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生素的应用:青霉素肌注,成人每日80万~240万单位,小儿每1712.5万单位/千克体重,均分为2~3次。或选用氨苄青霉素静滴,成人每日2~7克,小儿每日50~150毫克/千克体重。重症患者,亦可选用先锋霉素V,静注或静滴,成人每日5克,小儿每日50~100毫克/千克体重。
(2)皮质类固醇:强的松片每日30~60毫克,晨起1次口服,甚者可用地塞米松每日10毫克静脉滴注,视病情好转而逐渐减量。
(3)维生素B族:用维生素B1100毫克、维生素B12250微克,肌注,均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4)血管扩张剂:口服烟酸片100毫克,每日3次,或地巴唑片20毫克,每日3次。
(5)能量合剂:用三磷酸腺苷(ATP)20~40毫克,辅酶A50~100单位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
(四)针刺穴位疗法
可选睛明、球后、瞳子髂、攒竹、太阳、风池、翳明、合谷、外关、足三里、三阴交等穴。每次局部取2穴,远端取2穴,中刺激,不留针。
(五)中药制剂的应用
急性期可用清开灵注射液4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10~14天为1疗程。后期可选用脉络宁注射液10~30毫升,或复方丹参注射液6~8支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以改善眼部血液循环,促进视力恢复。
预防与护理
(1)急性期卧床休息。
(2)保持心情舒,忌烟、酒及辛辣刺激食物。
视神经萎缩
视神经萎缩是指视神经退行性变所引起的严重视功能障碍性疾病,大部分患者是不可逆的病变,甚至失明的一种眼病。属于中医“青盲”范畴。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肝肾不足,精血耗损,或心营亏虚、神气虚耗;或情志郁结,肝失条达,玄府滞涩;或头部外伤,或肿瘤压迫,脉络瘀阻;以上因素均可致目系失养,神光不得发越而视物昏朦不清。
◆现代医学认为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常因某些颅内占位性病变,外伤视神经孔骨质碎片挫伤或切断视神经等所致;继发性视神经萎缩常因视神经炎或视乳头水肿引起,或由眼底其他病变累及,如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动脉阻塞,青光眼等。
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本病病程长,疗效慢,治疗宜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患者应保持乐观情绪,忌躁怒,戒烟酒,静养息,积极治疗原发病。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肝肾亏虚
外观端好,视力渐减,甚至失明。眼底见视神经乳头色淡或苍白或蜡黄。全身症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脉细。
【治法】补益肝肾,通窍明目。
【方药】明目地黄汤加味:柴胡7克,当归16克,五味子12克,生熟地各12克,淮山药16克山萸肉12克,丹皮12克,茯苓16克,泽泻12克,石菖蒲12克,丹参16克。
2.心营亏虚
眼症同前,面白无华,头晕心悸,失眠健忘,舌淡脉细。
【治法】养心宁神,开窍明目。
【方药】人参养颜汤加减:当归16克,白芍12克,熟地16克,党参16克,白术12克,茯苓16克,五味子7克,远志7克,石菖蒲12克,黄芪16克,陈皮7克,炙甘草4克。
3.肝气郁结
视物不清,目系淡白。兼见情志不舒,头晕目胀,口苦胁痛,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治法】疏肝泄热,通络明目。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丹皮12克,栀子12克,柴胡7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白术7克,茯神12克,石菖蒲12克,郁金12克,丹参12克,枸杞16克,菊花12克。郁热较重者,加夏枯草16克,制香附12克;郁热不重者,方中酌减丹皮、栀子。
4.气滞血瘀
头部或眼部外伤后,视物昏朦不清,目系色淡或苍白,全身兼见头痛健忘,舌质暗红,有瘀斑,脉弦涩。
【治法】行气活血,散瘀通络。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味:桃仁12克,红花12克,生地16克,当归尾16克,赤芍12克,川芎12克,石菖蒲12克,茺蔚子12克,丹参25克,柴胡7克,枳壳12克,川牛膝12克。兼见气虚乏力者,加黄芪16克,自术12克;兼见腰膝酸软者,加菟丝子16克,补骨脂12克。
(三)西医疗法
(1)病因治疗:如果因颅内肿瘤压迫者,可采取手术去除肿瘤;炎症继发本病者可配合抗生素、皮质激素治疗;青光眼高眼压继发者,必须有效控制眼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所致者,宜尽快疏通网膜血液循环。
(2)维生素B族:肌注维生素B0100毫克,维生素B0250微克,每日1次,10天为疗程。
(3)血管扩张剂:口服烟酸片或地吧唑等。
(4)能量合剂:用以营养视神经及视网膜。常用三磷酸腺苷、肌苷、辅酶A、细胞色素C静脉滴注。
(四)中药制剂疗法
可选用复方丹参注射液8~10支,或葛根素6~8支,或脉络宁20~30毫升,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5。0毫升静脉滴注,10~14天为1疗程。
(五)针刺穴位疗法
可选睛明、球后、上明、太阳、风池、养老、肝俞、脾俞、肾俞、足三里、足光明、三阴交等,每次局部取1~2穴,远端配用2穴,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六)穴位注射疗法
取上述体针腧穴,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或维生素B”维生素B。硝酸士的宁等作穴位注射。每次局部1穴,远端配1~2穴,每穴位注入药液0.5毫升左右,每日或隔日1次,一般5~10次为1疗程。休息3~5天后,继续下1个疗程。
(七)耳压疗法
取眼、肝为主穴,配神门、肾上腺。耳郭皮肤常规消毒后,将王不留行籽用胶布贴压上述耳穴,用手轻轻按压,使之产生疼痛或胀感,每次贴双耳,嘱患者每日按压5~7次,每次3~5分钟,连续7~10天为1疗程。
(八)饮食疗法
肉桂3克,鸡肝3付,清水适量,隔水炖熟,喝汤吃肝。
预防与护理
(1)保持心情舒畅。
(2)适当选用辛辣食物,保证视神经血运及能量给。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角膜炎,其发病率居于各类角膜炎之首,病情顽固,易于复发,是当今世界上危害严重的感染性眼病之一,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本病属于中医“聚星障”范畴。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外感风热或风寒,上犯黑睛;或素体肝旺,复受风邪、风火相搏,上攻黑睛;或过食煎炒五辛,脾胃蕴积湿热,熏蒸黑睛;或素体阴虚,热病后伤津耗液,虚火上炎,灼伤黑睛所致。上述因素均可导致邪聚黑睛,黑睛混浊,视物模糊。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引起,分为原发感染和处长发感染,原发感染是指病声初次侵犯人体,多见于6个月~5岁的婴幼儿,可引起恶性滤泡性结膜炎,伪膜性结膜炎或树枝状角膜炎,伴有耳前淋巴结肿大。病变终结后病毒常潜伏于三叉神经节内,当人体全身或局部免疫力降低时,侵犯眼部的病毒可引起角膜炎,致使角膜浸润混浊,出现沙涩疼痛,羞明流泪,视力减退等症,称为复发感染。
单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遮盖患眼,或配带防护镜、避免日光、风沙、烟尘等外界刺激。同时对患有感冒、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者,应积极配合治疗。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风寒犯目
黑睛星翳,抱轮微红,畏光流泪,伴恶寒发热,寒重热轻,头痛鼻塞,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退翳明目。
【方药】八味大发散:麻黄7克,细辛3.5克,羌活12克,防风12克,白芷12克,川芎7克,蔓荆子12克,藁本12克,生姜3片,大枣4枚。若兼气虚乏力,加黄芪16克,白术12克;兼血虚头晕,加当归16克,白芍12克。
2.肝经风热
黑睛骤生星翳,抱轮红赤,羞明流泪,沙涩疼痛,或伴发热恶寒,热重寒轻,鼻塞、咽痛,舌红苔薄共同,脉浮数。
【治法】祛风清热,退翳明目。
【方药】羌活胜风汤加减:羌活7克,防风7克,白芷12克,柴胡12克,前胡12克,薄荷7克,桔梗7克,黄芩12克,银花16克,连翘12克,蝉蜕7克,甘草4克。
3.肝胆火炽
黑睛星翳扩大加深,如树枝状、地图状,白睛混赤,涩痛羞明,伴口苦口干,尿赤便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退翳明目。
【方药J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2克,黄芩12克,栀子12克,柴胡12克,当归12克,生地16克,木通12克,蝉蜕7克,白蒺藜1克,生大黄12克(后下),车前子12克(布包煎)。
4.湿热蕴伏
黑睛星翳,反复发作,缠绵不愈,或伴头重胸闷,纳呆便溏,舌红苔腻或白或黄,脉濡数。
【治法】清利湿热,退翳明目。
【方药】三仁汤加减:杏仁12克,白蔻仁7克。薏仁米25克,法半夏12克,厚朴7克,通草12克,淡竹叶7克,滑石16克(布包煎),白蒺藜16克,蝉蜕7克,青葙子16克。
5.正虚邪留
黑睛星翳,日久不愈,抱轮微红,目涩羞明,舌红苔少,脉细或数。
【治法】养阴清热,退翳明目。
【方药】滋阴降火加减:知母12克,黄柏7克,生地16克,川芎7克,柴胡12克,黄芩12克,麦冬12克,白蒺藜16克,谷精草12克,密蒙花12克。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1)局部抗病毒:1%阿昔洛韦眼药水、病毒灵眼药水、病毒唑眼药水点眼,每1~2小时1次。睡前涂用0.5%疱疹净眼膏。
(2)瞳剂的应用:伴有虹膜睫状体炎时,用阿托品眼药水或跟膏及时充分散瞳。
(3)皮质类固醇的应用:盘状角膜炎可同时使用类固醇激素眼药水,以减轻病毒所引起的免疫反应。但树枝状、地图状角膜炎禁用,否则可导致炎症扩散。
(4)自血疗法:对于反复发作,病情顽固者,可结膜下注射自血;每次0.5~1毫升,相隔1周后可再次注射,提高局部免疫力。
(四)中药制剂点眼
可选用熊胆眼药水、病毒Ⅰ号眼药水、三黄眼药水点眼,每日4~6次。
(五)中药熏洗疗法
用银花、连翘、蒲公英、菊花、大青叶、秦皮等煎水,先熏后洗,亦可作湿热敷。
(六)清开灵注射液的应用
每次20~40毫升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静脉滴注,每日1次,10~14天为1疗程。相隔3~5天后,可继续第2疗程。
(七)板蓝根注射液的应用
每次4毫升肌注,每日2次,10天为1个疗程。
(八)针刺穴位疗法
可选睛明、四白、丝竹空、攒竹、合谷、足三里、光明、肝俞等穴,每次取局部2穴,远端2穴,每日1次。视病情虚实酌用补泻手法。
预防与护理
(1)消除诱发因素,预防及积极治疗感冒,避免过度疲劳等。
(2)眼部、鼻部、口唇部发生疱疹时,尤其是额部出现带状疱疹时,应积极治疗,可防止角膜炎的发生。对于原因不明的角膜炎症,不宜滥用皮质类固醇。
浅层性巩膜炎与深层性前巩膜炎
浅层性巩膜炎为巩膜表层组织的炎症,深层性前巩膜炎为巩膜深部组织的炎症,多见于赤道前部,角膜缘至直肌附着之间的区域。在此血管较少,故巩膜炎症较少见,一旦发病则病程迁延,对药物治疗反应迟钝,且易复发。属于中医“火疳”范畴。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肺热亢盛,宣降失职,气滞血瘀,病发白睛;或心肺热毒内蕴,火郁不得宣泄,上攻白睛而成;或肺阴不足,虚火上炎,郁滞白睛,聚结成疳;或湿热内蕴,兼感风邪,阻滞经路,肺气失宣,郁于白睛发而为疳。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与全身性疾病有关,如结核、风湿、病毒感染、结节病、麻风、梅毒及痛风等,与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有关,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另外也可因病灶感染引起的过敏反应及内分泌因素而发病。少数可由邻近组织炎症蔓延而来,如结膜、角膜、葡萄膜、眶内组织的炎症。外伤可直接致病。有些病因不明。
浅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除去病因,因结核引起者,当抗结核治疗;因风湿引起者,当抗风湿治疗;因感染性病灶引起者,当抗感染治疗;若因梅毒引起者,当驱梅毒治疗。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肺经郁火
目赤疼痛,白睛局部结节隆起,全身常兼见口干、咽痛、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清肺泄热,活血散结。
【方药】泻白散加减:桑白皮12克,地骨皮12克,黄芩12克,知母12克,杏仁12克,枳壳12克,赤芍12克,丹皮12克,生大黄12克(后下),甘草4克。
2.火毒蕴结
目痛较剧,羞明泪热,视物模糊,白睛结节大而隆起,周围混赤,压痛明显。全身伴有口苦咽干,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泻火解毒,凉血散结。
【方药】还阴救苦汤加减:黄连7克,黄芩12克,黄柏12克,知母12克,连翘16克,龙胆草12克,当归12克,红花7克,柴胡12克,藁本12克,生大黄12克(后下),车前子12克(布包煎)。
3.风湿凌目
白睛结节暗红色紫,目痛羞明,反复发作,病程缠绵。全身常伴有骨节酸痛,肢节肿胀,胸闷食欲不振,舌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
【治法】祛风除湿,清热散结。
【方药】散风除湿活血汤加减:羌活12克,独活12克,防风12克,当归16克,赤芍12克,川芎7克,红花7克,鸡血藤16克,忍冬藤35克,苍、白术各12克,黄柏12克。
4.肺阴不足
目干涩疼痛,白睛结节隆起不甚,色呈紫红,全身常伴有口干舌燥,大便干结,或见潮热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肺。
【方药】养阴清肺汤加减:生地16克,麦冬12克,玄参16克,川贝母12克,丹皮12克,赤芍12克,丹参16克,桑白皮12克,知母12克,甘草4克。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1)醋酸可的松眼药水点眼,每日4~6次,四环可的松眼膏涂眼,每晚1次。
(2)严重者局部或全身应用类固醇激素,常用药物有注射地塞米松或氢化泼尼松。
(3)并发角膜炎及葡萄膜炎者,应用1%阿托品液或1%后马托品液散瞳,每日2~3次。
(4)消炎痛片口服,每次25毫克,每日2~3次。甚者,可口服强的松片30毫克,每日1次,随病情变化调整用量。
(四)热敷疗法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症状。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
(五)针刺穴位疗法
可选太阳、攒竹、晴明、丝竹空、合谷、曲池、内关、列缺、尺泽等穴,每次取眼部与全身各2穴,10天为1疗程。
(六)中药制剂点眼疗法
可选用犀黄散、龙脑煎点眼,每日早晚各1交。每次点药粉约半粒芝麻大小,放入内眦部,然后闭眼5~10分钟。
预防与护理
(1)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结核、风湿、病毒感染、结节病、麻风、梅毒及痛风等病。
(2)做好眼部清洁卫生。
内因性葡萄膜炎
内因性葡萄膜炎是一种与全身性疾病有关的虹膜、睫状体、脉络膜炎性病变。属于中医“瞳神紧小”、“瞳神干缺”范畴。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肝经风热或肝胆火邪攻目;或风湿热邪,上犯清窍;或劳伤肝肾,热病伤阴,虚火上炎,均可导致邪热灼伤黄仁,瞳神紧小,火盛水衰,阴精耗涩,瞳神失去濡养而干缺不圆。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全身性疾病有关,如结核、梅素、麻风、风湿、类风湿、寄生虫、病毒感染、扁桃体炎、鼻窦炎等。当处于致敏状态的葡萄膜组织,再次接触到同样的致敏原时,即产生抗原一抗体反应。本病的发生大多是自身或外来的抗原所导致的免疫反应。
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寻查病因,积极治疗与眼病有关的全身病,如抗风湿、抗结核、抗梅毒、抗感染、驱寄生虫等。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肝经风热
起病较急,目珠坠痛,羞明流泪,视物模糊,抱轮红赤,瞳神紧小,神水混浊,黄仁晦暗,纹理不清。全身可兼有头痛、发热、口干,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祛风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