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我的大民国
27971700000053

第53章 西安事变(前)

“你们说的也是!但是现在我们目前为止连一个枪支生产线都没有,何谈改进啊!选择别的型号的枪支的话,又和我们的子弹口径有出入,会增加后勤的压力啊!”周安也是知道这个98k对自己的战士们有所不合的!

“团长!我们现在既然还来不及扩大部队规模,不如投资兴建一个兵工厂!最起码可以建立一些轻型武器和弹药的生产线,也是为了之后的部队发展大下基础,我们的武器不能一直靠着你负责,我们的武器要尽早的实现自给自足,而你就要负责一些先进的技术资料,还有高端武器比如坦克还有战机,火炮,一系列的......”王明远也是出声发话了,强调了一个武器的自产问题。

“嗯!这也是一个问题!我再考虑考虑!”周安也是知道王明远的意思,确实要是周安一直从系统兑换的话,不说自己有没有那么多的战争点,光杀小鬼子也是凑不够的。

“团长!你有没有一些枪支型号的样枪,我们也可以具体的参考一下!”宋刚看着周安有点摇摆不定的样子,接着出声说道。

哎!周安眼前一亮,自己拿不定主意,把枪给他们,让他们看一下不就得了,他们肯定比自己这个二把刀好多了。

“行,明天开会的时候,我给你们拿来,现在讨论下一件事情,那就是我们接下来的发展方向,大家也知道,我们不能只在县里这么一个地方,补充兵员也是有所不足的,还有,就像刚才说的,这里也没有足够的军工基础,我们需要一块区域进行发展,之前我们定下的是北上包头,大家有没有其他的意见!”周安也是直接应了下来,还开启了下一个问题。

“这个方向我没意见,毕竟傅作义的晋绥军也是会在明年撤走的,那绥远不就沦陷了!”王明远说话基本代表了下面一众军官的意见。

“嗯!说的是这样,但是现在问题是,如果我们想要现在就在绥远扎下根,绥远现在的晋绥军是绕不过去的啊!”周安现在愁的就是怎么北上,采取什么策略呢!

“这个......”下面的军官们也是不知道了,在这些老粗眼里,没有什么不是一仗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俩仗。

“要不团长你以一个商人的身份去包头开办一些工厂什么的?现在绥远的一些军事长官你也脸熟,他们应该会给个面子的。”王明远还是有点主意的。也是酝酿了一下才说出来。

“开办工厂也可以建立一定的基础,这个事情还是可以做的,明天开会的时候吧赵汉也叫过来!看看他的意见!”最后还是周安定了案。

............

接着,又讨论了一些小细节,已经将近十一点了,周安才是解散众人,周安也是休息休息,而王明远和钱彪去查哨,宋刚和白克文各回自己营里面,也是巡视一下各连排的营房,才各自休息。

...........................................................风格线........................................................

就在周安他们在会议室里面讨论接下来的一些战略战策的时候。

在华夏全国范围内,绥远抗战胜利的消息传遍了全国大地,这一次的胜利激发了全中国人民空前的抗战热忱。“四万万人闻之,神为之旺,气为之壮”,全国各地“自动组织各种救国团体与武装力量,如救国会、后援会、义勇军、宣传队、救护队、慰劳队、募捐队等,努力扩大救亡阵线,加强抗日力量……”西安、SH北平等大中城市的广大群众、各阶层人士及一些海外侨胞自发参加了“捐万件皮衣”、“以一日所得援绥”等运动,纷纷要求将绥战扩大为全国性的抗战。SH日商纱厂的4.5万名工人为抗议RB侵绥举行罢工。有人认为“这是‘五卅’以来,对RB帝国主义最大的一次打击”。RB当局也承认,“绥战使抗日气氛一度上升”。

早在绥远抗战进行的1936年11月23日TJ大公报》专门配发了著名记者范长江的杰作《绥东战役中五个民族英雄》。表彰了骑兵师长彭毓斌,旅长董其武,团长张培勋,团长苏开元。副团长张著。引起了华北等地的军民的广大反响。

而实际上,绥远抗的确战增强了国党地方实力派的抗战信心,在后面诱发了“西安事变”这个事情我们后面再说。

各地实力派为绥战抗敌胜利而备受鼓舞。刚刚结束了两广事变的李宗仁、白崇禧发表通电,要求把前往西安“剿共”的中央军开往绥远,将GX军队一部或全部北上援绥。阎锡山遵其父遗嘱,将87万元的遗产作了援绥款。李宗仁、白崇禧还抗议将抗日七君子监禁,指出:“如政府加以迫害,遂使全国志士寒心。”应傅作义之请,宋哲元与韩复榘一度会晤于南宫,商讨援绥事项(由于国党老蒋的阻挠,宋、韩援绥事未能实现)。

绥远抗战胜利的消息传到西安,东北军、第17路军广大将士普遍喊出了“我们要援绥抗日,收复失地”的口号。东北军的将士找到张学良痛哭:“即使中央不同意,我们也要自行组织队伍援绥”。傅作义在绥远抗战胜利后成了全国人民敬仰的英雄,而张学良却戴着“不抵抗将军”的帽子。这深深地刺痛了他的爱国自尊心。1936年11月27日,张学良向老蒋递交了《援绥请缨抗敌书》。1936年12月3日、7日。张学良又两次向老蒋哭谏,要求援绥和释放七君子。老蒋没有同意,还以“没必要再派军队去绥远,必须集中全力消灭共产党”为由,将张痛斥一通。1936年12月9日,西安学生在纪念“一二·九”一周年大会上高喊“欢迎武装同志援绥”的口号,坚定了张学良、杨虎城兵谏的决心。张、杨于12月12日发动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张、杨在著名的通电中申明原因,并指出:“绥东战起,群情鼎沸,士气激昂。于此时机,我中枢领袖应如何激励军民,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乃前方守土将士浴血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