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史料:
[1]绥区屯垦督办办事处编.绥区屯垦第一年工作报告书[Z].太原:西北实业公司印刷厂印,1933.
[2]绥区屯垦督办办事处编.绥区屯垦第二年工作报告书[Z].太原:西北实业公司印刷厂印,1934.
[3]绥区屯垦督办办事处编.绥区屯垦第三年工作报告书[Z].太原:西北实业公司印刷厂印,1935.
[4]绥区屯垦督办办事处编.绥区屯垦第四年工作报告书[Z].太原:西北实业公司印刷厂印,1936.
[5]绥远省政府秘书处编印.绥远省政府公报(1931-1937)[Z].内蒙古图书馆藏.
[6]黄奋生.内蒙古自治运动纪实[M].北京:中华书局编印,1935.
[7]绥远省建设厅编.绥远省农产品比赛特刊[M].内蒙古图书馆藏,1932.
[8]国民政府文官处印铸局编印.国民政府公报(1931-1937年)M].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发行,内蒙古大学图书馆藏,1992.
[9]绥远省财政厅编印.绥远财政季刊(1931-1937)[M].内蒙古图书馆藏,1936(11).
[10]绥远省建设厅编.绥远省物产竞赛会报告辑要[M].内蒙古图书馆藏,1934.
[11]绥远省政府秘书处编印.绥远省政府行政报告(1931-1937)[M].内蒙古图书馆藏.
[12]丁君陶.今日的绥远[M].上海:三江书店出版,内蒙古图书馆藏,1937.
[13]绥远省乡村建设训练处编.傅宜生讲演集[Z].内蒙古图书馆藏,1936.
[14]绥远省建设厅编印.绥远建设季刊(1931-1937)第8、13期[Z],内蒙古图书馆藏,1931、1934.
[15]杜延年.绥远实业视察记[M].北京:中华印书局,内蒙古图书馆藏,1933.
[16]绥远省政府秘书处编印.出巡汇刊[Z].1933,内蒙古图书馆藏,1934.
[17]绥远省政府乡村建设委员会训练处编.乡村工作[M].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中心,1990.
[18]韩梅圃.绥远省河套调查记[M].绥远民众教育馆编,内蒙古图书馆藏,1934.
[19]郭颂铭.绥远考察记略[M].内蒙古图书馆藏,1942.
[20]行政院秘书处编印.国民政府行政院公报(1931-1937年)[Z].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档案出版社,内蒙古大学图书馆藏,1994.
[21]樊库.绥远省地方自治讲义[Z].绥远省政府编印,内蒙古图书馆藏,1931.
[22]绥远垦务总局编.绥远省垦务计划[M].内蒙古图书馆藏,1932.
[23]内蒙古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王同春与河套水利[Z].1989.
[24]国民党政府铁道部财务司调查科.包宁线包临段经济调查报告书[Z].1932.
[25]周晋熙.《绥远河套治要》[M].1924.
[26]贺扬灵.察绥蒙民经济的解剖[M].上海:商务印书馆,内蒙古图书馆藏,1935.
[27]督办运河工程总局编辑处.调查河套报告书[Z].北京:京华印书局,1923.
[28]阎锡山.阎伯川先生言论辑要(7)[M].太原:绥靖公署办公处,1937.
[29]陈玉甲.绥蒙辑要[M],1936年版,民国间铅印本.
[30]朴学斋.后套实业调查记[M].1923.
史志资料:
[1]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阎锡山统治山西史实[Z].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
[2]临河县政治协商会议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临河县政协文史资料(第一辑)[Z],1983.
[3]廖兆骏.绥远志略[M].南京:正中书局,1927.
[4]西北研究所.后套(五原、临河)概况[Z].1982.
[5]金天融,冯际隆.河套新编[M].1921.
[6]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辑:1912-1927)[M].北京: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1957.
[7]王文墀等.临河县志[Z].1931.
[8]绥远通志馆修纂.绥远通志稿[Z].1936.
[9]巴彦淖尔盟志[Z].********: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
[10]乌兰少布.中国国民党对蒙政策[A].见:内蒙古近代史论丛(第三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
[11]白燎原.1934年******归绥之行[A].见:********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市文史资料(第十辑).1995.
[12]刘永安.内蒙古自治区志(农业志)[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
[13]方振伦.绥远平市官钱局简介[A].见:********市地方志编修办公室编.********史料(第五集).1984.
[14]****呼和浩特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等编.********史料[M].********:********市地方志编修办公室,1984.
[15]包头市地方志史编修办公室等.包头史料荟要[M].包头:包头市档案馆,1986.
[16]黄奋生.蒙藏新志(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38.
[17]蒲圻,张国淦.归绥县志[M].北京:文岚印,1934.
[18]贻谷.归绥道志(卷二一)[M].********:远方出版社,2007.
[19]马福祥.蒙藏状况[M].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印行,1931.
[20]包头市交通局公路交通史编写办公室编.开发西北[A].见:包头公路交通史料汇编(第一辑),1982.
[21]冯曦.绥远公路之运输[A].见:包头市交通局公路交通史编写办公室编.包头公路交通史料汇编(第一辑),包头,1982.
[22]祁美琴.伊克昭盟的蒙地开垦[A].见:内蒙古近代史论丛(第四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
[23]王龙耿.绥西屯垦与包头[A].见:包头文史资料选编(第六辑).包头市政协编印,1984.
[24]苏希贤.阎锡山在河套的屯垦概况[A].见:巴彦淖尔盟行政公署地方志编修办公室编.巴彦淖尔史料(第五辑).1985.
[25]夏励秋.阎锡山经营的绥西屯垦队[A].见:巴彦淖尔盟行政公署地方志编修办公室编.巴彦淖尔史料(第一辑).1983.
[26]黄时鉴.论清末清政府对内蒙古的“移民实边”政策[A].内蒙古近现代史论丛(第一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2.
[27]安斋库治.清末绥远的开垦[A].蒙古史研究参考资料(第六辑),********: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室编印,1963.
[28]叶秋.国防前线的绥远[M].上海:生活书店,1937.
[29]绥远省政府.绥远概况(上册)[Z].1933.
[3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编.内蒙古文史资料(第二十三辑)[Z].1986.
[31]山西省政协文史委,山西省文史研究馆编.山西文史资料(第三辑)[Z].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
[32]河套图志,1922年铅印本.
[33]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晋绥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
[34]包头市交通局公路交通史编写办公室编.察绥工商业之危机[A].包头公路交通史料汇编(第一辑),1982.
[35]季啸风.中华民国史料外编(第93、94、95册),“地方杂记”(一)(二)(三)[Z].南宁:广西师大出版社,1997.
论著:
[1]刘建生,刘鹏生等.山西近代经济史[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5.
[2]张泽咸,郭松义.中国屯垦史[M].北京:文津出版社,1997.
[3]张印栋编著.屯田史话[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4]李茂盛,雒春普,杨建中.阎锡山全传[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
[5]景占魁.阎锡山与西北实业公司[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9.
[6]景占魁,孔繁珠.阎锡山官僚资本研究[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
[7]吴文蔚.阎锡山传[M].台北:台北出版社,1983.
[8]刘存善等.阎锡山的经济谋略与诀窍[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4.
[9]雒春普.阎锡山传[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
[10]王振华.阎锡山传(上下)[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3.
[11]白拉都格其,金海,赛航.蒙古民族通史(第五卷)[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
[12]田山茂.清代蒙古社会制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13]陈耳东.河套灌区水利简史[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
[14]张遐民.王同春与绥远河套之开发[M].台北:商务印书馆,1984.
[15]朱国宏.人地关系论——中国人口与土地关系问题的系统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16]闫天灵.********与近代内蒙古社会变迁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期刊文章:
[1]绥远西部数县碱土盐基交换性之研究[J].农学月刊,1936(2).
[2]李茂盛.阎锡山“省政十年建设计划”述评[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4).
[3]李玉伟.略论清末绥远地区的蒙垦[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1(3).
[4]张思荣.略论阎锡山的兴农政策及其措施[J].晋阳学刊,1998(5).
[5]陈文胜,杨继枝.傅作义对绥远的治理(1931-1937)[J].兰台世界,2006(17).
[6]吴春梅.贻谷与内蒙古垦务[J].民族研究,2000(4).
[7]陈默.屯田的历史发展及思考[J].军事历史,2000(1).
[8]陈默,杨庆华.试论中国军屯发展的基本规律[J].军事历史研究,2001(4).
[9]董绍才.清末新政时期垦荒政策述略[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5).
[10]李晓霞、呼格吉勒.清末新政与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垦务[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社版),1998(1).
[11]郝志成.关于清代以前后套地区的开垦问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12]何凡能,戴君虎,葛全胜.从康雍乾垦殖政策看中国清前期垦荒发展趋势[J].地理研究,2005(6).
[13]王勇红,梁四宝.阎锡山农业经济思想及其特点[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14]陶继波.清代至民国前期河套地区的移民进程与分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3(5).
[15]龚荫.古代边疆民族地区屯垦开发概说[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
[16]张建军.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绥远地区烟毒概况述论[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17]李玉伟.清末新政在绥远地区一些领域的推行及其影响[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2(6).
[18]张植华.略论河套地商[J].内蒙古垦务研究(第一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
[19]郝志成.论河套地域及其概念的演变[J].河套文化,2006(2).
[20]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河套新编[J].禹贡,1991(12).
[21]张维华.古代河套与中国之关系[J].禹贡,1936(6).18.
[22]王日蔚.绥远旅行记[J].禹贡(半月刊),19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