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手腕:进退自如的领导兵法
27987800000012

第12章 巧妙驾驭不听话的下属(1)

请将不如激将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荣誉心。但有时由于某种原因。这种自尊心,荣誉心受到了自我压抑。此时开导说服往往不能使之振奋。如果有意识地运用刺激性语言“激”他一下。往往能在短时间内使他产生新的兴奋。俗话说“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就是这个道理。

例如,唐天佑年间,叛臣朱全忠用计诱骗五路兵马反对驻守太原的唐晋王李克用。叛军中有一猛将高思继异常勇猛,善用飞刀,百步杀人。后来被晋王李克用的十三太保李存孝生擒。本意留他在帐前听用,可高思继却执意要回山东老家过“苦身三顷地,付手一张犁”的田园生活以为改恶从善。后来李存孝被奸臣康立君、李存信听害。朱全忠闻李存孝已死,又发兵来犯,帐前王彦章不仅勇猛盖世,且智谋过人,晋王将士闻风丧胆,畏敌如虎。晋王问何人愿意出战,众多王子、许多壮士皆哑然相对,无人请战。晋王见状,痛哭一场。还是长子李嗣源说道:“昔日降将高思继闲居山东,何不请他迎敌。”晋王闻言大喜,遂命李嗣源前往山东求将。

李嗣源来到山东农村,直奔高家庄寻高思继。提起前事,高思继说道:“自勇南公存孝擒我,饶我性命,回到老家,‘苦身三顷地’与世无争,今已数年,早把兵家争战之事置之身外,今日相见,别谈这些”。

高思继就是一个典型的“犟眼子”,这时李嗣源如果运用一般的吹捧方法,说他如何武功盖世云云都不会管用。李嗣源见高思继已无出山之意,心想,自古道,“文官言之,武将激之”。对高将军好言相求,难以收效,必须巧用激将之法,激其就范。于是,编出一通谎言,说道:“天下王侯,各镇诸侯,皆闻将军之名,如雷贯耳,称羡不已。我与王彦章交兵被他赶下阵来,我对王彦章说:今来赶我,不足为奇。你如是好汉,且暂时停战,我知道山东浑铁枪白马高思继,盖世英杰,有万夫不当之勇,待我请来,与你对敌。王彦章见我阵前夸耀将军,愤然大叫:‘就此停战,待你去请他来,不来便罢,若到我这宝鸡山来,看我不把他剁成肉酱!……’”高思继经此一说,不禁激得心头起火,口中生烟,大叫家丁:“快备白龙马来,待我去生擒此贼!”遂披挂上马,辞家出山,望宝鸡山飞驰而去。

高思继和李嗣源快马加鞭,日夜兼程,赶到唐营,不但晋王喜出望外,三军将士亦是异常振奋。第二天,王彦章又来挑战。晋王引高思继出马迎战,高思继与王彦章厮杀起来,连斗三百回合,难分胜负,直战到天黑,双方见天色已晚,才鸣金收兵。这次战个平手,但却是唐营军七出师以来的第一次,军威大振,信心大增,个个摩拳擦掌,准备来日再战。

高思继就很“不听话”,对付如高思继这种“不听话”的下属,就必须先摸住他的脾气,然后对症下药,不怕他不就范。

学会中庸处世之道

作为上司,如何调解下属之间发生的纠纷。实在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一旦因公事变成私人恩怨。

恐怕日后在工作上就会成为难解开的结。

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如果有人向你发一矢明箭,也足以叫你头痛的了。如果对下属间的矛盾处理不当的话,极有可能埋下一颗定时炸弹。比如,某个下属,平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你对他印象平平。可就是他,在某一天竟向你的顶头上司提出对你的不满,尤其是指你工作分配不均。

发生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由于你不时对下属间纠纷处置不当造成的。身为上司,经常都会遇到一些十分棘手的问题,除了公事还包括一些私事,比如下属闹情绪、不和……都需要你去调解。记住,在调解这些问题时一定要公正,不偏不倚,一碗水要端平。有些事情很可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所要做的只是将事情冻结,告诉双方“一切到此为止”。同时你还必须指出问题所在,例如某人的态度要改善,某人应该事事以公事为重。

在召见闹过纷争的双方之后,请不要在任何人面前再提此事,只须留意下属的表现是否有改进。要是两人都很强硬,那么你再考虑将两人分开吧。

中国历代官场都流行窝里斗的恶习,同事之间为了争权夺利明争暗斗。如果掌权者能够巧妙地加以利用和操纵,以“和事佬”的身份出现,便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个能够控制住局势的掌权者,总是善于在派系林立、派系纷争的局面中寻求平衡,他往往以和事佬的姿态出现来调节矛盾,使对立的双方都对自己感恩戴德,从而毫不费力地控制住下属,将下属玩弄于股掌之中。

山西军阀阎锡山就是一个精于此道的高手。阎锡山的统治之道,就像他的处世之道一样,以“中”为准则,人们称之为中庸统御术。

辛亥革命成功后,阎锡山当上了山西都督。当时山西军政府内的人员构成相当复杂,存下新旧两派,两派相互倾轧,相互排斥。

新派思想进步,多数人留过学,多是同盟会的成员,这人为起义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革命成功,有一人骄傲起来,甚至有人认为,革命成功了,就应该当官享乐。由于他们居功自傲,常使旁人侧目。

旧派中老年人居多,多为科举出身或前清官吏,思想落后、保守,但这些人在山西的势力很大,其中有些人也同意革命。旧派认为山西不可缺少他们,他们在稳定人心,发展经济,维持社会秩序方面也有相当大的作用。

阎锡山本人属于新派,但他在两派斗争中,左右逢源,以公正的面目出现,经常充当和事佬,在两派之间调解矛盾,息事宁人。阎锡山在处理两派纠纷时,从“中”的立场出发,既照顾到新派的利益,又利用旧派。在旧派人物受到新派嘲弄时,总是阎锡山出面打圆场,作思想丁作,化解矛盾。

作为新派成员,阎锡山对旧派人物十分谦恭,一些重大问题都要先向他们请教。为拉拢旧派,他支持一部分旧派人物出任政府官员。这样一来,两派虽然矛盾很大,但对阎锡山这位“好好先生”均无怨言,心甘情愿地供其驱使。阎锡山的统御术的确团结了一大批人,这对山西政局的相对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阎锡山之所以能统治山西几十年,让部下死心踏地地为他卖命,同他这一套统御部下的方法有很大关系。

老实说,你一万个不想过问下属的纷争,却怕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或者有后遗症,所以常常有进退两难之感,却苦于无法摆脱对方。

遇上这种“烦人”,既妨碍工作,又没有好处。所以,你必须想办法杜绝之。

第一,你可以借口较忙,遇上对方单独邀约午膳、下午茶等,一概以“忙得不能抽身”为理由推却。凡想诉苦之人,情绪冲动,你一拖再拖,他肯定没有耐性再等下去,这样,体不是可以溜之大吉了吗?

第二,是“装傻”。一个善解人意的人,永远会是一个好听众。但是如果你凡事听不明白,频频反问对方,又没有好主意,对方等于对牛弹琴,你以为他有什么感受呢?

又或者作显得心不在焉,漠不关心,牛头不对马嘴,对方也一定会无趣而退,另寻可分担苦恼的人,于是,你无疑就是脱离苦海了。

对待有后台的刺头要讲求方法

也许在为数众多的下属中间有一两名特殊人物。他们与一般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的身后有“背景”。换句话说。

他们与一些可能支配到你的权力的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虽是下属却有着压过人的派头。

如果你遇上这位特殊人物,老是和你作对,而且他的背景又足以影响到你的前途,对这样的人适当施威是必要的,因为如果你一味姑息纵容,就难以维护在众人面前的领导形象了;但是一定要讲究方法和分寸。盲目玩横,可能倒楣的不是他而是你。

公元764年,唐朝刚刚平定安史之乱,仆固怀恩却在北方纠众反叛,屡屡攻城夺野。唐代宗只得令声望卓着的郭子仪为副元帅,率军平叛。郭子仪令其儿子郭希以检校尚书的身份兼行营节度使,屯兵在分州。分州地方的一些不法青年,纷纷在郭希的名下挂名,然后以军人的名义大白天就在集市上横行不法,要是有人不满足其要求,即遭毒打,甚至致死孕妇老小。分宁节度使白孝备困惧怕郭子仪的威名,对此提都不敢提一下。向孝备的下属径州刺史段秀实则感到事关唐朝安危和郭子仪的名节,毛遂自荐请求处理此事。白孝德立即下文,令他代理军队中的执示官都虞侯。

段秀实到任不久,郭希军队中有17名士兵到集市上抢酒,刺杀了酿酒的工人,打坏了酒场许多酿酒器皿。段秀实布置上卒把他们统统抓来,砍下他们的脑袋挂在长矛上,立于集市示众。

郭希军营所有军人为这骚动,全部披上了盔甲。段秀实却解卜了身上的佩刀,选了一个年老且行动不便的人给他牵着马,径直来到郭希军营门口。披甲带盔的人都出来。段秀实笑着一边走一边说:“杀一个老兵,何必还要披甲带盔,如临大敌?我顶着头颅前来,要亲自由郭尚书来取!”披甲士兵见一老一文一匹瘦马,惊愕不已。本以为要进行一场硬拼,眼见得如此文弱的对手,反而纷纷让路了。

段秀实见到了郭希,对他说:“郭子仪副元帅的功劳充盈于天地之间,您作为他的儿子却放纵士兵大肆暴逆。如果因此而使唐朝边境发生动乱,这要归罪于谁呢?动乱的罪过无疑要牵连到郭副无帅。而今分州的不法青年纷纷在你的军队中挂了名,借机胡作非为,残杀无辜。别人都说您郭尚书凭着副元帅的势力不管束自己的士兵,长此以往,那么郭家的功名还能保存多久呢?”郭希本来对段秀实自作主张捕杀他的士兵心存不快,对于士兵的激愤情绪听之任之。倒要看看段秀实有多大能耐。现在见段秀实完全不作防备地闯进军营,听段秀实一说,觉得段秀实完全是为保护郭家功名才这样做的,一改原来的强硬态度,反而觉得对弱小的段秀实必须加以保护,以免被手下人因愤而杀。赶紧对段秀实拜了又拜,说:“多亏您的教导。”喝令手下人解除武装,不许伤害段秀实。

段秀实为让郭希下决心管束军队。干脆一“软”到底,说:“我还没有吃晚饭,肚子饿了,请为我备饭吧。”吃完饭后又说;“我的旧病发作了,需要在您这里住一宿。”这样,段秀实竟在只有一老头守护的情况下,睡在充满敌意的军营之中。

郭希表面应了段秀实的要求,但又怕愤怒的军人杀了这个不作抵抗且又有恩于已的朝廷命官,心里十分紧张。于是一面申明严格军纪,一面告诉巡逻值夜的士卒严加防范,借打更之便切实保卫段秀实的安全。

第二天,郭希还同段秀实一起到白孝德处谢罪,大军由此整治一新。

善变脸谱追求恩威兼施的巧妙效果

要在权力场中做到见机行事,逢凶化吉,转难成易,需要随时变换脸谱,去担当差距很大的角色,作为领导者,一味地“软”。扮红脸。无异于纵人欺侮,总是黑着脸强硬。又会激化矛盾,处处受攻而落得敌人满天下。高明的操纵者。追求恩威兼施的巧妙效果,既可杀灭对手威风,又可以给人台阶,圆满收场。

东魏政权仅存在了十多年,一直由高欢、高澄父子控制朝政。高欢依靠鲜卑军人起家,又得到了汉族豪强的支持而夺得政权,上台后,他吸取了尔朱氏失败的教训,留心接纳汉族士大夫,注意笼络鲜卑贵族。但是,他对官员的贪污聚敛、为非作歹不闻不问,东魏吏治日趋腐败。

行台郎中杜弼要求高欢整肃吏治,高欢说:“天下贪污,习俗已久。今带兵的鲜卑将帅的家属部将都在关两,宇文泰经常对他们笼络招降,他们也在犹豫观望;江东又有南梁萧衍汉族士大夫都认为他是汉室正统。我如果急于整肃,恐怕鲜卑将帅将投奔宇文泰,汉族上大夫则向南梁,人才流失,我何以立国,还是慢慢来吧!”杜弼不以为然,在高欢准备出兵攻打西魏时,又要求高欢先除内贼。高欢问他,谁是内贼,他说:“掠夺百姓的勋贵就是”。高欢没回答。令军士排列两边,举刀、挺矛、张弓,要杜弼从队伍中走过去。面对刀枪出鞘、怒目而视的鲜卑军人,杜弼吓得冷汗直流,战战兢兢。高欢开口说:“箭虽在弦上而未发,刀虽举而未砍,矛虽挺而未刺,你便吓得失魂落魄。诸勋贵却要冒枪林弹雨,百死一生,他们虽有贪鄙,但功劳是很大的,能将他们与常人一样看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