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自我
——潜能是隐藏在心灵深处的宝藏一个人如果不去探索和尝试,永远无法发现自己的潜能所在。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座潜能金矿,但是,由于没有进行各种潜能训练,多数人的力量没有能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只要发挥了自己的潜能,任何一个平凡的人,都能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
人在身处逆境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实在惊人。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立志发挥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
——卡耐基(美国人际关系学大师)
一代文化先驱胡适是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又是北大的知名教授,性格随和,和气、宽容、体谅是胡适的做人习惯,然而,他也有着叛逆和执著的一面。
胡适幼年时离开家乡去上海求学,曾就读于张焕纶先生的梅溪学堂,学堂开设的课程只有国文、算学、英文三种。胡适的旧学很有根底,而算学、英文则未曾学习过。
课程的障碍尚属其次,最大障碍是上海这个商埠竟以一种生硬的态度来接纳他这个年幼的“乡下人”。首先就是上海话,上海话自成一体,梅溪学堂的教员、学生都是一口上海话,而胡适说的话与上海话相去甚远。因为不懂上海话,又不曾“开笔”做过文章,所以暂时编在第五班,差不多是最低的一班,班上读的国文只是蒙学读本。
这个“最低”班和浅近的课本让胡适觉得受到了屈辱,他所希望得到的并不只是这些。他的反叛性格十分强烈,每遇压力便开始反弹,压力越强反弹越大。所以,他开始寻找机会。胡适后来清晰地记得:入梅溪学堂的第四十二天,我的机会来了。
这一天,老师讲课时将一个典故的出处说错了,也许只是记忆出现偏差。胡适等他讲完之后,拿着书,走到老师的桌前,说典故是出自《易经》而非《左传》,老师的脸一下红了,待问清他已读过古代经典著作时,老师当即将他领到二班,胡适成了二班的学生,一天之中连升了三班。
有了这种转折,再加上胡适此时已基本可以听懂上海话,胡适对自己又充满了信心。家庭给他的教育使他形成了不甘居人后的意识,所以,挫折与压力对他来说反而是飞跃的前兆。
二班的学习一开始是令他有些心虚的。第一节课是作文,教员出的论题是“原日本之所由强”。经义题为:“古之为关将以御暴,今之为关也将以御暴。”胡适并不懂如何做“经义”,而日本,他尚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处于这样的情境,他几乎不知该如何下台,多亏一个门房来告诉他回去,说他的三哥病危,他这才长出了一口气。
三哥当天病死了。二哥从汉口赶回来,胡适顺便向他请教,二哥是当时胡家思想最新的人物,胡适在故乡时就曾看到过他特意带回的一些晚清小说、期刊。二哥给他《日本明治维新史》等书,胡适几天内就将它们读完,勉强写出一篇文章了事。
但这件事为胡适打开了另一片天地。他在古书、旧小说之后又接触到了反映近代思想的书,他的思想也开始出现转折。胡适确实不甘人后,不久,他就学会做“经文”,几个月之后,他就成了头班的学生,年底时,更成了头班的佼佼者。
智慧感言
人的潜能就好像弹簧一样,压力越大,反弹越高。被编进最低班,给了胡适第一次压力,让他奋起直追;教员给出有难度的作文题,给了胡适第二次压力,让他勤学苦练,最终成了佼佼者。
人之所以不能成功,多是胆怯作祟,害怕压力,逃避困难,自甘平庸。而如果能知难而进,压力就会成为促使你前进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