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打造人生
27998500000034

第34章 不要净听好话

凡人都长着两个去听人家说话的耳朵,且“阿谀人人喜,直言个个嫌”。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一个人如果一味地净听好话,则是不妥的,甚至是十分有害的。人生在世,如果要去听人家的话,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既要能听顺耳的话,又要能听逆耳的话,要特别注意不要去尽听好话的了。

其实,这个所谓的好话,无非只是让人听了感到舒服或产生兴奋的那种种顺耳的话。但事实上,那些好听的话,所说的内容不一定是真实的。一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什么人去做什么事情一般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或是毫无偏差的,而且世事沧桑,现实社会又是那么的复杂,有时甚至是残酷和恐怖,因而,绝对称心如意的事情通常是没有的。二是那些向你说“好话”的人可能是为了迎合你的心理需要而特意编造出来的,可能根本就是有意歪曲了事实。而这种有意隐瞒了事实真相说话,岂还能算是好话呢?显然是不能算是好话的了,正如俗话所说的:“好话不瞒人,瞒人非好话”了。

而且,净说好话的人,一般都带有不可告人的目的,甚至总是有点居心叵测的。一般可以分为几种情况。一是趋炎附势的人,他们为了巴结权贵,总是要极力去奉承权贵而尽去说好听的话的;二是害怕得罪他人,特别是惧怕得罪有权势的人,他们总是要去研究他人乃至那些有权势的人的心理,而专拣些好听的话去给这些人灌迷汤的;三是一些人本来就是为了达到谋害他人的目的,而利用“阿谀人人喜”的人性特点,而专挑些好话甚至捏造事实,臆造些好话去说的。

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用现在的话去说就是:花言巧语,装模作样,这样的人很少有仁义之心。孔子的话,道出了那所谓的好话,其实是有欠真实性的,甚至说好话的人本来就是心怀叵测的,它告诫人们不要去净听那本来就有欠真实的且常常是心怀叵测的好话,否则是要深受其害的。有一则“国王的故事”也说明了这个论题。

——从前有一个国王,只爱听好话,不爱听坏话,如果谁向他说了坏话或向他报告坏消息,就会被他抓去杀头的。因此,他身边的人都惧怕他并都迎合着他的脾性,每向他说话时都要专挑好话和好消息讲。

有一次,国王身边一个太监说道:“尊贵的国王陛下!您今天的气色真好!”“是吗?”国王很高兴,赏了太监十个金币。

又有一次,宰相谄媚地笑着对国王说:“令人敬仰的陛下!您是天底下最英明的君主!百姓们能遇上您这么英明的国王真是幸运啊!”国王听了心情非常愉快,得意地附和着说:“那是当然的!”又赏了宰相一车绸缎。

还有一次,有一个大将军嬉皮笑脸地对国王说:“威猛无敌的陛下!您的武功天下第一!”这国王听了大将军对他的吹嘘后又显得十分高兴,并自言自语地说:“看来我是文武全才的啊!”接着,国王又很大方地赏了大将军。

可是最后,到了边疆真的吃了败仗,敌人正大举入侵之时,大将军怕国王听了这个坏消息不高兴,迟迟不敢将战败的消息告诉国王。当国王问起边疆的战况时,大将军就说:“有您这么威猛无敌的陛下,哪个国家还敢侵略我国?”国王听了非常高兴。本来,这场战争已经让老百姓苦不堪言,可是宰相怕国王知道了这个消息会把他杀了。每次国王问宰相怎么样时,宰相就回答:“有您这么英明的君主,老百姓们正在安居乐业着呢!”国王听了心里美滋滋的。很快,敌人将战火烧到了国都。一天早上,国王突然听到城外传来炮火声,他问大将军:“我听到外头有炮声,这是怎么一回事!”大将军回答:“那是老百姓放鞭炮祝贺我们打胜仗!”国王很高兴,又重重奖赏了大将军。当天晚上大将军骑着国王赏给他的骏马逃命去了。第二天,敌人很快就包围了王宫。国王醒来听到外头吵吵嚷嚷的,于是问宰相:“外头怎么这么吵!”宰相说:“外国使者到宫里来拜见陛下您啦!”国王高兴地说:“快快请他们进来!”敌人一窝蜂全冲了进来,将国王团团围住。国王高兴地说:“外国使者真是热情啊!”当敌方将领拔出宝剑架在国王脖子上时,国王才发现气氛不对,可是一切都太晚了,他当了敌人的俘虏。

虽然,这“国王的故事”说得有点荒诞无稽,但它也深刻地讽刺了国王净听好话,最后竟当了俘虏的愚蠢之举,也足以说明了凡事是不能光听别人的话的,而要善于自己考察,以去实际验证一下别人所说的话是否真实。如果一味地只听好话,那就容易误事了,至少要让你看不到自己所存在的缺点和问题,最后受其为害的往往是你自己的了。

所以,人生在世,是很有必要去谨防来自方方面面的献媚和讨好所可能造成的迷惑和为害的。我们的前人在这方面也总结了很多富有哲理的话,比如:“人在甜言上易栽跟斗,马在软地上易失前蹄”,“忠实的人,对人处处关心,虚伪的人,对人当面奉承”,“奉承的话比杀人的手还狠”,“捧你的人是害你的人”,“阿谀没有牙齿,能把骨头啃掉。”这些话都在告诫我们,在好话面前,是不能沾沾自喜的,而应该注意保持应有的警惕,要谨防那些居心叵测、口蜜腹剑之徒用好话来迷惑和谋害自己。

总之,正如俗话所说的:“甜言夺志,糖食坏齿。”如果听信了甜言蜜语就容易使人丧失了应有的警惕和意志,并容易为其所害。所以,每一个人,特别是位尊权重的人,都应该谨慎地去面对好话,且不可以去净听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