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轻松面对人生中的138个心理问题
27993800000004

第4章

你也可以采取其他方法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比如睡前看看电视或书,内容应该是自己喜欢的,积极向上的,时间不要太长,之后关灯闭上眼想一想刚才看过的情景。或者在睡前和自己心爱的人或喜欢的好朋友聊聊天。

8.无法摆脱噩梦的纠缠

做梦是人在睡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正常心理现象,其实,每人每天都会做梦,只不过由于大脑皮层的抑制作用或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很多时候感觉不到自己曾做过梦。人的梦境也不可能总是愉快的,有些人就常做噩梦。所谓噩梦,即内容恐怖、使人极度不安或惊恐不已的梦。长期做噩梦会引起以焦虑恐惧为主要表现的睡眠障碍。

小如常常做噩梦,时间长了,她甚至开始害怕睡觉。实在累得不行了才躺下睡觉,但躺下后由于害怕做噩梦精神就会极度紧张,翻来覆去睡不着。迷迷糊糊刚入睡,就开始做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让她疲惫不堪的梦。

有时梦见可怕的敌人出现在面前,而自己却一动也动不了;有时梦见胸口好像压着个重物似的喘不过气来,害怕得要命,想叫喊却又叫不出声来;有时梦见自己喉咙被人卡住,极度惊惧,喊不出,动不得……

噩梦醒来,总感到不是滋味。有时甚至一整天都心情抑郁,疑神疑鬼,胡乱猜想,忧心忡忡,大有惶惶不可终日之势。

偶尔做噩梦,并没有什么,但如果经常做噩梦,尤其是梦到同样一个可怕的场景,就应该引起重视,及时进行自我心理疏导。

很多人常在晚上做梦时梦到不愉快的情境,梦境千奇百怪、荒诞离奇。可怕的梦境使人焦虑紧张、表情惊恐、面色苍白、出汗、心跳加快等。由于睡眠中肌肉松弛,所以常常挣扎不动,似被缠住一般。有些人因常做噩梦而睡眠不足,导致精神衰弱,出现头痛、心悸、烦躁和记忆力减退等现象,并因此而非常苦恼,认为噩梦是不好的征兆,甚至担心做噩梦会导致精神分裂症。

诱发做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心理因素:导致噩梦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内心的积郁、焦虑、苦闷、矛盾冲突或生活规律失调引起大脑皮层活动障碍。过去的精神创伤,睡前精神过度紧张或兴奋(如听讲恐怖故事、看恐怖影视),初次离开亲人在陌生环境中睡眠,各种内心冲突和焦虑情绪,均可诱发噩梦。

生理因素:发热、卧室空气污浊、被褥过厚、睡眠姿势不当、胸前受压等身体不适均可诱发噩梦。如房间过冷时会梦到身冰天雪地中;饥饿时梦到面对美味大吃;憋尿时梦见到处找不到厕所,这是积尿刺激膀胱而诱发的。有时身体发生病变,病灶的刺激也会诱发人做噩梦。

日间活动的残迹:许多研究梦的内容的科学家发现,梦里往往重视白天的经历,即所谓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例如,有的人因为白天给朋友打电话,朋友不在,夜晚就做梦总把电话号码拨错。

要摆脱噩梦的困扰,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打消对噩梦的不必要的顾虑

有些人把噩梦当作是现实的暗示,当人们对梦的现象不能给出一个合理化的解释时,就会造成精神上的压力。这样是不正确的,要科学地认识梦,不要迷信。圆梦,只是碰巧,是敏感、多疑、偏激的人把一些不相干的事情联系起来的结果。做噩梦与精神病无关,与吉凶福祸也没有直接联系,不要为此担忧。

2.减少不良刺激

平时应多看一些有益健康、轻松愉快的影视录像或小说,少看或尽量不看易形成噩梦情景的影片或小说,避免不良的刺激在记忆中储存。睡前不要过分操劳,过度用脑,也不要回忆痛苦的往事。临睡喝一杯牛奶,听听音乐,有助于睡眠质量。

3.注意睡眠的姿势

人的睡觉姿势不好,如趴着睡觉或手放在胸部压迫了心脏,容易做一些恐怖的噩梦。采取右侧卧睡眠较好。仰着睡的时候,双手双脚自然垂直,枕头不要过高。要纠正趴着睡觉的不良习惯。

4.解决困扰自己的心理问题

对于工作、生活、情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应该积极及时地加以解决,因为心理上的不愉快往往是导致噩梦最重要的原因。例如,学会自我暗示,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不要总把生活中的不愉快归因于自己,当你无法改变现实时,就试着去适应生活。把痛苦的经验当作是丰富人生经历;多想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多使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

5.预防生理疾病

有不少实验显示,人体内的生理性与病理性的刺激可能被编入梦境。人体有些轻微的炎症,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往往感受不到,而炎症引起的轻微刺激在睡眠时,就可能导致噩梦产生。如有人在梦境中出现喉咙被人掐着,后来果然发现患有咽炎。只有把病彻底治好了,才能消除噩梦。

9.自我封闭,不愿与人交往

有自我封闭心理的人,不愿与人沟通,很少与人讲话,不是无话可说,而是害怕或讨厌与人交谈。前者属于被动型,后者属于主动型。他们只愿意与自己交谈,如写日记、撰文咏诗,以表志向。

孙悟空在出世之前一直呆在石头里。然而在现实社会中,也有一些人好像整天待在石头里一样,封闭自我,对外面的大千世界不闻不问。这种人很可能是得了自闭症。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它属于普遍性发育障碍,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的反应为特征,自闭症通常在患者3岁以前就会表现出来,从婴儿期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终身。由于健康的成人不会产生继发性的自闭症,几乎所有自闭症成人都是幼年发病的。

同同18岁了,但仍不能与人正常交往。平时他整天待在家里,一和陌生人说话就紧张。他是一个思维敏捷的孩子,对建筑艺术特别盛兴趣,整天画图、摆弄模型。但是所有的活动都是独自完成,从不与人交流。

心理医生试图与他沟通时,他坐在沙发上,翘着两脚,忙着摆弄模型,连头也不抬。过了一会,他又丢下模型,开始画图,还跑到屋子外边用力敲窗户,似乎医生根本不存在。

最后,他终于开口说话了,但是沟通并不顺利。他大声对医生说:“我要把你的衣服扒下来。”他好像并不觉得这样用词有什么不妥。若是别人肯定觉得这孩子没礼貌极了,但幸亏对方是心理医生,医生知道他只是希望自己脱下外套。

心理学研究发现,自闭症的实质是一种认知障碍。自闭者不愿与人分享,当他们面对一种物品时不是与他人分享,而是要得到它,把它据为己有,然后独自享用。这是自闭症的早期症状之一。如果能发现早期症状,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无疑会对预后产生积极而有效的影响。

当然,我们这里所讲的并不是纯粹的自闭症,而是常见的自我封闭心理。自我封闭心理具有普遍性。各个年龄层次都可能产生。儿童有电视幽闭症,青少年有性羞涩引起的恐人症、社交恐惧心理,中年人有社交厌倦心理,老年人有因“空巢”(指子女成有家成外)和配偶去世而引起的自我封闭心态。而且,在不同的历史年代都可能存在这一现象。

有自我封闭心理的人,不愿与人沟通,很少与人讲话,不是无话可说,而是害怕或讨厌与人交谈。前者属于被动型,后者属于主动型。他们只愿意与自己交谈,如写日记、撰文咏诗,以表志向。

自我封闭行为与生活挫折有关,有些人在生活、事业上遭到挫折与打击后,精神上受到压抑,对周围环境逐渐变得敏感,变得不可接受,于是出现回避社交的行为。他们的内心往往很孤独。

人是社会人,需要与人交往和作,自我封闭只会孤立自己,甚至导致自闭症。调适自闭心理,可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乐于接受自己

要学着去满足和放弃。成功了是因为自己努力付出了,失败了很可能是外部因素所致。不在乎别人说三道四,“走自己的路”,要乐于接受自己。

2.把自己“扔出去”与人交往

交往能使人的思维能力和生活机能逐步提高并得到完善;交往能使人的思想观念保持新陈代谢;交往能丰富人的情感,维护人的心理健康。

一个人的发展高度,决定于自我开放、自我表现的程度。克服孤独感,就要把自己向交往对象开放。既要了解他人,又要让他人了解自己,在社会交往中确认自己的价值,实现人生的目标,成为生活的强者。

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主动关心别人是把自己“扔出去”的好办法。

3.精神转移法

将过分关注自我的精力转移到其它事物上去,如练字、作画、唱歌、练琴等,以减轻心理压力。

4.不断充实自己

要正视现实,勇敢地介入社会生活,找机会多接触和了解外人。这样不断摸索经验,可扩大与外界的交往。这可以从最易的做起,逐步完成难度动作。多参加能真正让你得到锻炼的课程或是大型活动,开阔自己的视野,充实的你会在这样的场合找到自信,轻松的感觉的。

5.坚持运动

运动频率要高,一周要四次以上;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跑步是一个好的形式,最好是在室内健身馆内进行,每次跑30-40分钟;运动强度,以运动出汗为好。

同时,可以加入一些俱乐部,比如运动协会、车友会等,并尝试参与一些活动。

10.怎么这么懒

惰性太平凡、太普遍,以至于很多人平时根本不会注意到它。很多时候,只有当我们静下心来,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时,才会蓦然惊醒:原来惰性光顾我们时,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陷进去了。

懒惰是人的一个本性,人的骨子里都有惰性。只是有些人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该怎么做,并且行动了,所以他们相对来说就比较勤快。反之,则会在惰性的作祟和蛊惑下,变得越来越缺乏进取心,在惰性的侵蚀和消磨中,变得习惯于投机取巧和敷衍了事,甚至于麻木。

大力一个在企业做了整整8年的“老牌”大区经理,自恃劳苦功高,目无组织性、纪律性。在外派期间,大力白天在市场上“泡宾馆”,晚上通宵“泡网吧”,无所事事,市场做得一塌糊涂。

后来的一天上午,该企业总经理随机暗访。在市场上没有找到大力,后来却在一家设施不错的宾馆里发现了尚未起床的他。为了“杀鸡儆猴”,维护企业营销制度的严肃性,从而打造一支真正的营销“铁军”,最后,该企业的总经理挥起惩戒的“屠刀”,果断地将大力裁掉了。

在开除大力时,企业里也曾有很多人为他开脱求情,因为大力是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一天天成长和成熟起来的。当年“南征北战”,功绩卓著,曾为企业的快速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可该企业的总经理却说了这么一席话:“在我们这样一个成长型的企业里,需要的是勤奋和敬业。像大力那样有如此惰性,只知道躺在功劳薄上睡大觉的人,无论他的能力有多高,功劳有多大,为了整个团队和企业的希望,我们只能杀,决不能恕!”

惰性是一种病理心理,它往往容易使人产生忧郁、怨恨、烦恼等负面情绪。只不过惰性太平凡、太普遍,以至于很多人平时根本不会注意到它。很多时候,只有当我们静下心来,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时,才会蓦然惊醒:原来惰性光顾我们时,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陷进去了。

惰性分为两种:一种是表面的惰性,如手懒得动,脚懒得抬,嘴懒得开;一种是隐形的惰性,比如一些人表面上忙得不得了,实际上眼睛懒得观察,脑子懒得思考。很多人往往是这两种惰性兼备。

“业精于勤荒于嬉”。产生惰性的首要原因就是试图逃避困难的事,图安逸,怕艰苦,积习成性。其次是对时间的估价有偏差,总以为今天短而明天长,今天事多,明天事少。此外,心里头绪太多,目标不明确,做了许多“无用功”,也会造成心理的疲惫,养成惰性。

富兰克林有句名言:“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惰性是健康的大敌,常常带来严重的后果。那么如何战胜和超越惰性,使自己成为与惰性绝缘的人呢?

1.积极管束自己

克服惰性,就要对自己有所管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指望别人;想睡懒觉时,应想想有人已经闻鸡起舞;在要放纵时,可看看他人正在悬梁刺股。多一点对自己的约束,成功就多一点机会;多一点对自己的管束,明天就多一缕阳光。

2.培养坚毅的品格

找出惰性在自己身上的主要表现和成因,下决心克服安逸享乐的思想,培养坚毅的品格。惰性反映的是一个人脆弱的意志品质和不求进取的精神状态。克服懒惰,就要对自己“负”一点责任,不要指责环境埋怨他人。

3.让目标来推动你

要克服惰性,要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有些人之所以勤奋,往往是因为他们有值得追求的目标。有目标等待我们去实现,我们就会把自己发动起来。有了目标,你就会感到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支撑着自己,让自己不再毫无目的地懒惰下去,也不会只坐着干着急。

4.切实执行计划

要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科学地安排时间,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说干就干,大计划、小安排结合,要求言必行,行必果。在学习工作中要经常以内部言语的刺激提醒自己讲效率、讲速度。

5.今日事,今日毕

有意识地敦促自己立即将拖着、欠着的可立即完成的事干完,这样就会有如释重负的欣喜感和成就感,就会满怀信心地运做下面的事,这样的训练就会逐步动摇惰性存在的基础,最终将惰性的阴影一扫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