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行列式。在采苗时,最好将单个或两个采苗器一起排列成行,它们之间的行距是50~100厘米,行的方向与潮流方向垂直。
“砌屋子冶式。在采苗时,把2~3块采苗器靠在一起,将其作成房顶的形式。“屋子冶的间距为50厘米。
(5)垂下式采苗
本方式适用于垂下式养殖法。采苗时,将采苗器以胶丝或镀锌铁丝穿成串,悬挂在浮筏、栅架或延绳筏上采苗。同一串的两个相邻采苗器之间的间距是1~2厘米,把它们用竹管或瓷管隔开。每串采苗器的长度随海区水深而定。
(二)养殖方法
1、分苗养殖法
分苗养殖包括滩涂播养、浮筏或延绳垂下式养殖以及单体养殖等多种方法,与直接养成相比,这些养殖方法可人为控制养殖密度,有效利用养殖水域,养殖周期短,产量高,是牡蛎养殖的先进方式。
目前,养殖太平洋牡蛎中最简便的方法是滩涂播养。滩涂播养指的是将蛎苗按照一定的密度直接播撒在泥滩或泥沙底质的滩涂上进行养成。
垂下式养殖又分:
(1)棚架式
用竹、木或水泥桩等材料在养殖区内搭设一个棚架,然后再将附苗器械垂挂在棚架上进行养成。
(2)浮筏式
在浅海域设置浮筏,浮筏由毛竹构成,将附苗器垂挂在筏架上养殖。
(3)延绳式
是指在浅海区域内设置一个浮绠,然后再在浮绠上挂附苗器进行养殖。
(4)吊笼式
单层圆笼式养殖扇贝用的多层网笼都可用来吊养牡蛎。
2、直接养殖法
一般像投石养殖、桥式养殖、立桩养殖和插竹养殖等几种方式是比较传统的养殖方法。这些养成方式的共同特点就是采苗器兼作养成器。
(1)投石养殖法
场地整理。放养前在养成场内插上标定界,在退潮后清理其杂物和有害生物,同时筑畦沟。畦宽7~10米,长度至低潮线止。畦的两侧各挖一条深30~40厘米,宽80~100厘米的水沟,并将挖沟的泥沙堆于畦面中央,做成弓形。深水场地只标界,不需整理场地。
于附着器的排列方式。
a、满天星式。满天星式指的是均匀地将蛎石散布在养成场内,每公顷投石45000~75000块。
b、梅花式。由5~6块蛎石堆成一堆呈梅花形。同一堆中蛎石间距15厘米,每堆间距30~50厘米。
c、行列式。将蛎石单个或两个一起排列成行,每行30~60厘米宽,然后其长度与畦宽相等,行列式的行间距是50~100厘米。
养成管理。
a、移托。为防止附着器下沉埋没牡蛎,必须定期地将蛎石托起并重新排列,把原来的行和行距位置交换。移托次数视底质软硬和蛎石下沉程度而定,一般每年2~3次。在移托的同时还要结合除害。
b、移殖。在有些海区,其采苗后养至第二年的3~4月,在其淡水期到来之前必须移到水较深、盐度较高的养成区养成。移殖养成区每公顷投蛎石苗3000~3750千克,蛎壳苗1500~1875千克。
c、育肥。牡蛎经过2~3年的养殖后,为了加速生长和增肉长肥,在9月以后,将其移至深水或近河口饵料丰富的海养殖,称为育肥。
投石养殖法
1、散石式2、梅花式3、行列式4、石条插植式5、石堆式
(2)桥式养殖法
在使用桥式采苗并且培养了一个月之后,重新将石板疏排整理,这样有利于生长。疏排时,将6~7块石板组成一组,组间用石板连成一长列。组间距50~60厘米,列间距1~2米。至当年9月,将蛎石的阴、阳面互换位置,使两面的牡蛎生长均匀。
(3)插竹养殖法
在插竹采苗后,最好能将蛎竹疏插,以确保水流的疏通。蛎竹疏插时,竹间距为10厘米,蛎竹的数量是10~100根,将它们组成一排,排间距50~100厘米。
插竹养殖法
1、插排
2、插节
3、插堆
(4)垂下式养殖法
筏式垂下养殖法。将圆木或毛竹搭成一个5米*10米或10米*10米的筏子,然后用浮筒作浮力,用锚或砣固定于海底,使筏子浮于水面并随潮水涨落。养成时,将采苗器穿成串,悬挂于筏上养殖。同串的两个相邻采苗器间距10~15厘米,用小竹管或瓷管隔开,每串约有20个采苗器,悬挂在每筏上的串数要根据筏的大小和海况而定。
于延绳筏垂下养殖法。用两条缆绳和浮筒作成绳筏,以锚或砣固定于海底,将贝串悬挂其上养殖。
栅式垂下养殖法。就是在海上设置一个固定式的栅架,然后将贝串悬挂其上进行养殖。
§§§第四节黄鳝泥鳅的养殖
一、黄鳝的养殖
(一)黄鳝的繁育
1、亲鳝选择及培育
在选择黄鳝时,选择的雌鳝其体长最好25~40厘米、个体的体重为60~150克,雄鳝的体长则是50厘米以上,体重200克以上为宜。雌、雄比例为2:1即可。繁殖季节,将雌鳝腹部朝上,可见肛门前端膨胀,微透明,腹腔内有一根7~10厘米长的橘红色卵巢,卵巢前端可见紫色的脾脏。雄性的鱼腹部一般较小,并且腹面有血丝状的斑纹,其生殖孔呈红肿状态,若用手挤压腹部,能挤出少量透明液体,在显微镜下可见活动的精子。
雌、雄亲鳝按2:1或3:1的比例分开培育,将亲鳝池清整消毒后,每平方米投放亲鳝20~25尾。如果是经过人工驯食蚕蛹等动物性饵料,那么在培育期间,最好能做到经常为池子灌注新水,调节水质,并保持水深10~25厘米为佳,每周换水两次,每次换水1/3,保证长时间微流水有利于刺激性腺的正常发育。
2、催产与孵化
(1)催情产卵
当池子的水温达到25~28摄氏度时,应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溶液注射对其进行催产,每尾雌鳝注射400~500个国际单位,雄鳝减半,注射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效果较好,且效应时间较短。
将药物注射进亲鳝的体内后,雌、雄亲鳝要按照2:1或3:1的分配比例,将其放入产卵池内经45~50小时可自产或挤出卵粒,人工授精时通常先采雌鳝的卵(挤卵或剖腹取卵),再解剖雄鳝取出精液,采用干法授精。
(2)孵化
要根据卵的数量因地制宜地选用孵化器。若其繁殖的数量较少,此时孵化器可选用玻璃缸、瓷盆、水族箱、小网箱等。水深控制在10~15厘米为宜。在静水孵化时,要及时清除死卵并经常换水,但前后温差不能相差5摄氏度以上。如果大批量生产,则要采用孵化桶或孵化缸,采取流水法的方式将水中的溶氧增加,同时要使受精卵不断地翻滚,以防鱼卵因沉入水底而窒息死亡。水温25摄氏度时,鳝苗经5~7天即可出膜。刚出膜的鳝苗体长1.2~2.0厘米,需继续在孵化器中暂养一段时间。
3、苗种培育
在育苗池中放入鳝苗时,要在卵黄囊逐渐地消失(1周左右)之后,方可投喂浮游动物(枝角类、桡足类和部分大型轮虫),以后用熟蛋黄、豆粉调成糊状投喂,也可用蚌肉、蚯蚓、各种动物血及下脚料加工成糊状均匀撒入池中,每天投喂4~6次,日投饵量占鱼体重的2%~5%,鳝庙的放养量如果是450~500尾/平方米,那么到冬季的收获期就可收获20~40尾/千克的标准鳝种。
(二)成鳝养殖
1、鳝种的选择
成鳝养殖的鳝种来源有野外捕捉、市场购买和人工繁育鳝种等几种方式。因为人工繁育的鳝种尚无生产性突破,目前成鳝养殖的鳝种主要是来源于野外捕捉或市场采购,或是野外捕捉、市场购买和人工繁育三者结合起来解决。
根据经验,深黄色的大斑鳝以及浅黄的细斑鳝是专业户最适合养殖的黄鳝。因为它们生长得快,增肉倍数为5~6倍,其他体色的黄鳝增肉倍数只有1~3倍。
鳝种要体壮无伤,体表光滑,游动活泼,规格整齐。选择健康鳝种的方法有:
(1)感官选择
在选择苗种时,可以凭借经验和感觉进行选择。鳝种如果健康,那么就会很活跃,用手捉起,黄鳝能抬头,而且挣扎有力。健康黄鳝一般在池里活动自如,如果水浅,黄鳝往往群集向池的四角钻顶。
(2)流水选择
在选择鳝种的时候,要牢记黄鳝有顶水(逆水)的习性,如果会用力使鳝池的水旋流,向相反方向游走(顶水)的黄鳝是健康的。
(3)钻草或钻洞选择
黄鳝有钻洞穴居的习性,将黄鳝放入有水草或有泥土的水池里,凡积极钻草或钻泥的黄鳝一般都是健康的,如果不钻草、钻泥或者钻草、钻泥的行动比较迟缓、无力者为劣质黄鳝。
(4)药物浸泡选择
把鳝种放在3%~5%食盐水中浸泡4~5分钟,活动正常为健康鳝种。一般如果鳝种有病的话,就会在盐水中会剧烈地蹦跳,体质较弱的个体则会软弱无力,有的甚至出现昏迷现象。
通过上述方法选择的鳝种,可以大大提高养鳝的成活率和产量。
2、成鳝养殖方式
养殖商品鳝的方式有多种形式,然而就总体而言,商品鳝的养殖方式可详细划分为池塘(水泥池)饲养和网箱饲养及稻田养殖三大类。其中池塘饲养又分三种类型,即有土养殖、无土养殖和混合养殖。
二、泥鳅的繁殖
泥鳅是属于底栖的小型经济鱼类,其在2龄时性成熟,并且开始产卵。通常成熟的雌鳅会肚大腹圆,胸鳍圆滑,个体大于雄鳅。
泥鳅的生殖期一般在4~8月份。5月下旬到6月下旬,水温25摄氏度左右时,是产卵盛期。泥鳅分批产卵。用作繁殖的亲鱼,要选择体色正常、体质健壮、无病伤的,选取的雌鳅其体长最好在15厘米以上、体重在30克以上,并且其腹部膨大的个体,雄鳅可以略小。
个体大的雌鳅怀卵量大,雄鳅精液多,繁育的鱼苗质量好,生长快。
(一)泥鳅的自然繁殖
自然繁殖是一种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让那些成熟的泥鳅自行交配产卵的方法。此方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繁殖方法,适合群众和养殖专业户应用。
泥鳅的自然繁殖期通常为5~8月份,最盛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下旬。当水温达到18~20摄氏度时,成熟的泥鳅就会开始自然繁殖,它们产卵的时间一般多在雨后或夜间。
泥鳅常选择水田、池沼、沟渠等有清水流入的浅滩作为产卵场所。受精卵常黏附在水草、石头或其他物体上。
如果采用的是自然繁殖法繁殖鱼苗,那么最好能专门设立一个产卵池和孵化池。产卵池和孵化池可以是土池或水泥池,也可以是水箱。大小视需要而定,一般来说,面积不宜过大。
1、清塘
在每年的春季泥鳅繁殖之前,最好先将池水排干,同时修整好鱼池,然后每亩用70~100千克生石灰清塘,以杀灭有害昆虫、微生物。然后注入新水,水位保持20~30厘米。在池塘种植蒿草、稗草、水浮莲、满江红等水生植物,作为以后泥鳅的产卵巢。同时还可在池塘施入猪、牛、羊粪等,每亩的用量为8~10担,用以将水体养肥。产卵池的四周最好建有防蛙、鸟等危害及防泥鳅逃逸的设施。
2、亲鳅的选择
泥鳅的苗种可以从池塘、湖泊、稻田中捕捞,也可以自育选留。在选择苗种时,最好选择体型端正、健康无伤、活动能力强的成熟亲鳅,2~3龄较好。雌鳅要求体长14~16厘米,体重20克,其腹部膨大、柔软而略带弹性,体表有光泽且颜色稍呈黄红色;雄鳅的体长在10~12厘米之间,体重12~15克。雌、雄性比为1:1或1:2。
3、放置人工鱼巢
泥鳅在临产前,最好在池中放置一个人工鱼巢,鱼巢采用棕片、柳树须根或水草等材料即可。
人工鱼巢放置前要清洗、消毒。杨柳须根要经水煮、漂洗、晒干。棕榈皮要按每千克加5千克生石灰浸泡2天,再用池塘水浸泡1~2天,晒干后再用;或使用0、3%的福尔马林(甲醛)溶液将其浸泡5~10分钟,或用万分之一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泡10分钟左右,也可用十万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0分钟,可防止水真菌滋生。然后用竹竿把人工鱼巢固定在产卵池的四角或中央的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