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奇趣昆虫王国
28049100000018

第18章 在水中生活的昆虫(3)

石蝇的变态类型为半变态,幼虫和成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皆不同,幼虫水生,成虫陆生,此类幼虫称“稚虫”。卵球形或方形,有的卵表面有丝状物。雌石蝇产卵于水中,一只雌石蝇一生产卵达数百至1000粒以上,多者达5000-6000粒。石蝇稚虫头、胸、腹之分节明显,腹部分为10节。触角是丝状细长,有翅种类至终龄时常具翅芽。腹末具有1对尾毛。以体壁及腹部成束的气管鳃呼吸。石蝇大多数种类的稚虫在成熟后会爬离水面羽化为陆栖成虫,在溪流边的巨石上时常可以看到石蝇稚虫羽化之后留下的蜕。

石蝇稚虫在攻击猎物时有一定的互动程序。稚虫首先接近猎物,待猎物一移动,稚虫便以猎物的反应模式来判定是否要攻击或放弃。当石蝇稚虫攻击正在移动中的猎物时,并非用视觉来寻找猎物,而是通过探测水波的变动和猎物的游泳模式来判定是否捕食。

石蝇稚虫喜欢栖息于有明显水流、氧气充足的山区溪流中的石下沙粒与水草中,寒冷的湖泊和水塘也是北方和高海拔地区种类适宜的生境。

由于它们对水体污染非常敏感,因此溪流中石蝇稚虫存在与否,可作为监测溪流是否污染的信息,石蝇也成为小溪和河流水质的指示昆虫。

禧翅目昆虫通称石蝇,是一类较古老的原始昆虫。体型较大或中等。身体柔软,细长而扁,多为黄褐色,或黑色。

变态类型为半变态,幼虫和成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皆不同,幼虫水生,成虫陆生,此类幼虫称“稚虫”。所有的稚虫均为水生,小形种类1年1代,大形者需3-4年1代,蜕皮12-36次,多在20次以上。体型与成虫相似,跗节也是3节,尾须长,无中尾丝。捕食蜉蝣稚虫及双翅目如摇蚊和蚋的幼虫或其他水生小动物等,或取食水中的植物碎屑、腐败有机物、藻类和苔藓等。不少种类于秋季、冬季或早春羽化,羽化时间整齐,在一个地区常可发现不少种类的季节更替现象,还有部分种类飞翔交配于冰雪之上,为其他昆虫所罕见。

成虫一般栖息于溪流、湖畔等附近的树干上、岩石上或堤坡缝隙间,部分植食性,取食植物嫩芽,食量不多,有些种类则不取食。由于它们对水体污染非常敏感,因此可以作为小溪和河流水质的指示昆虫。

父代母职--负子蝽

中文学名:水鳖虫、河伯虫

分布区域:中国辽宁、河北、山西、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安徽

负子蝽又叫负子虫,在繁殖期,“夫妻”俩好像经过商量一样,配合得十分默契。雄负子蝽一改平时凶猛的姿态,非常温顺地呆在雌负子蝽一旁,并把身体背部钻到了雌负子蝽的腹下,让雌负子蝽像骑马似地蹲在雄负子蝽扁平宽阔的背上。雌负子蝽用前足紧紧抱住雄负子蝽的胸部背板,后足撑起身体,腹部末端向下弯曲,将一粒粒卵产在雄负子蝽的体背上,总共产下40-50枚卵。同时,它还分泌出大量的黏液把卵粘附在背上。雄负子蝽则主动配合地在雌负子蝽的身体下面挪动着自己的身体,让它更好地产卵。产完卵,精疲力竭的雌负子蝽再也没有力量协助“丈夫”照顾“儿女”了,只能游荡四方,优哉游哉地过着独居生活,不久生命就结束了,从而将养育子女的重任完全交给了自己的“丈夫”。

于是,雄负子蝽便独自承担起养育子女的重担。它背负着众多还未孵化的卵,继续在水中游荡度日。它的背上挤满了卵。这些卵没有花纹,是白色的胶囊形状。在雄负子蝽背上的卵粒,如果没有适宜的温度是不能孵化的,而且会僵化死去,所以雄负子蝽尽量不到寒冷的水中去,并且依靠体内产生的热量,让背上的卵粒在正常的温度中渐渐变化。另一方面,雄负子蝽还要提防水中的各种敌害来贪食卵粒,因为有很多吃“荤食”的水生动物都会前来偷袭,所以雄负子蝽还得时刻准备着与敌害决一死战。

与此同时,背上的卵还要吸取氧气,因为没发育完全的“胎儿”,身体没有呼吸氧气的器官和本领,如将卵完全浸于水中,则所有的卵会因缺氧而全部突然死亡。所以雄负子蝽每隔一段时刻必须浮出水面换换新鲜空气,还能让下一代享受滋润的雨露和灿烂的阳光。在如此辛苦的一上一下的浮动时,既要防止背上的卵粒脱落,又要防备水面上的风险和骚扰。它不辞辛劳地上下游动,以保证卵的正常发育。虽然有时惊险异常,但雄负子蝽也常常在水中悠然地回旋游动,轻轻地飘荡着,划着水,让水花不时地溅到卵上,使它湿润。

半个多月以后,卵孵化了,一只只乳白色幼虫出世了,但还要趴在“父亲”的背上生活上一段时间,直到它们稍稍长大,有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做爸爸的雄负子蝽会翘起那对长长的后足,巧妙地把孵出的子女刷落下来,让它们顺利入水。它们也好像理解“父亲”爱护“儿女”之情,还舍不得离去,直到蜕过一次皮、能独立生活后,才能离开“父亲”,各奔东西,自谋生路。雄负子蝽才算完成了“妻子”托付的重任。不幸的是,待这一切都结束以后,雄负子蝽的寿命也将告终。

水中筑屋--石蛾

中文学名:石蛾

英文名:stony moth

分布区域:全世界

在水边的草丛里,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种小蛾停留在水体边缘的植物体上。它不仅拥有强健的步行足,还长有两对翅膀--它就是石蛾。与其他的同类相比,它不算美丽,更没有鲜艳夺目的色彩,身体呈浅褐色。它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是翅膀上长有茸毛,像屋脊状折叠于腹部之上,触角也比较长。

石蛾是在水下繁殖幼虫的,通常情况下,雌体石蛾会将卵产在水中,有时也产在水面上下的植物上。石蛾的繁殖速度比较快,从幼虫、石蚕到石蛾,只需要几天的时间。在此期间,它们都生活在淡水中,以藻类、植物或其他昆虫为食。石蛾在幼虫时就懂得建筑自己的小窝了,一它们把自己的唾液当胶水,利用自己唇腺分泌出来的丝质物质,把沙粒、贝壳碎片或植物碎片等等黏结成巢壳,巢壳一般都是管状的,两端开口,只覆盖住自己的腹部,头部和胸部则露在外面。而且,这些被筑成的小房子还可以移动。经过一个阶段发育后,有一些幼虫就会将巢壳黏附在固体物质上,把两端封闭,在内部化蛹,而另一些种类就会再建一个茧。等到发育成熟后,蛹就会将巢壳或茧切穿或咬穿,游到水面,变为成虫。到了这个时候,它们才会飞出水面,迫不及待地去寻找配偶。

比较有趣的是,石蛾尽管拥有咀嚼式口器,但成年后却不能再咀嚼食物,只能吸食液体,如植物的汁液和花蜜等等。石蛾虽然长着两对翅膀,却不善于飞行,飞起来的时候非常不稳定。大部分石蛾和其他蛾类一样很容易被光吸引,喜欢夜间飞行。

石蛾是排名第五的建筑专家,它们特殊的建筑才能令人惊叹,能用任何东西造房子。如果人们仔细观察水中的叶子,就会发现它们在上面留下的痕迹,很多叶子已经变成了它们的家。这些与众不同的建筑师为了躲避可怕的食肉动物,往往会建造一个个小房子把自己伪装成河床的一部分,以骗过那些饥饿的捕食者。在我们人类手里,石蛾幼虫造的这些精致的小房子的用途就更大了。现在,有很多人在饲养石蛾,他们的目标就是它们的小房子,因为只要稍作加工,那些“小房子”就会变成一种独特的珠子,成为人类制作珍宝的最佳原材料。你知道喜欢钓鱼的人为什么会把作鱼饵的假绳做成石蛾的形状吗?这是因为石蛾的幼虫和成虫是许多淡水河溪湖泊鱼类的美味佳肴。当然,石蛾的作用远不止这些,它们还是淡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动物或植物的碎屑等垃圾是它们的美味,它们在填饱肚皮的同时也帮助人们清洁了水体。这样看来,石蛾虽然长的不美丽,但却是我们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