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县长升迁记
2784900000045

第45章 “三干会”

十四、“三干会”

一趟瓦寨之行,特别是听了阎老汉唱的总结了产业化失败的秧歌词,刘忻有些失去了底气,本来他就很清楚,奶牛要形成大的产业特别困难,当这个谜底被一个老农揭穿后,更感到产业化的艰难。根据目前的形势,别说奶牛产业能尽快出现巨大效益,恐怕连短期的政绩都凸现不出来。怎么办?还是先从思想上下大功夫,现在人们的思想太复杂,思想要是得不到统一,奶牛工程就难以顺利实施,即使勉强实施也会很快夭折的。

在这种担忧中,刘忻下乡回来就再次召开澳牛领导小组会,在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路遇秧歌伞头阎狗蛋编派产业化的故事后,慎重地提出尽快召开一次声势浩大的“全县三级干部会议”,在更大的范围内唤起干部群众的思想解放热潮,真正强化澳牛富县意识。领导小组决定后,刘忻便把召开“三干会”的提议说给了董波,自然获得了支持,董波表示这样的大会上,自己要亲自讲话。

召开“三干会”是一件大事情,眼看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起来,县委常委会上把开会的时间定在年底。所谓的“三干会”,就是把县、乡、村的三级千名干部召集在一起开会,中央曾开过“八千人大会”,开到县委书记一级,而召开这样规模的大会,都是大跃进、学大寨时期的事情。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县里几乎每年都要召开一次,为了解决住宿问题,中小学校都提前放假,那些来自村里的代表就睡在学生的课桌上。开大会时,县里也找不到合适的会议室,便把会场安到影剧院,白天开会,到了晚上则给代表们演节目、放电影。如今的条件好了许多,除了开大会要占影剧院外,其他食宿条件都能得到解决。

2006年新年即将到来的前三天,山梁街头猛然间热闹起来,处处显

示出喜庆的色彩,彩球飘扬、标语飞舞,浓郁的火热气氛要比过老年都热闹。会议主会场的影剧院门口,早早地被公安、县武警中队战士把持,千名代表穿戴一新,佩戴着时尚的代表证,鱼贯而入庄严的会场。

在热烈的掌声中,刘忻作了一万八千余字的长篇报告,其中报告涉及到奶牛的内容便有一万零五百字之多,加上另外的插言,足足讲了三个小时。他强调全县干部群众必须统一思想认识,充分领会发展奶牛产业对于县域经济具有的特殊重要作用;号召全县干部群众动员起来,扭住奶牛这个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点,大打一场依托奶牛致富、凭靠奶牛翻身,彻底摆脱山梁贫困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攻坚战。董波以《抢抓机遇,科学推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山梁经济发展更快更高更强》为题讲了话,他的报告题目虽然很长但内容比较简短,只讲了十几分钟,既给代表们一种高屋建瓴,条理清晰,名词新潮,又叫与会者听得不知所云的感觉。他谈到农业产业化问题,强调了产业化是山梁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必然途径,要选准项目,切实提高技术含量,把产业做大做强,但是强调了半天却只字不提澳洲奶牛的事情。董波的报告在乡村干部听来好似雾里看花,大家纷纷议论这位省里下来的干部,站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角度看待山梁经济发展问题,却也好像是站在珠穆朗玛峰上讲课,当然,大家听不懂只能怨水平低、差距大。倒是有个别干部品咂出董书记在澳洲奶牛问题上暧昧的态度,他不展开论述那是城府很深、藏而不露的表现,说不定后面隐藏着不同的看法。

作为“三干会”上的特邀代表,秧歌伞头阎狗蛋出尽了风头,不仅特邀参加了会议且代表全体养牛户在会议上作了专题表态发言。他迈着颤巍巍的步子走上台子,立在旁边脱下狗皮暖帽,先给领导们深深鞠躬,又转过身子给台下代表们鞠躬。在主持人的引导下,走到麦克风旁边,像是害怕有人和自己抢夺那样双手紧紧地把麦克风攥住,用跑风漏气的嘴吹了几下,然后说政府这样支持老百姓富裕,我们就要憋足劲头大干一场。他请领导放心,保证在照料澳牛上,要比对待自己的亲娘老子都细致周到,豁出这把老骨头服侍好奶牛,多产奶,产好奶,多赚钱,赚好钱,给大家带个致富好头。

“三干会”后,雷明智把几百个村的养牛户集中起来,从思想认识

到养牛科技等进行了一条龙式的科学培训。开班典礼上,刘忻亲自到场讲话,鼓舞养牛户们的士气。培训班结束后,澳牛办又分成几个工作小组深入下去,走乡串村进户,核实养牛户修建牛舍的地块,检查其他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