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气犹如重物,将在它坠落之处破碎。当争端发生时,我们一旦感到愤怒,已经不是为了真理,而只是为了争论本身了。
——卡莱尔(英国历史学家)
北大校长蔡元培为了教育学生养成“该忍则忍,保全大局”的习惯,举了《三国演义》中张飞之死的例子。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21年)12月,关羽父子被东吴孙权杀害。为了给关羽父子报仇,刘备命令张飞领兵自阆州(今四川阆中)出征东吴。张飞领命后派帐下两员大将范疆、张达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
第二天,范疆、张达二人报告张飞,三日内办妥白旗白甲有困难,请求宽限日期。张飞听后大怒,将范疆、张达捆在树上,各执五十鞭刑,打得满口出血,并说:
“到时一定要准备齐全!要是超过了期限,杀你二人示众!”
范疆、张达二人受此刑罚,心生仇恨,回营商议,“与其他杀我,不如我杀他。”
当晚,张飞令人上酒,与部将同饮,大醉之后回营帐休息。范疆和张达二人探知消息,等到初更时分,各藏短刀,秘密潜入帐中,说要禀明机密重事,骗过侍从。来到床前,二人见张飞须竖目张,本不敢动手。听到鼻息如雷,才知他已熟睡,来到近前,用短刀刺入张飞腹中。张飞大叫一声之后,惨死刀下,时年55岁。就因为这样一件小事张飞结束了叱咤风云的一生。
历史学家评价,张飞之死,主要原因是对士卒极其严格,甚至粗暴,一意孤行,容不得一点辩解,动辄鞭挞致死,以至于士卒忍无可忍,不得已而采取了鱼死网破的下策。
蔡先生以此教育学生,该忍则忍,以保全大局为重,既然木已成舟,又何必再去做那些图一时痛快而损害长远利益的事?
智慧感言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里这样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俗语这样说。“该忍则忍”难得的是一个“该”字,为了长远利益牺牲个人一时的荣辱。道理虽然浅显,但在关键时刻压住怒火、保持冷静,则需要良好的修养和广博的胸襟。懂得保全大局,实在是一种难得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