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空中天使的对话
28048600000013

第13章 益鸟家族——人类的好帮手(1)

益鸟种类繁多,在生存环境、生理结构、生活习性上千差万别。有的益鸟已被人们熟知和保护,有的则未被认识,甚至有的还被当作害鸟看待。我国政府决定,把每年4月第一周定为“爱鸟周”。益鸟是捕食害虫、害兽或已被现代科学证明直接或间接对人类有益的鸟类,被称为“人类的好帮手”。

害虫克星——戴胜

中文名:戴胜

英文名:Eurasian Hoopoe

别称:胡哱哱、花蒲扇、山和尚、鸡冠鸟、臭姑鸪

分布区域:俄罗斯、朝鲜、印度、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孟加拉国、欧洲、亚洲西部、非洲;中国大部分地区

戴胜的体长为25—32厘米,体重53—90克。它的外形很美丽,头上具长的扇形状的羽冠,颜色为沙粉红色,具黑色端斑和白色次端斑,所以又叫“鸡冠鸟”。翅膀宽圆,具粗著的黑白相间横斑。头侧和后颈淡棕色,上背和肩灰棕色。下背黑色而杂有淡棕白色宽阔横斑。腰白色,尾羽黑色而中部具一白色横斑。额、喉和上胸葡萄棕色。腹白色而杂有褐色纵纹。虹膜暗褐色。它的嘴又细又长,而且向下弯曲,呈黑色,基部淡肉色,脚和趾铅色或褐色。

戴胜栖息于山地、平原、森林、林缘、路边、河谷、农田、草地、村庄和果园等环境。单独或成对活动。常在地面上慢步行走,有时也在树上栖息。平时羽冠平伏,稍有惊动,立刻竖起、展开,迎风招展,绚丽多彩,非常好看。鸣声粗壮而低沉,似“呼——鹁鹁”,三声一度,往往连叫数声,由高而低,叫得很快,所以又叫“呼鹁鹁”、“咕咕翅”。鸣叫时羽冠耸起,旋又下伏,随着叫声一起一伏。耸冠时伴随着喉向前鼓起,并向下连连点头,很有风趣。飞行时轻盈袅娜,两翼上下鼓动,很像一只大蝴蝶。

戴胜是食虫鸟,主要以金针虫、蝼蛄、行军虫、步行虫和天牛幼虫等害虫为食,能占到它总食量的88%。在保护森林和农田方面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是我国二级保护鸟类。生性活泼,喜爱在开阔潮湿地面,长长的嘴在地面翻来覆去寻找食物。有警情时冠羽立起,起飞后松懈下来。戴胜很多时候单独或成双成对活动,很少见到成群结队的戴胜。平时都在地面寻食,用弯长的鸟喙插进土里翻掘出啄食昆虫、蚯蚓、螺类等。一旦受到惊吓,立即飞向附近的高处。性情较为驯善,不怕人类。翱翔飞行的姿态很像一只展翅高飞的花蝴蝶,一上一下呈波浪式前进,边飞边鸣,叫声“呼—呼—呼”,非常奇怪,也颇具风趣。每年5、6月繁殖,戴胜在北方常以天然的树洞和啄木鸟凿空的蛀树孔里营巢产卵,有时候也把窝建在岩石缝隙里和断墙残垣的窟窿中。每次产卵5—9枚椭圆形的鸟卵。雏鸟孵出后,卵壳有的被亲鸟吃掉有的被衔出巢外,但是堆积在窝内的秽物和雏鸟粪便却从不清理打扫,加上雌鸟在孵卵期间会从尾部的尾脂腺里分泌一种非常恶臭的褐色油液,因此弄得巢中又脏又臭、臭气熏天、污秽不堪,这就是俗称的“臭姑姑”的由来。

花脸大侠——山雀

中文名:山雀

英文名:titmouse

别称:仔仔黑、白脸山雀、仔伯

分布区域:欧洲、西北非和亚洲

山雀是比麻雀小的食虫鸟,生活于平原、丘陵、山地林区,在山地林区数量犹较平原地区的数量多。山雀的羽毛大多以灰褐为主,它们的叫声差异虽极显著,但多少都带有“仔仔黑”的音阶,很好分辨。常在树洞或房洞中筑巢,几乎每天都在林间取食昆虫,且大多数为害虫,因此为农业、林业所欢迎的对象。

在山雀家族中,大山雀可算得上是体型较大的一个种类了。它们有的穿着黑色的衣服,有的穿着灰色的衣服,有的则很爱干净,经常穿白色的衣服。说它们是花脸大侠,一点都不假,因为它们的头顶是黑色的,脸的两侧各有一个椭圆形的白斑,到了喉咙处又变成了黑色,颇有京剧脸谱的味道。

对于大山雀来说,雌性和雄性的体形和颜色没多大差别。虽说在山雀家族中它们的体形较大,但却比麻雀秀气多了。你知道吗,大山雀们可时尚了,雄性系着领带,扮成“绅士”;雌性系着丝巾,扮成“淑女”。而且,这丝巾和领带都是黑色的。原来,在大山雀颌下有一条黑线,这条黑线一直延伸到下腹部,远看酷似人们戴的领带和丝巾。

虽说大山雀喜欢追求时尚,可它们也没忘记自己的职责——保护植物。在山林中,它们是十足的食虫鸟,它们的嘴部又细又长,喜欢捕捉鳞翅目和鞘翅目的昆虫。到了冬天,它们就以树皮中的虫卵为食,这一招可帮了植物的大忙了。

每年的3—8月,都是大山雀恋爱结婚的季节。在结婚前,得先布置一下新房,所以到了四五月,大山雀就开始建造新房了。它们一般会把新房安置在树洞中,整个房屋的形状就像一个杯子,外墙用苔藓、草茎等材料砌成,里面则垫上羊毛、棉花和羽毛等柔软材料。

许多种类浅色或白色的脸颊与黑色或深色的头顶形成鲜明对比,有不少具冠。山雀的喙短而结实,腿也短。所有种类多数时间生活在树上和灌丛中,但也会到地面觅食。它们小巧玲珑,能轻松自如地倒挂于细树枝上。大部分种类终年为留鸟。

多种山雀以食昆虫为主。有不少种类也食种子和浆果,尤其是在寒冷地区的种类,种子是它们冬季的主要食物。冬季,山雀在花园和喂鸟装置前频繁出现的原因是可以获得大量的种子食物。有些山雀会储藏食物,主要是种子,有时也可能是昆虫,这些食物通常藏于树皮的裂缝里或埋于苔藓下面。贮藏的食物有可能一段时间都不会用上,也有可能刚藏起来数小时便取走。在暖和的繁殖季节,所有种类都会给雏鸟喂食昆虫。一对青山雀的配偶在雏鸟发育最快的那段时间会以平均每分钟一条毛虫的速度喂雏,而在雏鸟留巢期间,喂雏的毛虫超过1万条。所以山雀被认为(尽管证据尚不确凿)在控制森林虫害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人们也因此为它们设置了大量巢箱。

春天使者——燕

中文名:燕子

英文名:swallow

别称:家燕

分布区域:亚洲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欧洲大部地区

燕子几乎受到所有人的喜爱,因为它们飞行能力突出,模样吸引人,是夏天的使者,食昆虫,喜欢在离人很近的地方营巢。

最新的分类体系中燕科含14属89种。然而,由于燕通常生活在空中,对其进行形态研究受到限制,因而难以做出精确的评估。燕遍布除南极外的世界各大洲,北极地区和少数偏远海岛没有分布。燕科很可能起源于非洲,那里拥有最多的本地繁殖种类(29种),中南美洲次之(21种)。少数种类在多个大洲繁殖,如崖沙燕除了在非洲北部繁殖外,还在欧洲、亚洲和北美繁殖。

燕很容易识别:修长的身材,狭长而尖的翅,叉形尾,外侧尾羽通常很长,似长条旗。这些特征与它们在空中觅食无脊椎动物的特化生活方式相吻合,同样也见于其他与它们并没有亲缘关系却具有类似生活方式的鸟类,如雨燕。

家燕属雀形目燕科,我们常说的燕子就指家燕,它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鸟类之一。全世界的燕子共有70余种,体长10—20厘米,分布于除极地以外的世界各地,常栖息于村落、城镇等附近的田野和河岸等地,以昆虫为食。家燕身体修长,翼端很尖,长有分叉的尾,常集结成群共同居住,巢筑在屋檐下或峭壁上。它们不避人,因此在庭院附近或高空的电线上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燕子还是建窝筑巢的好手。春天,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后,会选择一个合适的屋檐开始筑巢。它们通常会选择朝南的屋檐,因为那里不但向阳温暖,而且还可避免风雨的侵袭。筑巢时,燕子站在墙上或梁上,借助羽毛支撑身体,把衔来的泥和着口中的唾液堆在墙上,再衔些碎石、麦秆、草棍等混进泥土里,外面围上泥,里面放入羽毛、干草、一个碗状或杯状的巢就筑成了。完成这项工作大约需要四五天的时间。巢筑好两三天后,燕子就可以在里面产卵孵蛋了。成鸟对巢址的忠诚使巢的再利用成为可能,这在筑泥巢的种类中很普遍。然而在地洞中筑巢的种类则很少对巢进行重复利用,甚至在育第二窝雏时就会换巢,原因是巢穴倒塌的可能性太大。此外,一对配偶也会根据巢内寄生虫感染程度的高低来决定是否对它进行再利用。事实上,寄生虫感染这一因素会导致之前很大的繁殖群居地一夜之间被遗弃,这种现象在美洲燕中经常发生。

燕子是一种候鸟。秋季,它们会飞往温暖的南部地区去越冬;春季,又成群结队地飞回北方来。所以古人说它们是报春的使者。燕子具有流线型的身材,长着一对狭长的翅膀,尾羽分叉,好像一把剪刀,身材小巧玲珑,动作灵活敏捷,是飞行的高手。冬季,燕在温带地区的食物供应大为减少,因而许多种类进行迁徙。但与其他大部分雀形目候鸟不同的是,燕在昼间迁徙,而且为低空飞行。此外,它们还经常在迁徙途中觅食,因此脂肪储备量较同等大小的其他候鸟低。在非洲繁殖的种类常随降雨模式而进行迁徙,但具体情况鲜为人知。而其他一些种类如灰腰燕,则似乎到处“流浪”,并没有固定的迁徙路线。

所有燕科种类几乎都只食空中的无脊椎动物由于嘴张开后的面积很大,所以当燕子在空中疾速飞行时,迎面飞来的各种昆虫,就会自然而然地落入它们口中。燕子是捕虫能手,蚊子、苍蝇、金龟子、蚜虫等危害农作物的害虫都是它的捕食对象。据统计,一对燕子和它们的两窝雏燕半年内就能捕食50万—100万只害虫,数量之多令人叹为观止。吃植物性食物仅见于少数种类的燕子中,而且摄取量很少。只有双色树燕会经常性摄入植物性物质(以浆果为主),而这也仅出现在昆虫匮乏期间。燕不是那种机会主义觅食者,不会漫无目的地四处飞行、张着嘴巴随机食入空中的浮游生物。相反,它们主动出击捕食特定的猎物。同域分布的种类往往特化为捕食不同体型级别的无脊椎动物。而就某一种类的个体而言,它常常会选择所能获取的最大猎物。候鸟种类在过冬地的食物通常有别于它们在繁殖地的食物。如家燕在非洲越冬时,食物中的蚂蚁比例会增加。此外,一个种类所偏爱的觅食程度在过冬地和繁殖地也会有所不同。上述变化被认为是这些候鸟与过冬地的留鸟种类进行竞争的结果。

在成群繁殖的种类中,雄鸟之间会为配偶展开激烈的竞争,由此催生了一系列性选择特征。在这方面人们对家燕做了详细的研究,发现这一种类的雌鸟青睐长尾的雄鸟,这一性选择压力导致雄鸟的尾长超过了之前符合空气动力学要求的最佳长度。然而,雌鸟的偏好也不无道理,因为长尾是雄鸟质量的一个标志,与存活几率成正比。尽管睾丸激素(负责雄鸟尾部生长发育的类固醇激素)在高浓度时会成为一种免疫抑制剂,但长尾仍体现了一只雄鸟高效的免疫系统,因为能够拥有长尾无疑表明该雄鸟体内具有足够的类固醇,既可以防止感染,又能支持尾额外地生长。

雌鸟还会选择具有对称尾的雄鸟。而燕符合空气动力学的飞行模式也说明了对称性会提高飞行的质量,这一点或许可用以解释为何成鸟的存活率与尾的对称程度成正比。例如,尾非常对称的雄家燕比那些尾不对称的雄家燕较少被雀鹰捕获。

雄鸟的筑巢能力也是性选择的依据。以尾长和对称性作为标准来选择优质配偶的雌鸟往往需要面对雄鸟对后代照顾不力的现实,当然,它在其他方面会受益,最主要的可归结为后代继承了雄鸟的优质基因。因此后代也受益匪浅,它不仅具有很强的寄生虫抵抗力,而且从父鸟那里遗传了性吸引力和与之相关的高生殖率(这被称为“性子假设”)。此外,配偶在繁殖期死亡的可能性也较低。

近年来,许多燕科种类的分布得到了扩展,原因是随着它们越来越多地使用建筑物作为巢址,这些鸟被不断引入到了以前它们不被人知的地区。如红额燕的分布范围向南扩大到了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穴崖燕则从墨西哥进入了美国南部。而环境的变化同样会引起分布模式的变迁。如家燕的英国种群在南非过冬,如今它们在那里的范围已向西扩张,原因是西部降雨量增加。

目前有6个燕种为受胁种。分布范围小而零散的巴哈马树燕因森林砍伐而数量减少。引入的天敌则使这一种类的繁殖成功率正在下滑,并且如今家麻雀和椋鸟也在争夺它们的巢址。而愈演愈烈的伐木现象以及背后人类房产业的发展,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使这种鸟的数量迅速下降。见于海地、牙买加和多米尼加共和国的金色树燕自19世纪以来分布范围和数量都明显减少,原因很可能是繁殖栖息地(潮湿的山林和松树林)缩减。

候鸟种类蓝燕面临的威胁是繁殖地和过冬地的草地栖息地均受到破坏而发生退化,原因主要是人工造林、密集型放牧、焚草、非当地树木和蕨类植物的引入。白尾燕仅非常有限地分布在埃塞俄比亚南部,关于它的生存状况人们知之甚少,但这一种类被认为面临当地经济发展和刺槐丛消失的威胁。白眼河燕和红海燕则均鲜为人知,它们的保护状况有待证实。

捕鼠专家——猫头鹰

中文名:鸮

英文名:Strigiformes

别称:猫头鹰、猫头鸟

分布区域:南极洲以外所有的大洲

猫头鹰属鹗形目,是一种夜行性猛禽,世界各地都有分布,约有180多种。其头部宽大似猫头,喙和爪都呈钩状弯曲,非常锐利,嘴的基部有蜡膜,眼睛与其他鸟类不同都没有长在头部两侧,而是位于正面,视野宽广,听觉也十分灵敏。它们大都树栖,是典型的森林鸟类,飞行时无声,昼伏夜出,主要以鼠类为食。

猫头鹰家族的成员大部分都是在晚上活动。白天,它们隐藏在树丛中或屋檐下,我们很难看见它们。也有一些猫头鹰会耐不住寂寞,在白天出来活动。如果经常在夜晚飞行,一旦白天出来活动,猫头鹰就会像喝醉了酒一样失去方向感,有时还会撞在树上。到了晚上,它的双眼变得炯炯有神,能看见地面爬行的老鼠,这时正是它活动的大好时光。它四处活动寻找食物,专门捕捉老鼠、蚊和昆虫等小动物。猫头鹰全身羽毛柔软而蓬松,翅膀上有一层羽毛可以消声,这些羽毛“吞没”了它在飞行中翅膀拍打发出的声音,因此它飞行时几乎就是无声的。再加上强健的钩爪和敏捷的身手,它成为了森林中一个无声的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