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缺失的心理教育课
27975000000005

第5章 认识孩子的心理防御机制(4)

多给孩子看或读幽默轻松的故事。幽默有趣的小故事不仅能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喜欢上阅读,还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幽默感。同时,很多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乐天派,他们虽然遇到了各种各样奇怪的困难,但总能化险为夷,继续乐观地对待人生。多给孩子读或看这样的故事,可以培养孩子对乐观情绪的向往。

多让孩子讲讲有趣的事。孩子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趣的事总是很有表达的欲望。这时家长需要做的就是认真倾听,并发出会心的欢笑。如果孩子有足够的幽默感,大人还可引导他们编幽默故事,给课本、电影或电视剧改编甚至添加一个令人捧腹大笑的结局。

8.帮助孩子缓解心理压抑

压抑,是一种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

8.1

压抑,是一种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

孩子遇到挫折、疾病或者灾难的时候,为了减轻痛苦也会像成人一样会不自觉地将这些遭遇强压在内心深处,以达到回避“伤口”、最终忘掉的效果。这种心理调试就是被称为“压抑”的心理防御机制。

但是,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原因在于这种压抑虽然可以减轻痛苦,但是这种减轻只是暂时的。它会无意识地暂时尘封于人的内心,但是它却会在内心发酵、膨胀,到一定的临界点,这种压抑就会爆发出来。它会在无意识中支配着你的意识,指挥着你的行动,或者抑郁成疾,或者令人疯狂……新一轮痛苦将会加倍而至。

所以,当孩子遭遇挫折、疾病或者灾难时,家长应当设法阻止压抑。这就是心理学意义上的“释放”。

8.2

压抑来自于压力

压抑不仅来自于挫折、疾病或者灾难,还来自于压力。压抑不过是面对压力时的一种防御性的心理调节,即心理防御机制。

压力是指个体在生理上感受到威胁时的一种紧张状态,使人不愉快,甚至感到痛苦,因而带来身体的不适及认知和行为上的改变。孩子长期处在压力下,渐渐郁积起来,会变得压抑,轻则出现心悸、腹痛、易疲劳、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的会出现思维混乱、变态、自虐,甚至自杀或伤害别人等行为。

1.孩子总是面临学习成绩造成的心理压力。

在学校里,老师每天都在教育孩子们要珍惜时间,搞好学习,尤其是对于即将参加中考的孩子。在家里,家长一面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保障,一面喋喋不休:“你要好好学啊,如果中考考不上重点高中,就考不上好大学,将来只能拾垃圾、扫大街。”这一切让很多孩子认为学习好、上大学是通向美好生活的唯一途径。这样一来,他们心里就会感到紧张、压抑。

小玉是一个学习优秀的女孩,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平时,活泼可爱的小玉喜欢听流行歌曲,喜欢和邻居家的小妹妹玩娃娃,喜欢对妈妈讲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可是上初三后,妈妈发现小玉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成天郁郁寡欢,把心爱的MP3锁进了抽屉,把娃娃束之高阁,变得不爱说话,经常叹气。看着女儿的变化,妈妈急了。跑到学校里和老师沟通,才知道上了初三大考小考接连不断,孩子产生了心理压力。

2.社会环境也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

孩子在各种压力的作用下需要认识自我,更需要得到正面的评价和指导。可生活环境中的不公平、不公正、不被接纳也是造成压力的原因。比如,现在中考、高考后对高考状元的宣传和崇拜,使得学生被可望不可即的现实所刺激,不断变得失望、沮丧和压抑,比如媒体对减肥、整容的大肆宣传,也会构成孩子的心理压力,如自己比别人胖,或者长得不帅、不漂亮,或者家里贫穷等,孩子就会担心被同学嘲笑和议论,同学们会因某人有某些“缺陷”而排挤他。外在的压力会造成孩子内在的自卑,愧不如人,不愿意见人,甚至会发展成为心理疾病,辍学在家。

3.家庭内部造成的心理压力。

家长对孩子殷切的希望就是无言的压力。有一位学生就曾在日记中写道:“我感到很累,尽管每次考试成绩还算可以,可是总害怕考不好,让妈妈失望。我现在满脑子都是想着学习、考试、成绩,只要一闭上眼睛,就好像看到妈妈期待的目光,看到妈妈忙碌的身影,看到妈妈失望的表情。”面对孩子的压力,大多数家长又是怎么做的呢?请看下面几个场景一一孩子刚打开电视,正上演动画片,孩子笑了,妈妈上前就关了电视,说:“现在你还有闲心看电视,赶紧去看书。”孩子的笑容消失了。吃完晚饭,女儿对妈妈说:“我来洗碗。”妈妈连忙把碗夺过来:“你快去写作业,只要你学习好,就是对妈妈最好的孝顺。”饭桌上,爸爸对儿子说:“你妈妈下岗了,咱们家里很困难,我们节衣缩食供养你,你可不要令我们失望啊!”

8.3

释放,是缓解心理压抑的有效方法

释放,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缓解心理压抑的有效方法。这一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种:

宣泄。宣泄是释放压抑最重要的手段。宣泄有多种方法,如向人倾诉、聊天、说笑话、心理咨询、打电话、自言自语、吼叫、呼喊、大笑、大哭等,进行体育活动或玩某种游戏,写心情日记、抒情诗词等也都是宣泄的方式。遇事劝孩子不要哭,不要闹,显然是错误的,违背了宣泄原理。

只有这样宣泄了,内心的痛苦得到了释放,心里才会觉得好受了,这样才不会将痛苦压抑到心底,从而消除了心理隐患。

转移。在宣泄的基础上转移情绪,会收到平息心情的好结果。所谓转移,就是对于遭遇痛苦时的情景的改变。

心境的转移。在遭遇痛苦时可以采取做运动、听音乐、看电视等方法,转移当时的心境,可起到一定的冲淡和抵消作用。但是,心境的转移不等于迁怒。心理学中有个“踢猫效应”如果一个男人在工作中因有了压力而心情不好,回家冲妻子发脾气;妻子受到影响自然心里烦恼,看到儿子淘气玩耍,毫不犹豫地给了儿子两巴掌;儿子眼泪汪汪,无处发泄,恰好看到一只老猫优哉游哉地走过,上去就是一脚……可见,迁怒会把别人的心境弄糟,反过来也会把自己的心境弄得更糟。

情境的转移。压力情境就是孩子形成压力的压力源。比如,父母总念叨:“你看我们家这么穷,供你读书多不容易。”这时,孩子就会产生一种内疚的情感。做完作业后孩子正兴冲冲地看电视,妈妈过去“啪”的一下给关了,这时孩子心里会产生一种愤懑的情感。面对着种种压力,孩子参加考试时会产生一种紧张、焦虑甚至恐惧的情感。情境的转移就是父母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因此还孩子一个正常的、平和的情境。

环境的转移。在问题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暂时的环境转移”和“长期的环境转移”。通过环境的转移达到痛苦心境的改变。所谓“暂时的环境转移”,是指停止学习几天或更长时间,外出旅游。所谓“长期的环境转移”,则是指转学或者搬迁。有些学生的压力正是来自于学校的某个老师,而且后果极为严重。这时,转学是理性的选择。

担当教育。此外,对孩子进行“担当教育”也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精神痛苦。你跌倒在地摔伤了,要认识到是你自己的责任,是因为你跳着蹦着不好好走路导致的,你就应当对此承担责任。这样一想,孩子受到挫折后的痛苦感就不那么强了。记得我的孩子3岁时有一天他倒退着进屋,脚正好碰上装满开水的铁皮桶,跌倒本能的反应是转过身来伸出双手,但一只手正好插进开水桶中。在救护车上,我告诉他这是因为你倒退进屋的错,要坚强。所以,他在车上再疼也没有委屈地大哭。

无过错教育。对孩子进行“无过错教育”也会很大程度地缓解压力。对于灾难,要让孩子知道灾难来临不是孩子的过错。受到成年人老辈文化的影响,在孩子的世界里也认为灾难是因果报应。他们往往会认为把亲人带走的灾难是“上天”对自己的惩罚,因为自己不乖不听话造成的。基于此,孩子会有几种不同的反应,有的表现特别好以期家人能回来,有的表现更顽皮、叛逆,让“上天”把自己也带走。这时要让孩子知道,灾难并非自己不乖造成的,我们应当坦然面对。

宽容教育。对孩子进行“宽容教育”,有时候也能很好地缓解压力。明明是张同学在老师转过身在黑板上写字时故意咳嗽,可是老师非得认定是王同学,并让他罚站6小时。如果有几次这样的事情,王同学必然会产生压力,认为老师在故意挤兑他。如果给孩子来一点儿宽容教育,也有助于缓解这种压力。因此,要让孩子有一颗宽容的心。有这样一段话,可以让我们很好地领悟宽容的真谪一一寒山问拾得:世上有人镑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我怎对他?拾得曰:只要忍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