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觉得这样做有些夸张,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儿童有一种很强的模仿力。你既然把他们比成英雄,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是个英雄,做什么事都得拿出点英雄气概来,不知不觉就会去模仿英雄的为人处事。就像一个班集体中的班干部一样,你是班干部,你就得带头,做出榜样,让人服你。
有时候,大人们会说这家的孩子乖、那家的孩子学习勤奋等,想以此来激励孩子,可孩子却不那样想。孩子只会在心里说,那家的孩子不乖的时候你没看到。但如果你说,我家儿子最乖了,都知道自己收拾房间了,邻家的孩子就不如你,房里乱糟糟,看把他父母整天累得……孩子得到这样的激励,说不定明天就开始帮你扫地、做家务了。因为他要证实他的确比邻家的孩子优秀得多。
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他们不再问“麻雀知道它们叫麻雀吗?”“电视机吃不吃饭?”之类的问题,他们开始问你怎样对待老师、同学,怎样整理好东西,怎样做饭等,这说明他们开始懂得要独立生存了。这种提问的本身就值得大加称赞,对此我们不能再吝惜自己的赞美。
我们还要从小事上称赞孩子。
一个爸爸这样夸女儿:“上次你语文才考了71分,这次一下子蹦到80分,我女儿了不起,进步真大呀,爸爸太高兴了。”女儿见爸爸夸奖她,兴奋地说:“爸爸,这次发挥得不好,下次我考个85分给你看看。”女儿能这样说,说明爸爸的话已生效,剩下的就是女儿向85分的奋斗过程了。
有些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不仅不懂得赞美,反而大加责备。一个孩子说:“上次我数学考了98分,全班第一,妈妈很高兴。可这次我只考了89分,得了第四名,妈妈狠狠地骂了我一顿,这次题本来就比较难嘛,再说,我也不可能保证次次考第一吧。”在这里,这位妈妈就陷入了教育孩子的误区,没有用比较赞美法。只看到孩子分数、名次的稍微下降,没注意孩子思维等素质的提高,打击了孩子的自尊心。
总之,在比较中你会发现孩子的进步,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更适当的更高的要求,使孩子更快地进步。在比较中赞美孩子,可以使孩子做得更好,对自己抱有更强的自信心。
哪怕一点点的进步也要进行赞美
孩子们对世界上的一切都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敢于去想象、实践一些新鲜的东西。所以,我们要赞扬孩子的兴趣与创造力,因为这与孩子个性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关系。
家长整天把孩子关在家中学习,限制其活动,往往会打破他们的幻想,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只会成为家长的乖儿女、社会的“绝对守旧者”,甚至说他们会因此形成一种“奴”性。我们当然不愿意看到孩子们会这样,因为那样的话,社会就毫无进步的希望了。
赞美孩子的兴趣、创造力要与树立其正确的是非观相结合。不能鼓励其胆大妄为,而要赞美其兴趣、创造力的有利性、可行性。
一天,A先生下班回家,发现儿子拿着他心爱的牛角,冒着大雨在院子里挖石头,身上雨水混着泥浆,脏得不行。那牛角尖也不知是否依然存在。他很生气,正想好好教训儿子一顿,却见儿子拿着几块石块,满脸兴奋地跑了过来。
“爸爸,你看这石头上的花纹,真漂亮。放在金鱼缸里,小金鱼肯定会很喜欢的。”儿子举着石块兴奋地说。
“是的,你真有眼光,这石块的花纹很特别,像向日葵花,哦,还像一只缩着头的乌龟呢。”A先生看着儿子无邪的脸,不由得改变了主意。
这是一件小事,但如果A先生一怒之下打了儿子一顿,以后儿子的心中就会存有阴影,会因顾虑父亲而放弃许多。
随着年龄的增大,对世界了解的加深,孩子们开始变得有主见起来。这是一个进步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赞美和激励是十分必要的。
进步有大有小,但我们绝不能忽略孩子哪怕一点点的进步,因为正是这一小点一小点的进步,才促成了他们最终的成熟。
孩子们昨天问你星星有没有妈妈,你觉得他问得有点幼稚可笑。今天他问你星星到底有多远,你觉得很正常。但有一天,孩子突然告诉你星星分恒星、行星、卫星等,恒星能发光,太阳是太阳系里的唯一的恒星时,你是否会觉得很突然?如果是,说明你平时没有注意孩子的一点点的进步。
当孩子具有一定的审美观后,他们开始有了对美的追求。他们开始讲究穿戴,开始注意发型,开始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这时,外界的氛围对其心态影响较大。如果别人说他穿得很合身,说他的身材好或发型很酷,虽然表面上他们显得挺不好意思的,但内心却很高兴。
美不仅仅是外在的,更重要的是内在美。内在美主要表现为思想素质,包括对祖国的热爱、对父母的孝敬、对别人的尊重、对社会秩序的遵守、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等。当然,这都非一日之功,需要成人时时指正,并用有效的赞扬鼓励他们去追求。
另外,对孩子意志力、勇气、自信心的赞扬也很重要。
爱迪生说“成功=1%的天才+99%的汗水”。很多人都具有一分天才,可能也付出过汗水,可是他们还是不曾成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没有坚强的意志力和自信心。本来要99分的汗水,他们却只付出了20分、30分,就算是98分也不能算成功,只有坚持到最后才行。
孩子们就像一块未被雕琢的美玉,他们身上的种种优秀品质将随着我们的琢磨一天天增多,一天天巩固于其个性之中。
主动和孩子沟通在沟通中进行赞美
人类具有亲合的倾向,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加深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与孩子们交往更是如此,你能理解他,你就是他最好的朋友。
心理学家指出,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人,往往伤害自己最深,而家庭是安慰和亲情的源头。每个人都有两面性,在和别人的交往中总会有意无意地表现自己比较优秀的一面,而掩饰其缺陷。但在家庭中,日常琐事和长久的相处,会使每个人赤裸裸地显示出自己的本色,一旦发生伤害,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们最大的伤害并非来自黑暗陌生的街道,而是我们的家庭。因此,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我们不能理解孩子,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有多大。
孩子往往是比较单纯的,但要想理解他们却并非易事。有些大人对孩子的许多想法和行为感到惊奇,表现出极大的不理解,这是因为他们对孩子的关心不够。怎样在理解的基础上赞扬孩子,是件很重要的事情。
家长要随时细心地观察孩子的行为与心态。当你发现孩子不高兴时,耐心地询问为什么,然后与其分享他的不快;当你看见孩子很开心时,也不妨与之分享他的快乐。这样,孩子会觉得你始终都是和他站在一起的,从而相信你,愿意和你沟通。
王宁上小学四年级,他们班准备去春游。可凑巧碰着个下雨天,王宁很不高兴,站在窗前独自生气。
爸爸看到后,说:“这天气太让人失望了。”
“嗯。”儿子哼了一声。
“这次春游你都盼了很久了。”
“就是嘛。”
“什么都准备好了又下起雨来,老天爷真是不讲理。”
“就那么回事儿,下星期又要考试了,我们还得复习,明天也没机会了。”
“以后会有机会春游的。对于这次考试,我相信你会考好的。”
王宁站在那儿望了会儿窗外,然后拿出课本复习去了。
家长们不要老想着孩子们小,他们的想法幼稚,和他们交谈没有必要,认为只要孩子问什么,大人告诉他就行了。其实不然,孩子们虽小却也有自己的观点,如果大人不和他们交谈就无从知道他们有哪些观点、是对是错。孩子们大了,有好多事羞于问起,如果大人们不问他们,他们是绝不会主动说出来的,加上他们的掩饰水平越来越高,光靠观察是无法看出什么的。因此,大人要主动和孩子们沟通。
在沟通的时候,家长要放下身份,只有在双方地位平等的基础上,才利于谈话气氛的轻松和谐,孩子们才能消除那种“跟我爸妈说这些事,无聊”的情绪。
在沟通的时候,家长要专注倾听,重复孩子话中的重点,提出具有澄清功能的问题,弄清孩子所说的基本意思。你可在倾听过程中或倾听后这样说:
“让我弄清你真正的意思,你是说……”
“依你的看法,我们应该……”
“你认为这样行的,我们是否可以……”
“你觉得……而你希望我……”
“你很聪明,我知道你会做好这件事。”
这些话会令孩子们觉得你很尊重他们,他们也就会说出一些原本不想让你们知道的事。
另外,如果在交谈中,你发现孩子错了,得让他改正。这时,你不妨这样说:“我一点也不怪你,如果我是你,无疑会和你有一样的感觉,一样地会出错。”这不仅可以使最刁滑的孩子软化,而且可以让家长和孩子轻松地继续沟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