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轻松面对人生中的138个心理问题
27993800000019

第19章

性格不开朗、心胸狭窄、敏感多疑、主观急躁、自制力差、情绪易波动、易受外界刺激、思虑过多等容易导致神经衰弱。能引起神经活动过度紧张,并伴有不良情绪的情形均是神经衰弱的致病因素,常见的有长期紧张、繁忙地工作、学习而得不到放松,亲人死亡,夫妻不和,事业挫折,人际关系冲突及生活中各种紧张刺激等。

2.调节情绪

要培养乐观情绪,树立自信心,学会合理用脑,适当调整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节奏和人际关系,要用愉快的心情来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不自寻烦恼,要胸襟开阔,以微笑的方式迎接生活。

3.制订合理的目标

要根据实际情况学习、工作,给自己定出切合实际的目标。尽量避免目标太高给自身带来压力。

此外,还应积极参加有益身心的活动,学习并坚持一些身心保健的方法。

58.常受从众心理的影响

日常生活中,我们谁都免不了有些从众心理,而少数的几件事表现出从众不算什么,如果多数情况下都表现出随大流,就是个性上的一种缺陷了。

所谓从众心理,简单地说就是做事之前先想到别人会如何想、如何做,然后再按照大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去做。从众心理过强的人往往会失去自我。

张旺是一个来自穷乡僻壤的青年。刚来到这所全国有名的大学读书时,全班同学都因听不懂他的方言而头痛,有的甚至瞧不起他。但是,张旺在上大学后不久就引起了他人的议论,因为他对外语着了迷,并且每晚必到口语角去亮相,说上那么几句谁也听不懂的英语。

口语角聚集的都是口语特别好的精英,因而他们班还没一个人有勇气跑去亮嗓子呢。同学之间便流传起对张旺的评价“他那纯粹是癞蛤蟆上公路--硬装小吉普”,“他学外语,唉,难呐”,还有的说什么“土鳖充洋”,总之,说什么的都有,持肯定态度的寥寥无几。在这种情况下,张旺也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难道自己真的学不好英语吗?面对众人的否定,他不知道何去何从。

张旺之所以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是因为从众心理影响了他。他被大家的否定态度左右了。

导致从众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己缺乏主见,遇事慌乱,不知该如何做,只好随大流,别人如何我如何;另一种是虽然自己有主见,知道自己要选用的方法很正确,但怕别人说三道四而不敢采取行动,也只好随大流。

日常生活中,我们谁都免不了从众,而少数的几件事表现出从众不算什么,如果多数情况下都表现出随大流,尤其是基于以上两种原因而出现的从众,就是个性上的一种缺陷了。

节假日来到了,很多人都准备借此机会放松一下,而你很想利用此机会给自己充电,但又担心同事看到,说自己假积极,不会生活,只好放弃了学习,和大家一起打打闹闹。这便是从众心理在作怪。从中可以看到如果你屈从于从众心理,那么你的潜能都会被破坏殆尽。

从众心理还会使人成为一个应声虫,成为一个人云亦云的追随者,在某种程度上讲,从众心理是阻止人成功的最大障碍,它压抑了真知灼见的发表,扼杀了不同意见的产生。最终结果是大家只用一个声音讲一种公认的但可能是错误的真理。不这样的话,就有可能受到大多数人对你的指责。

年轻人缺乏识别能力,很容易产生盲目的从众心理。长期发展下去,从众就会成为个性的一部分,阻碍自己的发展。因而努力克服从众心理很有必要。克服从众心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要敢于张扬个性

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自己,认识到自己是自我的源泉,自己是自身利益的获得者,自己的行动由自己的意愿、意志来支配,一定要自己指挥自己。要做到这些,就应该有足够的勇气来张扬自身的个性,来面对自己面临的事。处理事情时,自己做出决定,不要被别人的意见左右,因为别人的想法往往含有主观感情色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优点,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争取改掉自己已有的缺点,以崭新的形象出现在别人面前。

2.鼓足勇气摆脱依赖

依赖,是一个人缺乏主见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有些人依赖父母,有些人依赖朋友,有些人依赖权威,这些都不利于个人独立性的培养。因而,为了培养自己的自主性,你必须从对别人的依赖中挣脱出来,学会独立生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真正的幸福绝对不是别人给的,一个人只有自信、完整、现实和依靠自己,其人格才会充满魅力。

3.相信自己

你不妨在头脑中设想自己应付各种难题的情景,想象自己不受别人意见的左右而自做决定的独立生活画面。也可以设想在别人失败、痛苦、贫穷之时,做出帮助解决、安慰别人的正确决定,并对此负责。要充分地相信自己,坚定自己的信心,不管什么时候自己想做什么,都积极去做。不要不屑于做小事,做那些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事,往往更容易使你迈出狭隘的空间,做自己能量的指挥者。

人人都有足够的天赋去独立生活。所以在实际生活中,你不要说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否则,时间长了你真的会变得什么都不能自主。从众的心理会把你前进的愿望打破,拽住你独具个性、锐意创新的脚步,使你变成芸芸众生中无为和消沉的一员。

59.世上没有后悔药

一个人在后悔某事时,情绪高度紧张,焦虑不安,不仅会认为自己当时的决定或做法很愚蠢,而且会质疑自己的能力。这种高度紧张的状态还会使人极度敏感,产生防御性的逃避。

只要有选择、决定和承诺,就有后悔。人总是在做了傻事,得知情况很糟之后,才会产生后悔心理。然而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再后悔也于事无补。早知会这么后悔,何必当初呢?

27岁的男青年小A在酒后强行与女朋友发生关系,当时没有采取任何避孕措施,没想到女友竟然怀孕了。由于害怕被家人知道,小A的女友自己买了堕胎药。由于堕胎方法不科学,竟造成习惯性流产,导致不能生育。

对此,小A非常自责和后悔,因为他原本已经与女友商量好,明年春节就要结婚了,没想到自己竟做出这样的事情。后悔感一直痛苦地折磨着他。

产生了后悔心理之后,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摆脱困境。他们会观察一下损失有多严重,造成的影响有多大。这种估价往往是不冷静,也不客观的。因为当事人此时此刻情绪高度紧张,焦虑不安,不仅会认为自己的决定很愚蠢,而且会质疑自己的能力。这种高度紧张的状态还会使人极度敏感,产生防御性的逃避。

防御性的逃避会导致当事人不敢面对消极后果,推迟执行新的行动方案,直至后悔沮丧的情绪得以消除。有的逃避者表面上很平静,对失误似乎毫不在乎,其实,他会努力在心中排除危机感,以保持内心的宁静。他有意令自己麻木,投身于某种爱好中,以摆脱心理紧张;他不愿听坏消息,对于决定的信息反馈仅仅是有选择地听取,并有意遗忘那些不利消息。

具体来说,摆脱后悔通常有以下三条途径。

1.推翻原有的决定

面临严峻的挑战,一些人一旦认为继续履行原有决定不如改变决定划算,就会很快选择新的行动方案。生活中,一些夫妻关系便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婚后,发现配偶向自己隐瞒了许多情况。这时,当事人就会冷静、客观地考察自己的配偶。通常,这是一个极端痛苦的过程,也是一个由爱转变成恨的过程。在得知了配偶隐瞒的真相之后,当事人往往会决定离婚。

清醒之后,当事人往往陷入一种极度敏感的状态,一般对当初的草率决定十分后悔,开始不顾一切地反悔并取消原有的决定。他们对那些有利于原有决定及能使人联想到当初承诺的事物,都十分厌恶。如后悔草率结婚,离婚后打碎结婚照,讨厌结婚纪念物等。

2.修补原有的决定

有时候,不改变原决定的后果会很严重,但完全改变原有决定的后果可能更严重,当事人往往就会保留原有承诺的基本内涵,弥补其不周全的和不能适应环境的漏洞。这样即可消除决定后的冲突,又可保全面子。比如,-些对工作不满的人并不想立即辞去手头的工作,他们在职时就去寻找其他的机会,一遇到好的工作就“跳槽”。这是因为他们对新的决定尚无把握,他们不想失去已经有的东西,想在已有的基础上求发展。

3.固守原有的决定

如果改变决定的损失远远大于维持原决定后的损失,那么,当事人则倾向于固守原有决定,而不去迎接新挑战。当事人会认为,原先的决定虽然造成了严重后果,但它是可以忍受的。

一些结婚多年的夫妻突然发现一方有外遇,起初是大闹一场,认为对方欺骗了自己,之后觉得离婚的危害更大,离婚将使孩子失去父母之爱,而且自己在自尊心和面子上都将蒙受严重损失。冷静下来之后,受伤害一方开始原谅有外遇的一方,而有外遇者也主动检讨自己,并保证不再与第三者来往。他们共同认识到,尽管原来的承诺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但改变原有的决定将带来更大的损害,在所有的可行性方案中,维持婚姻与家庭是最佳选择。

当然,上述三种方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当事人往往也会不断改变自己的决定。

60.做事总是拖拖拉拉

做事拖拉这种习惯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质量差,甚至因无法在最后期限完成指定的任务。美国德宝大学的心理学家发现,做事拖拖拉拉也是一种心理疾病。

做事喜欢拖拖拉拉的人全世界都有,远比人们想象的复杂和普遍。很多人会找出各种原因,为自己的拖拉辩护,但可以肯定的是,拖拉不能使事情自动解决,反而会因此产生压抑、自责、后悔、自尊心下降等负面的感受。

中午12点大明要去见一个难缠客户,30分钟的路程,他会拖到11点30才出门。路上塞车,他在心里安慰自己说:“是塞车,可不是我不愿意去。”塞车耗掉10分钟,他还挺开心。谁知司机很快很猛,还是准时到了大门……于是他磨磨蹭蹭,又耗了5分钟。然后问服务人员:“你好,我找××。”“他出去吃饭了。”于是他心里又开心起来,总算不用见这个难缠的主,于是发个短信给他,告诉对方自己已经到了,但是他不在,责任就推托干净了。客户没回短信,事情就这样结束了。

所谓做事拖拉通常是指,不喜欢把难事、繁事、正事放在前面完成,非到最后一刻才拼命抱佛脚,希望在最后有限的时间内把原来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做好的事情神奇完成。

拖拉有时是一种逃避。要做一件自己不太愿意面对的事情,很多人都会慢慢等,不到迫不得已不会去做。约瑟夫·R·法拉利是美国德宝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专门研究人做事拖拉的倾向。他认为那些喜欢把该做的事情尽量往后拖的人患有“慢性拖拉症”。

一些人做事拖拉,是因为他们相当有自信,认为自己能在压力下工作,而且能在短时间内把事情完成。另一种做事拖拉的人通常是对自己缺乏信心,因害怕做不好事情而迟迟不肯动手,或害怕成功后得到别人的关注。

美国有项心理研究表明,90%的美国大学生有做事拖拉的倾向。做事拖拉往往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质量差,甚至因无法在最后期限完成指定的任务,而屡屡错失良机。这很容易导致“低效--自责--低效”的恶性循环。

那么,怎么克服做事拖拉的毛病呢?

1.认识到拖拉的危害

一些人因为害怕困难而拖延,他们想象中的困难远比实际的困难大得多。而事实上,拖延除了让自己越来越焦虑,让结果更糟糕之外,对于解决事情是毫无帮助的。

2.搞清自己拖拉的原因

看看自己拖拉的原因是想逃避,还是和环境的影响,及其他因素有关。找出了做事拖拉的原因,消除了心理根源,问题就好解决了,即便你做事拖拉的习惯并不会马上消失。

3.设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你必须设定切实可行的计划,逐步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你可以把自己生活中常拖拉的事列一个表格,按照它们对你生活的重要性进行排列。然后,从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做起。第一件事按时完成了,你就会看到自我的价值,找到自己的真正能力所在。然后逐步改进其他的方面,直到最后完全改掉做事拖拉的习惯。

4.请求别人的监督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自制力不够强,你可以把自己的计划告诉家人和朋友,让他们监督你。别人的监督能使自己产生压力,自尊心也会起到一定的敦促作用。这一步最重要的是坚持。过一段时间,克服了惰性,勤勉的好习惯自会形成。

5.给自己奖赏

按时完成一件事之后,给自己奖赏也是很有必要的。你不妨让自己听一曲优美的音乐,品尝自己喜欢的食物,或者看一场自己喜欢的电影。这些奖赏可以强化你克服拖拉的行为。

克服拖拉的方法很多,但说到底,还得靠自己努力。开始的时候,一般都很难,很辛苦,但你一定要坚持,形成习惯就好了。

克服拖拉的习惯一定要尽早,尽量从今天从现在开始。改掉了拖拉的毛病,有了充裕的时间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你可能就能体会到从未有过的轻松和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