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青少年快乐阅读系列:快乐心灵的名家散文
27999000000014

第14章 瘦鹤病梅

◎文/车前子

川端更是一树梅,从他的精神气质上观去,他是一树病梅。

我总觉得川端康成还没有实现他的另一半,另一半是什么呢?我却又迷然。只是脱脱空空的假设,如果川端实现的话,那么,他的人生——艺术形态会更加丰富吧。当然这只是一种愿鲥鱼无刺要海棠有香的奢望。其实想想鲥鱼的多刺,不是更增加了它的鲜美吗?鲜美就在于品味要有耐心呵。而海棠有香,我们就会少了怜惜之情。所以,就让川端永远地没有实现吧,这也是“天作之合”。

与朋友聊到川端康成,就会说到他的自杀。作家的自杀人们总爱当谜来猜。只要想想,这个世界上每天有百千人自杀,我们只要把作家中的自杀者作为他们中的一员,那么,也就可以震惊,而不奇怪了。川端康成是一个做减法的人,随着艺道精深,他把自以为是多余的东西都减掉了。到最后,就只剩下一颗心!——一颗美丽又哀愁的心。这时候的他就无力再把减法做下去了。

川端康成的小说中,我最喜欢的是《雪国》。这是他的中年之作,恰到好处。可以用弘一法师的绝笔“悲欣交集”这四字来注解它的意味。《伊豆的舞女》毕竟不够微妙。而他晚年的作品,总让我觉得有点不太舒服,像在公共浴室洗澡,两只脚踩在了澡堂下面滑溜的水泥底子上面。在《雪国》中,有一个名句:“银河一下流进了她的眼睛。”对这个句子,我有点不大以为然。这种想像力在诗歌作品中比比皆是,还远没有传达出心灵深处掠过的那一丝神秘。倒是另一个句子,让我真真地惊叹。它出现在这样一个场景中,主人公抚摸着一位女性的乳房。我正期待着能读到什么时,川端忽然只简简单单地来了一句:“他的手大了。”

川端小说的上乘就在于这种“遗貌求神”处。意蕴丰富,心理复杂,笔法却省俭得很。这不是凭一点聪明所能达到的。

想把《雪国》重读一遍,从书架上找出打开后,竟发现我在七八年前在其扉页上写的一首俳句。那时候,我痴迷于学习日语,完全是读了川端康成小说的译本。读一位外国作家的作品,竟会使人对他的母语感兴趣,这位作家真是了不起呵。

现在我已对日语生疏了,那一首徘句大概可译为:“明月呀,照着去年的雪,在梅花下。”

日本有位女评论家说川端是一只鹤,从外形上看,是一只瘦鹤。我认为川端更是一树梅,从他的精神气质上观去,他是一树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