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生活中的趣味心理学
27837000000059

第59章 最初打下烙印,最后留下余韵——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实验——

心理实验

在一个关于记忆的实验中,试验者给被试者呈现一系列无关联的字词,然后让他们以任意的顺序加以回忆。

结果表明,位于开始部分和末尾部分的字词,比位于中间部分的字词更容易回忆。

心理规律

首因效应是指在知觉过程中,最初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导致对该知觉对象的印象起着强烈影响的一种知觉效应。近因效应是指在知觉过程中,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导致对该知觉对象的印象起着强烈影响的一种知觉效应。

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当两种矛盾的信息“连续”出现时,首因效应突出;而当两种信息“间断”出现时,近因效应更为明显。在与陌生人交往时,首因效应影响更大;而在与熟人交往时,近因效应影响更大。

生活启示

小林是电脑行业中的佼佼者,可以说对电脑无所不通,工作能力非常强。但是,他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就是不拘小节,大大咧咧,整天一条破牛仔裤、一双旅游鞋、一件休闲外套,给人一种吊儿郎当的印象,好像从没有想过“注重形象”这回事。

有一次他到一家著名的IT公司参加应聘,依旧穿的是那套“行头”。刚一见面,负责招聘的几位主管就轻轻皱了皱眉头,还没交谈几句,就下了逐客令。对方告诉他说:“我们公司需要的是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都很严肃的人!”

小林一时没有明白对方的意思,他想:“你们还没有看到我工作的状态,怎么就能够随随便便下结论,说我是一个对工作和生活都不严肃的人呢?”

后来,他把自己的经历讲给了一个朋友听,经过朋友的开导,他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在下一次面试的时候,小林彻底打扮了自己一番,结果面试十分顺利。

要想在面试中顺利过关,第一印象是不能忽略的。如果连进门的资格都没有,哪里还有机会施展才华呢?小林第一次面试,正是因为第一印象没过关,而失去了一次大好的机会。

这是因为,生活中人们总是根据经验、通过第一印象把人归类:他是这一类人,她是那一类人。我们在和同陌生人接触时,第一次能否让对方产生认同感,往往会影响到我们后来和对方的关系。

为了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现代人在找工作时总是衣冠楚楚、伶牙俐齿地向各家公司、单位“推销”自己。还比如,初次约会的男女青年总是穿着最漂亮的服装,表现得彬彬有礼;我们还听说过“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个谚语……这都是因为人们懂得“第一印象”是不可替代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交往的初期即生疏阶段,首因效应的影响很重要;但是在彼此交往已处于相当熟悉的时期后,近因效应的影响则更大。

近因效应在我们的工作中也屡见不鲜。比如在与某位同事的分工合作中,因同事的疏忽影响了工作的进展,这时你可能会在心里暗暗责怪对方工作马虎,不负责任,并在以后的合作中都心存芥蒂。实际上,这位同事可能仅仅是一时疏忽,并非你想像中那么不称职。这是因为我们对于熟悉的人往往会受到近因效应的影响,对他最近的表现印象深刻,而忽略了他过去长时间之内的表现。

还比如,夫妻之间一次激烈的吵架,就可能忘记了过去的恩爱,一时产生离婚的念头。这也是近因效应导致的。

因为对方一次的表现就否定了他过去所有的表现是偏颇的,需要我们注意克服。另一方面,积极地应用近因效应,则会在人际交往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我们知道,“压轴戏”是舞台演出安排在最后的最精彩的节目,整个舞台的演出都会因这最后一刻的精彩而变得辉煌起来,有画龙点睛般的效果,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人际交往也是如此。在和老朋友、老熟人告别时,如果表现出足够的热情和让对方满意的举动,就会给让对方比较好的印象,从而更好地保持彼此的友谊。

比如,一对恋人每周见一次面,分手时恋恋不舍,告别后还三步一回头、两步一观望,这样的“万般风情”会引起对下次约会的无限期待。

还比如,老师讲课时最后几分钟的精采讲解,职员调动工作前几天的勤奋工作,大学毕业前一、两周对同学的友好和对老师的留恋等,都是利用近因效应而给熟悉的人留下好印象的例子。

心理智慧一点通

跟人交往,既要重视第一印象,也要留意最近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