛、背痛等症状,如果推拿手法过重,或第一次推拿,有可能疼痛反而加重,一般情况下,痛感会在1~2天后消失,原来的病症也有可能一起消失。当然,手法应轻柔自缓,以患者感觉不是非常痛苦为宜,特别是腰的肾脏解剖部位,切忌用蛮力推拿。

3.岔气与肌肉损伤

病人的体位不舒适,推拿用力过猛,患者的肌肉紧张也可能造成肌肉损伤或岔气,当出现岔气时,要配合病人呼吸做牵引上肢,推压后背的运动以减轻痛感。具体可以参考后面的章节。对于肌肉皮肤损伤,可用红花油轻涂血瘀伤1~2次即可。

(六)推拿按摩常用手法

推拿按摩手法是指患者进行操作的动作,可以用手指、手掌、手腕、肘部以及身体的其他部位,如脚踩等作用与患者的体表,通过施以一定的力度,对患者疾病进行治疗的手段。

手法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以达到渗透的目的,只有熟练掌握各种手法,自如运用才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手法生硬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会产生其他的副作用。

不同的病症须用不同的手法,不同的手法有不同的生理功能,根据手法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和功效,可分为解痉类手法、开窍类手法,行气类手法,发散类手法和整复类手法五种。

(1)解痉类手法:具体解除痉挛、舒筋、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放松肌肉,解除肌肉的紧张状态,消除痛感,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

解痉手法主要包括一指样推法、揉法、滚法。

(2)开窍类手法:具有醒神开窍、回阳转逆、兴奋神经的作用。主要用于急救,解除疲劳,恢复精神,提神醒脑。

开窍类手法主要包括击法、弹法、掐法,拍法等。

(3)行气类手法: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止痛、促进气血运行的功效,主要用于各种急、慢性病症的临床治疗

行气类手法主要包括按法、魔法、擦法、推法、搓法、捏法、振法,抖法等。

(4)发散类手法:具有舒风散寒、解表清热、泄实去火的功效。主要用于外感风寒,解除表症,清心去火,振奋精神,疏通经络。

发散类手法主要包括点法、压法,拿法等。

(5)整复类手法:具有理筋整复、止痛、消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功效,主要用于关节扭伤、脱臼、肌腱错位、关节间隙软组织嵌顿的治疗。

整复类手法主要包括扳法、摇法、拔伸法等。

1.接法

按法是指用手指手掌、肘部按压一定的部位或穴位,要求紧贴体表,逐渐用力深压,并保持用力数秒钟。

【动作方法】

(1)指按法:用大拇指、或中指、或食指的螺纹面着力,逐渐用力下压,并持续数秒,力度宜病人产生酸、麻、沉、为度。

(2)掌按法:用掌根、鱼际、全掌、单掌或双掌交互重叠按压在所取的部位或穴位上,着力按压并持续数秒,然后逐渐减轻力度,在重复按压。

(3)肘按法:肘关节屈曲,用肘关节部按压,适用于肌肉较丰厚的部位。

【应用】

按法属于中等力度刺激手法,在实际应用中常和揉法结合运用。掌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指按法适用于穴位和痛点,肘按法用于青壮年的腰背部、臀部的肌肉丰厚处。

【功效】

疏通经络,活血止痛,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属于行气类手法。

2.摩法

摩法是指用手掌部或食指、中指、无名指指端罗纹面着力于体表治疗部位,同时手臂做主动摆动,带动手腕、手指在体表治疗部位做环转摩擦运动。

【动作方法】

(1)指摩法: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罗纹面着力于治疗部位,指面在体表做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旋转摩动,操作时应轻快,回转频率在每分钟120次左右,用力先轻后重,平稳均匀,不可用力过大。

(2)掌摩法:手掌伸直,腕关节微上翘,整个手掌平放在肌体的治疗部位上,着力于掌面,上臂做回旋运动,带动手掌做顺时针或逆。摩法时针方向的按摩运动。掌摩法用力应稍重,回转频率在每分钟100次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