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商帮传奇(第四部)——浙商纵横
28033100000008

第8章 泛舟五湖的商界之祖

天时地利好弄潮

吴越之地,自古繁华,文教兴盛,人才辈出。坐拥天时地利的浙江商人,自然不会错过大好时机,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静静积累、凝聚,一步一个脚印地渐渐走向社会的前台,直到光芒难掩,大放异彩。

江南,风光明媚的五湖上,二人一舟在碧波中轻轻荡漾,没有言语,只静静地享受着大好的春光。见到如此悠闲惬意的二人,让人不禁心生羡慕,不忍心去打搅他们的清静,只是这样静静地看着就好。这两个人为什么这么从容呢?原来,他们正是辞官归隐的范蠡和刚被解救出来的西施,此刻享受着历经磨难之后的幸福时光。

范蠡,本来是楚国人,年轻的时候就来到越国发展,后来又邀请他的好友文仲一起辅佐越王勾践,忍辱负重数十年,期间还把自己的爱姬西施送给了吴王夫差,最后一举灭掉吴国。越国灭了吴国后,范蠡见越王勾践是一个只可以同患难不可以共富贵的人,毅然地辞官归隐。

后来,他几经辗转,来到齐国,把姓名改成鸱夷子皮,带领儿子和门徒在海边建了茅草屋居住。在这里开荒耕种,兼营副业并经商,没几年,就积累了丰厚家产。他仗义疏财,在周围乡间广做善事,他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范蠡感叹道:“居家则拥有千金之产,居官则达到卿相之位,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老百姓来说,这已是到了极点了。长久地处在尊贵的位置上,只怕不是吉祥的征兆啊!”就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把家财尽数散给朋友和乡邻,再次隐姓埋名,悄悄从齐国转到陶地。

范蠡认为“陶地居天下之中”,是个最佳的经商之地,就定居在那里。范蠡依照他从老师计然那里学到的经商之术,转运贸易,不几年又成巨富,就自号陶朱公。当时的人们说的“陶朱猗顿之富”就是指范蠡和他的弟子猗顿。当地的人们尊陶朱公为财神,后人也尊范蠡为“一代名相,千秋商祖”。

在中国古代,由于政治形势险恶,不少士人厌恶官场,躲避政治,以隐居保全自身。范蠡无疑是其中的成功者之一。不过,不同于其他隐士追求个人自由,只图保全自身,范蠡则是怀着对社会、对人民的关爱之心,为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做贡献,为社会献爱心,他的胸怀更宽广,思想境界更高尚。唐代诗人汪遵在《五湖》诗中,对范蠡大加赞扬:“已立平吴霸越功,片帆高扬五湖风。不知战国官荣者,谁似陶朱得始终。”

范蠡的经营思想,在今天看来,依然有积极意义。范蠡从事经营不是盲目出击,而是精心选择地点,发挥环境优势,从事合适的产业。在齐地的时候,他根据齐地依山傍海,土地肥沃,适宜耕种的特点,带领子孙、门徒,潜心从事农业生产,埋头苦干,艰难创业。在务农的同时,从事多种经营,得以迅速致富。而在陶地,他根据那里适合经商的特点,转运贸易,再次发家。

范蠡经商贩运货物,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予,顺其自然、待机而动”,他遵循经济丰歉循环论经商,提出“待乏论”,不要人等货,应让货等人。要准备别人没有的或想不到的货物,这样才能在市场上占据优势。他还主张“逐什一之利”,薄利多销,追求信义。

浙江的商业文明与范蠡的影响是分不开的,范蠡可以说是浙江历史上最早的一位大商人。身兼政治家、军事家与思想家的范蠡,推崇经济治国,极力发展商品经济,农商并重,“与时逐利”,认为这才是富国生财之道。范蠡对浙江商人的贡献,更在于给他们树立了一个榜样,灌输了一种理念:获得人生价值不是只有做官一条道路,经商同样有价值、有前途。今天的浙商,正是继承了这一务实精神,他们没有官本位意识,而是把经商当做一种事业,并为之不停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