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战争之手
28002500000028

第28章 两败俱伤之后

“我终于明白了,我们不再是进行演习训练。我们旁边的一艘冲锋艇刚刚被击中,连人带艇瞬间就变成了碎片……啊!上帝,请保佑我们免遭同样的命运吧!”——罗贝尔·布朗热;

“飞机投下的炸弹溅起海浪,击中海岸和岸上的目标。炸弹和炮火照亮了黑暗的天空……它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阿尔弗雷德·比拉;

“我们的冲锋艇也遭到了德军的扫射,大部分士兵甚至还没有来得及离开冲锋艇就送了命。前进的道路对我们来说好像没有尽头……我身边的人不停地喊叫,然后死去。死亡随处可见。”梅尔文·法雷尔。

这是第二次大战中曾参加过诺曼底登陆战役一些老兵的回忆,同所有大战役一样,回忆中充满了硝烟、战火、爆炸、尸体,而对胜利进行品尝的却只有将军。

诺曼底登陆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联军在法国西北部诺曼底半岛对德军发动的一次大规模登陆战役。这场战役于1944年6月6日开始登陆,7月24日建立了登陆场。7月25日开始转入陆上进攻,8月25日占领巴黎及塞纳河沿线。实际上,这时德国的溃败已成定局,因为德军在东线未能取得对苏战争的胜利也就意味着他们将重蹈拿破仑的覆辙,对英美来说,他们也总算在西欧开辟了第二战场,这场战役的意义就在于此,他们将重返法国、重返欧洲,是反攻的标志。

在斯大林格勒会战已经出现胜利的情况下,英美就意识到德国很可能已经成了困兽,如果希特勒没能击败苏联,那德国就必然要受到苏联强大的攻击——历史已经表明,拿破仑帝国真正的失败并不是在滑铁卢,而是在莫斯科。1943年1月,美英决定在卡萨布兰卡举行最高级军事会议,这次会议主要论题之一就是关于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开辟第二战场。1943年对于整个轴心国来说都不是什么好年头,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碰壁,也就说明德国闪电战到此为止;日本在太平洋上遭到重大挫折,也预示着日本的海洋优势也走向末路;意大利和隆美尔在北非的溃败说明轴心国对欧洲以外已经无力干涉了——也就是说,轴心国已经过了巅峰,他们现在不得不开始收缩,对英美来说,这才是开辟第二战场的时机,而不是像斯大林要求的那样,在斯大林格勒会战前德国最凶狠的时候开辟第二战场。

卡萨布兰卡会议上英美成立了一个联合参谋部,开始准备开辟第二战场,但显然英美仍然在有意拖延,直到整整一年半后这场登陆战才正式打响——什么样的战役也不需要这么长的准备时间。

卡萨布兰卡会议之后,英美还在等待,他们在等待苏军把德军消耗的差不多了再发动攻击。1944年初,德军开始在东线全线溃退,苏军开始了大反攻,而且显然反攻矛头直接指向柏林。直到这时英美最高层才开始认真准备登陆战役,他们这时才开始统一的军事指挥,艾森豪威尔被指定为战役最高司令官,负责具体组织登陆战役。

我们可以从一些实际数字来领略一下英美至今所吹嘘的这场伟大战役的真实情况,看看力量对比上双方到底如何。这场战役中,美英联军参战兵力为:陆军第二十一集团军群,包括美第一、英第二、加拿大第一集团军等3个集团军。此外还有一个美第三集团军,这支部队在登陆后与美第一集团军合编为第十二集团军群。英美军队共计39个师、10个装甲旅、10个突击队(陆战队);海军方面包括东部和西部两个直接护航舰队编成,共计大小舰只5000余艘。另有商船2000余艘;空军方面有美第八、第九集团军、英第二集团军,共计各型飞机12837架。德军兵力为:陆军B集团军群,共计43个师,另外还有G集团军群,共计17个师,但他们分散部署在法国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德国海军方面只有可怜的各种舰只300余艘以及辅助船只60余艘;空军更少,也只有第三集团军的约500架飞机。

尽管在陆军兵力上看起来德国要比英美联军多,但实际上在诺曼底海岸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都分散在各地,而且,这些都不是德国的精锐,德国最具战斗力的师都已经消耗在苏联战场上了。

相比较而言,美英联军显得异常庞大,就如同一把大铁锤重重地砸向诺曼底。英美的作战计划因此显得信心十足,并且很连贯,英美联军的登陆战役计划是:在奥纳河口至康坦丁半岛的奎纳维尔96公里宽的正面进行突击登陆;在取得突破后,首先在沙堡、克恩、巴犹、奎纳维尔等地域扩大战果,建立统一的登陆场;然后就是第三步,即向纵深发展,攻占取瑟堡和布列塔尼半岛各海港,并在克恩东侧建立飞机场网,以便最终取得稳固地陆地区域,然后才有可能展开大规模的陆地战。

此时,德军统帅部的打算是,如果能够把英美军队在登陆战中一举消灭,那么德国很可能还有转机,即当英美军队在这场大规模战役失败后将会在很长的时间内没有能力再次发动攻击,这样德军统帅部就可以从西线抽调50个师到东线,那么还有可能重新掌握东线的主动权。在具体计划上,德军很清楚英美军队掌握着制空权和制海权,德军唯一能取得胜利的机会就是在英美军队登上海滩的一刻,因此,德军寄希望于能够准确判断英美军队的登陆方向然后能够迅速迎头痛击,希望能够把英美军队赶回海中。

当然,德军的希望只能说是一种困兽的奢望,如此强大的英美联军准备如此长期的准备时间怎么也不会这么轻易地就被赶回到海中去,战役结果还是按照英美联合参谋部的设想分三个阶段发展。

1944年6月1日,英美联军登陆部队的第一梯队完成上船准备,3日拂晓,各突击输送大队从各自的港口启航,至英国怀特岛南侧海域会合,然后编成突击舰队,等待攻击命令。然而从4日晨开始,海峡上空的天气变的非常不好,十分不利于登陆,艾森豪威尔只好命令将发动攻击的时间从原定的5日推迟,并暂时召回已出海的舰队。他们此时只能等待天气预报,希望上帝给与机会。

结果,上帝怜悯了这些新教徒士兵,给了他们一个短暂的时机。

5日晨,天气仍未好转,但气象预报专家说6日将会出现暂时的好天气。尽管也仅仅是相对而言的好,但英美联军统帅部明白,如果一再推迟那就很可能丧失战术上的突然性,也会影响军队士气,于是,艾森豪威尔最后决定登陆部队就在6月6日不利的天气条件下发起攻击。各突击舰队再度在怀特岛南侧海域集中,并在中午12时开始向各自的攻击地点行驶。扫雷舰队行驶在最前面,他们已经为突击部队开辟了10条航道。在整个航渡过程中并没有受到什么阻碍,英美战斗机群在天空中提供了护航。

而且,在登陆部队开始向预定地点行驶前,这天清晨,美空降兵第82师和第101师突击梯队的3个团就已经分别在圣曼·伊格利斯地域之卡伦坦—瑟堡公路两侧和圣马丁·特代拉维尔、圣马利·杜蒙、圣高姆·杜蒙地域进行空降着陆,另外还有英突降兵第6师先遣突击支队分乘6架滑翔机在皮诺维尔附近地域降落,他们的目的是吸引海滩德军的注意力和阻击其他地区的德军对海滩进行支援。

各突击部队在塞纳河湾距登陆海滩20-21公里的海域开始换乘。与此同时,当突击输送舰队展开并换乘时,英国空军的1136架轰炸机开始轮番轰炸登陆地区德军的10个炮兵阵地,美空军第8、第9集团军的1500余架轰炸机也同样分批对德军海岸炮兵阵地和海岸防御设施进行最后的航空火力准备。海军舰队的舰炮也在登陆部队上陆之前对上陆地区进行了舰炮火力准备。

6日6时30分,美第7军步兵第4师第一梯队在犹他海滩2公里宽的正面上突击上陆。这是德军防守最薄弱的地方,因而登陆部队也幸运地没有遭到多少抵抗,这支部队一切顺利,他们很快就建立起一个团级登陆场,因此当天第4师的3个团就全部上陆完毕,并与先期空降的空降101师取得了联系,这使得英美联军在这里获得了一块宽4公里、纵深9公里的登陆场。

然而,美第5军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们于6时34分在奥玛哈海滩突击上陆,结果遭到德军步兵第352师的顽强抵抗,导致第5军伤亡惨重,整个登陆部队被阻于海滩上长达几个小时未能前进一步。第5军各师的预备队只好提前登陆,与德军展开了激烈战斗,直到最后才占领了一块纵深仅1.6公里的立足点,在维叶维尔、考勤维尔之线转入防御。

英军第一梯队也于6日建立了师登陆场。

这之后英美联军开始向滩头输送大批物资,后续部队也紧接着登陆,经过6天的激战,英美联军已经在宽80公里的正面上,构筑了纵深约10-15公里的滩头阵地,这时已经有32.6万名士兵登上诺曼底,包括5.4万辆车和10.4万吨物资。

这场海滩登陆战打得比较顺利,这应该感谢德国人,他们接连犯了几个错误:德军对英美联军的这次登陆战首先出现了一个重大失误,那就是方向判断错误,德军统帅部知道只有加莱和诺曼底适合登陆,但他们判断的却是加莱;紧接着,德军又出现了一系列的失误,接下来就是时间判断出现错误,恶劣的天气导致德国人认为联军不可能在这样的天气中发动攻击,因此大部分指挥官都去参加沙盘演习了;第三个错误则是由希特勒自己造成的,他此前命令一个装甲师任何人不得调动,只有在他本人允许的情况下才能调动,而当英美联军登陆的时候,他本人却在睡觉,指挥官无法取得他的首肯,因此,这支负责反击的装甲师就那么眼睁睁地看着英美联军登陆,浪费了宝贵的反击时机。因此,直到至6月12日,德军已经明白,他们已经无法再夺回被占领的海滩阵地了,只好全面转入防御,希望能把英美联军的登陆场压制在现有的范围内,同时等待其他德军的支援。

然而,此后德军能够调来的只有7个师,即使算上原来在登陆场的5个师一共也只有12个师,这比联军预先估计的还少8个师,由此可见德国在西线的防御之弱。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德军统帅部自联军登陆后一直未能判断出英美的主要作战意图,因此也无法判断出联军的主攻方向,这导致反击部队行动迟缓。

在取得登陆场后,英美联军就开始实施第二阶段作战计划,即阻止德军向瑟堡增援,为此必须在康坦丁半岛设立一条横穿半岛的防御线,然后才能集中主力夺取瑟堡,最后再在卡朗汤地区击退德军可能出现的反扑,在击退德军反攻之后还需要夺取冈城,以进一步扩大登陆场。

为此,6月12日,美第7军从圣曼伊格利斯地域向西发起进攻,并于17日前出到德律特海峡沿岸;然后递7军分兵两路,一路向南面,另一路向北发起进攻,于22日前出到瑟堡港区和市区的防御外廓;23日,第7军占领了瑟堡东侧8公里处的德军飞机场及其附近的制高点;27日美军攻占了瑟堡,6月底肃清了康坦丁半岛的德军残部。6月26日,英国和加拿大联军向劳雷地区的德军发动了进攻,目的是迂回攻击冈城。在迅速占领了劳雷和奥登河上两个桥头阵地后,德军调来了用于反突击的4个装甲师,这有效地阻止了英、加联军的攻势。

在英国和加拿大部队受阻的时候,美第一集团军继续在其他方向扩大登陆场,他们向南推进了10-15公里,并占领了交通枢纽圣罗。

7月8日,英国第二集团军开始集中力量攻打冈城。英军以3个步兵师和3个装甲旅的兵力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向冈城发起猛烈进攻,9日,英国人终于占领了该城的西北部。7月18日,英、加联军用4个步兵师和3个装甲师的强大力量在冈城以东再次发动进攻,此后经三天激战,向南推进了10公里,完全占领冈城。

在占领冈城之后也就结束了第二阶段的任务,到7月24日,联军完成了诺曼底登陆场的建立,此时登陆场已经扩展正面宽100公里,纵深30至40公里,这也就基本上保障了大批物资运输进来和兵力集结,具备了向德国西北部大举进攻的条件。

第三阶段中,诺曼底登陆场已集中了4个集团军共39个师,也就是说所有英美联军都已经登上了诺曼底。接下来,按照既定计划,英、加联军负责在冈城西南牵制德军,而美军则在圣罗城以西地区向南实施主要突击,并向阿夫朗含和勒恩发展进攻,占领布里塔尼半岛。然后再回师东进,经勒芒、阿朗松,将德军驱向塞纳河,占领德国西北部。

7月的最后一天,美第一集团军第7军南推进了60公里,抵达出西冷河地区。8月1日,美第3集团军也攻入这一地区,然后,英美联军进行了调整,主要编成了两个集团军群,即:美军1、3集团军编成第12集团军群,英第1集团军和加拿大第1集团军编成第21集团军群。

就在英美联军进行调整的时候,德军也从加莱调来4个装甲师,于8月6日自维尔、莫日丹向艾弗兰齐斯发动反突击,目的是企图切断美第3集团军补给线,但美军的有效反击使得德军的这次突击没能达到目的。美第3集团军也调整了作战计划,其第15军根据改变了的计划发展进攻,8月6日攻占拉伐耳城,9日占领勒芒,这就使得德军第7集团军的左翼和后方受到威胁。与此同时,美第3集团军的第8军也攻占了除圣马洛、布勒斯特等港口以外的整个布里塔尼半岛。

另一个方向上,英第2集团军、加第1集团军于8月6日占领平松山,对德军的右翼构成了威胁。这时,联军仍然按照原来的计划决定将德军合围在法累兹城以西地域。因此,美军第15军勒芒发起进攻,于13日占领了阿尔让汤;加拿大第2军向法累兹方向进攻,但却受到阻击,结果没能按照计划与美军第15军完成合围,这使得原来已经被包围的德军大部由此跳出联军的合围圈,向塞纳河方向退却。

8月19日,联军完成对法累兹的合围,在合围圈内歼灭德军6万余人。此后,连军开始向塞纳河方向前进,8月25日占领巴黎。德国的整个西北部也大部分被占领。至此,诺曼底登陆才算是完成,在整个战役中,英美联军始终掌握着制空权,因此才能够有效发动各个地面攻击。这次登陆战役英美投入的地面部队约150万人。在此次战役中美、英军伤亡12.2万人,德军伤亡和被俘11.4万人。

每逢周年纪念日,英美的媒体就对诺曼底登陆战役大书特书,而且,媒体总是在有意无意地向人们灌输这样的观点:诺曼底战役是欧洲战场最关键的一战,是欧洲战场由退却转入反攻的转折点。久而久之,仿佛这场战役如此重要,仿佛没有这场战役欧洲就不会解放,德国就不会失败,但实际上,诺曼底战役根本不是一场能决定欧洲战场命运的战役,而仅仅是一场英美重返欧洲的标志。

英美把1944年6月6日称为“最长的一天”,他们总是在吹嘘这场战役如何艰苦,付出了多大的代价,但实际上,拥有英美那样的工业能力和物质保障,可以说是个人就能打赢这场战役,区别只在于组织策划上是否严谨,也就是说损失大小而已,但绝不存在失败的可能。

这样说并非狂妄之至,正相反,如果你了解了英美所具有的实力,那么你就会说,“拥有这样的物资保障,我也能赢!”况且,英美联军实际上在这场战役中干的并不怎么样,从损失情况上看,他们甚至比德国人损失的还大——英美联军于诺曼底登陆后,一路上干得并不怎么漂亮,面对德军并不算猛烈的反击却显得动作迟缓,仅仅为了扩展登陆场就消耗了两个月的时间,可以说是在慢悠悠地的前进。直到8月底才开进巴黎,而巴黎的德军早已撤出,是法国抵抗组织的人组织了迎接。相反,德国仅仅在付出了与英美联军大体相当的损失之后就撤进了齐格菲防线,而身披重甲、拥有精良机械化装备的英美军队在一马平川的法国平原上却根本没有打出德军那样的闪电战,到了齐格菲防线前更是被阻挡了下来。英美联军在诺曼底短短两个月激战中就伤亡近20万人,其中阵亡3.8万人,而处于严重弱势的德军伤亡也是20万人,阵亡约6万人,投降就俘的也有20万。以这一战果来看,英美联军与其说是胜利还不如说是耻辱,老弱病残的几十个德国师却与装备充足、装甲力量、空中力量都占绝对优势的英美联军损失相当,这难道可以说是英美联军的胜利吗?而且,这时德军的士气已经非常低落,诺曼底登陆后德军投降的人数与伤亡人数相当,相比之下,在1943年最后四个月的东线战场,德军伤亡高达100万人,但投降的却只有9.8万人。而且,这种抵抗意志软弱不仅仅是在德军下层,在德军高层中也出现了企图谋杀希特勒然后与英美媾和的打算,因此,德军可以说基本放弃了与英美联军对抗到底的打算。

根据对第二次大战中德军死亡统计数字来看,共有500万德军阵亡,而其中约400万是阵亡在东线,在各个占领区阵亡的士兵大约有几十万,而与英美军队作战中死亡的不超过50万人,也就是说,庞大的英美军队实际上消灭掉的德军与德国占领区各游击队击毙的德军数字大体相当。自敦刻尔克大撤退到诺曼底登陆前,在整个欧洲大陆已经找不到英美军队的影子,各地的抵抗组织分散而形不成足够的威胁,也就是说,是苏联在单独同德国作战。几乎是整整3年时间,德国在东线集中了200多个师,而被英国夸夸其谈的北非战场仅仅有隆美尔的4个师,而且这4个师几乎得不到充足的物资供应。隆美尔最终从非洲撤出也并非蒙哥马利从战场上驱赶出去的,而是德国军队受制于物资供应,最终无力支撑下去,而且,隆美尔的部队几乎是完好无损地从非洲撤了出来。相反,在苏联战场莫斯科会战、库尔斯克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等几次大战役就导致德国损失几十万人。即使这样,到1941年6月英美联军发动诺曼底登陆时,苏联仍然吸引了180个师的德军,而留在大西洋防线的仅仅只有几个师,而且这些德国部队大多都是些老弱残兵,征召的都是老人或者孩子,伤病人员占了相当比例,如驻诺曼底的德军中就有所谓“胃营”,即由于这些人都是胃病患者,为了统一的提供适合食物而集中到一个营中;还有所谓“肝营”,即集中了一些肝炎患者,防止他们扩散传染,也方便集中提供药片治疗。因此,在西线只有50个师,其中有20个师分散在法国各地,在大西洋防线只有39个师,而真正部署在大西洋壁垒第一线的只有区区7个师,他们负责的区域却长达200公里。

另外,不仅仅军队数量和兵员素质上差别巨大,我们知道,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是物质,英美与德国在这方面的对比更令人惊愕。据德国的统计,战时美英两国的工业产量是其德国的4倍半,在整个战争期间,德军的主要力量又都是投放到了东线战场,而真正用来对付英美的物质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因此,在诺曼底战役中,德国实际上根本没有真正对付英美,英美联军在诺曼底的登陆可以说是稳操胜券,精心的战略欺骗和进攻准备只是为了尽量减少伤亡而已。在1944年,在诺曼底登陆战前夕,美国的福特公司和纽约、曼彻斯特船厂能够提供的军用物资大的惊人——仅为诺曼底登陆就生产了1.37万架飞机,4000艘舰艇,正是这些无与伦比的舰船、飞机才使得英美联军在6月6日这个登陆第一天就运送了13万先头部队、1万辆作战车辆,此外还有2.4万伞兵和上百辆轻型坦克被空降到诺曼底地区,此后43天中,这些庞大运输舰船就将165万军队和4000辆坦克上岸,与之相比,可怜的西线德军只有老弱的50万陆军和500架飞机、1000辆坦克和41艘潜艇。这也正是斯大林羡慕不已的地方,他不无感慨地说:“就其规模、就其宏大的布局,以及杰出地执行计划情况来讲,在战争史上从来也没有过足以和它类比的事业。”——他当然感慨,当苏军攻击克里木半岛的时候,由于缺乏登陆船只,连小渔船都征用过来了。

与之相比,德国战时经济的匮乏就显得非常显著,即使是单独对比苏联德国也已经显出不足——由于纳粹德国鉴于一战的教训不敢过大地消减民用消费品,一战正是由于民用物资过度匮乏导致民怨沸腾,最后导致革命爆发。因此,德国还不能把全国经济全部转入战时轨道,必须为民众留有一定比例的消费品供应,这就更加剧了军用物资供应的紧张。故此,德国军工生产不但无法与英美相媲美,甚至无法与苏联相提并论——苏联由于拥有辽阔的国土,因而在石油、矿产、工业生产(尤其是军工生产)等军事方面具备相当雄厚的潜力。而且,当主要面对德国的地面攻击的时候,由于苏联不需要面对海洋威胁,因此可以把全部资源全都投放到陆地战战争中,因而,当时苏联几乎放弃了耗资巨大的海军装备的生产,全力制造坦克、火炮和轻型战斗机、强击机等,在坦克(含自行火炮)产量上对德国达到了10万辆对4.2万辆的优势。

因此,英美所谓宏大的诺曼底登陆实际上只要在诺曼底海滩上取得一个足够大的登陆场一切胜利的条件也就具备了,正如隆美尔所说的那样,战争的胜负就看能否在第一天能否把英美军队赶下海,否则一切都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