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英才是这样造就的
28044700000010

第10章 挫折教育“相当”重要(1)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一位哲人曾说过,挫折是一所最好的大学。给生命一些坎坷、挫折、艰辛、困苦,不但不影响生命的生长,反而可使生命拼命向下扎根,从而使生命之树枝叶繁茂。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激流中,每一个人都随时面临着困难、风险、挫折与失败,但只有那些能经受住挫折考验的人才能笑到最后,取得巨大的成功。这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以下是林肯成为美国总统以前的经历:

1816年,他必须工作来抚养被赶出了居住地的家人;

1818年,母亲去世;

1831年,第一次经商失败;

1832年,林肯竞选州议员落选;

1832年,失业,想去读法学院,但进不去;

1933年,再次经商破产,16年以后,他才把债务还清;

1835年,在即将结婚之前,未婚妻却死了;

1836年,精神崩溃的他卧床6个月;

1838年,争取成为州议员的发言人没有成功;

1840年,争取成为选举人失败;

1843年,参加国会大选落选;

1846年,再次参加国会大选成功,但表现并不突出;

1848年,寻求国会议员连任失败;

1849年,被拒绝担任自己所在州内的土地局局长;

1854年,竞选美国参议员落选;

1856年,在共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争取副总统的提名得票不到一百张;

1858年,竞选美国参议员再度落败;

1860年,当选美国总统。

面对如此多的挫折,林肯没有放弃过,最终他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其实,在历史上,有很多像林肯一样的人。许多到达光辉顶点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那些在生活中遭受挫折的人,这是因为,那些自认为自己聪明的人往往会选择走一些所谓的“捷径”,这些所谓的“捷径”往往会丧失一些非常有意义的锻炼机会;而那些生活在逆境中饱经风霜的人,才更能深刻地理解什么叫成功,也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我们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遗憾的是,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以至于我们的社会上出现了太多太多的心理脆弱的孩子,酿就了一段又一段的本来可以避免的悲剧。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清华大学的佼佼者,一个18岁的风华正茂的小伙爱上了同校法律系的一个女孩子,但女孩子并没有接受。小伙子从小到大都是一帆风顺,永远是老师、家长、长辈和同学眼里的骄傲,他不敢相信他的失败,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失败的滋味。

无奈之下,他采取了极端的方式——女孩子受伤报警,男孩子因此被判刑8年。

8年,一个有前途的青年顿时陨落!这提醒我们:我们在给孩子掌声的同时,也要有意的给他们挫折的锻炼,人的一生并不能时时生活在鲜花掌声中,并不能一帆风顺,要知道我们培养的不是一个只能接受赞扬的孩子。试想一个连挫折都不能正确面对和勇敢跨越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也肯定是一个低能儿。

由此可见,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加入一定的挫折教育,是相当有必要的。因为挫折教育如果进行得好,能给我们带来很多教育上的“惊喜”。

1.挫折教育能激发孩子的潜能

在正常的现实生活中,人总有一种潜能不能被激发,这种潜能只有在一些非常的情况下才能被激发。对于孩子而言,当其遭受挫折时,便容易激发他的潜能。

2.挫折教育可以打击孩子的骄傲情绪

有些孩子由于受到年龄、经历、学识等的影响,往往会产生一些不应当有的错误,如:粗心大意、骄傲自满等。在这种情况下,人为地设置一些挫折让其遭受以打击其骄傲情绪是非常有必要的。也就是说,适当的挫折教育能使孩子明确挫折对自己的作用,并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排除自己的骄傲情绪,戒骄戒躁,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3.挫折教育能够使孩子真正享受成功的喜悦

孩子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完一个难题时,那种喜悦是不言而喻的,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那要比从师长或书本里学到知识更让其感到欣喜。因为从师长或书本里得来的知识,是别人已经整理好的,没有什么趣味性与探究性,孩子的识记是枯燥无味的,而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探究掌握的知识才是对自己更有意义的学习。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经受挫折的比率在不断增大。我们认为,要把孩子培养成为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强者,培养成为四化建设的有用人才,特别是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所以,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不仅仅是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在实际行动上关心和重视挫折教育。

巧用挫折,练练孩子的抗挫力

孩子失去接受教育或逆境体验的良机,容易出现“精神缺钙”现象。心理学家和儿童保健专家认为,应当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受些“挫折”,加点“刺激”。这也就是告诉我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出一些难题,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帮他们增强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让他们在逆境中锤炼不屈不挠的坚韧性格。因为只有经过各种艰难困苦的人才会变得更有耐力、更聪明、更成熟。

挫折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思想品德教育,它是一种提高孩子克服困难的决心、信心、恒心,增强孩子对挫折的承受力、应变力、克服力,培养其完善人格的心理素质教育。家庭教育一定不能缺少挫折教育。

那么,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呢?我们认为,“挫折教育”首先就是要利用好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挫折。我们知道,孩子的理性思维能力较弱,具体的、直观的、身边的事物容易引发他们的兴趣,触发联想。进行耐挫折教育,如果空对他讲道理、列条条,很难收到实效。相反必须使孩子从“挫折中悟挫折”,多利用报载的、现实生活中的、身边发生的挫折事件,不失时机地对其进行抗挫能力的教育。

具体来讲,家长朋友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手段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1.利用“自然环境”挫折,开展挫折教育

自然一旦横施淫威,人的力量就显得渺小和苍白。但如果这时人的心理堤坝没有被冲垮,那就能实现根本意义上的“人定胜天”。家长可以利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的自然危机,例如雪灾、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锻炼孩子的抗挫心理。

2.利用“社会环境”挫折,加强挫折教育

由于社会条件的某些限制,人的某些需要和动机可能无法实现。对此准备不足,就可能导致心理失衡。这也是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很好的机会。例如孩子和小伙伴打架了,孩子竞选班长没被选上,孩子在大街上看见小偷偷东西——这些都是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机会,家长不应该错过。

3.利用“个体”的挫折,深化挫折教育

当一个人自我实现不能满足时,就会产生挫折感。要每天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如果孩子在某天因为某些事情受了打击,家长要注意开导孩子的心理,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例如孩子在一次大考中考了非常糟糕的成绩,大学落榜了,竞赛没获取名次……家长都要非常注意引导孩子正确面对这些小挫折,鼓起勇气,下次再来!

但是,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不要给孩子设置无端的挫折,尤其别随便否定孩子这个人。而是要就事论事,在解决方法上多下工夫。否则的话,很容易挫败孩子的自信心,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第二,当孩子自愿接受挑战而遇到挫折时,家长更要从方法上给孩子以“点到为止”的启发和指导,尽可能让孩子自己来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这样才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感及父母的关怀。这一点非常重要,让孩子自己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更能激发孩子的潜能,更能增强孩子的抗挫心理。

第三,控制好奖励。很多父母喜欢奖励孩子,但是要注意不要孩子取得一点点进步,就给予过多的物质奖励和过分的赞美之词,而是要让孩子有机会更多些去享受成功后的心灵奖励。过多的物质奖励,将会扭曲孩子的成功体验,甚至为了物质奖励而努力,这我们就大错而特错了。

第四,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这时,家长不要嫌孩子拖拉时间而包办下来,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后,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总结自己的成功之处在哪里,下一次再遇到挑战或挫折时,孩子就会主动积极地去面对。

培养孩子面对挫折的勇气

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教育新闻:某学校的一个学生离校出走了,因为老师批评了他;某校有一个成绩很优秀的学生自杀了,因为偶尔的一次考试考砸了;某孩子居然杀害了自己的亲生母亲,因为妈妈仅有的一次责骂……这不得不令人震惊。于是,家长们困惑,老师们困惑,整个社会都困惑。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我们学生、孩子变得越来越脆弱了呢?原来我们对孩子的“关爱”太多了,以至于我们的孩子缺少了一种面对挫折时的勇敢与坚强。

要知道,一个人能否成功,不仅要看他掌握知识的多少,还要看他能否勇敢地面对挫折。人的一生中总免不了各种各样的失败和挫折,关键在于正确地认识它。所以家长要教育孩子,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时,不必垂头丧气,要勇敢、正确面对它。

有个名叫周东的学生,经常考第一名,不管是什么样的考试,他几乎都能拿第一。第一名就是他的代名词。因此,大家都称他是“考不倒的第一名”。

可是,周东真的是考不倒吗?在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中,周东考砸了,别说是重点中学,连二级以上的中学都考不上。他伤心地哭了,他躺在床上想:完了,什么都完了。

这时候,爸爸对他说:“谁能保证人生道路上没有挫折!挫折只是考验,失败更能磨练人的意志,你要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他,你才能战胜挫折和失败。”

听了爸爸的话,他想到了自己曾经在日记里写过这样的一段话:在生活中,有许多的小失败和小挫折,但是,只要我们能快乐地生活,乐观地面对一切失败和挫折,那我们就是生活的强者。

周东从此发奋学习,为自己制定了学习时间表,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每天5:30起床,跑步,读英语,背课文;放学后,看完笔记后做作业;晚饭后,复习、预习。这样,他的每科成绩都提高得很快,成绩都是名列前茅。上到初二时,校长还破例批准他直接升入高中;高中毕业,周东考取了重点大学。

周东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位非常“聪明”的父亲。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向这位“聪明”的父亲学习一下他的那种培养孩子“勇敢面对挫折”的聪明与睿智。

其实,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难免会遭受挫折和失败,每个孩子都是如此。有的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后,会寻找不正当的理由为自己辩解,推诿自己应负的责任,甚至会产生攻击性行为。挫折还会使孩子产生不良的情绪反应,减少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加失败感、愧疚感和思想负担。所以,孩子一旦面对挫折,家长就要对他进行适当的引导,鼓励孩子面对现实,勇敢地向困难发起挑战。

具体来讲,培养孩子勇敢面对挫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面对挫折,正确引导孩子

正确引导孩子对待挫折的态度,是挫折教育的关键。在挫折教育中,孩子经历了挫折后,没有恰到好处地进行引导,这样对孩子的发展也是不利的。因为,孩子在经历挫折时,常会产生消极心理和抵触情绪,因此在孩子经历挫折的同时,父母应及时的给予鼓励和肯定性的评价,以增强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同时也应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孩子分析受挫折的原因,继而鼓励孩子能主动对待挫折,在挫折的锻炼中造就自己坚强的性格。实际上,孩子的能力也正是随着这些经验的积累而逐步提高的。

2.鼓励孩子充满信心地战胜挫折

家长可用鼓励的话语,乐观的微笑,赞许的目光来增强孩子面对挫折的勇气。同时,让孩子知道面临挫折和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对成功的渴求。同时家长还要告诉孩子,挫折并不可怕,只要战胜了挫折,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3.家长的教育方式要健康

面对失败,孩子已经陷入困境。如果当家长此时还埋怨孩子,只能是火上浇油,会使孩子对挫折产生恐惧感,让孩子感到自己无可救药,干脆破罐破摔。因此,当孩子面临挫折时,家长千万不能火上浇油,而是要教育孩子正视现实,悦纳自己。

4.教会孩子超越挫折的方法

当孩子面对挫折无所适从时,家长可教会孩子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首先要心平气和,冷静反省自己,全面分析挫折的成因,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其次可以转移注意力,如:打球、唱歌、跳舞,或从事其他娱乐活动,以改变心境。同时还可以进行心理咨询,接受指导者的良好建议,增强心理素质,尽快调整自己的情绪,以健康的心态看待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培养孩子的坚强毅力与意志

意志是人们为实现某种目的,在行动中自觉克服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坚强的意志是人们在困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决不低头、努力克服、坚持到底的一种顽强的心理过程。

人的一生就好像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船,每时每刻都有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风浪。如何战胜风浪,顺利达到彼岸呢?坚强的意志就好像是那鼓足劲儿的风帆,它能使人拥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努力去克服人生旅途中那各种各样的困难,从而达到事业成功的目的。

著名作家狄更斯说过:“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个高峰。”坚强的意志是与人的自觉性密切联系的。坚强的意志,使人既能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正确的目的去行动,又能自觉地制止不符合要求的行动。也就是说,坚强的意志,可以使人拥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推动人们努力去实现目标。

培养成功的优秀的孩子,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少不了对坚强意志和毅力的培养。

司马迁10岁时在父亲严格教育下学习古文,后来向当时有名的学者孔安国、董仲舒学习古代经典文献。古代经典文献十分难学,然而司马迁在父亲督促下,克服种种困难,专注笃学。

我们都知道,由于战乱,战国时代前后的史志文献毁于战火,加上当时还没有印刷术和造纸术,文字记载在竹片上,内容简略,而且不少记载史料彼此矛盾,真假难分。所以要重编历史,不仅需要长期的艰辛劳动,而且需要对史料考察核实,没有坚强的毅力是难以胜任的。

父亲为了让司马迁继承重编历史的祖业,在史学上有所成就,居然违反传统的“父母在,不远游”老规矩,冲破所谓“远游”属于“不孝”的禁忌,明知儿子孤身跋山涉水,路途险恶,还是要求年轻的司马迁到各地去调查、考察,搜集沿途的地理历史、风土人情和遗闻旧事。司马迁在父亲的激励下,离开舒适的家庭和繁华的都城,从长安出发,出武关,过南阳,到江陵,下江南,上庐山,渡长江,去淮阴,往曲阜,甚至游历刘邦家乡沛县和陈胜吴广起义的大泽乡,风餐露宿,披星戴月,“行万里路”,历时三年左右,经受磨练,克服种种困难,战胜无数险阻,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司马迁在父亲的教育下,形成了坚强的意志。他在父亲死后撰写史实的过程中,即使因为得罪皇帝蒙受腐刑,身处逆境,毅然忍辱负重,用坚强的意志克服了常人难以承受的困难和打击,以超人的毅力,花费16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我国第一部通史巨著——《史记》。

司马迁取得如此卓越的伟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父亲培养了他坚强的意志。放眼当下,现在的很多孩子面临的是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社会,而很多孩子由于生活过于安逸,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难以经受风吹雨打。可想而知,这样的孩子很难适应未来“优胜劣汰”的残酷竞争。因此,聪明的家长应该多让孩子经受一些磨炼,以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这样他们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取胜。

1.适当让孩子吃苦

在物质条件过分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大多缺乏毅力。因此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不妨适当让孩子吃些苦头,如上学挤公交车,在烈日炎炎下赶路,或参加冬练、进吃苦夏令营等,以培养孩子的意志和毅力,让他们将来能够适应充满竞争的社会。

2.让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而且还能增加心理承受能力(即培养了坚强的毅力)。尤其是那些需要坚持才能完成的运动项目,如慢跑、游戏、爬山、登楼等,对锻炼孩子的意志力更有效。当然家长的要求也不能过高,因为运动水平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的,逼迫孩子“一步登天”往往事与愿违,不仅达不到锻炼意志的目的,反而很容易挫伤孩子的身子骨和宝贵的自信心,最终使孩子视“坚持”为洪水猛兽。

3.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意志水平的高低往往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思考、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循序渐进等都是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培养孩子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很有帮助。而半途而废、虎头蛇尾、知难而退等,都是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十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4.经常进行“诱导式”表扬

孩子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意志消沉往往是难免的,家长要注意引导。如果孩子做事中途退缩,不想完成,家长切忌唠唠叨叨,或者张口就骂,动手就打,更不要讽刺挖苦,这样很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家长应细心观察,对他们产生的困难及时予以帮助,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予以鼓励和表扬,使他们产生愉悦感和自信心,从而使孩子树立坚持完成任务的决心。这样一来,毅力与意志即可得到有效的锤炼。

面对孩子,要带着赏识的心态

赏识就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价值而予以重视、肯定或赞扬。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自己的才能或价值被重视或赞扬,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自己的才能或价值被埋没。所以,人人都应该学会赏识,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相关教育专家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

对于孩子来讲,更是如此!“赏识”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找到自我教育的能力。赏识孩子是对孩子取得成功的最佳激励方式,赏识孩子能不断地给予孩子进取的动力。因而在孩子的成长程中,激励和赏识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孩子都需要不断地激励和赏识。因此,家长朋友们,如果你真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英才!那么请学会赏识你的孩子。

美国伟大的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小时候被认为是一个坏孩子,家人和邻居甚至认为他是一个应该下地狱的人。无论何时出了什么事,诸如牧场的母牛被放跑了,堤坝裂了,或者一棵树神秘地倒了,人人都会怀疑“这是小拿破仑·希尔干的”。

在这种情况下,拿破仑·希尔破罐子破摔,一心想表现得比别人形容的更坏。他的母亲去世后,一位新母亲走进了他的家庭。拿破仑原本以为继母是不会给自己半点同情的,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继母发现了拿破仑·希尔人性中的优点。在继母的赏识和鼓励下,拿破仑·希尔开始改正自己的缺点,并发奋学习。继母用她深厚的爱和不可动摇的信心,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拿破仑·希尔。

拿破仑·希尔在他的著作《人人都能成功》中这样形容继母对他的影响:

这个陌生的女人第一次走进我们家的那天,我父亲站在她身后,让她独自应付这个场面。她走进每一个房间,很高兴地问候我们每一个人,直到她走到我面前。我倚墙站着,双手交叠在胸前,凝视着她,眼中没有丝毫欢迎的神色。我的父亲说:“这就是拿破仑,希尔兄弟中最差劲的一个。”

我绝不会忘记我的继母是怎样回应他这句话的。她把双手放在我的双肩上,两眼中闪耀着光辉,凝视着我的眼,这使我意识到我将永远有一个亲爱的人。她说:“这是最差的孩子吗?完全不是。他恰好是这些孩子中最伶俐的一个。而我们所要做的,无非是帮他把自己所具有的好品质发挥出来。”

一股暖流涌向我的心底。这一时刻是我生命历程的转折点。从那以后,我的继母总是鼓励我依靠自身的力量,制定大胆的计划,坚毅地前进。后来证明这些计划就是我事业的支柱。我决不会忘记她教导过我的话:“当你去鼓励别人的时候,你要使他们有信心。”

我的继母造就了我。因为她深厚的爱和不可动摇的信心激励着我,使我努力成为她相信我所能成为的那种孩子。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地方”。赏识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环节。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孩子也不例外,也可以说孩子们是更加需要别人的赏识的。作为家长,作为孩子生命中最亲近的人,家长们就更要对自己的孩子加以赏识,家长们对孩子的赏识是尤为重要的。

被尊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指出:“应当像尊敬上帝一样地尊敬孩子。”人性之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就精神生活而言,每个幼小生命仿佛都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间,谁也不是为了挨骂而活着。不要说未成年的小孩子,就是我们大人,谁都愿意和赏识自己的领导、赏识自己的同事一道工作,谁也不愿意和整天横挑鼻子竖挑眼、对这不满意看那不顺眼的人一起共事。

赏识孩子,就是要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时刻都让孩子树立自信心。只有让他们自己感觉到“我能行”,在他们做事情的时候,才会有动力去认真的完成,才会敢于尝试。如果孩子不被自己的父母所赏识,那么,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就会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甚至自暴自弃的沉沦下去。

赏识孩子,就要关爱孩子,给予孩子真正的爱,既要期盼和希望,又要关爱和支持。给孩子以赏识,对于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孩子不仅仅需要家长的企盼和期望,他们更需要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能够在他们取得进步的时候鼓励他们;能够在他们失败的时候支持他们。家长对于孩子的希望往往是很大的,每个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失望,但是家长如果不想失望,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你的孩子更优秀,而赏识你的孩子,则会让你的孩子更加自信,更加全面的发展,从而造就一个优秀的孩子。

因此,多赏识你的孩子,就像破仑·希尔的继母一样。即使全世界的人都抛弃了他,家长也应该始终如一的欣赏他、鼓励他,努力挖掘孩子身上的优点,帮助他们充分树立起自信,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精神状态,让他们在自己的人生中稳步前进,继而一步步迈入成功的殿堂。

优秀的孩子是“夸”出来的

生活中很多家长总是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作比较,甚至总是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进行比较,总觉得自己的孩子“这也不如别人,那也不如别人……”其实,这样做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影响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甚至很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暴自弃、偏激、攻击等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孩子都不同程度地拥有八种智能,每个孩子的优势智能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每个孩子学习方式的差异是由其优势智能决定。比如,有的孩子语言智能突出,有的孩子空间视觉智能突出,有的运动智能突出,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通过鼓励、表扬、引导克服不足,尽力弥补他的短处。而不是整天打击他的自信。

正如一位享誉世界的教育家曾经说过的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所以,当你年幼的孩子有点滴进步甚至没有进步的时候,作为家长的你一定不要忘记夸奖他,这样会让孩子获得成就感,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心,甚至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奇。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位妈妈在厨房洗碗,听孩子在后院蹦蹦跳跳玩耍的声音,便对他喊:“你在干吗?”

孩子回答:“我要跳到月球上去。”

听到孩子的异想天开之语,这位妈妈没有泼冷水,没有任何的批评,而是微笑地对孩子说:“说得好!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但是不要忘记回来喔!”

这个孩子后来成为人类第一位登陆月球的人,他就是阿姆斯特朗。当阿姆斯特朗日后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时,仍然深有感触地说:“我所有的成功都源于母亲对我的鼓励和夸奖。”

这就是夸奖的力量。爱默生说:“有很多天资很好,很有希望成功的人,只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有力的夸奖和鼓励,最后走向彻底的失败。”这句话值得我们深思。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但是即使最普通的孩子,也需要夸奖和表扬。要记住,得到夸奖和表扬的孩子会用令人吃惊的“优秀”来回报你。

有一个孩子,性情活泼,整天快快乐乐,做事主动,学习成绩名列前茅,非常讨人喜欢。很多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这样,于是纷纷到该孩子的父母那里去取“教子经”——“你到底是怎么样把孩子教育成这样子的?”

“赞美或者夸奖你的孩子!”——很多人都没想到这位父亲的回答如此简单。但是,这位父亲的教子经验就是这样的。只要他发现孩子有哪方面做得好,就会恰当地给予夸奖,他用夸奖的方式肯定孩子的进步和良好的行为,所以孩子很信服和配合他,并且在生活学习中更加自觉、更加努力。

夸奖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当我们巧妙地把它应用于我们孩子的身上时,夸奖会成就优秀,会造就英才!因为适宜的夸奖甚或是适当的夸大的夸奖能产生多方面的教育效果。这是很多父母始料不及的。日本一儿童教育学家的一项研究曾引起许多教育人士的关注,研究表明,孩子经常受到家长夸奖和很少受到家长夸奖的,其成才率前者比后者高五倍。中国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也曾经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而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就要学会夸奖孩子,没有夸奖就没有教育。”可见,学会夸奖自己的孩子,是每个父母必须学会的教育方式。

具体来讲,夸奖孩子至少有以下几大好处:

1.可以增强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

经常奚落或责备孩子的父母很难赢得孩子的信任。父母对孩子的言行作出正确的评价,并经常予以夸奖,家庭里会产生一种新的气氛,有助于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积极的关系,使彼此之间更接近,并产生信任感。孩子的积极性也会提高。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你对孩子的夸奖,说明了你对他的尊重与爱护,这会让孩子受宠若惊的!

2.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孩子道德品质形成的最初阶段,是非观念模糊、自制力差。因此成人的引导、奖励与夸奖至关重要。夸奖孩子,能激发他正确的外在动机,产生好的行为,并能强化孩子所完成的这一行为,以后当他碰到类似事情时,便知道该怎么去做,并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定势。

3.能给孩子他所需要的价值感、信任感和自信心

成人对孩子小小的成功表示夸奖,可以强化孩子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欲,并能使孩子自我感觉良好,激发他继续尝试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情,使其努力维持这种夸奖或希望再度获此“殊荣”。

因此,夸奖的力量是神奇的!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在孩子面前,请不要吝啬你的夸奖,你的孩子需要夸奖。

要学会夸奖自己的孩子

每天注意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是每个家长的天职。

一位心理学家曾到一所中学做调查,他让学生每人说出自己的优点。想不到谁也说不出来。为什么会这样呢?心理学家找同学个别了解,得知他们父母平常说的话尽是:“你怎么这么笨?”“连这个都不会?”“你看人家某某”,久而久之,孩子也就想不到自己还有什么优点了。

其实,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和认同是人的天性。心理学家对儿童所作的心理测验表明,当一个疲惫的孩子受到赞扬时,他会产生一种明显的新的向上的力量。相反,当孩子得不到赞赏或受到批评时,他现有的体力也会戏剧性的减退。

教育家赫洛克曾把106名四、五年级的学生分成四个等组,在不同的诱因下,进行加法练习,每天15分钟,共进行5天。

第一组为受表扬组,每次练习后给予表扬和鼓励;

第二组为受训斥组,每次练习后,严加训斥;

第三组为观察组,每次练习后,既不给予表扬,也不给予批评,完全不注意他们,只让其静听其他两组受表扬和挨批评;

第四组为控制组,让他们与另外三组相隔离,单独练习,不予任何评价。

结果,赫洛克发现,就学习的平均成绩来看,前三个实验组的成绩均优于控制组,受表扬组与受训斥组的成绩又明显优于观察组,而受表扬组的成绩不断上升。

这表明,适当表扬的效果明显优于批评。从这个小实验,我们应该得到这样的启示:对孩子赏识,孩子会用优异的表现来回报你的赏识。所以我们应该友善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尝试着去宽恕他们的失误、去了解他们的努力,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为赏识和关爱是孩子进步的基础。

世上没有一无是处的孩子,只有不愿鼓励和不善鼓励的家长。作为家长,不要把孩子贬得一无是处,相反地应该耐心引导孩子,满怀信心地鼓励孩子的每一次进步,只有这样,孩子才会不断提高和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激励对孩子产生的动力要比平常高出3~4倍。每个孩子都需要表扬和激励。年龄越小的孩子尤其如此,家长的一句表扬会令他乐上半天。相反,家长一句批评的话语,也会让他伤心半天。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表扬或者夸奖自己的孩子呢?这其中有很多学问。相关教育专家认为,家长在夸奖或者表扬自己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趁热打铁,表扬孩子要及时

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认同,孩子更是如此,尤其是来自父母的肯定。例如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习或者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这是多么值得父母赏识的事情!这时候,父母应该为孩子感到高兴,应该及时给予热情的赏识和赞扬。因为,及时赏识和赞扬孩子,比事后再给予赞扬所起到的作用要大得多。因为,适时对孩子的成绩给予积极评价,告诉孩子你因他的成绩而自豪,这将是对孩子极大的鼓舞,可以促使孩子乘势而上,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因此,当孩子达到了某个既定目标,父母一定要把握机会,及时由衷地赞扬孩子;同时表现出你的喜悦心情,让孩子感受到是他的良好行为表现使父母感到高兴。这是简单而又能产生显著效果的一招,只要坚持去做,必有喜人的收获。

2.夸孩子“努力”而不是聪明

孩子的自信心是由于征服了一些困难才产生的,并不是被夸作聪明而支撑起来的。总是夸奖孩子聪明的另一个缺陷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会开始把好的结果与自己脑子聪明画等号,如果他把一件事情完成得很好,会认为这仅仅是因为自己的聪明罢了。一旦他遇到了挫折,也很可能就此断定“我并不聪明”,随后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相反,当家长夸奖孩子很努力而不是很聪明的时候,意味着你在鼓励他继续努力学习,遇到挑战和挫折的时候要迎难而上,即使结果并不是所期望的,他也会明白,这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因此,父母应该积极引导孩子关注完成任务的过程,赞赏他为取得成功而付出的努力,称赞他所使用的方法和策略,将赞美的重点放在“努力”而不是“聪明”上。

3.夸孩子,要夸具体不夸全部

夸奖孩子时,家长已经习惯于对着孩子说出“真棒”“真好”这样的评价。其实总是笼统地表扬孩子,会让孩子无所适从。表扬的目的是让孩子明白哪些行为是好的,以增强孩子的好行为,所以表扬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针对孩子对某一件事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效果,而不要针对孩子的性格和本人。这样,孩子就会明白这种行为是好的,以后还要这样做,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但如果只是一些泛泛地表扬,如“你真聪明”“你真棒”虽然暂时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孩子不明白自己好在哪里,为什么受表扬,且容易养成骄傲、听不得半点批评的坏习惯。也就是说,家长在表扬孩子的时候要有针对性。为达到激励孩子的目的,真正做到“夸具体”,有针对性的具体表扬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如何努力。

4.表扬孩子要真诚要发自内心

真诚的表扬应从以下几方面予以注意:(1)表扬时语言要具体,用词要适当,不宜夸大或缩小。(2)表扬时语气要诚恳,态度要诚挚。最好能停下所有的事情,认真地盯着孩子的眼睛讲这些话。(3)表扬的同时可以提出努力的方向,但不宜明确指出孩子的不足。表扬是一种肯定,无论这种肯定是对人还是对事,都可以满足孩子自尊和情感的需要,如果在表扬之后,紧接着就指出孩子的不足,必然会使孩子觉得家长的表扬只是一种口头的敷衍,而真正的目的只是要指出他们的错误,本质上是对他们的一种否定,从而激起孩子的反感。最好的方式应是在肯定孩子的同时,委婉地道出自己的要求,这种要求通常会用“如果……就会更好”“如果……就会更喜欢”之类的句型,这种委婉的表达,孩子们一般都会乐意接受。当然,如果感觉孩子的某方面问题确实需要明确指出,那最好要等孩子的兴奋之情平复之后,单独地和孩子认真地谈,效果应该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