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最有钱途的男人——马云
27972800000026

第26章 马云商道(15)

另外,在电子商务的重要环节技术方面,马云提倡,电子商务的技术要简单易懂,应该让客户一看就明白。马云曾这样调侃:“我觉得技术,就应该是傻瓜式服务。技术应该为人服务,人不能为技术服务。阿里巴巴能够发展得这么好,主要是他们的CEO不懂技术。大批懂技术的人跟不懂技术的人工作,蛮开心,我也觉得很骄傲,因为有85%的商人跟我一样的不懂技术。我要求阿里巴巴的技术非常简单,使用时不需要看说明书,一点就能找到想要的东西,这个就是好东西。”

马云把阿里巴巴定位为一家服务公司,而不是一家IT企业,马云说,讲自己是高科技公司是为了拿优惠政策。而对于客户来说,你是高科技,他们会崇拜地看你,而不会买你的产品,因为高科技离自己太遥远。

阿里巴巴还十分注意对客户进行培训。马云曾告诉员工,客户永远是对的,但是大部分时间他们是错的,因为很多成功需要的是配合。而只有充分认识了到电子商务的意义,他们才会来配合你、才会来使用这个工具。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自己去培养客户。

2004年9月10日,阿里巴巴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英国亨利商学院联合成立了“阿里学院”。创建“阿里学院”除了要培训员工外,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培训客户。强化他们的电子商务知识,包括做出口贸易的政策法规的培训。另外,阿里巴巴公司的两层楼内都设有培训室,每天都有客户在那里培训。如果你上阿里巴巴网站,还会经常看到阿里巴巴举办关于电子商务讲座的消息并邀你参加。

就是通过这样的客户工作,阿里巴巴才步步走向成功。1999年初,阿里巴巴定下的目标是会员数量达到8万,提出这个口号的时候,还只有3000会员,但是在那一年做到了8.9万会员。2000年阿里巴巴提出要做25万会员,年终做到了50万会员。即使在互联网不景气的2001年,也实现了100万会员的目标,到2007年12月,阿里巴巴会员总数已超过2000万。

可以说,阿里巴巴的客户工作做得是招数多变,它时而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来默默影响客户(比如,与客户推心置腹式的谈话),时而又用雷电交加的方式来直接进攻(如各种培训),而且还用最便捷的技术来吸引你的加盟。而这样的销售思维可能是与阿里巴巴的“武侠文化”有关吧。

60.比广告更广告

马云十分善于借媒体来推广品牌,可以说阿里巴巴如今在海内外有如此之高的知名度,与其新闻公关策略是密不可分的。当然,马云和阿里巴巴有今天的影响力,还有根本的一点,那就是阿里巴巴是一个真正做实了的企业。不然,只管疯狂做“秀”,不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挖掘,不管产品质量的兑现,到头来也只是剩下对一个永远消失的品牌的回忆。

企业要想盈利,就要最大可能地宣传自己的品牌、扩大影响力,以招徕“花钱者”。现代最主流、最直接的品牌传播方式就是做广告。于是,就有了大量广告充斥于各种空间,电视、广播、街头巷尾凡是为人关注或人多的地方都少不了广告的掺和。不过这种抢眼球的宣传方式,往往既让商家花去大把钞票又招来人们的反感。于是出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据某城市的自来水公司统计,每当电视剧每集结束后,整个城市就会出现一次用水高峰。后经调查才发现,原来是人们都从屏幕前去厕所方便了。对于看准了电视剧高收视率而花钱在其播放期间投放广告的商家而言,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失望的场景一厕所满了,电视前没人了!

那么,有什么样的品牌传播方式能比广告的传播更容易让人接受呢?于是“新闻公关”成了现代品牌管理中的新概念。

新闻公关也称新闻行销,是以新闻报道(或影视节目互动)的形式行产品或企业宣传之目的,这称得上是一种形而上层次的高明行销手段。同样是将产品信息传达给消费者,广告的张扬与自夸,可能让人不胜烦扰,而新闻公关的表现方式则显得客观、公正,在不动声色娓娓道来之余让君自动入瓮。可以说,新闻公关是公共关系与营销策略的一种巧妙组合,深受现代企业青睐。比如20世纪90年代张瑞敏“自己砸自己冰箱”事件的传播赢得了公众对其产品的信任。此后海尔集团一直非常注重新闻公关,几乎每天在国内外媒体上都能找到关于海尔的新闻报道。海尔品牌也因此得到了很好的推广。

和其他企业一样,马云也十分善于借媒体来推广品牌,可以说阿里巴巴如今在海内外有如此之高的知名度,与其新闻公关策略是密不可分的。

我们前面提到,阿里巴巴创建初期,走的是海外路线。凭借着出众的英文网站和业务水平,阿里巴巴逐渐受到了外国人的关注。随着马云的知名度越来高,美国著名财经杂志《商业周刊》和《福布斯》先后对他和阿里巴巴进行了报道。

为了进一步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很长一段时间,到欧美名校演讲成了马云的重要策略。他曾多次应邀到全球著名高等学府麻省理工学院、沃顿商学院、哈佛大学演讲。凭着流利的英语和出众的口才,马云几乎在每场演讲中都能博得全体与会者的喝彩。当地的媒体对此也都会大加关注。

2000年10月,马云被“世界经济论坛”列入2001年全球100名“未来领袖”之列。2001年,美国亚洲商业协会还在好莱坞把年度“商业领袖奖”颁给了马云。2002年5月马云成为日本最大的财经杂志《日经》的封面人物,《日经》高度评价阿里巴巴在中日贸易领域中的贡献。这一切都对阿里巴巴品牌在国外的传播起了重要推动作用,阿里巴巴迅速成为了海内外颇具影响力的互联网企业。

我们知道在“新闻公关”中有一个重要概念一“事件营销”。它是指企业在真实、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有计划地策划、举办和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的活动,通过制造有“热点新闻”效应的事件,吸引媒体和社会公众的注意,以达到提高社会知名度、塑造品牌良好形象和最终促进产品或服务销售的目的。阿里巴巴十分善于运用这种策略扩大声势。

2000年,适逢互联网在全世界都遇到寒流,国内的媒体将这一艰难岁月称之为“互联网的冬天”。在这个冬天,新浪易主、王志东另辟天地,网易停牌、丁磊改任,搜狐受重挫,王峻涛挥别自己一手创建的8848网,马云的阿里巴巴虽然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却还处于亏损状态中。

在这样的情况下,阿里巴巴以东道主身份召集了第一届“西湖论剑”。金庸欣然接受马云邀请主持聚会,互联网业内大腕们也都很捧场。“西湖论剑”活动聚集了商人、政府官员和行业领袖,讨论所有相关者共同合作、进一步发展互联网行业的方法。马云希望“西湖论剑”能促使互联网企业结成一个江湖,让它的阿里巴巴这个电子商务之岛尽快浮出海面。

“西湖论剑”引来国内外众家媒体的关注。从第一届“西湖论剑”起,国内外各大电台、报纸,纷纷对其进行了追踪报道,这让马云赚足了眼球。因为或许没几个人能真正记得住哪年哪月来参加“西湖论剑”的有哪些人,但无庸置疑的是如下几个关键词会铭记在人们心中一杭州、阿里巴巴、马云、金庸、西湖论剑。

“西湖论剑”的召开给阿里巴巴带来了巨大的声誉。新闻媒体每一次对马云的采访都会带来网站流量的疯长和新一拨投资者。

另外,为了让阿里巴巴品牌始终保持着较高的知名度,马云还十分注重对品牌进行持续推广。于是在继“西湖论剑”、“推广B2B模式”、“收购雅虎”等一个个备受关注的新闻事件后,马云又有了大手笔的策划。

2006年3月,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大型经济类互动节目《赢在中国》开播,马云应邀做评委。

马云抓住契机,利用央视这个绝对的高端媒体,掌握了高端话语权。在对选手进行点评时,不同的创业计划全方位调动了马云创业十多年中各个时期和各个方面的积累。他的那些经历一旦遇到活生生的创业案例,他在点评时就不由得妙语连珠。当然所谓的“妙语连珠”不仅是指语言上的,更多的是指他的点评对于每一个案例的针对性和切实的指导性。他的言论凸现出非凡的企业观和价值观,赢得了观众的喝彩。当2006年12月份《赢在中国》第一赛季节目录制结束时,作为首席评委的马云彻底征服了现场选手和场内外观众。

马云以其在镜头面前的精彩表现,获得了巨大的人气。借用央视这个高收视率的平台,马云分文不花对自己、对阿里巴巴品牌进行了大力宣传。阿里巴巴再次成为万人关注的焦点。

看来,有这样精于运作的出色舵手,阿里巴巴品牌的影响力想消失都实在很难。

当然,值得说明的是,马云和阿里巴巴有今天的影响力,除了其高明的品牌推广策略起了重要作用外,还有根本的一点,那就是阿里巴巴是一个真正做实了的企业。不然,只管疯狂做“秀”,不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挖掘,不管产品质量的兑现,到头来也只是剩下对永远消失的品牌的回忆。1998年央视黄金广告段位标王得主“秦池”,20世纪90年代辉煌一时的“三株”就是很好的例子。

61.乘风破浪的阿里巴巴

随着互联网规模迅速膨胀,人们对互联网的需求与应用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互联网在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真实的社会,网民已经从单纯的浏览上升到了休闲娱乐和交友的水平。而马云以及他创立的阿里巴巴都很好地顺应了网络时代发展的潮流。

中国有一句老话:“顺势者昌,逆势者亡。”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不管在任何时候,顺势者,顺天应人,便可以获得最大的发展;逆势者,背水行舟,付出再大的努力也无济于事。因此,人若要有所成就,必须“顺势而为”。特别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要懂得一切商机的出现,都与社会潮流有着密切关系,如果不关注时代的发展趋势,左冲右撞甚至是倒行逆施,最终必将一无所获。在这里我们不妨先来读个故事:

从前,山上有一座寺庙,寺庙里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觉得自己老了,想让小和尚早日成熟,于是就给小和尚一只碗,要他到山下端一碗水来。小和尚下山去端水,因为担心水洒出来,因此小心翼翼地紧盯着水上山,生怕洒出了一点。可水还没有端到半山腰就已经洒完了,连续试了好多次都是这样,因此只好上山如实禀报老和尚。老和尚听小和尚细说之后告诉小和尚,你上山的时候不要光盯着碗里的水,不要指望一点水都不洒出来,而最终忽视了你最应关注的路。你只要用心看路,将很小一部分精力放在水上就可以了。小和尚依老和尚的吩咐去做,果然成功地将大半碗水端了回来。老和尚对小和尚说,将眼睛放在碗中,就会忽视路的变化,水洒了自然是难免的,结果是什么也做不成。要做成大事就一定要眼盯大的方向,而不能一味专注于眼前的风吹草动。

其实,老和尚的这个道理对于今天的创业者来说也是非常有用的。如今就有很多创业者只能看清眼前的利弊得失,而看不到社会长远的发展趋势,最终只能功亏一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