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让你成功赚钱的智慧全集
27894300000090

第90章 人人都有图报之心

俗话说:“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是势利者心目中的人之常情,只不过在一般“正人君子”那里不愿意承认罢了。

但是,如果从长远利益看,一个人真的过分势利眼,得到的回报不一定会太好。这不是迷信,而是事所必然。因为中国人都相信“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驴粪蛋还有发烧的日子”“太阳不会总在一家门口转”之说。所以,自古以来,一个个施恩得报的故事也被人们津津乐道地传诵了下来。不过不管怎么说,它确实从正面给我们以教育,即人生在世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太势利,因为谁也不知道自己会到什么程度,更不知道他人会到什么程度。

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都是从极小的疏漏开始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有从细微处入手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比如,作为管理者,要经常注意下属的情绪变化,施人以恩不在大小,感人之效却可以惊天动地。

有句古话,叫做“受人滴水之恩,当思涌泉之报”。这便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白蛇传》更把这种美德演绎得神乎其神,但事实上动物界也确有这种报恩行为,记得报刊上也曾不止一次地报道过有人救助动物,而动物反救人类或者届时回访的现象。这就说明动物尚能知恩图报,更何况人乎?

三国时蜀的创建者刘备有这样一个小故事。那时刘备还在读私塾,由于他既讲义气,又聪明,因此成了同学中的头,在这几年中,他经常帮助其他同学,与他们的关系处得非常好。后来长大了,大家都有自己的道路要走,刘备与这些要好的同学也就各奔东西了。

但是,大家虽然分开了,刘备却很注意经常与同学保持联系。其中有一位叫石全的人,是刘备读书时最合得来的朋友,他游学结束后,仍回家继续供奉自己的老母亲,以尽孝道,靠打柴写字卖花为生。刘备不嫌其清贫,经常邀请石全到他家做客,并适当给以周济,这样的聚会每次都很成功,刘备与石全的关系也在不断地加强,情同手足。

后来,刘备为了实现心中宏伟的目标,带了一支队伍参加了东汉末年的大混战。初时,刘备军事实力很小,不得不依附他人,在一次交战中,刘备所带的军队被全部歼灭,只有他一人逃脱,被石全给隐藏了起来,逃过了一劫。

春秋时期,赵国的宣孟有一次看见一棵枯树下有一个饿坏的人躺在地上,便让车停下来,给他东西吃。那个人一点一点地咽下食物,慢慢睁开了眼睛。宣孟问他:“你为什么饿成这个样子?”那个人回答说:“我被降作小差役,回家的路上断了粮,我羞于向人乞讨,又不愿擅自拿人家的东西,所以才饿成这个样子。”宣孟送给他两块干肉,那个人拜了两拜,接受了干肉,却不肯吃。宣孟问他是什么缘故,他回答说:“我家有老母,想把这些肉留给她吃。”宣孟说:“你把这些吃了吧,我另外再给你一些。”

于是又赠给他两束干肉和一百枚钱,离开了。

过了两年,晋灵公要杀宣孟,就在房里埋伏了士兵等待宣孟的到来,然后请宣孟喝酒。宣孟看出了酒宴中的危机,酒喝到一半就起身离开了。晋灵公命令伏兵立即去追杀宣孟,其中有一个士兵跑得最快,最先追上宣孟,他面对宣孟说:“喂,请您上车快跑,我愿为您回去死战。”宣孟问:“你叫什么名字?”那个士兵道:“我就是枯树下饿倒的那个人。”于是他返身回去同追杀宣孟的兵士搏斗而死。宣孟于是得以活命。

看来,人人都有知恩图报之心。但授人以恩必须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才是最能打动人的。所谓“有衣送寒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