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发展的思考
27943000000028

第28章 柳林县旅游资源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发展,内需启动,消费升级以及国民收入不断提高,我国旅游业正逐步进入黄金发展时期。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未来五年中国政府将多策并举,旅游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山西省经济转型跨越的重要阶段,柳林县作为一个煤炭资源丰富的大县,其经济的转型跨越发展的同时,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如何加快开发和利用?近期,我们对这个课题进行了调研考察,我们认为:我县蕴藏着灿烂的古代文化和宝贵的自然资源是极其丰富的,旅游业发展的前景是很有价值的。

一、丰富的资源环境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极好的基础

(一)区位条件

柳林县位于山西省中部西缘,吕梁山麓,黄河东岸,东与离石区、中阳县交界,南临石楼,北毗临县,与陕西省吴堡、绥德、清涧县隔河为邻。位于东经110°39′45″~110°05′33″、北纬37°08′53″~37°37′28″之间。总面积1287.29平方公里。

(二)交通条件

我县交通发达,古称山陕通衢,为山西西大门。307国道、青银高速公路、孝柳铁路、太中宁铁路途经我县,中南铁路沿黄河途经我县几个乡镇,沿黄公路、与石楼、临县等相接,县内南北循环路,“村村通公路”的基本修通,四通八达的交通条件有利于我县旅游业发展。

(三)自然条件

我县地处黄河中游东岸,吕梁山中段西侧,属西北黄土高原地带,黄土丘陵沟壑区,整个地势东高西低,三川河东西横贯全境,由于流水切割,黄土丘陵地形破碎,沟谷走向多由东向西,南北羽毛状排列。境内较大的垣面有东部龙门垣乡的东垣、中垣、西垣;西部石西乡的呼家垣、刘家垣等,其余大部分为梁峁沟壑地形。只有三川河两岸有狭小川地,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为该县主要蔬菜产区。县东北王老婆山海拔1525米,为我县最高点,三交的下塔上村海拔607米,为我县的最低点。

(四)气候条件

我县地处北温带,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多干旱。年平均降雨量472.3毫米,年平均气温10.5℃,无霜期180天至190天。农作物以小麦、谷子、高粱、玉米、大豆等耐干旱的品种为主。

(五)矿藏资源

我县矿产资源丰富,尤以优质主焦煤著称。其中4#、8#、9#煤低硫、低灰、黏结性强,发热量高达8000大卡,被誉为“国宝”。全县储煤面积480平方公里,已探明的煤炭储量60亿吨,远景储量180亿吨,且埋藏浅,易开采,煤层稳定。除煤炭之外,褐铁矿、石膏、铜、铝土矿、铅、硫黄、黏土、石英、云母、石灰岩、白云岩、花岗岩等矿物储量也都十分丰富。

(六)自然风光

第一,黄河三峡(母亲峰)景区,柳林黄河三峡由黄河大峡、龙泉石峡、屈产峡组成,涛走云飞,美不胜收,被称为“万里黄河第一奇观”。第二,山西十大名泉之一——柳林泉和“四十里抖气河”。第三,仙童山风光,仙童山位于柳林县李家湾乡境内东部距乡政府李家湾村5公里处,山呈南北走向,东起郭家山,西连元昌山,南迄孔家山,北临太绥线(307国道),周匝长20余公里,海拔高度1289米。该山山势险峻,登山可远眺黄河。第四,春秋战马产地——屈产河流域。屈产河发源于石楼县罗村镇义门庄,从南向北纵贯石楼县罗村、城关、西卫、裴沟等乡镇,从柳林县南部边沿原苇元沟乡白羊峁村进入县境,途经原苇元沟、三交两个乡镇,从三交镇下塔村注入黄河。屈产河流域延伸至本县境内,气候条件雷同,下游河道更加开畅,土地更加肥沃,因此,柳林县境曾是重要的战马产地。第五,尖山子龟形奇石。尖山子位于离石市、柳林县二地交界处李家湾乡政府驻地李家湾村西北5公里处,该山原名宝丰山。沿黄河一线风景秀丽,属典型的黄土高原风情,民俗风情独特。

(七)古代文化资源

柳林县旅游资源的总体特色为历史文化悠久,历史传承源远流长,有着众多的古文化遗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考古价值。第一,高红仰韶文化遗址,位于县城西部11.5公里处的薛村乡高红村南(距村约800米),经考证该遗址系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第二,山西柳林高红商代遗址,为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被评为“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第三,八亩垣遗址,在薛村乡高红村西北500余米处的八亩垣顶上,出土文物经考证为商代器物,属战国遗址。第四,杨家坪遗址,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文化层已受扰乱和破坏。第五,古蔺遗址,据《水经注》考证,当时的赵国边邑蔺就在今我县孟门镇。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封其代共王子熹为蔺候,东汉末年废,治所亦在今孟门。此后从周大象元年(公元579)置定胡郡(县)(跨黄河辖今陕西省吴堡县全境,南宋宝庆二年(公元1226),始从定胡县分出设吴堡县,到元朝至元八年(公元1271)初废孟门县达700余年间,孟门又历为郡治、县治驻地。第六,隰城遗址,经考古学家考证,其址坐落在杨家坪村北约500米处的大金鹏梁。该遗址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目前已遭严重破坏。第七,战国烽火台,位于孟门南刘家圪达村,系古代传播警报的设施。第八,火塘寨遗址,相传为火山王杨信屯扎操练军马的堡寨,坐落在县城东部10公里许的三川河北岸福寿村西北顶峰。第九,锄沟镇三座浮桥九座楼胜景,唐代开始商业繁荣,为适应商业要求始建。第十,青龙城,始建于明代。第十一,陈家湾村宋代彩绘砖雕墓,为研究当地历史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第十二,柳林汉代画像石,形成于汉画走向成熟的东汉。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为晋西民间剪纸、皮影的艺术特色,有“剪影石画”之美称。在内容上,它突破了早期的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着重刻画当时帝王将相、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情况,因而是一部两汉时期集政治、军事、科技、文化、艺术为一体的百科全书,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第十三,西周玉戚,薛村乡境内八盘山出土。综上所说,我县历史发展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其作为古代晋秦的主要交通通道,无论其历史考古价值,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多民族文化的融合,都是我县宝贵的、灿烂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也是我县传承五千年文明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的主要宝贵资源。

(八)名寺古刹

1.永宁州八大官寺之一——南山寺

南山寺位于县城西北30公里处的孟门镇南山腰,曾为山西永宁州(今离石)唐代官建八大寺院之首,统领山西、陕西两省即今离石、柳林、中阳、临县和吴堡、绥德六县的一百多处寺庙。据清光绪七年版《永宁州志·寺庙》条记载:“南山寺在州治(今离石市)西南百二十里,唐贞观中敕建,金大定中敕赐灵泉寺额。”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40),太宗李世民驾幸南山,见该山北负吕梁,俯临黄河,苍松郁茏,翠柏掩映,鸣泉飞瀑,奇葩斗艳,流连而忘返,遂敕命开国元戎尉迟敬德监造此寺。因山在古城定胡之南,故命名为南山寺。

2.永宁州八大官寺之一——香严寺

香严寺位于县城东北万佛塔山腰,始建于唐代贞观十三年,距今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贞元(公元785~805)年间,德宗李适曾敕赐“香严寺”匾额,高悬寺门,皇家的威严,为该寺增加了知名度和层次,从此声名显赫,传遍西北。此后,此寺于金正隆元年(公元1156)、元至达年(公元1310)、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屡经扩建而成。

3.永宁州八大官寺之一——柳溪寺及舍利塔

柳溪寺位于县城10公里处的杨家峪乡李家庄村,始建于唐代,为永宁州八大官寺之一。该寺规制宏敞,建筑古老,惜“****”期间,被杨家峪乡拆毁建了乡办中学。现大殿殿基及历代重修碑刻尚存,叙述着当年的辉煌。

4.永宁州八大宫寺之一——龙泉寺

龙泉寺位于县城北22公里处之刘家山乡刘家湾西南。居贺龙沟流域之上游,始建于宋朝,系永宁州八大宫寺之一。据清康熙版《永宁州志·寺庙》条记载:“龙泉寺在州西六十里,金大定(公元1161~1190)年间敕赐龙泉讲院,元至元(公元1274~1294)年间建号凤背禅院”,故当地人至今沿袭。俗称该寺为凤背寺。

另有清泉山白衣观音庵、青龙玉虚宫、锄沟钟楼山、明代石雕宝塔、华严寺、华君庙、双塔寺等。众多寺庙的历史沿承对我国的宗教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也真实可靠的反映了当地人民的宗教信仰状况。

(九)革命遗迹

1.贺昌烈士纪念碑

纪念碑坐落于柳林县城南坪。该碑由共青团柳林县委牵头,全县青少年及县内外各单位、广大干部群众赞助捐资修建。1984年11月奠基,1985年7月1日告竣。纪念碑及附属建筑物共占地30余亩,基座占地462平方米,作正方形,四面正中各设台阶若干级通向须弥座,碑体立于须弥座上,碑高7.8米,以钢筋水泥砌筑骨干,大理石贴面,正面刻****中央原总书记胡耀邦题写的“贺昌烈士纪念碑”碑名,背面镌****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聂荣臻“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贺昌同志永垂不朽”的题词。贺昌烈士纪念碑是柳林人民缅怀革命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永久阵地。

2.******将军殉难处

位于三交镇党家寨村鏊则圪达。1936年4月14日,中国工农红军28军军长、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在攻克三交战斗中亲临前沿阵地指挥战斗时,不幸中弹牺牲。1988年山西省人民政府特制“******烈士殉难处”柱型水泥碣标志,运来本县,责成有关部门树立以示纪念,同时批准该标志为省级革命文物。水泥碣树立于鏊则圪达山顶,外作亭式掩护。下筑水泥、面石基座,四周围以栏杆,中间四柱支撑八角亭顶。远眺清幽,近睹庄严。

3.离石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1940年1月,离石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孟门镇石安村成立。首任县长为共产党员梁延檀。县政府成立后在县境内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救国组织,动员全县人民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人的出人,进行民族革命战争,抗击日本侵略者。1945年9月中旬,县政府机关随同****离石县委移驻柳林。

(十)民俗文化

柳林民俗文化众多,有盘子文化、剪纸艺术、礼生唱祭文习俗、弹唱、碗团制作技艺等等。其中“柳林盘子”集建筑、雕刻、绘画、宗教于一体,关于盘子的祭祀活动形成了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包括风俗、信仰、伦理道德等,有人形象地称之为“浓缩的庙宇,扩大的神龛”,是柳林人民独具特色民俗文化的艺术瑰宝。

综上所述,我县旅游资源众多,其开发具有众多的优势与价值。沿黄河一线风景秀丽,新建的联盛生态农业园、万亩核桃林景观具有很高的旅游观赏价值;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具有极高的科学考察价值;境内具有旅游价值的历史人文景观达40余处,主要以三交、孟门、及柳林通向军渡一带。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无论从审美、建筑、文化、经济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二、我县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状分析

我县旅游资源丰富独特,经过近几年的初步开发,已具有一定规模,吸引了一定数量的游客前来旅游,其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已达到一定规模。已初步形成以黄河一日游、孟门南山寺一日游两处旅游风景区。柳林县旅游进出设施也有一些明显的改善,青银高速公路于几年前建成通车,太中银铁路也已建成通车,沿黄河公路已经修通,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县域境内整个交通设施完善。不足的是部分地区环境污染较为严重,有待进一步改善。

(二)旅游管理体制不顺

柳林县旅游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全境旅游发展没有统一机构来管理。

1.旅游总体规划有待完善

政府没有编制过系统的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存在盲目开发的现象。从发展旅游业至今,虽然县政府和旅游局做过一些旅游开发规划,但旅游总体规划有待完善,由于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以及投入少等原因,规划比较简单、笼统,全局性较弱,没有发挥出现实的指导意义,从而导致整体景观、环境和开发·远41·

滞后。

2.旅游开发资金短缺

我县旅游业发展的另一问题是开发资金较为短缺,不能满足旅游业开发的需要。因为旅游业是一项投资大,见效慢的产业,各有关部门及社会各阶层不免在观念上存在认识问题,因此,不但整个社会上不可能对发展旅游进行大规模的投入,而且还不利于招商引资计划的实施。同时开发生态旅游,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旅游交通以及建设旅游基础设施,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虽然县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给予了大力扶持,但作为县一级开发旅游,能够投入的资金还是很有限,尤其是在交通、文物修复、住宿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资金存在严重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我县旅游开发的瓶颈。

3.旅游基础设施滞后

我县旅游业管理有待改进,旅游局组建各方面的力量较薄弱,有专业知识的人员较少,缺少资金的投入,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景区接待服务水平相对低下。

4.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够

我县旅游宣传广告投入少,影响较小,宣传力度不够,景区的品位和应有的知名度不相符合。在信息通讯等媒体日益发达的信息社会里,宣传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促销手段,旅游业也不例外。要吸引游客来本区,就要让旅游者了解这里,宣传就是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手段。尤其在旅游业发展初期,也就是树立品牌阶段,宣传就更为重要。国外旅游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如西班牙、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地每年在旅游广告上的投入达几千万甚至上亿美元,而我县对广告宣传的认识远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只靠小步向前,逐渐积累,花在广告宣传方面的资金较少,而且方法单一,没有在媒体上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印制景区、景点的画册介绍资料也较少,因此没有在全省、全国范围内造成大的影响,没有轰动效应。许多独特的旅游资源的景观价值、开发价值与其知名度不相称,由于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低,引不来外来资金,进而影响开发。

三、旅游开发的战略构想

1.建议成立景区管理委员会

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宣传和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组织编制我县旅游开发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并组织实施年度计划;审批我县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审批与管理旅游景区、景点内商店、餐馆、汽车、酒吧、文娱场所、服务单位的资格和旅游定点;负责我县旅游业务的统计工作;组织实施旅游行业的合作宣传、大型活动、人才培训和业务交流;依法加强景区内饮食卫生管理,搞好旅游区的社会治安秩序;设立旅游质量监督所,设投诉电话,并向社会公布,专门受理旅游投诉案件;及时掌握国内外旅游动态,了解和征求游客的意向和需求,促进服务内容和质量的提高,以取得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今后凡涉及我县景区保护、开发、建设和管理的活动,必须服从县景区管理委员会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并按照******颁发的《景区管理暂行条例》,结合我县景区实际,制定《柳林县景区规章制度》,使景区管理有法可依,实现景区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2.科学编制生态旅游总体规划

科学的旅游规划是解决旅游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矛盾的前提,建立从可行性论证——开发规划——监督管理的科学可行的开发程序,坚决反对“一哄而上”的无规划开发,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3.加快建设旅游配套设施

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其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都是不可忽视的开发内容,必须创造出可供游客逗留的环境,这既包括硬件的设施,也包括软件的服务和管理,两者缺一不可。必须全方位地开发行、住、食、游、购、娱等要素相互配合的项目,进行综合性的开发。

4.改变文化娱乐业层次比较低的局面

文化娱乐是旅游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大力发展旅游,就必须重视文化娱乐业的规划,以吸引更多旅游者的眼球。开展文化娱乐活动,要十分注意传统性和现代性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主动抵制封建色彩浓厚、腐朽没落的文化,开展一些群众喜爱的文体项目和活动,开发节庆式的具有广泛群众参与的规模较大的文化娱乐,以表演展示为主要手段。

5.积极培养旅游专业人才

旅游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旅游专业人才,但现有的旅游从业人员不能满足其需求,要开展旅游必须积极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旅游业的高速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我县旅游应利用旅游院校、培训班、专题讲座、学术会议等各种形式以及请进来、派出学习等办法培养一大批旅游专业人才,也可引进一批人才,为我县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6.重点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一是柳林黄河文化科考游。柳林历史从新石器时期到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是柳林文化的宝贵财富。在科学考察的过程中,体验黄河风情的同时,重点游览以下景点:孟门南山寺、柳林镇香严寺等唐代遗留、历代修葺的名寺古刹等这些都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二是传统民俗风情游。我县境内多山,长期处于封闭状态,这决定了其具有独特的民风民俗,能够吸引游客的猎奇心理,适宜开展传统民俗风情旅游。境内居民大多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食其力的生活,形成纯朴、善良、老实、忠厚、务本求实、吃苦耐劳、勤劳俭朴、爱憎分明的民风。柳林县对本地、周边和外地游客有较大吸引力的传统节日主要是元宵节、端午节和中秋节。

三是加强保护旅游资源环境。环境污染和可能造成的地质灾害极大地威胁着我县脆弱的生态环境,有些煤矿矿井就在清河源头中心区域。这些环境隐患一日不消除,对旅游业未来的发展来说,就是一种不可掉以轻心的直接重压。

7.加大柳林县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

我县旅游资源不仅丰富,而且品味较高、特色突出,然而由于宣传力度不够,许多资源的知名度较低,直接影响了县旅游开发资金的吸引。旅游宣传的有效途径有:

(1)广泛利用大众媒体提高其知名度。以媒体记者报道的形式,利用媒体报道的客观性,增加了旅游产品的可信度。诸如邀请国内各报纸杂志、本省范围内各报纸杂志及电台、电视台记者前来实际感受,包括接待采访记者,接待媒体组织的研讨会、联谊会,以当地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高质量的接待,激发其主动报道的热情,很快提高这一新兴旅游区的知名度。

(2)政府与企业联合促销。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可以与企业开展联合宣传促销。联合促销的主要手段包括召开新闻发布会,参加全省及全国举办的促销会,印刷风景区旅游系列丛书,印制风光挂历、台历、导游图、明信片等。

(3)与各地旅行社联合促销。在太原、大同、忻州、阳泉以及北京、内蒙古包头等地,选择资信程度较高的旅行社,与他们建立互助互利的伙伴关系,不但扩大了市场份额,而且有利于新市场的开拓,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目标。

结束语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热点。柳林县作为煤炭资源型大县,要想获得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不仅工农业产业要跨越转型,旅游业发展也要转型跨越。只有这样才能展示我县品位高、历史传承久远、人文历史景观,同时可以带动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带动我县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真正使县域经济转型跨域发展。

本文在对柳林县旅游资源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旅游开发理论,对柳林县旅游开发进行了初步研究,从中得出以下结论:

柳林县旅游资源独具特色而且品位高,历史传承久远,人文资源丰厚,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且为古代至近代黄河两岸南北交流的重要交通要道,无论其地理、经济、军事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科考、观赏等价值。其所遗留的人文景观和沿黄河所形成的自然景观,都为柳林县旅游开发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通过对柳林县旅游资源特色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柳林县具有其独特的观赏、科考、历史等旅游价值。建议重点开发柳林黄河古文化科考游、传统民俗风情游、红色革命遗迹纪念游等特色旅游产品。

柳林县旅游开发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管理体制不顺、可进出性较差、基础设施滞后、开发资金短缺、宣传力度不够、旅游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要合理开发柳林县旅游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

柳林县旅游开发应建立景区管理委员会,组织专家编制柳林县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加强保护生态旅游资源(环境),并积极筹措旅游开发资金,加快建设旅游配套措施,将柳林县建设成为集人文古迹观光、休闲度假、环境保护和红色教育于一体的旅游胜地。由于一些统计数据的缺乏,致使文中难以进行定量研究,只能作定性描述,加之笔者专业知识有限,对于我县旅游业资源发展状况还须进一步深入研究。

(收费股:杨翠莲任永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