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秦、齐、楚、赵、燕、魏、韩七国争雄,战乱不已。当时出现了两位战略家(通常说他们是纵横家),一个叫苏秦,一个叫张仪,他们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穿梭于七国之间,纵横捭阖,斗智斗谋,对七国争斗的形势,影响甚大。
苏秦是“合纵说”的代表,他起初在赵国任相国,以后又做了齐国的相国。苏秦主张赵、齐、燕、韩、魏、楚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凭着出色的辩才,他的主张曾获得六国国君的赏识,并一度被封为六国联盟的“纵约长”。然而,由于六国之间的利害冲突难于协调一致,苏秦的合纵计划最终没有取得成功,苏秦也被齐国孟尝君的部下暗杀了。
张仪是苏秦的同学,是“连横说”的代表。张仪起初也是齐国的客卿,后来到了秦国,虽然没有官职,但地位甚高,可以直接与秦王议论国事。他主张运用以强慑弱的手段,游说六国共同事奉秦国。与苏秦“合纵说”的命运相反,张仪的“连横说”却曾一度不战而屈四国之兵,获得了很大成功。
张仪的连横计最初是从对付魏国开始的。
秦国为了破坏苏秦建立起的六国联盟,一方面答应魏国,退还原先攻占魏国的襄陵等七座城池;另一方面又答应燕国,同意与燕太子联姻。收买拉拢了魏国、燕国,从而使得苏秦悉心经营的合纵计划宣告破产。
这时,张仪便向秦王献计:“既然六国联盟已经拆散,秦国也就无需再履行诺言,归还襄陵等七座城池给魏国了。”
魏襄王听说秦国失信毁约,十分恼怒,派人向秦国提出质问,索要七城。秦惠王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命公子华为大将,张仪为副将,领兵进攻魏国;秦军所向披靡,一举攻下了魏国的蒲阳城。
秦王准备继续向前进军,张仪却要求秦王停止攻击,而且把攻下的蒲阳城依然归还给魏国,并把秦国的公子繇留在魏国做人质,以表示愿意与魏国结成世代友好的“诚意”。
魏襄王打了败仗,正惊魂未定,不料受到了这般“友好”的对待,真有点因祸得福,喜出望外,因此对秦王感激不尽。这时,张仪乘机出使魏国,向魏王说:“大王!秦国对您如此宽厚,您应该有所报答呀!”
魏襄王觉得张仪的话有道理,便与张仪商量如何报答。张仪见时机成熟,就说:“您知道,秦王最感兴趣的就是土地,除此之外,没有何东西能使他满意。所以,魏国如果能割让一部分土地给秦国,秦王定会十分满意,就会愿意与魏国结成世代友好。以后,魏国和强大的秦国联合进攻其他诸侯国,必定是势如破竹,稳操胜券。到那时,魏国参战有功,分得的各诸侯国的土地,将会十倍于您今天割让给秦国的土地。这不是很划算的么!”
这时,魏襄王一方面慑于秦国的强大,一方面也是轻信了张仪的欺骗,便把少梁一带的土地割让给秦国了,而且还不敢接受秦国公子做人质。
张仪用计屈服了魏国,很受秦王赏识,立即被提升为相国,接替了原来的相国公孙衍。到魏哀王时,又通过张仪用计,魏国便完全归附于秦国了。
魏国归附以后,张仪来到了楚国。这时,楚国正与齐国结成联盟,共同对付秦国。楚、齐两个大国联盟,使得秦惠王心存畏惧,寝食不安。张仪了解到楚怀王身边有个佞臣叫靳尚,此人贪财好色,而且不择手段,楚怀王却对他言听计从。于是,张仪到楚国后首先以重金贿赂靳尚,通过靳尚的疏通,得以顺利地见到了楚怀王。
张仪名震四海,怀王早有所闻,再加上有靳尚的疏通,楚怀王在见到张仪时,表现得和颜悦色,礼敬有加,并主动询问张仪的来意,问他对楚国有何见教。
张仪善于察言观色,见楚王如此表现,认为机会难得,便灵机一动,把楚怀王着实恭维了一番以后,单刀直入对楚王说:“大王!我这次是专为缔结秦楚之好而来!”
怀王见张仪说话不卑不亢,显得十分“坦诚”,加上他内心深处对秦国这个虎狼之国颇有几分畏惧,所以在与张仪谈话时,便多少有点“推心置腹”了。他说:“张先生说得很对。我何尝不想与秦国交好呢?只是秦国连年进攻各诸侯国,横行霸道,所以才不敢与它亲近。”
张仪从楚怀王的话中,揣摸到楚国对秦国确有畏惧之心,于是便乘虚而人,施展他的辩才。他对楚怀王说道:“大王!当今天下七个诸侯国中,秦、齐、楚三个国最为强大。这时,秦国倾向于哪一面,确实举足轻重。假如秦国向东与齐国联合,齐国的势力就会加倍增长;相反,如果秦国向南与楚国联合,楚国的势力就会迅速强大。现在,秦国的想法是联楚而不是联齐。因为齐国当年曾与秦国联姻,却又做了许多有负于秦国的事情。听说您想与齐国交好,那可是犯了秦国的忌讳呵!相反,您如果与齐国绝交,与秦国结交,那么,秦国将把原来商君(商鞅)攻占你们的商于之地六百里,归还给你们,同时还将把秦国的美女送给你做妾。这样秦、楚两国,世代友好,共同对付各诸侯国,那就会天下无敌!何去何从,请您三思!”
听了张仪这一番话,楚国的许多大臣感到欢欣鼓舞,特别是靳尚,更极力怂恿楚怀王接受张仪的建议,与秦国交好。只有陈轸、屈平(屈原)表示坚决反对;但毕竟寡不敌众,疏不胜亲。楚怀王最终听从了靳尚等多数人的意见,决定与齐国绝交,与秦国结盟。为了表示与齐绝交的决心,楚怀王还专门派出勇士宋遣到边界上大骂齐渭王。
齐渭王见楚国背信弃义,又遭到楚国的辱骂,不禁勃然大怒,也派使者到秦国,要求与秦国结盟,共同讨伐楚国。秦惠王听从张仪的意见,也满口答应了与齐国结盟的请求。
张仪见楚国中计,在齐、楚绝交已成事实之后,便矢口否认归还商于之地六百里给楚国的诺言,反而说是楚怀王自己错了,把六里听成了六百里。
盛怒之下的楚怀王丧失了理智,不顾敌强我弱的客观情况,贸然起兵讨伐秦国。楚军遭到了秦、齐联军的迎头痛击,没战几个回合,便败下阵来,丧失了汉中一带六百里地方。这时,韩国与魏国为了讨好秦国,听到楚国打了败仗,也落井下石,出兵袭击楚国。
楚怀王四面受敌,惶惶不可终日。不得已派屈平去齐国求和;同时派陈轸去秦军营中,会见了秦军大将魏章,表示愿意献出两座城池,请求罢兵言和。
秦惠王听到楚国愿意献城求和的消息,更加趾高气扬。他说:“我要的是楚国的汉中之地。只有答应这个条件,才能罢兵。”
尽管楚怀王心中很不愿意,但在大军压境的形势下,迫不得已只能答应把汉中之地割让给秦国。
这时,张仪又给秦王献计:只割让楚国汉中之地的一半,并且主动与楚国联姻。恩威并用,终于使本来强大的楚国“甘心情愿”地屈服于秦国。
在计屈楚国之后,张仪被秦王封为武信君,赐给他黄金白璧,高车驷马,派他运用连横之术,游说其它的诸侯国。
张仪先到齐国见得了齐渭王,对齐渭王说:“大王,您自己觉得齐国的土地有没有秦国的广?齐国的军队有没有秦国强?有人认为,齐国距离秦国很遥远,秦国鞭长莫及,齐国可以高枕无忧。其实这是只看眼前、不顾长远的观点。现在,秦国已和楚国联姻,势力越来越强大,韩、赵、魏三国都十分畏惧,争着献地讨好秦国。惟独你齐国与秦国结仇,这对你有什么好处呢?假如有一天,秦国要韩国、魏国进攻齐国的南部边境,要赵国横渡黄河乘虚进攻临淄、即墨,到那时候,您就是想事奉秦国,恐怕也已经来不及了!依我看,当今之势,事秦者可得安泰,背秦者将有危难……”
张仪的一席形势分析,说得齐渭王不寒而栗,连忙答应事奉秦国。
接着,张仪往西来到赵国,对赵王说:“我们秦王愿意带领甲兵,与你会战于邯郸城下,特地要我来通报您!我知道,您依仗的是苏秦的合纵之计。可是,苏秦先背叛燕国,后又从齐国逃走,最后连自身都不能保,却还有人相信他。这实在是天大的笑话!现在,秦、楚联姻,齐国奉献鱼塘之地给秦国,韩、魏也自称是秦国的东藩之臣,五国已经连为一体。您想用赵国一国的兵力与五国抗衡,恐怕要灾祸临头了!从赵国的利益出发,依我看,还是主动事奉秦国为好。”
张仪的恐吓使赵王心惊胆寒,也答应与秦国结好,事奉秦国了。
离开了赵国,张仪向北来到燕国。张仪对燕昭王说道:“大王,您最亲近的莫过于赵国。赵襄王把自己的姐姐嫁给代王,却仍然要吞并代国,后来不仅设计刺杀了代王,而且赵襄王的姐姐也被迫自杀身亡,赵国终于占领了代国。连自己的亲姐姐也做谋取利益的牺牲品,这样背信弃义的小人,还会在乎别人吗?现在,赵王已经向秦国献地请罪,不久将去渑池朝见秦王。有朝一日,秦王驱使赵国进攻燕国,那易水、长城恐怕都不会再归燕国所有了。”
张仪的话,让燕昭王感到十分恐惧,自愿献出恒山以东五座城池与秦国讲和。
就这样,张仪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抓住不同对象的不同心理,采用不同的策略,不费一兵一卒,不动一刀一枪,先后屈服了燕、赵、齐、楚四国,连同早先制服的魏国,张仪使当时的诸侯国都归顺了秦国,确立了秦国在各诸侯国中的领导地位。
张仪死后,苏秦的合纵术曾一度又被人们采用,以至于秦国最后还是以武力统一了天下,那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