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文水民俗
27944000000024

第24章 丧葬乡俗

十里乡俗不一般,其中包括与本县接壤的交城、祁县、清徐、平遥、汾阳等周边县的乡村习俗。

写砖瓦

人死后要找一块新砖,一个新瓦,砖瓦上让阴阳先生写明死者的姓名,出生死亡日,埋葬时将砖瓦放在死者的棺材上。因砖瓦是新的,用墨汁写上字,字一般去不掉,将来是出土识别死者的唯一依据。

找“食钵”

“食钵”是供死者吃饭用的,分为金银两个罐,出殡时,孝子将备好的饭菜填满,一个糊黄色纸,另一个糊灰色纸,糊有黄色的“食钵”放入棺材中,糊有灰色纸的“食钵”待下葬时放在棺材头,意思是把死者生前吃的饭菜全部带走。

写牌位

人死后,要为亡者刻写“牌位”,牌位有的是用木材专门割制,有的用纸先糊一个临时牌位,牌位上写某君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寿终正寝,出生于年、月、日时,享寿某岁,不孝男某某某泣血稽。

引明路

守灵是女儿和媳妇的事,人死后的每天天不明,就到灵前哭嚎,并找灯笼到室外,第一天早离房屋近一点,第二天远一点,反正是一天比一天远,俗称“引迷路”,为死者指明上西天的路。

洗手

丧家门前要放一瓷盆水,水内放枣、核桃。水盆上放一把菜刀,孝子出殡回来后必须拿刀在盆边磨两下,然后洗手,表示与死者刀割水清,也有去秽气的意思。

引魂幡

令人砍柳树一枝,立于丧事者的大门或街门墙壁上,出殡时,孙辈侄儿拉之。引魂幡用布或白纸条上写乾造人故勒令,金童玉女引路,左青龙,右白虎前来催后。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送魂盆

从市场购买一个下面无窟的瓦花盆,里边放满锯末,用白纸糊面,再用一尺长的谷草七根,用麻缠起来,上面做一朵大红花,插到花盆内,外面露缠好的干草捆七寸,盆周写“盆破大吉”四个字,供在灵桌上,待出殡时,由扶孝子的人捧上。等起灵时,在孝子头上举一举,然后让孝子摔破,越碎越好。

灵环

灵棚内要挂两个灵环。灵环花圈样,用竹圈成一尺二寸的圆圈,一个灵环用两张白纸,一张黄纸。每张纸剪六条,内六张,外六张。条内剪花。灵环做成后挂灵棚两角。埋葬时烧之。

丧葬祭品

丧事祭品古有全猪全羊祭、馍食祭、炉桃祭、粉饭祭、油炸祭、糕点祭、鸟类祭、干鲜水果祭。亲家的祭品,每一祭用1大食盒2人抬;有4抬抬,用4个大食盒,8人抬;有6抬抬,用6个食盒,12人抬。有:插花筵席一抬,即8碟8碗,每个碗上插花1朵。炉食祭1抬,内有用笼蒸熟的各样面塑。粉饭祭1抬,内以粉条为主的各样粉菜品。糕点祭1抬,内有各式各样的糕点,如12生肖或12花。六抬是在4抬的基础上加油炸祭,即各种油炸食品。加干鲜水果祭,内有各样干鲜水果。

亲家的食盒外开口处都压壹张“奠”字,祭礼单壹张,祭礼单写明祭品的名称。

供品

晚辈:8瓶8罐,不点红的供馍20个,花圈,现金,四色礼(一块锡箔、蜡2支、纸1刀、香1把)。

邻居:罐头4瓶或2瓶,纸1刀,现代大多是以祭洋作供品祭礼。

现代祭品除猪羊祭消失外,其他祭有的还在,有的用现代化的烤箱把各种食品烤成系列供品。

丧事祭品的回与折

本族祭品的“回”与“折”

祭馍如连复二、复三的全留,但礼馍与祭馍得回给祭者(礼馍回一个祭馍的四分之一,祭纸馍回一个祭馍的八分之一),现代回礼馍与祭馍都以5块或7块饼干代替。

亲家的“回”与“折”

凡是头脑、丸子、燉子,丧主不能拿返回祭主,其他祭品丧主折半,剩余返回祭主。

邻居朋友的“回”与“折”

凡是祭品都折一半回一半,但祭洋,挽幛不回。

如罐头24瓶为一大份,12瓶为半份,如祭主带6瓶,为一小份,如祭者不需要回,挽帐上都记双倍。即6瓶为12瓶,12瓶为24瓶,即便祭主不需要回,也要硬行让带2瓶。

孝服

男子腰系白布带、女戴包头,如果一个老人去世,腰带,包头,飘带条一长一短;二老双亡则一样长短,孙辈在孝布条上加一条红布。重孙辈加两条。

没过门的儿媳为公婆戴孝的孝服内穿红孝服。如女服丧期间,鞋面上蒙浅灰色布面,男鞋上面蒙白布。

下葬

棺木下葬时不准喊名字,下挖洞的人要抹去脚印。

溜枕头

出殡时女儿要把死者生前所用的枕头拆开,把里边的荞麦皮边走边哭边撒,一把一把撒到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