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学理科课程资源-解读信息技术
27832500000002

第2章 信息技术与数学改革(2)

而企业自身也在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客户不再盲目投资而是优先考虑实用的产品,IT企业也从原有单纯的出售产品转变为出售整套的服务体系。同时,培养潜在的、忠诚的用户群体就成为众多IT企业首先要达到的目标,这样,IT职业资格认证成为了市场上炙手可热的产品。

遍地开花的培训机构、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让更多的人认为参加IT培训就是成功的必要保证。厂商接二连三地推出针对不同层面用户的培训体系,例如:微软公司的MCP(微软认证专家)计划中就包括单项技术的专家、多种技术组合的系统管理员或开发工程师、面向计算机后台系统集成的系统工程师。培训组织者开始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例如:银河网络教育中心成为国内最大规模的IT培训机构。被培训者也从单独的软件学习开始了硬件的学习。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厂商开始放弃了内容的考核,逐渐将注意力转向到对培训人数进行考核,因为更多的人就代表了更多的潜在客户。培训组织者也将精力从培训本身转向到培训规模,由向纵深发展转变为横向发展。被培训者的心理同样的从技术的追求演变为对某个“成功人士”的追求,这条价值链产生了严重的失衡。IT职业资格培训市场的发展方向随着各个环节心态的变化,IT职业资格培训市场朝着无序、价格竞争等不利于健康发展的方向迈进,2002~2003年对于资格认证的态度就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一点的变化。

除了上述三个方面的变化外,还必须提到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那就是考试环节,而这个环节又恰恰是由第三方的公司来完成的,这就成为了前三种变化的催化剂。可以参加考试的场所的数量远远大于可以提供正式培训的场所的数量。这就像高三的学生可以不在规定的地方参加高考而可以任意选择考试的地方,而成绩同样有效,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会希望到高成功率的地方去参加高考,这是通过道德的约束力无法实现的。考试公司同样需要盈利,同样需要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在这里无需去指责他们,因为这是一切商务活动的最终目的,尽管它伤害了IT职业资格认证市场的价值链。

3.第三阶段:稳态

时至今日,IT职业资格认证仍然在顽强的坚持自己的脚步。

而现今的IT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已经完全改变了最初的面貌。在所有的改变中,服务水平的提升变化最大,主要体现在“就业”的问题上。

既然作为职业资格认证,其必然会涉及到就业的问题。而就业前景越好、薪水越高的职业自然培训价格就越高。所谓“今日的投资就是明天的回报!”,为了更好的发展作的准备也无可厚非。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

微软中国公司隆重推出的“认证教育就业之星计划”;

IBM中国公司的高校合作电子商务实习计划;

Linux公司的全国保障就业计划;

……

在这些IT业领军人物都不得不大力扶持就业服务的情况上看,国内认证教育的现状确实令人堪忧。为了保障IT职业教育的效果,政府计划推出相应的规范和管理条例来规划IT职业认证市场。

一道精美的菜肴尽管有些韶华已逝,不过依然会符合大众的口味。

就像所有时尚的东西一样,总会被新的时尚代替,但却会保留些许的“精神”。

从有序竞争到无序竞争,在从无序竞争到标准竞争,一切都在慢慢的发生变化。经历了市场的洗礼,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对服务标准的强化、对结果的考核、对目标的明确,这些都代表着IT职业资格认证也在不断的完善着自己。

四、认识IT治理

在探讨IT治理可以解决哪些问题之前,先就身边发生的事件看一下IT治理失灵的例子:

2002年7月23日,央视晚间新闻播报,首都机场因电脑系统故障,6000多人滞留机场,150多架飞机延误。

2002年5月29日上午8时30分左右,南京火车站电脑售票系统突然发生死机故障,整个车站售票处于瘫痪状态,车站售票大厅内人满为患,众多旅客不得不改乘其他交通工具离开该地。车站领导和计算机技术人员介绍,由于电脑升级换代,调试时线路发生故障,引发了此次系统的瘫痪。

某银行在信息系统技术升级时,IT人员只注重保证系统在技术上的平滑过渡,而忽视了升级给客户带来的不便,导致客户流失。

上述事件,通过IT治理机制都可以合理避免。

上述例子还表明,IT治理的状况会对企业实现业务目标产生影响。因此,IT治理对于企业具有战略意义。良好的IT治理,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灵活性和学习能力,帮助企业巧妙管理风险、辨别发展机遇。IT治理的状况,直接影响着企业实现目标的成功率。

1IT治理解决的问题

对于最高管理层(董事会)而言,IT治理可以解决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发现信息技术本身的问题:例如可以判断IT项目导致失败的概率;了解最终用户是否满意IT服务的质量;是否有足够的IT资源、基础设施、竞争力满足战略目标;信息技术平均操作失误的原因;IT阻碍业务的次数等。

帮助管理者处理IT问题:例如,可以掌握IT和组织战略目标的一致性程度如何、如何衡量IT的交付价值、执行管理人员采取怎样的战略动机来管理IT;了解与企业的运营和成长管理相关的问题;了解企业是否清楚其商业目标与技术的关系:领先、跟随还是滞后,企业对风险(风险规避和风险承担)是否清楚,企业对IT相关的风险采取哪些行动等等。

自我评估IT管理的效果:例如,是否经常向最高管理层(董事会)定期汇报IT风险;管理层必须强烈依赖企业的下层来提供决策和评估活动所需要的信息。为保证有效地进行IT治理,下层应用要与企业总体目标具有相同的原则,提供一致的业绩评估方法。好的IT治理实践需要在企业整个范围内推行。

在IT治理中,最高管理层(董事会)的主要职责是证实IT战略与企业战略一致;指导IT战略,平衡投资。最高管理层(董事会)通过下述指标衡量业绩:定义和检查衡量手段以及管理,证实目标已经达到,并且衡量业绩,减少不确定性。

管理者的焦点主要是成本效益比,增加收入,构建竞争力,这些都由信息、知识、信息技术体系推动的。由于信息技术作为实现企业目标的一个集成部分,其解决办法越来越复杂(外包、第三方合同、网络化等),因此,治理成为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管理者的职责是将IT风险管理的责任和控制落实到企业中,制定明确的政策和全面的控制框架,将战略、策略、目标等由上至下落实到企业,并使信息技术的组织与企业目标一致;提供治理结构支持IT战略的实施,制定IT基础设施加快商业信息的创造与共享;通过衡量公司业绩和竞争优势来测度信息技术的效果(KPI、KGI);使用平衡计分卡,弥补行政管理的不足;关注IT必须支持的商业竞争力,如增加客户价值的业务过程,在市场上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多产品和服务来产生增值;关注重要的增值的信息技术过程;关注、规划和管理IT资产、风险、工程项目、客户和供应商相关的核心竞争能力。

IT治理使得最高管理层(董事会)和执行经理可以更加注重:IT的目标、新技术的机遇和风险、关键过程与核心竞争力。如指导信息技术的职能和对企业的影响,分配责任、定义操作、衡量业绩、管理风险和获得保证的约束等。

以银行业的数据大集中为例,从2001年开始,采用集中数据处理模式来体现一级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已经成为各家银行致力实现的一个目标,目前国内银行的数据集中处理模式改造已陆续取得阶段性成果。数据的集中,提供了一个进行深度业务创新的前提和可能,然而集中真正体现成效的,在于采取相应的商业模式和有效的IT管理模式。而对于集中以后增加的风险,需要采取更先进的安全治理机制,全面的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包括可靠的灾难恢复和业务持续规划。这都属于IT治理的范围。

2公司治理和IT治理

公司治理主要关注利益相关者权益和管理,包括一系列责任和条例,由最高管理层(董事会)和执行管理层实施。其目的是提供战略方向,保证目标能够实现,实现风险的适当管理、企业的资源合理使用。

公司治理,驱动和调整IT治理。同时,IT能够提供关键的输入,形成战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被认为是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功能——IT影响企业的战略竞争机遇。IT治理体现“以组织战略目标为中心”的思想,通过合理配置IT资源创造价值。企业治理侧重于企业整体规划,IT治理侧重于企业中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

概括地说,公司治理和IT治理都是市场(含政府)规律的机制,是如何“管好管理者”的机制,其目标也是一致的:达到业务永续运营,并增加组织的长期获利机会。无论大环境如何,最高管理层(董事会)均应以达成其目标为责任,而且管理阶层需有能力协助其达成目标,因此最高管理层(董事会)必须常常监督管理部门对决策判断与政策实施的绩效。

3IT治理中的公司目标和IT目标

IT治理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是,公司的IT投资是否与战略目标相一致,从而构筑必要的核心竞争力。因为企业目标变化太快,很难保证IT与商业目标始终保持一致,因此需要多方面的协调,保证IT治理继续沿着正确的方向走,这也是IT投资者真正关心的问题。

对IT治理而言,要能体现未来信息技术与未来企业组织的战略集成。既要尽可能地保持开放性和长远性,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同时又因为规划赶不上变化。再长远的规划也难以保证能跟上企业环境的变化。因此IT治理中一个相对有效的做法是,在信息化规划时,认真分析企业的战略与IT支撑之间的影响度,并合理预测环境变化可能给企业战略带来的偏移,在规划时留有适当的余地,从业务战略到信息战略做务实的引导,不追求大而全。

IT治理有助于建立一个灵活、具有适应性的企业。IT治理帮助企业更敏感地感知市场变化、运用知识资产应对变化。企业目标在于远景和商业模式,IT目标在于商业模式的实施。

IT治理主要涉及两个方面:IT要为企业交付价值,IT风险要降低。前者受IT与企业的战略一致性驱动,后者由责任义务落实到企业驱动。这两者都需要衡量,如使用平衡计分卡。由此可以看出IT治理的四个核心领域都是由利益相关者价值驱动的:“价值交付”和“风险降低”是成果,“战略一致性”和“业绩衡量”为驱动力。

4IT治理和IT管理

IT管理是公司的信息及信息系统的运营,确定IT目标以及实现此目标所采取的行动;而IT治理是指最高管理层(董事会)利用它来监督管理层在IT战略上的过程、结构和联系,以确保这种运营处于正确的轨道之上。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谁也不能脱离谁而独立存在。可见,IT管理就是管理层在既定的IT治理模式下,为实现公司的目标而采取的行动。IT治理规定了整个企业IT运作的基本框架,IT管理则是在这个既定的框架下驾驭企业奔向目标。没有IT治理的框架,IT管理实际上就无法展开;IT治理是结构,IT管理是内容。就我国信息化建设目前的现状而言,无论是IT治理,还是IT管理都需要我们加以格外关注。

(第二节 )数学课程的特点

关于数学所具有的特点,可以把数学和其他学科相比较,这种特点就十分明显了。同其他学科相比,数学是比较抽象的。数学的抽象性表现在哪里呢?那就是暂时撇开事物的具体内容,仅仅从抽象的数方面去进行研究。比如在简单的计算中,2+3既可以理解成两棵树加三棵树,也可以理解成两部机床加三台机床。在数学里,我们撇开树、机床的具体内容,而只是研究2+3的运算规律,掌握了这个规律,那就不论是树、机床,还是汽车或者别的什么事物都可以按加法的运算规律进行计算。乘法、除法等运算也都是研究抽象的数,而撇开了具体的内容。

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是从现实世界抽象出来的。比如几何学中的“直线”这一概念,并不是指现实世界中的拉紧的线,而是把现实的线的质量、弹性、粗细等性质都撇开了,只留下了“向两方无限伸长”这一属性,但是现实世界中是没有向两方无限伸长的线的。几何图形的概念、函数概念都是比较抽象的。但是,抽象并不是数学独有的属性,它是任何一门科学乃至全部人类思维都具有的特性。只是数学的抽象性有它不同于其他学科抽象的特征罢了。

1抽象性

数学的抽象性具有下列三个特征:第一,它保留了数量关系或者空间形式。第二,数学的抽象是经过一系列的阶段形成的,它达到的抽象程度大大超过了自然科学中的一般抽象。从最原始的概念一直到像函数、复数、微分、积分、泛函、n维甚至无限维空间等抽象的概念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这样不断深化的过程。当然,形式是抽象的,但是内容却是非常现实的。正如列宁所说的那样:“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不是荒唐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181页)第三,不仅数学的概念是抽象的,而且数学方法本身也是抽象的。物理学家或化学家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总是通过实验的方法;而数学家证明一个定理却不能用实验的方法,必须用推理和计算。比如虽然我们千百次地精确测量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都是相等的,但是还不能说已经证明了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而必须用逻辑推理的方法严格地给予证明。在数学里证明一个定理,必须利用已经学过或者已经证过的概念、定理用推理的方法导出这个新定理来。我们都知道数学归纳法,它就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数学证明方法。它的原理是把研究的元素排成一个序列,某种性质对于这个序列的首项是成立的,假设当第k项成立,如果能证明第k+1项也能成立,那么这一性质对这序列的任何一项都是成立的,即使这一序列是无穷序列。

2准确性

准确性,也即是逻辑的严密性,结论的确定性。数学的推理和它的结论是无可争辩、勿庸置疑的。数学证明的精确性、确定性从中学课本中就充分显示出来了。