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胡质在魏国任州郡长官近3年,死后家无余财,只有朝廷赏赐的衣服和数箱书籍而已。对他的廉洁操守,人人称道。胡质在荆州任刺史时,其家眷都在京都。一次他的儿子胡威到住所去看望他,等回家时,胡质拿出一匹绢给他,让他路上做盘缠。胡威跪在父亲面前说:“爹爹为官一向清正,不知此绢从何而来?”胡质说:“吾儿不必怀疑,此绢是我的俸禄所余。”胡威谢过父亲的赏赐,遂骑驴上路。一路上,他在打尖住店时都是自己放驴,自己砍柴做饭。
后来胡威也官任刺史,政绩卓著,清名遐迩。入晋以后,晋武帝接见了他。晋武帝谈起当年胡质的生平事迹赞叹不已,遂向胡威道:“你的清廉和你的父亲比起来怎样?”胡威答道:“不如吾父。”晋武帝问:“为什么呢?”胡威说:“臣父清廉唯恐人家知道,臣清廉唯恐人家不知道,所以臣和家父相差甚远。”
小学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希望,担负着建设未来的重任,从小懂得“清正廉洁”的价值,在头脑中根植“清正廉洁”的理念尤其重要,通过这个故事就是要使同学们从小树立“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意识,增强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免疫力,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让廉洁“植根”在我们的心田,让我们扬起敬廉崇洁之风,立下勤廉报国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