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公元前236年,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就创造了一种用绳索和滑轮操纵的省力机械。多少年过去了,人们运用这种机械来运货,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升降机。
这些升降机的特点是:完全依靠人力来作业,虽然省劲,但很费时。尤其是不够安全,往往一有故障,机械全部瘫倒,什么事也干不成。
1852年,在美国一家商业公司里,有一个名叫奥第斯的搬运工,他和他的伙伴们每天开动升降机,把货物提升到楼上,又从楼上回到底层。当时的升降机比中世纪时代的进步一些,是用一根很粗的绳索吊着一个铁丝编成的笼子。有时为了运货快些,搬运工也随着货物一起提升。万万想不到的是,曾经发生了几次绳断、铁笼坠下的严重事故。奥第斯看着工友的尸体,感到十分伤心。
从此,奥第斯虽然开升降机时也心里不安,但也激发他开动脑筋:我不能老是等待摔下那一天到来呵!奥第斯的文化不高,但他并不气馁,找来许多书本,如饥似渴地学起来。同时,他找到了些泥巴、木片、硬纸、绳索、齿轮、弹簧、棘爪等一大堆零件和材料。伙同几个好友,一起制造出了一种安全性好、不依靠绳索而借助齿轮的机构来提升的升降机。
经过了很多次失败,听到了难以计数的冷嘲热讽,但奥第斯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他四处求教,虚心听取意见,改进,改进,再改进……
1854年的一天,美国纽约市的水晶宫博览会大厅里,热闹非凡。一次别开生面的表演即将出台,观众看到:
一位满脸络腮胡子的大汉,正站在装满木箱、铁桶等的升降机平台上,让升降机徐徐开动。当在场的人都能看见平台的时候,大汉突然下令:“砍断绳子!”咔嚓一声,吊绳软软地跌落了下来,而平台稍微下滑一点点,就被周围的弹簧和棘爪紧紧地锁住,纹丝不动!在场的上千观念倒吸一口冷气,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站在平台上的大汉挥动帽子,向大家频频致意,他大声地说:“女士们、先生们,一切平安,一切平安!谢谢诸位!”这位大汉就是勇敢过人、虚心好学的奥第斯。
1857年,奥第斯集资开办了电梯公司,升降机不仅可以运货,而且还可载人,它的用途更广了。1904年,奥第斯公司率先又研制成功不用齿轮牵引的电梯,从而为建造高楼的运输工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到了1932年,美国纽约曼哈顿区的帝国大厦建成,安装了可供102层楼使用的电梯。从此,电梯的花样越来越多,除老式的箱式电梯外,还有观光电梯、双层电梯、照明电梯等。现在,电梯已经成为高层建筑物中必须安装的设施。它每天帮助人们上楼、下楼,节省体力和时间,而且今天的电梯比过去更加安全、更为方便。
知识链接:电熨斗的发明
电熨斗是平整衣服和布料的工具,功率一般在300~1000瓦之间。它的类型可分为:普通型、调温型、蒸汽喷雾型等。普通型电熨斗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制造和维修方便。调温型电熨斗能在60℃~250℃范围内自动调节温度,能自动切断电源,可以根据不同的衣料采用适合的温度来熨烫,比普通型来得省电。蒸汽喷雾型电熨斗既有调温功能,又能产生蒸汽,有的还装配上喷雾装置,免除了人工喷水的麻烦,而医疗润湿更均匀,熨烫效果更好。
我国目前生产和使用较多的电熨斗有普通型和普通调温型两种。它主要由底板、发热元件、压铁、温度调节装置、罩壳等部分组成,底板有用铸铁,或用铝合金制成,电热元件有的是云母骨架式,近年来用PTC元件作为发热体,既可省电,又能自动调温。避免了老产品采用双金属片制成的调温器温控质量不可靠问题,电熨斗从品种上也出现了喷气型、喷雾型、恒温型和电解蒸汽型等新品种。高功率、轻便、自动调温、喷汽或喷雾,追求造型美观是新一代电熨斗的发展方向。
电熨斗是说明一项发明会提前到来的好事例。
欧洲人自从17世纪以来就能自己熨烫衣服了。他们用一块挺重的“平底铁”在火中或热金属板上加热后来熨烫衣服。这引起了各种问题,例如容易把铁弄得太热以至于烧焦衣服。对这件事的忧虑也表现在当开始试着熨烫时,铁块还没有完全变热。有时铁柄也被弄得非常热。这意味着人们经常可能在熨烫衣物时烫伤自己。
法国电熨斗约制造于1906年。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装置,各种发热配件没有一个是现代熨斗上适用的。这意味着除了不必先在火中加热这一点外,它几乎与老式“平底铁”同样不易使用。
19世纪时采用了用热水或煤炭余火装在里面的空心熨斗,情况只稍微改善了一点点。
纽约发明家亨利·W·西利改变了这一切。他在1882年发明了第一个实用的电熨斗。它装有一个金属丝元件。当电流穿过时,金属丝会发热,与传统的电炉原理相同。
西利熨斗的问题在于当它出现时,还只有极少数家庭有电。所以,许多人仍然继续使用着“平底铁”而进入20世纪。
1926年在纽约出现了第一个蒸汽熨斗,它产生有蒸汽喷流使正在熨烫的织料显得潮湿。该蒸汽熨斗是一家叫做“Eldec”的公司生产制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