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孕妇都害怕生产,她们怕分娩疼痛,怕不能顺产,还怕手术以后会带来痛苦或并发症等。对分娩有一些恐惧可以说是正常的,尤其是怀第一胎的妇女,更可以理解。有人说,人类最大的恐惧是对未知的恐惧,所以,没有经历过分娩的女人,对分娩有恐惧,也是在所难免的。但如果对分娩过于敏感,过于恐惧,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就是病态恐惧了,即分娩恐惧症。
分娩恐惧症是对分娩的极度恐惧,它和正常情况下对分娩的恐惧不同。患有分娩恐惧症的妇女通常会为了避免达到分娩阶段而流产,甚至完全躲避怀孕,造成不育。
阿云怀孕了,因此她近来特别注意有关孕产妇的东西。然而,影视剧上关于生产的镜头不外乎这样:满脸都是汗水,头发凌乱的产妇被推进了产房,因为疼痛,她大声叫喊着,挣扎着……又问周围生过孩子的女人,她们大都皱着眉头说:“生孩子哪有不痛的?撕心裂肺呀,你没听人说过‘生个孩子掉层皮呀!’”这些更加重了阿云对生产的恐惧感。
随着产程的迫近,阿云越来越焦虑,越来越恐惧,她的头脑中经常会浮现出产妇无助的目光和撕心裂肺的叫喊,这使她夜里经常噩梦连连,严重影响睡眠。现在她毫不掩饰自己的选择:“我要剖腹产。尽管我对剖腹产的利弊有着清醒认识,但我怕痛,而且产房给我的感觉不太好。我怕孩子还没生出来我已经死掉了……”
在很多女性印象里,分娩是一个很恐怖的问题。虽然距分娩还有一段时间,但有的孕妇已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由于心理负担越来越重,在兴奋与紧张的矛盾心理下,有的孕妇甚至对即将出生的宝宝产生了各种担忧,从而引发情绪不稳定、心理恐惧、精神压抑等心理问题,她们常感到全身无力而不愿活动。特别是临近预产期,对分娩的恐惧、焦虑和不安就更为严重。
之所以会产生分娩恐惧症,大多是因为产妇的对分娩过程缺乏了解。有人说分娩是个很痛苦的过程,很多孕妇只是道听途说,就想当然地认为分娩非常疼痛,甚至在无形中觉得痛苦不堪,因而对分娩异常恐惧。有的孕妇还没分娩就已经感觉到分娩时的疼痛了,她们常常害怕分娩那一刻的到来。等那一刻真的到了,她们就会在“疼痛”中大喊大叫,将心中的“恐惧”统统发泄出来。
孕妇对分娩的恐惧会贯穿整个孕期,因此孕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十分重要,它关系到母子的健康和分娩时能否顺利生产。如果你有分娩恐惧症,就要对自己进行心理调试;如果你的周围有孕妇患有分娩恐惧症,一定要想办法排除孕妇的焦虑和恐惧情绪。
1.掌握与分娩有关的知识
人的恐惧大多是由于缺乏科学知识胡思乱想而造成的。有的学者指出:“知识完全的时候,所有恐惧,将统统消失。”所以,在怀孕期间,孕妇最好看一些关于分娩的书,了解整个分娩过程后。有条件的话可以参加产前课程,了解分娩各个阶段是怎样的,有什么减痛方法。同时去产房走一趟,熟悉一下环境,以减低对分娩的恐惧。这种方法不但效果好,而且还可增长知识。
2.做好分娩前的物质准备
与家人商量有关分娩的事宜,将各种可能遇到的问题事先想清楚,同时找出每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做好分娩前的物质准备,这样就不会临时手忙脚乱,也会帮助稳定情绪。
3.转移对分娩的恐惧
“船到桥头自然直”。不要把分娩当作一件恐怖的事情来考虑,生活中和家人谈论分娩这个话题时,应避免提到疼痛之类的令孕妇担心的话题,尽量多说生产可能给女人带来的幸福。比如,孩子有多可爱,多好玩等。这样做可以使孕妇沉浸在做母亲的幸福之中,从而转移其对恐惧的注意。
126.打完孩子心痛和内疚
很多孩子都挨过父母的巴掌。贪玩了,打架了,撒谎了,放学不回家了,功课下降了……或多或少都受到过父母的严厉指责和“教训”。然而,父母打骂孩子的背后却是心痛和内疚……
很多父母把“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成材”、“棍棒之下出孝子”作为教育孩子的方式。因此,很多孩子都挨过父母的巴掌。贪玩了,打架了,撒谎了,放学不回家了,功课下降了……或多或少都受到过父母的严厉指责和“教训”。然而,父母打骂孩子的背后却是心痛和内疚,因为他们苦于找不到更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冬冬妈妈说:“谁的孩子谁心疼,不是没办法,谁愿意动手打自己的孩子呀!”
冬冬现在正被关在屋里反省,妈妈打完他屁股的手也还隐隐作痛。刚才真是气得妈妈血压升高……这三次挨打冬冬都不是初犯,而且远远不止是事不过三的限制。可是妈妈也知道打孩子没有用。刚打完,孩子哭得痛心扯肺,孩子在外面哭,妈妈在房间里哭。但不一会儿,妈妈的怒气仍未消,体罚孩子的心仍隐隐作痛,孩子却又玩得热火朝天了。
每次严格管教冬冬之后,妈妈心里都很不舒服,不知道管得是不是地方?有时动手打他,心疼得不得了,但不打又怕管得太松了,以后会管不住他。
冬冬妈真希望自己能够在纠正孩子问题的时候,有一种比较自信的心态,而不是老是内疚……
或大或小,孩子难免会闯祸,这时父母一定得耐心开导教育,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说着容易,孩子却不一定肯认错,有时还显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甚至还恶意顶撞,这种情况下父母很容易冲动打孩子。
其实,打孩子并不能让孩子清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管教孩子应该让孩子从内心里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不是“如果我怎么怎么了,妈妈就会打屁屁……”否则,一旦家长不在身边,不存在打屁股的威胁了,孩子们就不会有分辨是非的主动性了。
管教孩子的目的在于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适时改正。打孩子这种方法有时对年幼的孩子颇为奏效,这是因为这时的孩子没有太多的独立意识,但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打就渐渐失去效用,弄不好还会对亲子关系带来不良的影响。
经常体罚孩子,体罚就会丧失惩戒的效果。体罚作为一种最严厉的惩罚手段,如果滥用,父母动辄就给孩子几板子或几巴掌。孩子就会对打习以为常,没有什么惧怕了。孩子一旦对打失去了惧怕,“打”作为一种最严厉的惩罚手段也就丧失了它的威慑力。
经常打孩子还会使孩子学习错误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打孩子绝对不是什么好的教育方法,只会对孩子产生一种个性的压抑,尤其是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比自己高大的人无论对错都有权利管教他。因此,那些挨过打的孩子打那些比自己小的孩子,往往觉得理直气壮。这很容易使孩子学会“以暴制暴”,学会“打人”,染上暴力行为。这是做父母的最不愿看到的结果。
有些父母总是说孩子“不听话”或者“孩子天生就很坏”。尽管他们想尽力把孩子教育好或者认为自己已经尽力,而实际上他们根本就没有真正地尽力。有的父母甚至在斥责或者惩罚孩子的时候自己止不住笑了起来。这样的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改掉恶习,走上正路,但是就是不能有效地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他们无意当中反而导致了孩子的不规矩行为。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斥责或者惩罚只是一种自己受挫的表现和宣泄。这类父母往往没有幸福愉快的童年,当时从来没有人充分肯定过他们的良好本质和表现。因此,他们对自己和孩子就没有足够的信心。这样的家长一定要及时向专业人员寻求帮助。
作为家长,要宽容,因为孩子总是会犯错的。可以说犯错误是孩子成长付出的代价。不犯错误的孩子往往没有勇气,中规中矩,缺乏创造性。所以,家长没必要对孩子大发雷霆,施以暴力。
127.夹在老婆和老妈之间受“夹板气”
在婆媳关系问题上,男人扮演着“夹心饼”的角色,“夹心饼”作用如果发挥得好,可以加强婆媳之间的情感关系;反之,则会激化矛盾,使自己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
婆媳不和,其中最尴尬的就是那个夹在母亲和老婆中间,一边要孝顺母亲,一边还要照顾老婆的男人。幸运的话,他两头忙乎完了,最后既做成了“孝子”“贤夫”,又保全了幸福家庭。然而,“鱼和熊掌兼得”的好事总是很难发生,稍不留意,可怜的男人就成了出气筒,要饱受“夹板气”。
昆是独生子,刚结婚时,爸爸妈妈就跟他们一起住在一套新买的房子里。但才同住几个月矛盾就出来了,老婆和老妈合不来。
昆妈买了几个质量不是很好的梨,自己削了一个大一点的吃,怕吃不完,她就切一半放在厨柜里。昆的老婆看到了,就说昆妈有东西一个人偷偷吃。昆妈说梨有些坏,她又怀着小孩,怕她吃了影响肚子。如果她想吃可以削给她吃呀,也没必要说得那么难听,说什么“愉吃”吧!昆在中间不知如何是好,后来她们越来越多的矛盾使得昆有家不想回。
其实渐渐地,昆也觉得老婆确实有点过分,但她怀着孩子昆也没办法。后来小孩生下来了,老婆和老妈闹得更僵。昆的老婆不想和公婆住一起。一天,昆正在玩计算机,老婆一捶打在他肩上。大声道:“今天是多少号了!?”昆知道老婆又想叫他父母离开了。
老妈辛辛苦苦把自己养大成人,培养自己读书,现在她老了自己怎么可以赶她走?结婚之前昆还向父母承诺将来一定娶个好媳妇来孝顺他们,可是现在竟然搞成这样。
昆没办法,很想离了算了。但他舍不得儿子,又怕离婚会影响小孩的未来。他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多年的媳妇熬成婆”,是说媳妇必须俯首听命于婆母。如今,新一代女性基本上摈弃了这种妇女压迫妇女的不良传统,婆媳关系基本成了一种平等的人际关系。但是,人们却发觉婆媳关系更加难处了,甚至出现了“针尖对麦芒”谁也不服谁的窘境。
专家分析,婆媳关系之所以难处,不外乎以下两个原因。首先,在潜意识上,婆婆和媳妇不愿与对方分享同一个男人的爱。另外,时代的进步和婆媳角色的转换并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传统媳妇的角色已经被颠覆,现代的年轻女性新潮,个性强烈,传统的婆婆根本看不顺眼。与此同时,很多媳妇也常自以为是,根本不吃“逆来顺受”那一套,于是便产生了激烈对抗。
婆媳关系直接影响到夫妻感情。所以一定要处理好老妈和老婆之间的关系,稍微有些偏颇,老妈就会认为,儿子大了,娶了媳妇忘了娘,而妻子则认为,还是娘亲,自己毕竟是外来人。
在婆媳关系问题上,男人扮演着“夹心饼”的角色,“夹心饼”作用如果发挥得好,可以加强婆媳之间的情感关系;反之,则会激化矛盾,使自己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
家庭不是讲理的地方,而是讲情的地方。中国传统的主体家庭与过去有着很大的区别,要想维持新的家庭体系稳定,沟通和聆听是最好的方式。那么,具体来说,夹在中间的男人如何发挥桥梁作用呢?
首先,劝老婆多让步,劝老妈多理解。老年人上了年纪,容易产生孤独心理,渴望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即使老妈“不讲理”,也要劝老婆主动伸出交流之手,多与老人分享快乐,适当地用智慧征服固执的老人。当然,也要劝老妈多一点理解。
其次,不要听了老婆的话,不明原因就责备老妈;听了老妈的话,又责怪老婆。成了她们之间的传声筒,只会弄得大家都不高兴。其实,聪明的男人,知道老婆受了委屈,甜言蜜语安慰一番,事情也许就过去了,只要不是什么原则性的大事,老妈这一边就不必惊动了。老妈受了委屈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