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学家阿瑟(W.B.Anhur)于1994年提出了酒吧博弈这个理论,其理论模型是这样的:
假设一个小镇上总共有100人很喜欢泡酒吧,每个周末都要去酒吧活动或是待在家里。这个小镇上只有一间酒吧,能容纳60人。并不是说超过60人就禁止入内,而是因为设计接待人数为60人,只有60人时酒吧的服务最好,气氛最融洽,最能让人感到舒适。第一次,100人中的大多数去了这间酒吧,导致酒吧爆满,他们没有享受到应有的乐趣,多数人抱怨还不如不去。
于是第二次,人们根据上一次的经验认为,人多得受不了,决定还是不去了。结果呢?因为多数人决定不去,所以这次去的人很少,享受了一次高质量的服务。没去的人知道后又后悔了:这次应该去呀。
问题是,小镇上的人应该如何作出去还是不去的选择呢?
小镇上的人的选择有如下前提条件的限制:每一个参与者面临的信息只是以前去酒吧的人数。因此只能根据以前的历史数据归纳出此次行动的策略,没有其他的信息可以参考,他们之间也没有信息交流。
在这个博弈的过程中,每个参与者都面临着一个同样的困惑,也即如果多数人预测去酒吧的人数超过60,而决定不去,那么酒吧的人数反而会很少,这时候作出的预测就错了。反过来,如果多数人预测去的人数少于60,因而去了酒吧,那么去的人会很多,超过了60,此时他们的预测也错了。也就是说,一个人要作出正确的预测,必须知道其他人如何作出预测。但是在这个问题中每个人的预测所根据的信息来源是一样的,即过去的历史,而并不知道别人当下如何作出预测。
这就是著名的“酒吧博弈”。
酒吧博弈的发问在现实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股票买卖。每个股民都在猜测其他股民是在买进还是在卖出,以便作出与他们相反的策略而投资获利。可是现实生活中的股市,有几个人是炒股致富的?神话确实听过很多,但具体到自己头上,不亏就已经是万幸。有的大户、中户,100万炒成了30万,50万炒成了20万,本来身处富人行列,这下也在穷人的边缘徘徊了。而散户更加可怜,中午一个盒饭,能买三元的绝不买五元,结果一个跌停,不知要多少个盒饭才补得起。
原因何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这些股民不懂得酒吧博弈的智慧。
在股市炒股获利的富人都是精通酒吧博弈的高手,他们明白只要知道其他人作出何种选择,便可作出与之相反的策略而驰骋股市。
那么,这些驰骋股市的富人们是如何预测他人的选择呢?这些参与者的选择有规律可循吗?
在上面模型中,阿瑟教授继续他的实验,他通过真实的人群和计算机模拟做了两组实验,分别得到了两个迥异的结果。在对真实人群的实验中,实验对象的预测是有规律的波浪状形态。
虽然不同的博弈者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但是其中共同点是这些预测都是用归纳法进行的。我们完全可以把实验的结果看作现实中大多数理性人作出的选择。
在这个实验中,更多的博弈者是根据上一次其他人作出的选择而作出这一次的预测。然而,这个预测已经被实验证明在多数情况下是不正确的。
阿瑟教授在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实验中,得出了另一个结果:起初,去酒吧的人数没有一个固定的规律,然而,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个系统去与不去的人数之比接近于60:40,尽管每个人不会固定地属于去或不去的人群,但此系统的这个比例是不变的。如果把计算机模拟实验当做更为全面的、客观的情形来看,计算机模拟的结果说明的是更为一般的规律。
这个结论被富人运用到股市中。
富人明白在股票市场上,每个股民都在猜测其他股民的行为而努力与大多数股民不同。如果多数股民处于卖股票的位置,而你处于买的位置,股票价格低,你就是赢家;而当你处于少数的卖股票的位置,多数人想买股票,那么你持有的股票价格将上涨,你将获利。富人就是运用这种博弈智慧从而在股市上无往无利。
穷人往往不懂酒吧博弈,即便懂,也不知道如何将它运用到股市中去帮自己投资获利,其实,在实际生活中,穷人完全可以运用酒吧博弈的智慧,将以往的数据记录下来,汇成图线或抛弃这种原始的制作方法,采用同步市场上流行的股市图形软件,分析步段时间的买卖情况,总结出其中的规律,作出与其他股民相反的选择,从而投资获利。
穷人太想改变现状,往往有炒股投资的冲动。而几乎所有教导穷人致富的书,为了迎合穷人的心理,也都异口同声地劝穷人投资。其实,很多穷人都是被投资整得更穷的。然而,如果穷人懂得了酒吧博弈,就会是另外一种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