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卡尔·威特的全能教育法
28062500000010

第10章 我打算把儿子培养成一个早熟的学者吗

我没打算把儿子培养成专家,就更别说让他成为一个早熟的学者了。这是我的真心话。不过,对于广大读者来说,如果有人表示怀疑,或者压根就不相信,我也不会感到惊讶。

还是让我来说说,我希望把他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这样你就知道我不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了。

我希望把他培养成一个谈吐不凡、气质高雅的人,一直以来我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在我条件所能及的范围内,凭着我的经验与阅历,我认为,他首先应该成为一个健康、强壮、积极而快乐的年轻人。正如你们大家所看到的一样,我做到了。

现在,他即将带着这些无价的财富,步入成年。他的体力将发展到极致,与智力的发展将更加和谐。如果让他仅仅成为一个卓越的拉丁语或希腊语学者,或者一位数学家,那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因此,很早的时候,当我发现学习语言和这门学科需要牵涉他过多精力和时间后,我适时地阻止了他。同时,我还一直强化对他感官能力的训练,使其更加精细,并可能谨慎地使其均衡发展。

在妻子的帮助下,我以同样的方式来培养、训练他其他方面的能力,例如判断力、想象力、细心的观察力等。这些能力往往不被大家重视。每一个明智的人,只要他理解了我所说的这些,就能明白,我们作为孩子的父母,把重点放在对这个年轻的心灵进行教育上,我们共同努力,自孩子尚在襁褓之中时起,在内在和外在的道德约束下,尤其是在最虔诚的宗教信仰约束下,对他的喜好进行控制,一些好恶应该被压制,一些则应该得到鼓励。

人们可以看出,我脑海中所勾勒出的这幅图画,与20年前的教育学者几乎没有什么共同点,今天的学者们多少还能有一些感受,而我更期望再过20年或者50年后,他们能明白这一切丨当然,一开始考虑我儿子的教育的问题时,我很快就想起了那些闭门造车的学者。一一我现在所说的都是通常情况,因为我对例外情况一无所知,而我也知道这种例外是确实存在的一一尊敬的学者们大部分都是体弱多病、弱不禁风,甚至奄奄一息的样子,在社交生活中总是胆小畏缩、笨手笨脚。他们的外部视野超不过眼前的书本,内在视野也不过是局限在他们的专业范围里。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在与任何一个专业领域之外的人交谈时,总显得乏味枯燥;对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的判断也显得目光短浅,这使得他们在世人中间显得无比荒谬,常受人鄙视。对他们的嘲弄巳经形成了读语:“百无一用是书生”、“在十步之外的地方,就能看出他是个学者”。有多少荒谬的事情曾发生在他们身上啊!这样的故事足以编成一本书了。

一个年轻人,如果社会上认为他富有才情、或是善于表达其温文尔雅的伤感情绪,通常都会鄙视大众百姓,只会重复从课堂里听说的段落、或是记住或从什么地方抄来的句子,就认为自己是稀少而纯正的德国人,无论是说话还是写作都表现得很高雅,可是他们的同行很快就表示了怀疑,我不止一次的听到他们这样判断道:“某某不可能有什么真才实学,他只会舞文弄墨、出尽风头。”另一方面,一些学者喜欢写作冗长而枯燥的长篇论文,因为如果他经常引经据典,大家就会夸赞他:“他肯定会有所作为,因为他接受过古代文学的训练,简直是满腹经纶啊!”

好一个满腹经纶!如果让古人们知道了他们被拿来与一只家蝇、一只书虫相比,他们会发出这种辛辣的嘲讽吗?这些古人们可是从早到晚都在不停忙碌,在市场里或者城门下都不忘讨论着国家和城市里的种种事情。

我要提醒的是,他们在本质上都对祖国的兴衰高度关注,而那些学术上的工匠们仅仅是知道这个国家曾经存在过而巳。

人们很难相信,那些伟大的学者们当中,有人曾对他的学生说,一个明智之人只需要学习拉丁语和希腊语就够了,而那些所谓的科学(除了考古学)和现代语言就像是孩子们的游戏一样,在茶余饭后就能轻松掌握了。

至于孩子心灵的成长,我只需要让大家回想起一些众所周知的习语“学者的妒忌”、“学者的傲慢”、“大学者的阴谋”,大家就会相信我确实不想把儿子培养成一个专门的学者。

然而,在一定程度上,如今他巳经成为了一名学者。如果说我还能够做些什么的话,那就是至少不让他成为一个早熟的学者。对我来说,一个早熟的学者、一棵温室里的植物、一个病态的儿童、一个行尸走肉般的孩子,这都是同义词。这是我自己、我的老师们以及所有教育艺术的伟大先驱们的共识。如果我把儿子培养成早熟学者的话,那就是违反了上帝的旨意,违背了儿子的天性。

我的全部希望就是在孩子十七八岁的时候,他能足够成熟,从而进入大学学习,但他必须通过全面的教育来与同学竞争,有足够的能力应付这些课程。

这就是我所有的希望,仅此而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