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下半叶,在英国和德国的矿山和采石场铺有用木材做成的路轨。在轨道上行走的车是靠人力或畜力推动的。1767年,英国的金属大跌价,有家铁工厂的老板看到堆积如山的生铁,既卖不出去赚不了钱,又占用了很多地方,就令人浇铸成长长的铁条,铺在工厂的道路上,准备在铁价上涨的时候再卖出去。可是,人们发现车辆走在铺着铁条的路上,既省力,又平稳。这样,铁轨先于火车诞生了。
在铁条上行车毕竟不是很方便,于是,铁条得到了改进,做成凹槽形的铁轨。这种轨道可以防止车轮滑出,但容易在凹槽中积满石子、煤屑,铁轨很容易损坏。于是,人们把铁轨做成了上下一样宽,中间略窄的形状,这样垃圾不易积起,铁轨也不容易损坏。可是这种轨道的稳定性不是很好,铁轨受到冲击容易翻倒而导致车辆出轨翻车。人们又把铁轨的下面加宽,造成像汉字的“工”字形,这种形状的轨道既稳定又可靠,一直沿用到今天。
那个时代铁路已诞生,可是行走在铁路上的车大部分是用马拉的。1783年,瓦特的学生默多克造出了1台用蒸汽机做动力的车子,但效果不好,没人用。1807年,英国人特里维希克和维维安制造成功用蒸汽机推动的车子,这车子太笨重了,难以在普通的道路上行走,而他们也没想到把这辆车放到铁轨上去,所以不久也就弃之不用了。直到1814年,放牛娃出身的英国工程师斯蒂芬森造出了在铁轨上行走的蒸汽机车,正式发明了火车。
斯蒂芬森出生于1781年,父亲是煤矿上的蒸汽机司炉工。母亲没有工作。一家8口全靠父亲的工资收入生活,日子过得很艰难。14岁那年,斯蒂芬森也来到煤矿,当上了一名见习司炉工。他很喜欢这个工作,别人下班了,他却认真地擦洗机器,清洁零部件。多次的拆拆装装,使他掌握了机器的结构。他渴望掌握更多的知识,辛勤工作一天后,就去夜校上课。他从没上过学,开始学习时困难重重,他聪明好学,勤奋钻研,很快掌握了机械、制图等方面的知识。一次,他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结合工作的实际,设计了一台机器。煤矿上的总工程师看到他设计的机器草图,大加赞赏。这给了斯蒂芬森很大的鼓励,他学习工作更加努力勤奋了,不久便成了名熟练的机械修理工。
1907年,特里维希克和维维安造出了在普通道路上行走的蒸汽机车,但由于车子过于笨重,在普通道路上难以行驶,他们放弃了这个发明。斯蒂芬森总结他们失败的教训,开始研制蒸汽机车,他改进了产生蒸汽的锅炉,把立式锅炉改成卧式锅炉;并做出了一个极有远见的重大决断,决定把蒸汽机车放在轨道上行驶;在车轮的边上加了轮缘,以防止火车出轨;又在承重的两条路轨间加装了一条有齿的轨道。因为当时考虑蒸汽机车在轨道上行驶,虽可避免在一般道路上因自身太重而难以行走的缺点,可在轨道上也会产生车轮打滑的问题,所以,在机车上装上棘轮,让它在有齿的第三轨上滚动而带动机车向前行驶。
1814年,斯蒂芬森的蒸汽机车火车头问世了。他发明的这个铁家伙有5吨重,车头上有一个巨大的飞轮。这个飞轮可以利用惯性帮助机车运动,斯蒂芬森为他的发明取了个名字叫“布鲁克”。这个布鲁克可以带动总重约30吨的8个车厢。在以后的10年中,他又造了11个与布鲁克相似的火车头。斯蒂芬森的新发明也有很多缺点,首先是震动太大。有一次,甚至震翻了车。其次是速度不快。因此,斯蒂芬森经过改进,重新设计了一辆火车。在设计制造火车的同时,他说服了皮斯先生。当时,1821年,皮斯先生正在筹划铺设从斯托克顿到达灵顿供马拉车用的铁轨,皮斯听了斯蒂芬森的建议,就委托他制造一台火车头。斯蒂芬森受委托后,加紧了工作的步骤,终于造出了一辆新的更先进的蒸汽机车,他将它命名为“旅行号”。
1825年9月27日,在英国的斯托克顿附近挤满了4万余名观众,铜管乐队也整齐地站在铁轨边,人们翘首以待,望着那卧榻蜿蜒而去的铁路。铁路两旁也拥挤着前来观看的人群。忽然人们听到一声激昂的汽笛声,一台机车喷云吐雾地疾驶而来。机车后面拖着12节煤车,另外还有20节车厢,车厢里还乘坐着约450名旅客。斯蒂芬森亲自驾驶着世界上的第一列火车。火车驶近了,大地在微微颤动。观众惊呆了,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相信眼前的这铁家伙竟有这么大的力气。火车缓缓地停稳,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欢呼声。铜管乐队奏出激昂的乐曲,7门礼炮同时发放,人们在庆祝世界上诞生了火车。这列火车以每小时24千米的速度,从达灵顿驶到了斯托克顿,铁路运输事业从这天开始。
到此时,火车的优越性已充分体现出来了,它速度快、平稳、舒适、安全可靠。随即在英国和美国掀起了一个修筑铁路、建造机车的热潮。仅1832年这1年,美国就修建了17条铁路。蒸汽机车也在这段时间前后有了很大的改进,从最初斯蒂芬森建造的两对轮子的机车,一直发展到5对,甚至6对轮子。而斯蒂芬森继续作为这个革命性运输工具的发明者和倡导者,解决了火车铁路建筑、桥梁设计、机车和车辆制造的许多问题。他还在国内和国外许多铁路工程中担任顾问。就这样,火车在世界各地很快发展起来了。直到今天,火车仍然是世界上重要的运输工具,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知识链接:摩托的发明
1834年,德国威登堡有一个名叫戴姆拉的人。在孩童时代,他就对机器机械十分感兴趣。在他看来,机器里蕴藏着许多奥秘。
戴姆拉10岁时,由于家境贫寒离开了学校,到一家机床厂去干活。在工厂里他虽然只是干些粗脏的活,但他感到很快乐,因为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机器了。
在工作中,戴姆拉深感自己的文化水平太低,萌生了到学校学习基础知识的念头。由于没有钱,他只能看着别人去学习。23岁那年,他终于如愿以偿地考入了斯图加特工业学校。在学校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课内外的文化知识。这为他后来走上发明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戴姆拉毕业后,便在一家机械制造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可他并不满足于工厂里那简单重复的劳动。戴姆拉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在于发明创造。他立志要在机械发展史上写下精彩的一笔……
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戴姆拉时时都做有心人。一次,他注意到一个现象:当时街上行驶的汽车都是采用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以煤炭为燃料。这种汽车行驶时不仅烟雾弥漫,而且速度缓慢。戴姆拉就琢磨了起来:要是能改变一下汽车的动力装置,那就太有意义了。
一天,他听人说,在他有这个想法之前,早就有一位名叫奥托的人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并研制出了压缩式内燃机。戴姆拉听后,非常高兴,立刻向人家打听奥托的住址。
得到奥托家的住址后,戴姆拉便直奔而去。
见到奥托后,戴姆拉一股脑儿将自己的情况以及设想详细地告诉了他。两个抱负相同的年轻人,相见恨晚,谈得十分投入。奥托说:“你到我这儿来吧,担任德意志煤气内燃机制造厂的技术指导。”
戴姆拉十分高兴,欣然接受了邀请。两个年轻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1876年,奥托研制出了四冲程内燃机。在当时,它可“出尽了风头”。然而,戴姆拉心里明白,这种内燃机还无法在实际中应用,因为它的效率很低。
为了集中精力研制内燃机,1882年,戴姆拉离开了德意志煤气内燃机制造厂,自己组织了一个专门研究内燃机的机构。
1883年,戴姆拉发明了一种热管点火式汽油内燃机。同年12月16日,这种内燃机获得了专利。
在这基础上,戴姆拉于1885年制成了直立式汽油内燃机。这种内燃机体积小,重量轻,每分钟大约600转,输出功率0.5马力。戴姆拉的儿子鲍尔·戴姆拉是一位自行车骑手,他有一辆心爱的木制自行车。一天,他看到父亲研制出的体积小、效率高的内燃机,便向父亲建议道:
“爸爸,您那‘宝贝’可以装到我的车上吗?”
戴姆拉看看儿子的自行车,说:“行呀,我看完全可以。”
于是,戴姆拉就将直立式汽油内燃机装在自行车上,并装上两档变速器。就这样,世界上第一辆摩托车诞生了。当时它并不叫摩托车,而是叫“机器脚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