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小学生不可不知的科技发明
27878600000015

第15章 拔牙再也不痛了——麻醉术

相传,在世界上最早使用麻醉术的是我国汉代杰出名医华佗。据《后汉书》记载,华佗能够施行腹腔内手术,例如胃肠道手术。手术前他先让病人调服一种称为“麻沸散”的麻醉药物,使其暂时失去知觉,然后接受手术时就不会感到痛苦。有一次,华佗给一个剧烈腹痛的人看病,病人两脚曲起,手按肚子,不断呻吟。华佗诊治后认为这是一种肠痈症。由于看病太晚,吃药、针灸都已无济于事,只能开刀把溃烂坏死的肠子除掉。于是他给病人服了“麻沸散”,使病人失去知觉,立即做了剖腹手术,割去溃烂的部分,用线缝好伤口,涂上药膏,不久伤口即愈合,不到两个月病人完全恢复了健康。

今天,虽说“麻沸散”这个麻醉药已经失传,但从历代传下的历史资料看,有关华佗使用“麻沸散”施行麻醉的事并不像讹传。现代麻醉药中有一种叫东莨菪硷者,正好是中药麻醉药物洋金花的主要成分。那么,洋金花是不是华佗使用的“麻沸散”呢?还值得进一步考证。

18世纪的最后一个年头,在现代医学麻醉发展史上,曾出现过一次有趣的事情:戴维这位鼎鼎有名的英国大化学家,向医学界推荐了一种鲜为人知的麻醉药。有一次,戴维一连几天被牙痛折磨得难以忍受。一天,当他来到一间化学实验室里,奇迹发生了,戴维的牙痛消失了。他感到惊讶,这是怎么回事呀?当他走出实验室时,阵阵牙痛又“东山再起”。于是他重新走进这间实验室,牙痛又消失了。毫无疑问,这间实验室里的某种化学物品具有神奇的止痛作用。他开始审视这间屋子,屋子里的确弥散着一种化学气体。“是氧化亚氮!”实验室里的人都高兴地叫出声来。

戴维不愧是有科学头脑的学者,他又细心地反复进出了好几次,而且将氧化亚氮这种化学物品止牙痛的效果与过程,一一详细地记录下来,并郑重其事地向医学界推荐这个药品,建议将它在外科手术中用来止痛麻醉。但是这个建议并没有受人重视,氧化亚氮这个麻醉剂失去了一次崭露头角的机会,仅仅是“昙花一现”便让人遗忘了。

氧化亚氮在沉默整整40年后,不知什么缘故,阴差阳错地被一位美国化学家考尔顿重新注意到。他发现这种化学物品被人吸入后,开始人会出现一阵子莫名其妙的兴奋,甚至哈哈大笑,不能自控,随即又会让人昏昏欲睡。考尔顿的研究重点偏离了正确方向。他认为与其说它有止痛麻醉作用,倒不如说它具有出众的“催眠作用”。恰恰在当时的美国社会上大力推崇所谓的催眠术。考尔顿来劲了,他想借助氧化亚氮发笔小财。于是在1844年11月,他开始了这项别出心裁的经营。

考尔顿携带着氧化亚氮,风尘仆仆地来到美国东北部的哈特福德城,贴上不少五彩缤纷的宣传广告,上面写着诱人的话语:

“你想解除忧伤与烦恼吗?来深深地吸上几口氧化亚氮吧!”你想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吗?氧化亚氮可以帮助您!考尔顿和他的同伙人大声嚷嚷道:“来吧!来吧!花上一角五分钱,你可以尝试当一回神仙!”一个毛头小子兴致勃勃地冲开围观的人群挤到了考尔顿的面前:“我来试一下!”说着,朝考尔顿手里丢上一角五分钱。考尔顿打开盛放氧化亚氮的罐子,气体直朝这个小伙子鼻子里钻去。人们拭目以待地看着他的神情变化,究竟能不能催眠呀?突然,由于吸入药物数量不足,反而引起兴奋。他从似睡未睡的状态中一跃而起,哈哈大笑不止,大叫大闹地冲进人群,向那些姑娘、小孩子追逐,并且重重地摔了一跤,腿上流出殷红的鲜血。人群大乱,朝着考尔顿哄笑着。一场表演匆匆收场。考尔顿羞愧地卷起物品匆匆逃离。氧化亚氮又多了一个引人注目的雅号“笑气”。

考尔顿灰溜溜回到寓所不敢出门,第二天突然听到“呯!呯!”的敲门声:“考尔顿先生在吗?”一个男子的声音。“先生您是?”考尔顿打开门,迷惑不解地看着这位中年来客。“我想同您合作,进一步研究氧化亚氮的止痛作用。”原来,在考尔顿进行那场不体面的表演时,观众中有位男子,就是这个来访者。他名叫威尔士,是一位美国牙科医生。他看了表演想到,或许这玩意儿有止痛作用,这个想法竟然又回到当年戴维的老路上来了。一次友谊的合作开始了。谁来当病人呢?威尔士自己正好有颗病牙要拔除,他让助手担任拔牙医师,考尔顿成了麻醉师。威尔士连续吸进好几口“笑气”,进入了半睡状态,他让助手用拔牙钳干净利落地拔下了病牙!“痛吗?”考尔顿焦急地问道。“不痛!太妙了,我宣布从今起拔牙可以不痛了。”威尔士兴奋地叫道。接着,威尔士采用“笑气”麻醉,连续为十几个病人拔了牙,效果令人鼓舞。于是他信心百倍,准备进行一次公开的试验。

1845年元旦刚过不久,美国波士顿的一家医院宽大的阶梯教室里,挤满了大批医学生和不少著名医生,他们都想亲眼看看威尔士的表演。一位牙病病人被请到教室前边的讲台上,安稳地坐上椅子。威尔士取出“笑气”让他吸入,然后为他拔牙。谁知道由于吸入量不够,急于求成,反而弄巧成拙,病人在拔牙过程中大叫疼痛。于是,教室里顿时哄笑四起,威尔士被当做骗子赶出医院。他的处境比考尔顿还狼狈不堪。

“笑气”真的不行吗?并非如此,看来是麻醉效力还不够大。是不是还有更出色的麻醉药呢?医学家们对寻找麻醉药有了浓厚的兴趣。

摩顿,这位威尔士的助手,在看到威尔士的失败后,他生出了寻找新麻醉药的念头。他记起了另一位化学家讲过的一件事:这位化学家与人玩牌,他们一边打牌,一边给炉灯添加酒精照明。不知谁拿错了瓶,将另一瓶药液倒入了燃炉中。顿时屋子里弥漫起一股诱人的清香,让人感到舒适。不一会儿,这位化学家与其他打牌人都昏昏睡去,好久才醒来,过后一瞧,那瓶药液上标着醒目的名称:****。

摩顿吸取了威尔士失败的经验教训。他不鲁莽行事,而是一次次地在狗身上做试验,私下又试用于不少病人,到了万无一失的时候,才向医学界公开。

1846年10月16日,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还是在赶走威尔士的那所医院里,摩顿要在这里向世界宣布他的成功创举。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作为这次手术的主刀医生华伦医生已等得有些不耐烦了,那位患有下腭部血管瘤的病人也在东张西望,可是不见摩顿人影。

“准又是个骗子,还不是像威尔士一样蒙人。”有人在冷言。“我想他大概有别的约会吧。”华伦医生居然冒出这样一句话。几乎所有在场的人都认为摩顿临场胆怯,不会再来。华伦医生也准备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为病人开刀。而病人呢?惊慌地躲到一角。“且慢!”摩顿洪亮的声音顿时惊动了全场。只见他从容不迫地开始用****为病人施行麻醉,手术室里弥散着阵阵****的清香。当华伦医生一刀下去时,病人毫无知觉。“成功了!”全场所有的人高兴地呼叫着。成功了!手术无痛的年代真的来临了。戴维、考尔顿、威尔士以及摩顿,在人类寻找麻醉药的艰难征途上都做出过贡献,尤其是摩顿用****获得的巨大成功,为麻醉术的崛起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从此以后麻醉术进入了崭新的时代,许多出类拔萃的麻醉药物,许多高超的麻醉技术不断涌现。

知识链接:活动的牙齿

龋齿一直是个困扰人类的问题。在公元前700年左右,古代意大利北部的伊特拉期坎人用黄金来制作假牙。但直到18世纪为止,这种质地的牙齿仍然非常少见。制作完全适合病人的牙齿相当困难,而且上排牙也频频脱落。有时戴假牙几乎像蛀牙本身一样令人疼痛。

为了使口腔顶部的上齿不致脱落,18世纪一位名叫福查德的巴黎牙医首先用钢质弹簧来制作假牙。但这些弹簧很少有装得妥帖的,而且传统的制牙材料象牙过不了多久就坏了,口腔内还会随之发出一股令人讨厌的味道。

18世纪后期,法国的牙医们引进了瓷器。上排齿和下排齿全部都可以用单独的一块瓷料来模制。制成后虽然牢靠、耐用,可它们仍令人感到不舒服。

直到19世纪40年代之前,佩戴假牙还是令人感到不舒服。接着,美国五金商兼发明家查理·古德伊尔在1844年公布了一种叫做硬橡皮的硬化橡胶新结构。当病人口腔的牙印做出来时,可以把硬橡皮模铸成装假牙用的舒适相配的底板。终于,人们能够戴上既舒服又耐用的假牙了。

为了使制作的假牙使用合适,牙医要给病人做口腔的精确牙印。做这件事的第一个大概是法国人杜布依斯·德·切曼特,他把蜡伸到病人嘴里去做成牙印。

经过设计,现代牙科技术人员可以制作出与自然牙齿非常相像、可用来替代自然牙齿的假牙。这些假牙装配得很好,戴起来很舒服。

假牙毕竟不是真牙,刚戴入口内难免感觉有异物感,需要慢慢适应,一般一周左右都可以适应。吃东西需先吃软的容易嚼烂的,慢慢再吃稍微硬一点的食物,最后正常使用。

戴入后应在饭后摘下清洗,晚上入睡前把义齿洗干净,可用软毛刷蘸肥皂或牙膏刷净,刷净后放入冷水中浸泡,以免变形,次日清晨再戴入。

义齿制作完成并戴入后不可随意掰动,不可火烤或沸水烫,否则极易损坏。不锈钢丝部分也不可用钳子弯动,掰断后义齿会无法使用。如有不适,应及时由医生处理调节。义齿应轻拿轻放,摘戴时不可使用暴力,且要防止义齿跌落地上发生折断。

另外,若义齿不合适,应浸泡冷水中,尽早到医院修理。如长期不戴用义齿,尽管义齿不变形,口腔内也会有变化,如基牙的倾斜、移位等,造成义齿不能再用。

义齿戴入后不能长期不摘,否则基托下、倒凹内积存食物残渣,造成口腔内卫生状况差,引起牙龈炎和龋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