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植物园的大影展
27903500000082

第82章 郁金香“盲蕾”之谜

郁金香是百合科,郁金香属多年生球根花卉。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及中亚细亚、土耳其等地,后传入欧洲,经过几个世纪的栽培和杂交育种,它已经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各国广为栽培的球根花卉。

郁金香于秋季栽种种球,球根在地下经过一冬,第二年春随气温升高迅速生长并开花,花后地下新球根也快速膨大,6—7月将成熟的新球和子球挖出,贮藏在适宜的温度下让其渡过休眠期,秋季来临再种。但是有时经过贮藏后的球根种植后会出现花芽败育现象,即花蕾枯萎不能开放,又称盲蕾。最早发现这个问题的是日本人;在二次世界大战前,郁金香的种球都是从荷兰经西伯利亚海运到日本,这些球根栽种后都能正常开花,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苏联对水面的封锁,运郁金香的船只能改道南下经印度洋再到日本,结果就发生了花芽败育现象。经过日本花卉专家的研究分析终于找出了原因,原来郁金香的花芽分化的温度是17—20℃,所以这段时间应将其球根贮藏在干燥且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而这后一条运输途径使郁金香的球根暴露在印度洋高温多湿的环境中,致使花芽发育受到阻碍,造成盲蕾。

但是,就是在发现盲蕾现象的同时,却发现这种不开花的郁金香,球根的繁殖能力却增强了,新球的质量也有所改进,这种现象,很快受到专家们的重视,并且在五十年代中期由家本氏等人,采用将郁金香的球根放在33℃—35℃高温下,人为地诱发盲蕾以增加新球的繁殖率,以后将这种人工促进郁金香球根繁殖的方法叫做消花法。现在消花作用的机理已基本上清楚,即当郁金香种球的休眠解除之后,球根内的生理作用开始活跃,而高温阻碍了球根内贮藏营养向可溶性营养的转化,致使活跃的中心——花芽因缺乏可溶性营养和水分而饥饿致死,由于消除了顶生花芽,破坏了顶端优势,使侧芽获得了萌发生长的条件,于是促进了球根的繁殖。

在进行郁金香的促成栽培中,经常将其球根挖出后先在34℃高温处理一周,然后再放至20℃贮藏一个月使其花芽分化完成。那么为什么短时间的高温处理有利于郁金香的花芽分化,而长时间的高温处理就阻碍了其花芽发育?人们不得而知。而且现在世界上郁金香的品种有八千余种,每个品种或每一类型的郁金香的消花处理时期和所要求的天数到底是多少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