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睾症
在胎儿时期****停滞于腹部,出生的同时,一般会下降至****内。如果出生时仍未下降至****中,称为隐睾症。这是小男孩的一种先天疾病,新生儿约有10%~15%属于此症。
隐睾症可使用外科手术将****放入****内加以固定手术期以5~6岁为宜。过晚****的发育障碍得不到恢复,发生肿瘤的可能性就会越大。年轻的父母们,但你看见你们的儿子哇哇落地时,记住要留心检查一下,你的小宝宝****内有无****,有些孩子在一年以内即会自行下降,但一岁以上时仍未下降,则应当引起重视,必须尽早治疗,以免耽误手术的最佳时期。
****鞘膜积液
****鞘膜是包在****外面的双层膜,是****从腹腔下降过程中带入****的腹膜,正常情况下,****下降至****后,****鞘膜与腹腔之间的通道即自行闭合,如果闭合不全,腹水下移,就会出现****鞘膜积液。
从外表看,鞘膜积液和腹股沟斜疝很相似,而且又出现在同一部位,所以家长常把鞘膜积液误认为腹股沟斜疝,其实,可以通过透光试验鉴别。****皮肤较薄,肌肉也菲薄,组织较疏松,容易透过光线,若将手电筒从****下面照射****,可在****表面看到皮肤及****内组织呈鲜红色,****呈黑色阴影,这称作“透光试验”。由于鞘膜积液囊内是液体,也是透光的,所以电筒照后,光线能透过囊肿,****皮肤仍呈鲜红色,称为透光试验阳性;而腹股沟斜疝,疝囊内是肠管,内有混浊肠内容物,就不易透光,肿物发暗,即透光试验阴性。此外,鞘膜积液肿物变小时没有腹股沟斜疝变小“咕咕”样肠内气鸣声。
此病大都在五六个月内会被吸收而恢复原状。但是,肿胀显著时,可穿刺抽出液体。只要进行二三次,通常可以治愈。如果症状一直持续,必须施以手术。
直立性蛋白尿
直立性蛋白尿又称体位性蛋白尿,是在直立位或腰部前突时出现的蛋白尿。其特点为清晨在卧位时尿蛋白排泄量正常,而起床活动后逐渐出现蛋白尿。长时间直立、行走或活动时,尿蛋白增多;但平卧休息后可转为阴性。
此病少见于婴幼儿期,多发生于学童期。大都是在集体验尿中才偶然发现。而且没有其他的症状。患此病的学童身体较为虚弱,不需特别的治疗,只要锻炼身体即可。
六。循环系统疾病
先天性心脏畸形
先天性心脏病主要是由于胎儿时期心脏发育的障碍所引起的心脏畸形,并能危及小儿生命的一个重要疾病。
先天性心脏病症状的轻重主要与心脏畸形的解剖部位、大小、程度有关,轻者可不影响寿命,重者可死于生后数小时,甚至胎死宫内。
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不能只凭心脏杂音确定,因杂音分生理性杂音(功能性),指心脏无病损的杂音;另一种为器质性杂音,说明心脏有损害的杂音。尤其新生儿时期半数以上都有柔和的杂音,但以后确诊有心脏病的(3个月以后)只占1/7。7~12岁儿童约30~40%心脏有杂音,青春期以后就会逐渐消失了。所以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必须结合病史、体格检查、调光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方能确定诊断,必要时手术前还需进一步做心血管造影,心导管检查等等。
可以引起胎儿心脏发育障碍的因素很多。母亲怀孕第2周胎儿心血管系统开始发育,心脏由一个直管道逐渐发育成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如果在这段时期遇到一些不良刺激,就可能障碍胎儿心脏的正常发育,导致心脏畸形。
心脏畸形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青紫型,另一类为潜伏青紫型。前者较为严重,同时伴有上述各种症状。后者为轻型,上述的症状比较少见,而且发育情形大都正常。不过,不论严重与否,都应由医生诊断出正确的病因。幸运的是近年来人们已十分重视健康检查。大部分都可在婴儿期即发现病况,而给予适当的处置。
先天性心畸形依其种类、程度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而且都须由医生来决定。
在医生的许可之下,即可按照日常的生活作息,或进行适当的运动。不可完全忌讳运动。此外,患有心脏畸形的人容易患感冒,尤其是肺炎,所以必须预防。被感染时,更应充分、及时子以治疗。
心肌炎
心肌炎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虽然某些心肌炎由于在终期可过渡为充血性或限制性心肌病,而被某些学者视为继发性心肌病,但在发病学上心肌炎毕竟是可区分的疾病类型。引起心肌炎的原因很多,诸如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免疫反应,以及物理、化学因素等均可引起心肌炎。
最初时的症状不明显,渐渐地脸色苍白、呼吸困难、胸口疼痛、呕吐、频脉、手脚冰冷,甚至腹部会膨胀。
心包炎
心包膜脏层及壁层发炎并积液称为心包炎,多因细菌(结核菌和化脓菌)、病毒感染和风湿等所致,另外胶原性疾病和恶性肿瘤转移也可引起。心肮梗塞和尿毒症也同样可以引起。蓄积的心包液常与血液混合。在慢性心衰时常有心包积液,但并不是炎症渗出液。心包炎有心包液时,因压迫心脏引起各种症状,表现为易疲乏,并可有呼吸困难,右腹部疼痛,腹水浮肿。
症状与心肌炎类似。不过,借着脉搏可以感觉到心脏跳动减弱。用听诊器可听到心包摩擦声和心音低钝。
风湿热
风湿热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身性结缔组织炎症,主要累及心脏、关节、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和皮下组织。临床表现以心肌炎和关节炎为主,可伴有发热、毒血症、皮疹、皮下小结、舞蹈病等。急性发作时通常以关节炎较为明显,但在此阶段风湿性心肌炎可造成病人死亡。
此病在发作时,常发烧至38℃~39℃,手脚关节、手腕与足踝、肩部等处的关节肿胀、疼痛。主要特征是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
此外,皮肤会出现环状红斑。接近关节的皮下部位形成皮下结节。严重的最后会出现心脏瓣膜病。
一般治疗风湿热活动期必须卧床休息。若明显心脏受损表现,在病情好转后,控制活动量直到症状消失,血沉正常。若有心脏扩大、心包炎、持续性心动过速和明显心电图异常者,在症状消失,血沉正常后仍需卧床休息3~4周。恢复期亦应适当控制活动量3~6个月。病程中宜进食易消化和富有营养的饮食。
必须尽量预防感冒。出外时,应注意全身清洁,同时避免与感冒患者接触。发烧、流汗时,身体最容易污染,应加以注意。
七。脑神经系统及精神疾病
癫痫
癫痫俗称羊癫风,使大脑病变的神经细胞过量放电,引起反复发作的暂时性大脑功能紊乱,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由于病变神经细胞的部位不同,发作症状多种多样。常见为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可伴意识障碍,也有感觉、精神或行为异常,少数会有腹痛、呕吐、头痛等表现。
此病的病型相当多,每一种的病状皆不同。不过,共同处是意识不清,事后本人完全不知情。此外,还有以下的病型。
大发作: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约占50%,任何年龄均可发生。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四肢肌肉抽搐,口吐白沫,双眼上翻,然后四肢强直,面色青紫,大小便失禁等。发作持续1~10分钟,最后进入嗜睡,醒后对发作没有记忆。
小发作:
起病年龄多在4~8岁。表现为突然发声的短暂的意识丧失,语言中断或活动停止,固定于某一体位,不跌到、不惊厥,双眼茫然凝视。持续2~10分钟后可很快恢复意识而继续正常活动。每天发作数次至数十次。
婴儿痉挛症:
常发生于婴儿期。反复的发生暂时性的弯曲手脚,或脖子向前弯似点头状。此病很难治愈,若无法制止发作,会逐渐影响大脑的发育,阻碍智能的发达。
精神运动发作:
暂时失去意识,形成兴奋、茫然的状态。梦游症亦属于其中一种。
自律神经性癫痫:
又称内脏性或间脑癫痫,常发生在4~12岁儿童。以反复腹痛为主要表现的称“腹型癫痫”,一阵发呕吐为主要表现的称“再发性呕吐”上述发作常伴有面色苍白、多汗、头晕,一般不伴有全省抽搐和发作后嗜睡现象。
此外还有2~3种病型。除了根据临床表现诊断之外,还须做脑电图检查。有些病型临床症状不典型,只有借助脑波,才能查出癫痫。
癫痫症如果长期服用抗癫痫药,就能够消除痉挛,但必须判断脑电图是否正常,才确认患者是否已痊愈。
疲劳与精神不安都容易诱引发作,因此应尽量避免。但是,只要不过于激烈,日常生活不用限制太多。
大发作时,应松缓衣服,使其静躺,脸部朝向一侧,以免唾液或呕吐物引起窒息。
高热惊厥
高热惊厥是由于任何感染性疾病引起高热而出现惊厥。高热惊厥为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主要发生在6个月~3岁,偶可见4~5岁的儿童,如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不可逆性脑损伤,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高热可致大脑皮层功能紊乱而发生惊厥,造成不同程度的脑损伤。
发烧引起惊厥的原因至今不明,很可能是与患儿脑部的未成熟有关。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表现一般是无定型、多变型的发作,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常表现为某一部位或肢体、头面部的抽动,或眼球的固定、瞬目,甚至四肢强直性伸展。根据原发病的不同而有发热或体温不升,发绀,意识障碍,前囟饱满,黄疸等其他的症状和体征。此病一般在6岁之后即会自然消失,所以不需特别治疗,发作时的处置与癫痫一样,即将发烧时,可服用镇静剂,则可预防痉挛。
高热惊厥的患儿,大约有2%~7%可转变为癫痫,故会引起注意,通过脑电图加以监测。
屏气发作
小儿屏气发作是由于宝宝受到情绪刺激或要求得不到满足以及疼痛等物理因素的刺激而出现的一种现象,最初宝宝会哭叫,随即因过度换气之后屏气、呼吸暂停,因为没有氧气的吸入,二氧化碳在体积堆积,宝宝的口唇由红色变为青色最后转成为紫色。同时出现四肢强直,有的宝宝甚至出现四肢抽动,全过程短则10多分钟,长达2~3分钟,然后重新开始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神志逐渐恢复。
应该特别提醒年轻父母的是:宝宝屏气发作时间过长,会造成大脑暂时性缺氧,很可能导致宝宝意识丧失,四肢阵挛性抽搐、大小便失禁等危重症状,这时应该及时去医院抢救,除了氧气吸入外,还应注射镇静药物。当然绝大多数屏气发作不超过1分钟,有的发作后立即入睡也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但倘若反复出现较为严重的屏气发作就可能造成脑细胞受损害,对宝宝健康尤其是智力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发作的次数也会减少,通常3~4岁时发作就会停止。根据统计资料,屏气发作的宝宝约有1/3的有家族史,如发作期间进行脑电图检查则为正常,可与癫痫相鉴别。
家有2~3岁的有屏气发作的宝宝,父母平时要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既要严格要求,也要及时了解孩子的情绪变化,尽量避免情绪方面的刺激,以减少宝宝屏气发作的次数,宝宝一旦发作你要及时安抚孩子,或把孩子抱到室外,换一个环境也许就能缓解宝宝的情绪。对于屏气时间过长的宝宝,如条件许可的话可给予氧气吸入,当然严重者应该及时送到医院抢救。
脑性瘫痪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发育的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病变广泛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听觉与视力障碍、行为异常等。脑性瘫痪为脑损伤性疾病之一,所谓的运动障碍是:四肢很少活动,特别是下肢,尖足,足跟不落地。手脚活动不灵活,手不会抓物,不能竖头,不会翻身、不会坐、爬、站、走。4-5个月后姿势行为异常逐渐表现出来等等。
脑损伤的高危因素是容易导致脑瘫的各种危险因素,即脑瘫的致病因素。是早期诊断的重要线索(出生前因素约占20--30%、出生时因素约70-80%、出生后约占10-20%因素,)。主要有新生儿窒息、早产、低体重持续黄疸、核黄疸、妊娠早期感染、妊娠早期流血、妊娠高血压、宫内乏氧、胎头吸引、脐带绕颈、脐带脱垂、羊水混浊、双胎多胎、巨大儿、早期破水、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新生儿脑炎、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新生儿痉挛、急产、胎头异位等40多种高危因素。
本病发生原因较为复杂,约80%以上的脑性瘫痪病例可以追溯出较为明确的致病原因,但仍有15%~20%的病例发病原因不清楚。
此病无特效疗法,依循发育的顺序,进行运动的训练是相当重要的,例如为了促进脖子直挺,可使其俯卧位,拱起背部。然后以翻身练习移动、训练独坐的技巧,股关节难以打开,须定期进行按摩,以打开大腿的机能。
同时必须防止手足固定于异常的体位,发生痉挛时使用镇静剂,语言发生障碍时必须反复进行语言训练。
脑性瘫痪患者不善于进食,即使食量大,发育亦不见得良好。不善于进食须推迟断奶时间,逐渐增加辅食,耐心地养育患儿,而且必须供给营养价值高,容易消化的食品。
由于抵抗力弱,很容易患病,症状较常人强烈,容易恶化,所以,应尽量加以预防。
最值得重视的是患儿的心情,尤其是智能发达正常、四肢障碍的在精神上是一项大困扰,所以,必须常陪伴在旁,耐心鼓励患儿。
脑积水
脑脊髓液循环与分泌吸收障碍,过多的脑脊液积于脑室内,或在颅内蛛网膜下腔积存,称为脑积水。多有颅内压增高。婴儿脑积水是常见的一类,多发生在两岁以内的婴儿。其他年龄也可发生脑积水。
当脑脊液自脑室流往脊髓腔时,若循环经路因某种因素堵住时,脑脊液即会形成过多。
脑脊液积存过多的脑压会增高,挤压脑实质而致脑组织萎缩。破坏神经细胞,而引起脑性瘫痪及智能障碍。
此病的治疗方法是住院手术,除去脑部的压迫,以阻止脑部的萎缩。
头小畸形
头小畸形可分为真性头小畸形,一种是相对头小畸形,真性小头畸形是由于一种常染色体畸变而引起,显示脑回过小,或无脑回,脑发育明显延缓,常在胎儿第3-5月即停止进展,病人头顶部小而尖,扁额,头围比胸转小,最大不超过43厘米,最小可在25厘米以下,脑重量在900克以下,前额与枕部常平坦,前囟闭合早,骨缝全部或部分闭合过早,身体及智力发育落后,语言及行为发育障碍,有的病人有惊厥,肌张力增淋巴,甚至有痉挛性瘫痪,其预事依脑发育不全程度而异,用针灸治疗可收到一定的疗效,相对头小畸形也称假性头小畸形是由于炎症,脑血管损伤而引起的脑损伤和脑萎缩,头围减少的程度比真性小头畸形轻些。
头小畸形会严重地影响智能发育,故应尽早行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