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生活中的趣味心理学
27837000000005

第5章 尝尝“酸葡萄”和“甜柠檬”吧——自我安慰实验——

心理实验

心理学家招募了一批大学生来做一些枯燥乏味的工作。有的工作是:把一大把汤匙装进一个盘子,再一把把地拿出来,然后再放进去,来来回回半个小时。有的工作是:转动计分板上的48个木钉,每根顺时针转四分之一圈,再转回,也是反反复复耗费了半个小时。工作完成后,再分别给予他们1美元或20美元的奖励,并要求他们告诉下一个来做实验的人这个工作十分有趣。

奇怪的是,与一般的预期相反,得到20美元奖励的人认为工作很枯燥、无聊,而得到1美元奖励的人反而认为工作比较有趣。

心理规律

这个实验证明了人类具有自我安慰的心理机制。人们对得到的东西,尽管不喜欢或不满意,也坚持认为是好的,这种心态叫做“甜柠檬心理”。与此相对应,对已经发生的不好的事情,通过自我安慰、自我欺骗,把它的不愉快减轻,叫做“酸葡萄心理”。

生活启示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合理化”,是指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的价值标准或未达到所追求的目标时,为了减少或避免挫折产生的焦虑、保持自尊,而对自己的不合理行为给予一种合理的解释,使自己能接受它。

合理化的一种常见表现是,在追求某一种东西而得不到时,为了冲淡内心的不安,为自己找到一个理由,认为对象不值得追求,而不是自己条件不够或不太卖力,也就是借着贬低追求对象,来安慰自己,这叫做“酸葡萄心理”。这个词来自于《伊索寓言》中狐狸吃不到葡萄就把葡萄说成是酸的寓言故事。

相反,有的人得不到“葡萄”,而自己只有“柠檬”,就说“柠檬”是甜的。这种强调凡是自己认定的较低的目标或自己有的东西都是好的,借此减轻内心的失落和痛苦的心理现象,被称为“甜柠檬”心理。

“酸葡萄”与“甜柠檬”心理在日常生活中都很常见。

比如,有的大学生参加某一竞聘或招录活动,初选即被淘汰,于是对人说“我本来就对这个岗位不感兴趣,只是别人叫我一起去凑凑热闹而已”;有的人因为自身封闭性较强,不善于与人交往而朋友少,却说:“张三品质太差,不值得结交;李四人缘不好,交往多了会影响自己发展。”这都是酸葡萄心理的体现。

相反,如果你买了一套衣服,回来觉得价钱太贵、颜色也不如意,但你和别人说起时,却会强调这是今年最流行的款式,即使价格贵点也值得;还比如,打碎了自己心爱的器皿说“碎碎平安”,被人偷了钱财就说“破财免灾”,孩子智力平平,便安慰自己说“憨人有憨福”等,都是“甜柠檬心理”的体现。

这两种心理防卫方式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因自己的真正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产生受挫感时,为了消除或减轻内心的不安,编造一些“理由”,进行自我安慰。

“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看来愚蠢可笑,而且在过去,“阿Q精神”也一直是我们嘲笑的对象,但是从心理学上来说,这两种自我安慰心理却有它的积极作用。它反映了当事人的心理素质具有某种对抗受挫感的弹性,可以帮助人们在遇到挫折时,从忧伤中解脱出来,灵活地松动既定的、可望而不可及的追求目标,暂时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防止在行为上出现偏差。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如参加比赛名落孙山,珍贵的物品被盗或丢失,和朋友产生误会,失恋,亲人去世……有的事情是我们人力所无法挽回的。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与其悲伤、哀叹,还不如学会自我安慰,依靠自我调节、自我解脱来实现心理平衡。否则,我们就会像泰戈尔的诗中说的,“在我们哀叹失去月亮的时候,我们又失去了星星”。

比如当你感冒时,与其为一时的痛苦而烦恼,不如想一想,感冒可以使人的免疫力提高;当你遇到挫折时,应该看到失败是成功的前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也是一种收获;当面对逆境时,应该看到逆境能使人变得更加成熟、坚强,可以提高人的抵抗力和忍耐力,至少还可以丰富人生经历;如果我们失去了感情,可以对自己说,“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爱情既然已死,人总还是要活的,就如某些人所说:在一起的时候多想想他(她)的优点,不在一起的时候就多想想他(她)的缺点。

美国总统罗斯福就具有这种达观的睿智。他家中被盗,朋友写信来安慰他,他在回信中说:“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似乎是贬义的,但谁让人生有那么多的不如意和无奈呢!如果大家都懂得运用这种方法,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天天念着“烦呀烦”的,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天天苦着一张脸,好像全世界都欠他的,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想不开,割脉殉情之类的了。

心理智慧一点通

再强的人也有无奈的时候,任何人都会在某些时候需要自我安慰。这并不可笑,它使我们对待生活不会过分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